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评价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在脑血管病介入诊治术中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59例脑血管病患者在完成介入诊治术、复查右股动脉DSA证实动脉穿刺处无粥样硬化斑块及大血管分支后,其股动脉穿刺点接受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结果 359例患者中358例封堵止血成功,成功率为99.2%。1例封堵失败,穿刺处出血,予以手法压迫止血;2例术后3 d活动时出现血肿,再次加压包扎等处理后好转。未见患肢远端栓塞及全身过敏现象。结论 应用Angio- Seal血管封堵器封堵股动脉穿刺点安全有效,操作方法简单,成功率高,患者卧床时间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模拟系统在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测试者在模拟系统用RH肝管完成经肝动脉插管初试后记录时间,通过模拟系统练习30次后,进行终试并记录时间,将初试及终试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测试结束后填写调查问卷。结果 共有43位测试者参加实验,全部完成初试、插管练习和终试,均未出现错误操作,总合格率为100%。初试和终试总用时分别为(384.70 ± 200.4)s和(214.93 ± 115.4)s,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练习后肝动脉插管操作所用时间较练习前显著缩短。分析调查问卷表明,测试者普遍认为通过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教学模拟系统训练可提高技术操作水平。结论 经肝动脉介入诊疗教学模拟系统对提高初学者操作水平及熟练程度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威派”止血贴在股动脉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收治行经股动脉穿刺介入诊疗患者320例,根据使用的穿刺鞘不同分为5 F(180例)和7 F(140例)两组,每组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亚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徒手压迫法,观察组采用“威派”止血贴压迫止血。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压迫时间、制动时间、卧床时间、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结果 在5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8.1 ± 2.2)min比 (5.1 ± 0.3)min、(8.3 ± 0.5)h比 (2.3 ± 0.4)h、(20.3 ± 2.6)h比(7.5 ± 1.6)h、41.1% 比 10%,4.4% 比 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皮下渗血、皮下血肿发生率分别为2.2% 比 1.1%,1.1% 比0,两亚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7 F鞘组中,对照组与观察组的压迫、制动、卧床时间及皮下渗血、皮下血肿、腰背部酸痛、需导尿患者的发生率分别为(16.4 ± 6.8)min比(9.1 ± 3.7)min、(8.8 ± 1.3)h比 (4.7 ± 0.7)h、(22.6 ± 4.3)h比(9.1 ± 1.7)h、30.0% 比 12.9%、8.6% 比 2.9%、47.1% 比 11.4% 和5.7% 比 0,两亚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5 F和7 F两组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威派”止血贴不但止血迅速、疗效确切,而且还能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介入治疗的接受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李郁芳  叶容臻  刘巍 《工业加热》2012,(11):961-965
【摘要】 股动脉路径是外周、颅内、颅外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常用途径,而穿刺点的围手术期血管并发症仍是每个介入医师时常面对的问题。股动脉介入术后穿刺点止血方法有手工压迫法、机械压迫法、血管闭合器止血等。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血管闭合器及各种机械压迫装置的广泛使用,一定程度缩短了术后卧床时间,提高了患者舒适度,但也带来了一些并发症。本文综述目前临床常用的止血方法和相关进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股动脉血管封堵器应用效果和各自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479例心导管术后患者,分徒手压迫、Angioseal封堵、Perclose封堵、Boomerang封堵等4种方式止血,观察记录实际制动时间、出血并发症和其他少见并发症情况,比较各自的特点。结果徒手压迫、Angioseal封堵、Perclose封堵、Boomerang封堵4组实际制动时间分别(21.4±2.7)h、(3.5±2.3)h、(3.7±2.6)h和(3.9±2.8)h,封堵器组明显减少制动时间。4组操作失败率依次为2.7%、1.4%、8.6%和3.5%。出血并发症发生率4组依次为9.2%、5.8%、12.6%和8.0%。除去操作失败病例,则4组出血并发症发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封堵器明显减少患者实际制动时间,但并不减少出血并发症。3种血管封堵器各具特点,应用时需严格掌握指征和选择合适患者。  相似文献   

6.
赵文婥  李奋 《工业加热》2019,(12):1206-1210
【摘要】 室间隔缺损(VSD)是最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之一。VSD经导管介入封堵术在我国已得到广泛应用,但仍存在心律失常、主动脉瓣反流和房室瓣反流等术后相关并发症。研究这些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具有重要临床防范意义。随着封堵器类型及材料改进,手术方式不断进步,术后相关并发症问题将会得到解决。该文就VSD介入封堵术后相关并发症和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肖云彬  陈智  黄希勇  王祥  杨舟 《工业加热》2014,(10):853-856
【摘要】 目的 评价动脉导管未闭(PDA)封堵器在小儿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的近中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3年5月在我院采用PDA封堵器进行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患儿的临床资料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 本组8例患儿,年龄(4.1 ± 3.8)岁,右冠状动脉起源5例,左冠状动脉起源3例,分流入右心房、右心室各4例。所有患儿均成功进行封堵治疗,术后随访(2.2 ± 1.2)年,无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心肌缺血表现。结论 PDA封堵器应用于冠状动脉瘘介入封堵治疗近中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观察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型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收集4例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系统的患者,根据造影结果选择较破口直径大1 ~ 2 mm的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进行封堵。观察介入封堵术即刻及术后1、7 d的超声心动图、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变化,并于术后第30、90、180天随访观察超声心动图、心电图等的变化。结果 超声测量4例患者窦瘤破口直径为(9.3 ± 3.6)mm,升主动脉造影测量窦瘤破口直径为(8.7 ± 4.2)mm。术后无溶血、主动脉瓣反流等并发症。术后7、30、90、180 d超声心动图显示右心室、右心房内径均较术前明显缩小,封堵器对瘤壁及冠脉开口、主动脉瓣无影响。结论 应用国产小腰大边室间隔缺损封堵器经导管治疗主动脉窦瘤破入右心系统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探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对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术中即刻静脉穿刺点止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2010年5月至2011年4月收治80例房间隔缺损和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患者,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将患者分为缝合组39例和压迫组41例。缝合组术后采用皮下8字缝合止血法处理股静脉穿刺点,术后制动2 ~ 4 h,24 h后拆线;压迫组术后人工压迫5 min,加压包扎,沙袋压迫6 h,术后制动12 h。观察两组卧床时间和近期并发症。随访3个月,了解有无并发症发生。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基线一致。缝合组使用的鞘管平均直径 (11.69 ± 2.75)F,压迫组(12.63 ± 1.96)F,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81)。缝合组右室平均压 (25.44 ± 16.49) mmHg,压迫组(24.51 ± 12.54) mmH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778)。术后两组均无出血,无下肢静脉栓塞并发症发生。平均随访3个月,穿刺点愈合良好,无股静脉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 皮下8字缝合即刻止血疗效可靠,无并发症,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止血技术。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在实验犬模型上评价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的可操作性、安全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   用自行研制的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经导管封堵20只犬的左心耳,并于术后2周至6个月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生长情况、有无血栓和移位。采用组织学及扫描电镜观察封堵器表面内膜及内皮生长情况。透射电镜检查内皮及组织细胞有无生长异常。结果 14只犬即刻成功植入封堵器。术后检查封堵器无移位,表面无血栓,左心耳完全封闭。光镜及扫描电镜检查显示,术后1个月封堵器表面覆盖纤维内膜组织,上有内皮细胞生长,3个月则完全被内皮覆盖。透射电镜检查见内皮细胞、封堵器附近心房肌肌节及线粒体形态、结构正常。肉眼及光镜下见肺、脾、肝、肾无栓塞或梗死表现。结论 新型左心耳封堵装置操作方便、安全可行,长期植入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的临床经验.方法 78例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闭合股动脉穿刺点,16例患者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观察其止血成功率和血管并发症.2 min内完全停止渗血的病例,设定为止血成功,渗血时间超过2 min需要徒手压迫止血的病例,则设定为止血失败.结果 闭合器的平均操作时间为(30±10)s,平均止血时间为(12±11)s.止血成功率为96%,在同一穿刺部位多次使用闭合器的止血成功率为100%.所有止血成功患者术后2 h身体无需制动.无任何严重并发症.3例患者术后12 h发现穿刺点皮下少量渗血,轻微并发症的发生率为3.2%.结论 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患者术后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可以安全、有效地闭合股动脉穿刺点,在同一穿刺部位可以多次使用StarClose血管闭合器.  相似文献   

12.
13.
14.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及其护理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桡动脉穿刺行糖尿病足介入治疗穿刺口并发症及溶栓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桡动脉穿刺口血肿1例,渗血3例,牙龈出血1例,疼痛3例,穿刺术后未出现尿潴留、感染,渗血、血肿、疼痛等并发症少。结论加强桡动脉穿刺口及保留鞘管的护理和及时病情观察可减少患者穿刺并发症,丰富的临床知识、细致的病情观察能预防及减少溶栓并发症,短期内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一种新型股动脉穿刺点封堵装置的体外栓塞效果。方法在模拟股动脉血流速度的体外模型上,置入有稳定溶胀效果的栓塞胶体。结果栓塞胶体不受模拟血流冲击影响,栓塞后栓塞胶体铆住穿刺点,没有液体外渗。结论这种新型封堵装置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封堵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血管闭合器是经皮血管穿刺后用于穿刺点止血的医疗器械,根据其原理大致可分为主动血管闭合器、压迫辅助闭合器及表面止血贴。它们可缩短介入治疗术后止血时间、制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患者创伤,提高患者舒适度,同时亦减轻医护人员工作负担。但每款闭合器均有其适用范围及学习曲线等,应用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因此介入医师在采用闭合器前应熟知其特点并掌握常见并发症处理。本文综合闭合器厂家资料及近年相关研究文献,就数款常见血管闭合器原理、特点、适用范围及使用技巧等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经桡动脉入路施行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有效性。 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6年1月连续收治的325例弓上动脉闭塞/狭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需求分别予以经桡动脉入路(52例)、经股动脉入路(273例)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穿刺结果、手术结果、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卧床时间、平均住院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持续时间≤30 min患者在桡动脉入路组占73.1%(38/52),股动脉入路组占43.2%(118/273),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术后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8例、穿刺部位血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7.3%(9/52),股动脉入路组穿刺点出血23例、穿刺部位血肿7例、穿刺部位疼痛1例、脑出血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1.7%(32/2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6,P=0.266)。桡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即可下床活动。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桡动脉入路和经股动脉入路弓上动脉内支架成形术临床治疗安全可靠、效果好,经桡动脉入路可作为经股动脉入路替代术式。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探讨经股静脉穿刺套取中央静脉导管(PICC)体内断管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5例PICC体内断管患者于断管后1 ~ 10 d经股静脉穿刺,在透视下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套取PICC断管。结果 5例患者均成功套取出全部PICC体内断管,技术成功率100%,术中患者未诉不适,术后未见并发症。结论 经股静脉穿刺入路,利用鹅颈套圈或网篮导管有可能取出PICC体内断管,手术安全、便捷、创伤小,可做为PICC体内断管取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探讨ANGIO Mentor血管介入手术模拟器在介入放射科进修医生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无介入手术经验的进修医师分为A组51名(接受传统模式培训)和B组38名(在进行传统模式培训前先接受模拟器基础培训1个月)。比较两组实际介入操作熟练程度、介入操作时间、失误发生等情况,判断培训效果。结果 B组实际介入操作熟练程度、介入操作时间、介入操作失误等明显优于A组。结论 该模拟器有助于全面提高介入放射科进修医师介入操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