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经颈内静脉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长度的影响因素,为规范化植入TIVAP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34例在超声引导下经颈内静脉穿刺植入TIVAP女性患者临床资料,分为右侧组和左侧组,中位年龄57(39~76)岁。准确记录左、右侧颈内静脉穿刺点至导管头端距离(L1、R1)和TIVAP港体至导管头端距离(L2、R2),分析患者身高、体重对TIVAP导管置入长度(L1、L2、R1、R2)的影响,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近段距离,并与实测数据作对比。结果 右侧、左侧颈内静脉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100%(78/78)、98.2%(55/56)。L1值为(17.03±1.36) mm,L2值为(27.36±2.04) mm,R1值为(14.79±0.98) mm,R2值为(25.30±1.38) mm;身高与L1、L2、R1、R2值均呈相关性(r值分别为0.290、0.403、0.259、0.301,P值分别为<0.05、<0.01、<0.05、<0.01)。右侧组、左侧组导管置入长度(L1与R1、L2与R2)间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 预估近段距离与实测距离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与L1、L2、R1、R2均无明显相关性;患者身高、体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TIVAP植入部位首选右侧颈内静脉,可根据患者身高预估导管置入深度,使手术更方便快捷,同时推荐在超声和DSA导引下进行。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在婴幼儿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植入术中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7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学中心(单中心)治疗的446例TIVAP植入术患儿临床资料, 患儿平均年龄1.3岁(4个月~2.8岁)。比较传统颈内静脉盲穿刺和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耗时、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并发症发生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446例患儿中颈内静脉盲穿刺265例,平均需时7.6 min,一次穿刺成功201例(75.85%),发生穿刺并发症15例(5.66%);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181例,平均需时4.2 min,一次穿刺成功176例(97.24%),发生穿刺并发症3例(1.70%)。结论 婴幼儿TIVAP植入术时采用超声辅助下颈内静脉穿刺,可缩短手术时间,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并减少穿刺并发症发生,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可行的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下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植入的安全性、技术可行性及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12月接受上臂植入TIAP患者642例,其中男407例(63.4%),女235例(36.6%),年龄11~89(58.29±4.33)岁。采用超声导引下Seldinger置管技术,于上臂植入TIAP。结果 642例患者均植入上臂TIAP,首次植入成功率99.53%(639/642),3例首次穿刺失败,第2次植入成功。随访155 302个导管日, 共发生并发症58例(9.0%),其中近期并发症9例,远期并发症49例;TIAP相关感染28例(4.4%),导管静脉血栓7例(1.1%),囊袋出血3例(0.4%),TIAP体翻转3例(0.4%),皮肤裂开1例(0.2%),导管堵塞2例(0.3%),导管继发移位4例(0.6%),导管相关上肢运动受限7例(1.1%),上肢静脉回流障碍2例(0.3%),正中神经损伤1例(0.2%),无相关死亡事件发生。结论 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上臂植入TIAP技术安全有效,创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导管断裂及其预防处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12月单中心878例IVAP植入患者中发生导管断裂7例患者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导管断裂原因和预防措施进行讨论。结果 截至2016年11月31日,经颈内静脉植入IVAP术后导管断裂发生率为0.8%(7/878);断裂时间为术后855~1 412 d,平均1 133 d;断裂部位为导管进入颈内静脉交界处、导管与底座接头处和皮下隧道部位。结论 导管断裂是IVAP植入后长期使用过程中严重并发症之一。规范手术操作流程、加强维护和护理宣教、适时取出等措施,有助于降低IVAP导管断裂发生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经左侧腋静脉近侧段途径植入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5年8月至2018年11月采用超声结合DSA导引下经左侧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患者132例临床资料,分析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患者接受度。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TIVAP,左侧腋静脉穿刺成功率93.2%(123/132)。发生术中误穿刺动脉5例,气胸1例,心律失常3例,术后切口裂开1例,感染1例,导管移位2例,港体移位1例,静脉血栓形成3例。1例患者因舒适度欠佳,于术后3个月行TIVAP取出。未出现夹闭综合征、导管断裂等并发症。结论 超声结合DSA导引下经左侧腋静脉近侧段植入TIVAP可行、安全,患者广泛接受。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2.4%,14/582)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IVAP,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7例/千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患者(P=0.016)、恶性血液疾病患者(P=0.040)及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P=0.022)感染率较高。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血液疾病及姑息性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的校正OR值分别为7.769(P=0.001)、4.863(P=0.003)。9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最常见者为葡萄球菌(n=4)及念珠菌(n=2)。结论 恶性血液病和姑息性化疗,可能是引起IV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患者体位改变对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导管头端位置的影响。方法 超声导引下床边穿刺颈内静脉或锁骨下静脉植入TIVAP。术后摄立位和卧位X线胸片确认导管头端位置,分别测量X线胸片上第一胸椎上缘至导管头端距离。通过两者长度测量差异和固定体表标志判断导管头端位置移动。结果 86例恶性肿瘤患者成功植入TIVAP。有71例体位由立位改变为卧位时TIVAP导管头端向足侧移位,平均移位(12.29±7.48) mm;13例向头侧移位,平均移位(5.00±3.79) mm;2例无变化。TIVAP导管头端位置在立位改变为卧位时有向足侧移位倾向,平均移位(-9.32±9.36) mm,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 1);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体质指数与导管头端位置变化程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IVAP植入后导管头端位置会随患者体位变化发生改变,由立位变为卧位时导管头端易向心房内移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儿最为安全、有效的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6年1月至2017年12月共1 047例长期中心静脉导管留置的肿瘤患儿,其中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PICC)436例,完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TIVAP)611例。比较两组患儿的近、远期并发症,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PICC组并发症发生率21.2%(98/463):近期并发症 32例(导管末端位置异常10例,穿刺处机械性静脉炎17例,局部皮下血肿5例);远期并发症66例(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25例、导管相关性感染20例,导管移位滑脱 16例,导管渗漏断裂5例)。TIVAP组并发症发生率5.6%(34/611):近期并发症13例(血肿3例,误穿动脉9例,夹闭综合征1例);远期并发症21例(导管阻塞及血栓形成3例、导管相关性感染13例,导管或泵体破裂渗漏3例,导管与血管壁粘连取出困难2例)。TIVAP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PICC组(P<0.05)。结论 TIVAP具有并发症少,安全耐用的优势。PICC则置入简便、无需麻醉,费用低,置入后能即刻使用的特点。两者均能显著减少患儿的疼痛并提高生活质量。故对于儿童肿瘤患儿,应根据个体化差异灵活选择合适的中心静脉导管留置方式。

  相似文献   

9.
【摘要】 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主要用于需要中心静脉输液治疗及外周血管条件差的患者。由于具有携带方便、维护周期长、并发症少、患者生活质量高等优点,TIAP近年来逐步被患者和医师、护士所接受和推广。目前国内开展TIAP植入手术的医务人员包括外科、内科、放射科、麻醉科、血管通路护士等,大多属于兼职行TIAP植入,对于TIAP标准化操作流程和并发症诊断与处理理念和认识参差不齐,使得不同医疗单位植入和使用过程中的并发症发生率及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基于此,有必要对2015年发布的《完全植入式输液港上海专家共识》进行更新,在继续强调规范化植入与维护的同时,探索相关并发症的诊治流程。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前国内外尚无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方面的指南可查询。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上海专家共识,提出TIAP植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对植入部位选择、术前准备、术中注意事项、围手术期和长期并发症预防与处理、TIAP维护要点进行概括说明。本共识编写以查阅文献为主,亦参考专家经验,以期能够为中心静脉通路安全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推动TIAP植入与维护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上臂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IAP)并发上肢静脉血栓(UEVT)发生率及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 2014年2月至2018年4月接受上臂植入TIAP行化疗的1 724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资料、置管情况、病情进展情况及UEVT发生率进行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来确定症状性血栓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17例患者出现症状性UEVT,发生率为0.99%(17/1 724)。上臂TIAP植入后至血栓确诊的时间平均为55.6 d(2~334 d)。单因素分析中,感染(P<0.01)和导管继发异位(P<0.01)与UEVT风险显著相关。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感染(RR=16.85,P<0.01)和导管继发异位(RR=101.09,P<0.01)是上臂TIAP相关UEVT的2个重要独立预测因子。结论 感染和导管继发异位是引起上臂TIAP相关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分析颈内静脉植入式输液港导管留置长度的影响因素,并推导出导管留置长度的估算公式。方法 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6年5月至2017年11月行颈内静脉植入输液港的患者360例的临床资料,对所有患者采用术中透视确定导管长度,记录每例患者穿刺点至囊袋切口距离(点切距)、身高、体重等数据,研究上述数据和导管留置长度的相关性。结果 经颈内静脉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长度(L),与皮肤点切距(d)和患者身高(h)存在线性相关,估算公式为:L(右侧)=1+0.8×d+0.1×h,L(左侧)=19+0.9×d。结论 植入式静脉输液港导管长度与皮肤点切距和患者身高存在显著相关性,可以通过点切距和身高较好地估算出导管留置长度,指导临床实际操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倡导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重要性,比较经右锁骨下静脉(TSCV)和右颈内静脉(TIJV)两种途径建立中心静脉通道的技术特点.方法自1999年3月至2001年6月间共完成中心静脉通道植入术348例次,其中经右锁骨下静脉270例次,经右侧颈内静脉78例次;导管留置时间13~75d,平均23d.结果 TSCV组270次,268次成功,成功率99%.操作中和留置期间1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包括气胸2例,误留入锁骨下动脉1例,留置管阻塞3例,留置管进入右颈内静脉引起输液异常3例.穿刺口感染2例.TIJV组78次75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