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文章应用Arcgis、SPSS等方法对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空间分布和影响因子进行分析,以探讨产业布局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其有序布局提供科学依据。结论如下:1)我国风电装备制造业已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整机制造业在空间上呈分散式布局,但是全国性和区域性风机制造中心正在形成、大型整机制造企业呈现多点布局态势,而零部件制造业采取了不同的布局策略;2)政策和技术是影响风电装备制造业空间布局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开放度在产业发展初期对外资企业布局的影响较大?市场?劳动力素质和产业基础也是影响空间布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
新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地区差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新疆15个地区(市、州)为研究地域单元,以1995-2006年为时间段,采用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从绝对差异、相对差异定量分析第三产业发展的时间差异;采用距平值和比率指标,对新疆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的空间格局进行分析;采用相对发展率指标,对新疆第三产业发展速度的空间差异进行分析。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第三产业协调发展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3.
齐婧  李秀霞 《资源与产业》2019,184(5):29-36
本文利用ESDA-GIS 方法和空间计量模型对2005年、2010年、2015年全国26个省会城市、4个直辖市的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进行时空演变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我国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布不平衡;2)2005-2015年中国省会城市、直辖市三者耦合协调度呈现出“V”型,即先下降后改善的特征;3)城市化与资源、环境三者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集聚;4)空间计量模型结果表明人均GDP、工业产值比重等对城市化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环保投资占GDP比重和每万人在校大学生数对其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由苏北、皖北、豫东、鲁南4大板块组成的淮海经济区,长期处于经济发展洼地。目前,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其中北部淮海经济区的建设将促进该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文章通过引力模型,研究淮海经济区城市群的空间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淮海经济区城市综合质量的变化范围为218.16~1 062.58。在淮海经济区内,徐州市对其他城市的引力值最高,但是,徐州市与江苏省、山东省、河南省各城市的断裂点均值相对较大,而对安徽省各城市的断裂点均值相对较小,说明徐州市对安徽省各城市的辐射作用不强。综上得出以下结论:淮海经济区内各城市发展不均衡,徐州市在淮海经济区处于中心城市地位,但是徐州市对其他城市吸引能力有限;徐州市与其他各城市间的经济引力仍存在较大差异;区域内经济往来和交通网络还需进一步完善,不仅要充分发挥徐州市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还需利用临沂、淮安等次中心城市的扩散作用,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稀土信息》2006,(6):4-10
本刊讯 中国(赣州)稀土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06年6月2日在赣州市隆重召开。 会上赣州市副市长刘琮首先向与会领导和专家介绍了赣州市稀土资源、产业整合以及今后稀土产业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并实现其可持续发展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也至关重要。在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利用因素分解结构法与主客观赋权法,从自然与社会资源的角度建立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发展水平(可持续发展潜力)、协调指数(可持续发展趋势)构建测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其空间格局, 以期提高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与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根据测评结果,使用ArcGIS的空间统计功能,从差异性角度,将发展水平分为高水平、较高水平、较低水平与低水平4类,将发展协调度分为高协调、中等协调与低协调3类。从自相关性角度,分析全局与局域层面的聚集分散特征,并根据资源配置与发展情况分析原因。研究表明:1)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区域不均衡,整体呈“东高西低”的差异特征,各子系统特征各异;乡村人居环境发展协调性整体上呈“中高西低”的特征。2)乡村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全局与局域聚集分散特征。生态环境与经济生产系统的空间聚集性最强,社会文化系统空间分散性最强;可持续发展高水平热点集中区位于长三角地区,低水平冷点集中区在云南、贵州地区。最后从有序开展经济生产活动、加强环境与文化建设、统筹兼顾地区发展3个方面提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7.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贯彻新时期发展理念的重大战略部署之一,对于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论文基于2000—2018年新疆85个县域面板数据,借助广义空间Barro & Sala-i-Martin模型,从经济收敛视角对新疆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演变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 1)南北疆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显著,空间集聚特征明显,县域间的差异是造成新疆总体差异扩大的主要原因;2)县域经济增长呈现条件β收敛性,但收敛速度在减缓,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突出;3)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对县域经济增长收敛产生积极的作用,提高县域固定资产投资、人力资本和城镇化水平是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4)人口增长率和储蓄率水平对县域经济增长有着显著的负向作用,南疆四地州偏高的人口增长率对拉大南北疆间经济差距具有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建议:1)着力发展南疆四地州现代农业,提高南疆四地州县域经济发展水平;2)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提升城镇化质量,发挥城镇化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支撑作用;3)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率;4)保持南疆四地州适度的人口增长率;5)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展储蓄转化为有效投资渠道。  相似文献   

8.
为了保证我国国民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需要在经济转型背景下探索一条适合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研究分析了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特征和必要性,并以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路径重构的掣肘因素作为切入点,从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转型、社会区域结构转型、资源配置转型以及生态转型等多个角度探索了经济转型背景下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路径,并提出了能够实现转型升级和路径重构的相应对策,为我国资源型城市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实现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效指导。  相似文献   

9.
何剑  纪俊 《资源与产业》2012,14(4):19-24
了研究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利用2002-2008年的有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协调度计算等方法,对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进行了研究。面板数据模型、协调度测算的结果分别表明:这一时期,西北五省区经济发展、能源消费、能源效率三系统之间相互协调;但从协调度所处阶段来看,部分年份,宁夏、新疆、青海等省份处在濒临失调、基本协调的阶段,陕西、甘肃处在协调发展阶段。针对西北五省区这一时期的协调状况,提出了以企业为主导、政府监督的形式提高能源的使用效率,有选择性的引进东部转移产业,加强对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建议,提升西北五省区能源消费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相似文献   

10.
马瑞 《资源与产业》2022,24(1):160-171
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国家战略,测算流域内9省(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方面的发展指数,分析这5个方面的空间相关性,判断各省的发展趋势,既是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前提,也能够为黄河流域各省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决策提供参考。本研究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框架,选取黄河流域9省2016—2018年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的指标,利用熵权法计算5个方面的综合指数,解释分析各省的高质量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利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法,测算黄河流域9省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方面发展的空间相关性。结果显示:从纵向来看,多数省份的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协调发展、共享发展水平呈现下降趋势。从横向来看,山东的创新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相对优势,于2018年达到了9省3年来的最高值,并且山东的开放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绝对优势,3年一直高居9省第一。四川的协调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相对优势,2018年达到了3年间9省最高,而且四川的共享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绝对优势,3年一直位列9省第一。青海在绿色发展综合指数具有绝对优势,连续3年保持了9省第一名的位置。从空间相关性分析来看,2018年内蒙古、甘肃、青海、宁夏的创新发展呈现“低-低”集聚状态。2017—2018年内蒙古、四川、青海、宁夏的绿色发展呈现“高-高”集聚状态。经研究表明,黄河流域9省的高质量发展存在着协调、共享两个方面的短板,可以采取政策倾斜、加大投入、精确攻坚等措施以弥补不足,实现全面发展。另外,黄河流域上游省份在创新发展、绿色发展方面显示出较强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该区域在创新、绿色两个方面的协同合作对于推动上游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国土开发战略选择的重要基础。以河南省新蔡县为例,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指南(试行)》进行改进,构建符合当地特点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法、多因素综合评价法进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全县生态保护重要性总体不高,没有极重要区,重要区面积仅占3.93%,主要分布在新阳高速、大广高速两侧以及汝河、洪河等地;农业生产适宜性总体较高,适宜面积占80.67%,呈现“西部、北部、东部高,中部、西南部、东南部低”的分布特征;城镇建设适宜性总体较高,适宜面积占77.24%,呈现“中西部和镇区高,东西部边缘低”的分布特征。今后应按照“五带四片、一区多点”的国土开发战略布局,合理安排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江西省丹霞地貌的空间格局及地学背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资源。本文对江西省自然地理概况、丹霞地貌概念的由来、江西省丹霞地貌的空间格局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从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丹霞地貌景观的成景地质条件,探讨景观成因,研究认为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气候、流水作用、化学风化等方面是本区丹霞地貌的主要地质条件,最后对江西省丹霞地貌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丹霞地貌是一种独特的地貌景观资源。本文对江西省自然地理概况、丹霞地貌概念的由来、江西省丹霞地貌的空间格局做了详细的介绍。同时,从地质学的角度,分析丹霞地貌景观的成景地质条件,探讨景观成因,研究认为物质基础、构造运动、气候、流水作用、化学风化等方面是本区丹霞地貌的主要地质条件,最后对江西省丹霞地貌的旅游资源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有相当一批资源型城市正面临着“再城市化”的压力。针对这个问题,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把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与区域环境联系起来去考虑的并不多见。本文从“地缘”这一城市基本立足点出发,把资源型城市与区域环境及政策给以充分的结合,并对它们在地区经济发展中的联系进行了简要分析,为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