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静脉溶栓桥接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8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颅内前循环大动脉梗死患者70例,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分为单纯静脉溶栓组(n=37)、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组(n=33)。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24 h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善率、90 d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改善情况、脑出血和30 d病死率。 结果 两组治疗前NIHSS评分、mR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溶栓桥接支架取栓组血管再通率显著高于单纯溶栓组(P<0.01),24 h、14 d NIHSS评分均低于单纯溶栓组(P<0.05),90 d mRS评分低于单纯溶栓组(P<0.05)。两组治疗后30 d内颅内出血率、90 d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静脉溶栓桥接支架取栓治疗急性期脑梗死伴大动脉狭窄患者安全有效,血管再通率、90 d mRS评分和预后优于单纯静脉溶栓。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支架植入作为补救性措施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大脑前循环大血管闭塞发病8 h内并接受补救性支架植入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治疗前均经其它再通术式(静脉溶栓、动脉溶栓、Penumbra装置吸栓、Solitaire支架取栓)未果。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评价血管再通,记录围手术期出血及梗死并发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术后1周神经功能改善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术后3个月预后指标。结果 13例接受补救性治疗患者共植入支架16枚,支架植入前采用Solitaire可回收支架取栓10例,Penumbra装置吸栓3例,经静脉尿激酶溶栓1例,经动脉尿激酶溶栓1例。12例(92.3%)患者闭塞血管部分或全部再通(TICI≥2B/3)。NIHSS评分由术前平均(16.15±5.81)分改善为术后1周平均(8.08±5.6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7例(53.8%)预后良好(mRS≤2),2例死亡。术后发生颅内出血2例,手术相关栓塞3例。结论 颅内支架植入术作为不同组合药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的补救性措施,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Penumbra抽吸系统联合Trevo取栓器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闭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 收集2016年11月至12月采用ACETM取栓器联合Trevo可视性取栓支架机械取栓治疗的5例颅内大动脉急性梗死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前循环闭塞2例,后循环闭塞3例;平均(60.4±11.6)岁。术后观察患者取栓时间、闭塞血管再通和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5例患者穿刺-血管再通时间分别为29 min、32 min、35 min、33 min、30 min,平均(31.8±2.4) min;术中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均达到3级;NIHSS评分由术前(11.0±7.4)分明显改善至术后24 h(4.2±1.1)分、7 d(1.8±1.3)分、30 d(0.9±0.6)分(P<0.05);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均为0~2分,且未发生颅内出血转化。结论 ACETM取栓器联合Trevo取栓支架机械取栓治疗颅内大动脉急性梗死,在取栓次数少、取栓时间短情况下,取得了最佳血管再通效果,临床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颅内血管栓塞的安全有效性及操作技术要点。方法 2011年12月至2014年3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采用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21例大脑中动脉(MCA)栓塞患者,其中单纯MCA栓塞14例,伴发颈内动脉颅内段闭塞7例;有房颤病史患者11例。分析即时取栓效果、术后出血情况,对比患者术前和术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结果 2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取栓手术,术中未出现死亡等严重并发症,术后即时脑梗死溶栓(TICI)血流分级为平均(2.6±0.5)级。术中留置支架10例,有房颤病史患者留置支架比例低于无房颤病史患者(P=0.02)。术前和术后1周患者平均NIHSS评分分别为18.4±6.0和6.7±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2例患者因大面积脑梗死或梗死后出血死亡,其余患者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3个月mRS评分≤2分者17例。结论 Solitaire AB型支架取栓术治疗急性MCA血栓栓塞可获得较高的血管再通率,操作安全简便,临床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5.
徐瑞  殷世武  王转  王黎洲  蒋天鹏  李兴 《工业加热》2016,(12):1027-1030
【摘要】 目的 探讨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采用动脉内治疗AIS患者60例,其中30例接受微导管置于阻塞血管近端或阻塞血管血栓内的尿激酶溶栓治疗(单纯溶栓组),30例接受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微导管注入尿激酶溶栓治疗(支架取栓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术后血管再通率、颅内出血率、90 d内病死率及90 d后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结果 支架取栓组和单纯溶栓组治疗前、治疗后14 d NIHSS评分分别为(21.89±5.62)分、(7.78±2.36)分(P<0.001)和(18.40±6.59)分、(7.00±2.28)分(P<0.001),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再通率分别为86.67%(26/30)、63.33%(19/30)(χ2= 4.356,P<0.05);颅内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00%(3/30)、13.33%(4/30)(χ2= 0.162,P>0.05);90 d内病死率分别为13.33%(4/30)、16.67%(5/30)(χ2=0.131,P>0.05);术后90 d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别为66.67%(20/30)、36.67%(11/30)(χ2=5.406,P<0.05)。结论 Solitaire AB支架取栓联合动脉内溶栓治疗大血管闭塞的AIS后血管再通率及90 d预后均显著优于单纯动脉内溶栓治疗,但远期疗效及安全性尚需更多病例的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验证。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颅内支撑导管辅助Solitaire FR支架机械取栓术(SWIM)治疗大脑中动脉急性闭塞的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6年5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患者53例,根据治疗方案最终选择,分为观察组(n=32,给予SWIM术)和对照组(n=21,给予单纯支架机械取栓术)。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和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根据脑梗死溶栓(TICI)治疗后血流分级标准评价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价术前和术后1 周神经功能情况,根据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价术后90 d预后。 结果 观察组穿刺至血管再通时间为(70.12±24.16) min,明显短于对照组(95.57±30.41) min(P<0.05);术后1周 NIHSS评分为(3.30±1.0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5.76±0.97)分(P<0.05);术后即刻血管再通率、术后90 d预后良好率分别为93.8%(30/32)、81.3%(26/32),明显高于对照组66.7%(14/21)、47.6%(10/21)(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5 F Navien导管辅助Solitaire支架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大脑中动脉闭塞效果良好,可提高血管再通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评估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07年1月至2010年10月对2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于发病时间在90 ~ 450 min行机械辅助动脉内尿激酶溶栓治疗。采用的机械辅助方法有导丝碎栓、导管抽吸取栓及支架应用等,术后统计血管再通率、出血并发症及3个月后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 结果 28例患者应用机械辅助溶栓成功再通血管23例,血管再通率为82.1%,平均血管再通时间为65.22 min,3个月后mRS评分均≤ 3分;5例血管再通无效者中2例死亡,1例mRS评分4分,2例mRS评分≤ 3分。血管再通组中,机械辅助溶栓并未增加出血并发症率。结论 机械辅助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安全有效,能减少尿激酶用量及血管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导丝留置技术在急性脑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中的应用价值、安全性及可行性。 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至2016年2月采用机械取栓治疗的15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大脑中动脉闭塞6例,颈内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闭塞5例,椎基底动脉闭塞4例。采用导丝留置技术快速准确判断血管闭塞特征,进行血管内机械取栓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经导丝留置技术均成功准确判断病变血管闭塞特征。13例(87%)闭塞血管即刻再通,其中10例脑梗死溶栓后血流分级(TICI)评分达3分,5例2b分;2例因血栓负荷量大、闭塞节段长,多次取栓效果不佳,血管再通失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由术前19.2±7.0改善至术后1周6.3±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3个月10例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2分。结论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血管闭塞安全有效,导丝留置技术可安全、方便快捷、准确地判断出闭塞血管特征,减少手术操作,降低手术并发症,提高血管再通率。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评估介入溶栓治疗重型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8年1月采用介入溶栓治疗的156例重型CVST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窦内溶栓,术后即时、出院时和术后6个月复查MRV或DSA,评估静脉窦再通情况,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结果 溶栓5~7 d后DSA造影显示92例(59.0%)静脉窦完全再通,52例(33.3%)部分再通,12例(7.7%)未通。116例(74.4%)患者获术后6个月随访,MRV显示89例(76.7%)静脉窦完全再通,21例(18.1%)部分再通,6例(5.2%)未通;mRS评分0~2分106例(91.4%),3~4分8例(6.9%), 5~6分2例(1.7%,死亡)。结论 血管内局部溶栓治疗重型CVST安全有效,可作为重型CVST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石明超  房绍宽  李东 《工业加热》2008,(12):874-876
目的评价急性脑栓塞(AES)动脉溶栓疗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应用尿激酶或rt-PA经股动脉选择性动脉溶栓(IAT)治疗AES患者21例,并选择同期未行溶栓治疗的AES患者42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间治疗后24h NIHSS评分、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出血转化(HT)及病死率等。结果①IAT治疗后脑血管造影结果:血管总再通率为61.9%;大脑中动脉(MCA)、颈内动脉(ICA)及基底动脉(BA)再通率分别为83.3%、2/7和1/2。②治疗后24h NIHSS评分IAT组明显低于对照组(12.05±5.61比14.83±4.05,P<0.05);IAT组预后良好(mRS0~2分)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66.7%比35.7%,P<0.05);③IAT组与对照组相比,HT发生率(28.6%比16.8%)、患者病死率(19.1%比16.7%)均无显著差异;两组均没有患者死于HT。结论IAT治疗AES可能具有较好的疗效,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