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摘要】 目的 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用以评价双Willis覆膜支架在该动脉瘤模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静脉囊移植方法,在犬颈总动脉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4周后采用“望远镜”技术植入2枚Willis覆膜支架。支架植入后2周、1个月和3个月行血管造影随访,并在1、3个月时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成功制作8枚梭形动脉瘤模型,并植入16枚Willis覆膜支架。建立动脉瘤模型和支架植入过程均无并发症。血管造影随访显示,6枚动脉瘤模型完全闭塞,2枚动脉瘤模型有少量内漏。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支架植入后的内皮化过程,动脉瘤腔内则充满血栓。结论 静脉囊移植方法建立的梭形动脉瘤模型或许可以模拟其临床治疗特点,双Willis覆膜支架植入是犬颈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8月收治3例颅内梭形动脉瘤患者,经头颈联合CTA及全脑血管造影确诊,采用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技术治疗并随访。结果 3例患者均获手术成功,动脉瘤腔大部栓塞,术后即刻可见动脉瘤囊内涡流改变明显。术中共使用支架7枚,弹簧圈17枚,未出现动脉瘤破裂及血栓形成等情况。随访3 ~ 8个月,1例8个月后头痛消失,无神经功能障碍,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消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后头痛消失,复查造影可见动脉瘤腔少量显影,载瘤动脉通畅;1例3个月临床随访无症状。结论 多支架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颅内梭形动脉瘤治疗方法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近期疗效良好,长远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5年7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植入术急诊救治的15例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患者。其中直接外伤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颈部手术致颈总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例,致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3例,鼻咽癌放疗后颈内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10例。结果 15例患者均经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得到成功救治,无即刻手术相关并发症及死亡发生。术后平均随访时间11个月,15例患者均无再次出血,临床随访期间无脑缺血并发症。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修复术治疗颈动脉假性动脉瘤破裂出血创伤小、安全有效,可在封堵颈动脉破口的同时恢复头颈部正常血供,并发症少。但仍需更大样本量临床研究证实,进一步观察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多种原因所致肾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术。方法 2008年8月至2012年9月收治6例肾动脉损伤及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因不适宜常规介入栓塞而采用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其中外伤1例,医源性损伤1例,肾移植术后并发假性动脉瘤4例。术中支架植入时开始给予抗血小板聚集药,术后给予3 d抗凝治疗并同时口服氯吡格雷、阿司匹林半年,之后持续口服阿司匹林。结果 6例中,2例出血患者术后出血停止且患肾血流灌注保持良好,4例假性动脉瘤获完全隔绝。随访2 ~ 34个月,平均19个月。其中2例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假性动脉瘤行髂内动脉覆膜支架植入术后移植肾失功能,1例术后出现感染,又行移植肾切除术,余均取得满意效果,无症状复发、瘘及狭窄。结论 对于不适合常规介入栓塞的肾动脉及肾移植术后假性动脉瘤患者,覆膜支架植入不失为一种可选择的、有效治疗方法,但远期疗效尤其是支架内再狭窄情况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外周动脉瘤应用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对12例外周动脉瘤(真性动脉瘤5例,假性动脉瘤7例)患者行经股动脉穿刺插管造影,之后于病变部位放置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12例成功进行外周动脉瘤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其中11例动脉瘤腔完全封闭隔绝,1例动脉瘤治疗后有内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即刻造影示置入覆膜支架远端动脉均血流通畅。随访观察3 ~ 36个月,无动脉瘤复发及动脉瘤相关并发症发生,1例3个月后发生覆膜支架腔内闭塞。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治疗外周动脉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易行、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评估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的疗效。 方法 2008年3月至2011年6月收治假性动脉瘤患者86例,其中12例采用覆膜支架腔内治疗。发病部位在胸主动脉4例,腹主动脉3例(1例肾上型,2例肾下型),颈总动脉3例,颈内动脉1例,右锁骨下动脉1例。术后对12例患者的疗效进行观察,并随访5 ~ 43个月。 结果 支架释放技术成功率为100%,所有12例假性动脉瘤植入覆膜支架后被立即隔绝,无内漏,载瘤动脉远端血流通畅。除1例失访外,其余11例平均随访23.5个月。1例合并白塞病患者术后4个月因腹主动脉破裂大出血死亡,其余10例随访结果良好,支架无狭窄、无移位、无内漏等相关并发症。 结论 应用覆膜支架治疗假性动脉瘤近期疗效良好,但远期疗效还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建立犬颈动脉分叉部动脉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18只犬新的颈总动脉(CCA)分叉部动脉瘤模型,随机分为分叉部顶端弹性蛋白酶处理组(实验组,n = 9)和生理盐水处理组(对照组,n = 9)。术后即刻、12周和24周分别行血管造影观察动脉瘤顶端形态变化,术后12周和24周分别行组织病理学分析。结果 血管造影显示实验组中5只模型动脉分叉顶部观察到新生动脉瘤形成,平均直径(3.2 ± 0.4)mm,对照组中所有模型分叉部顶端均未观察到有新生动脉瘤形成。实验组中新生动脉瘤在随访过程中未见到动脉瘤破裂。组织病理学分析显示实验组中分叉部顶端动脉瘤表现为内弹力膜不连续、弹力纤维断裂、肌层变薄、平滑肌细胞减少(与对照组相比,P < 0.001)。结论 犬重建颈动脉分叉顶端经弹力酶消化所致动脉壁退化可引起新生动脉瘤形成。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利用猪胰弹力酶诱导法制作类似人颅内动脉瘤特点的兔颈内动脉梭形动脉瘤模型。方法 采用新西兰大白兔25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15只,实验组再随机分为3亚组(7、14和21 d组),每组5只。应用猪胰弹性蛋白酶消化兔右侧颈总动脉建立梭形动脉瘤模型,7、14、21 d时分别行DSA检测、HE染色、弹力纤维染色观察模型动物的影像学和病理学变化。结果 DSA造影显示正常对照组血管直径(1.64 ± 0.17)mm;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血管直径(1.66 ± 0.24)mm。7 d组动脉瘤长径和宽径分别为(19.33 ± 1.65)mm 和(2.86 ± 0.21)mm;14 d组分别为(19.66 ±1.18)mm和(3.95 ± 0.54)mm;21 d组分别为(19.84 ± 0.82)mm和(4.03 ± 0.95)mm。病理学观察发现7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内弹力膜断裂,中膜平滑肌结构絮乱,细胞形态扭曲;14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瘤腔内膜逐渐增生稳定;21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瘤颈与瘤腔交界处结构的变化明显。弹力纤维染色显示7 d组梭形动脉瘤模型弹力层明显变薄;14 d组从交界处始弹力层逐渐变薄;21 d组变薄的弹力层基本稳定。结论 利用简单外科手术方法结合猪胰弹性蛋白酶消化局部血管壁,可以建立形态学与人颅内动脉瘤相似的梭形动脉瘤模型,且动脉瘤模型与人颅内动脉瘤病理结构相似。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覆膜支架植入抢救艾滋病患者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大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抢救治疗艾滋病患者注射毒品所致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大出血21例,先行覆膜支架植入术封闭破口、隔绝假性动脉瘤和感染灶,生命体征平稳后作外科手术清创治疗。 结果所有患者植入1枚覆膜支架均一次成功,术后患肢缺血情况改善,外科清创手术全部完成。支架植入术后72 h内清创20例,控制感染并完全康复出院;48 h内清创1例,术中发生大出血,感染未能有效控制,1个月后死于多脏器衰竭。术后随访0.5~4年,20例患者未出现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肢功能正常。 结论覆膜支架植入治疗艾滋病患者注射毒品所致股动脉感染性假性动脉瘤大出血,创伤小,随访期无相关并发症,为病灶清创修复创造条件,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抢救生命措施。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覆膜支架在外周动脉瘤及动脉夹层治疗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2008年11月至2012年5月收治24例外周血管病变患者,其中锁骨下动脉假性动脉瘤10例、髂动脉夹层5例、髂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髂动脉瘤3例、颈内动脉瘤1例、下肢多发动脉瘤1例。所有患者在经股动脉穿刺血管造影明确病变后,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植入覆膜支架行腔内隔绝治疗,即时封闭效果满意,无手术相关并发症。随访2 ~ 42个月,有1例锁骨下假性动脉瘤患者在覆膜支架植入后4个月时支架两端又出现假性动脉瘤,再次植入覆膜支架,其余23例患者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结论 覆膜支架腔内隔绝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高效的外周血管完整性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 评价Z形自膨式金属支架(Z- SEMS)在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udd- Chiari综合征(BCS)介入治疗中的应用及中长期随访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8月至2014年12月接受Z- SEMS支架治疗的41例节段性下腔静脉型BCS患者临床资料,并收集术后累计1、2、2~5、5~10年随访数据。结果 41例患者均成功接受经皮球囊血管成形术(PTBA)和Z- SEMS支架植入术,术后患者下腔静脉高压症状明显改善,显效35例(85.4%),有效6例(14.6%),总有效率100%。4例患者(9.8%)出现支架移位并发症。所有患者获随访1~125个月,平均(64.12±41.48)个月,1例患者术后4个月出现门静脉高压症状,作经颈内静脉途径门腔分流术后缓解,4例新发肝细胞癌,5例死亡。4例(9.8%)支架再阻塞,再次PTBA术恢复通畅。累计1、2、2~5、5~10年下腔静脉一次通畅率分别为95.1%(39/41)、94.1%(32/34)、90.3%(28/31)、83.3%(20/24),二次通畅率分别为100%(41/41)、100%(34/34)、100%(31/31)、100%(24/24)。结论 Z- SEMS支架治疗节段性下腔静脉BCS安全有效,再阻塞率低,中长期疗效满意。术后应注意随访支架及新发肝细胞癌。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 探讨孤立性肠系膜上动脉夹层(ISMAD)血管腔内治疗策略,评价腔内治疗中远期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18年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通过血管腔内治疗的34例ISMAD患者临床、影像学和随访资料,其中Sakamoto分型Ⅱ型3例(8.8%),Ⅲ型24例(70.6%),Ⅳ型7例(20.6%)。结果 34例患者均成功完成腔内治疗,其中19例接受单纯裸支架植入,15例接受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夹层假腔。单纯支架植入患者中有2例分别于随访第3、13个月发现假腔明显扩大,再次予弹簧圈栓塞治疗。所有患者随访3~40个月,平均(11.5±9.8)个月,术后6个月夹层完全重塑率达100%(34/34),支架内血流通畅,未出现假腔扩大、夹层复发等事件。结论 单纯裸支架植入和支架结合弹簧圈栓塞治疗ISMAD安全可行,中远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 评价Willis覆膜支架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采用Willis覆膜支架治疗的201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患者。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和临床观察结果。结果 Willis覆膜支架成功治疗198例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其中囊性动脉瘤88例,外伤性动脉瘤19例,假性动脉瘤35例,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56例,技术成功率达到98.5%。Willis覆膜支架释放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C7段9例,C6段28例,C5段32例,C4段110例,C3段19例;支架释放后即刻DSA显示病变完全不显影163例,内漏35例,经球囊后扩或再植入支架治疗后病变完全不显影33例(其中2例闭塞载瘤动脉),2例仍存在内漏。术中发生支架源性血管破裂出血5例,术中成功止血4例;术后再出血1例,死亡2例。术后3~6个月随访复查DSA显示载瘤动脉通畅189例,轻度狭窄5例;病变完全不显影196例。临床随访3~20个月,存活患者无新发神经系统体征。结论 Willis覆膜支架能够安全有效地治疗颅内段颈内动脉病变,但需要更远期随访。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评价Enterprise支架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s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Enterprise支架治疗的sICAS患者临床数据,分析患者基础参数、靶病变特点、技术成功率、围术期安全性和随访结果。结果共纳入sICAS患者27例(28处病变),植入Enterprise支架28枚。术前病变平均狭窄度为(75.7±6.7)%,术后平均残存狭窄度为(23.2±16.6)%,手术技术成功率100%。术后发生穿支事件并发症2例,未发生出血事件、动脉夹层、支架内血栓形成、高灌注综合征和心血管事件。所有患者平均随访(10.8±9.1)个月,发现3处支架内再狭窄(ISR)(≥50%,但无靶病变相关症状), ISR发生率为10.7%。未发生责任血管新发脑卒中、出血事件和死亡。结论 球囊扩张后Enterprise支架植入治疗sICAS技术可行、安全有效,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随访结果良好,期待随机对照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颅内动脉瘤在使用覆膜支架治疗后的形态学变化。方法 使用5只实验犬建立双侧颈动脉侧壁动脉瘤模型10枚,2周后使用覆膜支架对动脉瘤进行封堵治疗。分别于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周行动脉瘤3.0 MR检查,观察动脉瘤形态学变化,术后4周将实验动物处死后行病理学研究。重点研究覆膜支架置入后不同时期动脉瘤体积的变化。统计软件使用SAS6.12。结果 3.0 MR能够在T2像清楚显示动脉瘤形态。术前、术后即刻、术后2、4周动脉瘤瘤体积分别为(100.17 ± 16.64)mm3,(97.25 ± 17.18)mm3,(44.11 ± 5.96)mm3和(33.75 ± 5.02)mm3,支架置入后不同时间动脉瘤体积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254, P < 0.01);术后2、4周动脉瘤体积较术前平均减小55.6%,66.2%;术后4周病理显示动脉瘤体完全纤维化。结论 动脉瘤在覆膜支架封堵治疗后体积能够明显缩小并最终完全纤维化,从而减轻其对周围结构的占位效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颅内覆膜支架治疗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的可行性、安全性和疗效.方法采用外科手术方法在20只犬中建立犬颈动脉囊状动脉瘤模型36枚,应用血管内技术放置聚氨酯膜支架(PUM-SSS)、可膨胀聚四氟乙烯膜支架(ePTFEM-SSS)、生物膜支架(BM-SSS)各12枚,支架置入后即刻及术后2、4和12周分别进行血管造影随访,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 PUM-SSS、ePTFE-SSS和BM-SSS的完全开放率分别为25.0%、41.7%和91.7%,PUM-SSS、ePTFE-SSS分别和BM-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的中远期效果。方法 对36例患者(36枚)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行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根据Raymond分级方法评估栓塞效果。制订统一影像学复查计划,术后0.5、1、2、3、5年随访分析中远期疗效。结果 36例患者(36枚)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栓塞成功率为100%。Raymond分级评估显示32例患者为1级,2例为2级,2例3级。5例患者(13.89%)动脉瘤复发(随访0.5年1例,2年1例,3年1例,5年2例),复发后再次破裂1例(2.78%),随访期间无死亡病例。结论 早期血管内栓塞术治疗破裂性后交通动脉瘤可有效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定期影像学随访复查可及时发现动脉瘤复发及再发,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有助于防止其继续加重和破裂。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评价肾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的远期疗效。方法 纳入连续收治的134例严重动脉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患者(内径狭窄>70%),并予以肾动脉支架成形术。记录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2年血压及血清肌酐水平,同时测定肾小球滤过率(GFR)、10年后血压改变。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接受介入治疗。与术前基线值比较,术后24 h肌酐升高[(109.8±24.6) μmol/L对(99.4±27.8) μmol/L],GFR降低[(57.6±19.3) ml/min对(68.5±18.9) ml/min)]。患者术后1、2年平均肌酐值与术前基线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1、2、10年时分别有56例(50.9%)、50例(47.6%)和33例(44%)血压改善。结论 尽管肾动脉狭窄患者肾动脉支架成形术后肾功能无变化,但远期血压控制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
19.
【摘要】 目的 评估Rotarex经皮机械性清除血栓(PMT)治疗下肢动脉闭塞所致急性下肢缺血的近中期效果,分析不同病因急性下肢缺血对保肢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6月两医学中心采用Rotarex PMT术治疗的89例(96条患肢)急性下肢缺血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51例(56肢),女38例(40肢),平均年龄(64.3±7.2)(37~96)岁。96条患肢中急性动脉栓塞31肢,急性动脉血栓形成36肢,移植物血栓形成29肢。主要研究终点为保肢率,以病因学作亚组分析;次要研究终点包括靶病变通畅率、大出血并发症、术后30 d内死亡率和再手术率。结果 术后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3.4%(3/89)。术后30 d内死亡率为4.5%(4/89)。术后1年、2年总靶病变一期通畅率分别为77%、67%,二期通畅率 >80%。术后1年、2年总保肢率分别为83.4%、71.8%。亚组分析显示急性动脉栓塞组患者术后2年保肢率为90.3%,显著高于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患者(65.2%,P=0.047;HR=4.2,95%CI=1.1~11.4)和移植物血栓形成组患者(60.1%,P=0.037;HR=4.9,95%CI=1.2~15.1)。移植物血栓形成组、急性动脉血栓形成组、急性动脉栓塞组再手术率分别为20.1%(6/29)、13.9%(5/36)、3.2%(1/31)。结论 Rotarex PMT术治疗急性下肢缺血安全、有效,尤其是对急性动脉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