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3.0T MR引导下肝细胞癌(HCC) RFA治疗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2例肝癌患者27个病灶,在3.0T MR引导下进行RFA治疗。术后立即行 MR 扫描,以消融灶完全覆盖目标病灶并超出病灶边缘0.5~1.0 cm为完全消融;如存在残余病灶,则补充消融。治疗后1、3、6和12个月复查肝脏动态增强MRI,评价疗效。结果 病灶平均最大径(17.6±5.3) mm(8~30 mm),技术成功率100%(27/27),疗效100%(27/27)。引导序列T1 Vibe fs 8~10 s,t2 haste fs 40~50 s。22例患者均配合良好,一次得到目标影像。消融灶在T2WI上呈等低信号,周围可见薄层高信号环绕;T1WI上呈特征性的“靶征”。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 3.0T MR引导下RFA治疗HCC成像速度快、图像敏感度高,疗效评价准确,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3.
林昭旺  林征宇  陈锦  吴志斌  陈杰  汪强 《工业加热》2019,(11):1076-1080
【摘要】 目的 通过对比活体组和处死组兔肝VX2肿瘤RFA后MRI和病理学表现,探讨肝肿瘤RFA后即时MRI与病理学表现的相关性。 方法 观察活体组和处死组RFA后荷瘤兔肝VX2肿瘤即时MRI和病理学表现。分别检测RFA前MRI T1WI瘤灶最大径、消融灶T1WI中央低信号区最大径、活体组消融灶T1WI周边高信号区最大径、T2WI低信号区最大径、病理标本瘤灶最大径以及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最大径,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活体组消融灶T1WI呈靶征,中心呈低信号,周边呈环形包绕高信号,T2WI大体呈低信号;处死组消融灶T1WI靶征较活体组不明显,T2WI大体呈等-稍低信号。苏木精-伊红(HE)染色显示,活体组消融灶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肝窦受热扩张充血,肝窦内见充满热损伤红细胞,部分红细胞血红素流失成为空泡状;处死组消融灶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肝窦轻度扩张,红细胞数明显少于活体组。统计学分析提示,术前MRI T1WI瘤灶、消融灶T1WI中央低信号区与病理标本瘤灶最大径相对应(P>0.05);活体组消融灶T1WI周边高信号区、T2WI低信号区与病理标本肝实质凝固性坏死区最大径相对应(P>0.05)。 结论 肝肿瘤RFA后即时MR平扫,尤其是T1WI具有明显特征性表现,与术后病理学检查呈良好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超声(CEUS)在肝脏残留复发性恶性肿瘤进行射频消融(RFA)治疗的临床应用。方法 517例原发性肝癌(HCC)、肝转移癌患者经各种治疗后残留或局部复发拟行RFA治疗,共619个病灶为研究对象。复发HCC 281例290灶,病灶大小平均(3.4 ± 1.5)cm,其中CEUS引导治疗组150例154灶,常规超声引导组131例136灶。另复发肝转移癌236 例329 灶,病灶大小平均(3.1 ± 1.3)cm,其中CEUS引导治疗组152例198 灶,常规超声引导组84例131灶。结果 复发HCC CEUS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果比较:1个月肿瘤灭活率分别为96.1%和89.7%(P = 0.032);肿瘤局部复发率各为9.7%和17.6%(P = 0.049);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复发肝转移癌CEUS组与常规组治疗结果比较:1个月肿瘤灭活率88.4%和87.0%(P = 0.712);肿瘤局部复发率16.7%和23.7%(P = 0.11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CEUS 指导RFA治疗复发HCC,可有效提高早期灭活率,降低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弥散加权(DWI) MRI和18F FDG PET/CT评估兔VX2肉瘤射频消融(RFA)治疗早期效果的价值。方法 14只新西兰白兔双侧后肢接种VX2肉瘤建模,一侧后肢VX2肉瘤接受超声引导下RFA治疗(RFA组),对侧后肢不进行射频治疗(对照组)。RFA治疗后2 d行DWI MRI检查,治疗后3 d行PET/CT检查。分别计算肿瘤病灶和消融灶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标准摄取值(SUV)值。根据外科切除病灶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金标准,分别对DWI MRI、PET/CT及两者联合等3种方法评估RFA瘤灶行临床诊断一致性Kappa检验。结果 VX2肉瘤RFA前,DWI MRI显示T1低信号,T2高信号,T1加权像环状强化,PET/CT显示18F FDG呈结节状或环状聚集;消融后DWI MRI显示T1高信号,T2轻度高密度,T1加权像轻度强化,PET/CT显示18F FDG浓聚程度减低。消融瘤灶ADC值为(1.52 ± 0.24) × 10-3 mm2/s,明显高于未消融瘤灶(1.09 ± 0.12) × 10-3 mm2/s(P < 0.05);SUV值为(0.60 ± 0.30),明显低于未消融瘤灶(9.60 ± 3.20)(P < 0.05)。单独DWI MRI与单独PET/CT评估结果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准确性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分别为0.357和0.428,无显著性差别(P > 0.05),DWI MRI联合PET/CT评估结果与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的一致性Kappa值为0.786,与前两者均有显著性差别(P < 0.05)。结论 DWI MRI显像ADC值和FDG PET/CT显像SUV值是评估RFA治疗早期效果的有临床应用价值的指标。DWI MRI与FDG PET/CT诊断肿瘤病灶治疗效果各具优势,两者联合应用可有效提高疗效评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的评价TACE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2例膈下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共有26个病灶,单例病灶数目≤3个,直径≤5 cm。所有患者先行1~2次TACE术,术后3~5周行CT引导下RFA治疗,RFA术后4~8周复查MRI评价疗效。所有患者随访12~30个月,观察并发症和疗效。结果22例患者26个病灶RFA术中未出现任何严重并发症,术后MRI复查22个(84.6%)病灶达到完全消融,4个(15.4%)病灶经2次RFA后达到完全消融。结论TACE术可使肝脏恶性肿瘤病灶缩小,轮廓更加清晰,联合RFA治疗膈下肝脏恶性肿瘤更加安全、精确、有效。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CEUS)在肝转移癌经皮射频消融(RFA)治疗前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1年7月—2012年12月期间经皮RFA治疗的肝转移癌共267例485灶为本研究对象。其中180例251灶RFA治疗前行CEUS检查并确定RFA治疗方案(CEUS组),另87例234灶为RFA治疗前未行CEUS检查(对照组)。两组病例的各项临床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采用增强CT或(和)MRI、CEUS及肿瘤标志物检查定期随访判断疗效。结果 CEUS组中,25.1%(63/251灶)的CEUS测值较常规超声增大3 mm以上;8.8%(22/251灶)CEUS后显示清晰;造影后发现新病灶41灶。RFA治疗后,肿瘤早期灭活率CEUS组与对照组分别为95.2%(239/251灶)、92.7%(217/234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局部复发率CEUS组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4%(31/251)、19.7%(46/234)(P < 0.05)。局部复发时间CEUS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肝转移癌经皮RFA治疗前行CEUS检查有助于准确判断病灶大小及数目,制订有效治疗方案,从而提高肿瘤早期灭活率、降低复发新生率。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评价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和射频消融(RFA)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患者的疗效并进行生存分析。方法 回顾28例接受TACE或(和)RFA治疗的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伴肝转移患者,统计治疗后影像学改变、总生存期和疾病无进展生存期,对比分析可能影响患者预后的潜在影响因素。结果 24例患者进行了70例次TACE,6例进行了11例次RFA治疗。影像学评价有效率46.4%,总生存期为(24.6 ± 6.6)个月,疾病无进展生存期为(17.5 ± 6.0)个月。影响因素中,患者有和无在除肝脏以外的远处转移灶生存期分别为(15.8 ± 6.0)个月和(28.7 ± 8.4)个月(P = 0.041)。结论 TACE和RFA是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肝转移的有效疗法。肝脏外的远处转移灶的存在可能为影响该类患者预后的因素。

  相似文献   

9.
任衍乔  郑传胜 《工业加热》2018,(10):993-996
【摘要】 射频消融(RFA)已成为无法外科手术切除的肝细胞肝癌(HCC)和结直肠肝转移癌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微创、疗效满意、术后恢复快、节省治疗费用等优点,但仍存在部分肿瘤残存和复发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治疗肝癌效果。因此,RFA术后影像学检查及时发现残存和复发肿瘤,利于提高患者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该文就超声、CT、MRI、PET- CT、PET- MR在肝癌RFA术后评价中应用与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评估术中增强CT和全身麻醉呼吸控制下射频消融(RFA)治疗特殊部位肝肿瘤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特殊部位(指邻近大血管和肝外脏器旁)肝肿瘤行增强CT引导及全身麻醉下RFA治疗患者52例,病灶68个,评估技术成功率、肿瘤残余率、肿瘤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1个月的增强CT显示63个病灶增强消失,技术成功率为92.6%(63/68),肿瘤局部残余率为7.4%(5/68)。采用Fisher精确检验分析大血管旁和肝外脏器旁两组特殊部位肿瘤的RFA局部残余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严重并发症发生率1.9%(1/52)。4个病灶在6~24个月,平均(13.5±8.7)个月复发,复发率为6.3%。再次消融后,总的肿瘤局部控制率为97.1%(66/68)。结论 术中增强CT引导及全身麻醉呼吸控制下RFA能安全、有效地控制肝脏恶性肿瘤的局部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