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摘要】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凶险型前置胎盘(PPP)伴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技术重点及相关问题处理。方法 对97例PPP伴胎盘植入产妇行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辅助下剖宫产(观察组),同时对97例PPP伴胎盘植入产妇直接行剖宫产(对照组)。观察组剖宫产术前预置球囊导管于髂动脉分叉上方腹主动脉,胎儿头娩出后充盈球囊阻断腹主动脉,剥离胎盘并缝合剥离面止血,创面充分缝合仍出血行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后再出血则行子宫次全切除。记录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子宫保留与否、胎儿X线辐射剂量、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观察组97例均成功预置腹主动脉球囊,辅助剖宫产完成分娩,保留子宫96例,次全切除1例;对照组97例中11例切除子宫。观察组、对照组平均出血量分别为(1 238.0±139.2) mL、(3 373.0±196.3) mL(P<0.001),手术时间分别为(70.6±3.6) min、(128.6±6.2) min(P<0.000 1)。观察组胎儿辐射剂量为(6.1±1.4) mGy;术后5例产妇发生髂股动脉血栓形成,溶栓后血栓消失,未出现肾功能损伤、血管破裂、下肢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球囊阻断腹主动脉辅助PPP伴胎盘植入产妇剖宫产手术,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显著降低子宫切除风险。对术中胎儿辐射、球囊置放、动脉血栓等问题应有充分认识,严格控制适应证,尽量避免并发症发生并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比较腹主动脉球囊临时阻断与子宫动脉预置导管栓塞在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17年1月住院分娩的70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临床资料。根据剖宫产术中介入术式不同分为两组,球囊组(n=36)予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剖宫产,栓塞组(n=34)予子宫动脉预置导管栓塞辅助剖宫产。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切除率、术后24 h内出血量、术后住院日、胎儿X线辐射剂量、新生儿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介入手术技术均获成功。球囊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胎儿辐射剂量均低于栓塞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子宫切除率、24 h内出血量、术后住院日、新生儿Apgar 评分、新生儿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主动脉球囊阻断辅助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有更好的临床结局,在减少术中出血量、输血量、手术时间、胎儿辐射剂量方面均优于子宫动脉预置导管栓塞。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球囊阻断术在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行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介入科联合超声科,协助产科完成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手术共13例,13例产妇均经彩色超声和MRI诊断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于双侧髂总动脉或腹主动脉预置封堵球囊,胎儿娩出同时立即充盈球囊对目标血管进行临时封堵,并根据产科医师止血状况,适时撤出球囊。结果 13例中1例为腹主动脉封堵,12例为双侧髂总动脉封堵。13例中12例经超声导引封堵成功,平均阻断时间<15 min,术中出血量800~1 500 ml。结论 剖宫产前超声导引球囊阻断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安全可靠,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无X线辐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张伟 《工业加热》2018,(4):322-326
【摘要】 目的 对比研究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髂内动脉栓塞(IIAE)与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控制产后出血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2月至2017年3月接受介入治疗的连续44例前置胎盘产妇临床资料,其中23例行IIAE(栓塞组),21例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球囊阻断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及新生儿情况。结果 与栓塞组相比,球囊阻断组术中出血量更少[(619.05±479.19) mL对(1 045.45±694.79) mL,P<0.05],剖宫产时间更短[(88.48±26.80) min对(121.67±40.46) min,P<0.05],X线曝光时间更短[(26.38±6.45) s对(145.71±40.56) s,P<0.05],X线剂量更少[(5.72±1.45) mGy对(26.49±5.87) mGy,P<0.05];两组术后住院时间、输血率、子宫切除率、术后活动性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体重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IIAE和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控制出血均安全有效。低位腹主动脉球囊阻断与IIAE相比,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剖宫产时间、减少X线曝光时间及剂量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控制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中出血的效果。方法 2010年6月—2013年3月9例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剖宫产手术过程中应用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球囊组),并与2008年3月—2010年5月8例未行血管阻断的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比较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壁缝合时间。结果 球囊组术中出血量(786 ± 135)ml,出血多在球囊阻断之前,输血量(422 ± 83)ml,子宫壁缝合时间(27.9 ± 6.9)min,球囊阻断时间(27.9 ± 6.9)min。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对照组术中出血量(3 181 ±387)ml,输血量(1 487 ± 333)ml,子宫壁缝合时间(67.4 ± 15.4)min。两组间出血量、输血量、子宫壁缝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球囊低位临时阻断腹主动脉联合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技术能有效减少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术中出血,是一项有临床实用价值的微创技术。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探讨超声导引下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新方法在预防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 16例孕产妇经彩色超声、MR诊断为凶险性前置胎盘或中央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剖宫产前通过超声导引预置下腹主动脉球囊,术中间歇阻断腹主动脉。记录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及子宫缝合时间。结果 16例均成功接受超声导引下预置球囊阻断腹主动脉,剖宫产术中平均出血量(756±222) mL,输血量(440±219) mL,子宫缝合时间(28.4±7.9) min。胎儿娩出后DSA下检查球囊置放位置准确,无明显移位。结论 超声导引下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操作简单、安全,在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产妇剖宫产术中控制出血效果显著,避免了X射线和对比剂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封堵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采用球囊封堵术协助产科处理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16例。15例经彩色超声或MRI诊断为中央型前置胎盘并高度怀疑胎盘植入,择期于剖宫产前双侧髂内动脉预置球囊,胎儿取出同时立即充盈双侧球囊对目标血管作临时封堵,根据产科医师止血状况适时撤出球囊;1例行急症腹主动脉临时球囊封堵术,开腹发现胎盘穿透至前壁浆膜下,予子宫切除术。结果 16例球囊封堵术均获成功,平均阻断时间15 min,出血量300~1 200 ml。结论 剖宫产手术前球囊封堵术治疗凶险性前置胎盘安全可靠,可显著减少术中出血、迅速有效止血、为剖宫产提供清晰术野及挽救产妇生命,充分体现产科、介入科等多学科协作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技术在骶骨肿瘤切除术中控制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例骶骨肿瘤患者(巨细胞瘤4例和脊索瘤2例)术前经股动脉途径置入球囊导管于腹主动脉远端肾动脉开口以下,术中充盈球囊暂时阻断血流下切除肿瘤,每次阻断45min,需重复阻断时间隔10min;记录术中出血量,观察手术效果。结果6例均成功置入球囊,操作时间30~60min,术中累计阻断血流时间40~130min,术中出血800~2000ml (平均1350ml )。肿瘤均顺利切除,未发生急性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结论球囊导管置入术安全简单,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切除骶骨肿瘤,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提高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摘要】 目的 探讨对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施行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前接受Fogarty动脉取栓导管腹主动脉球囊预置术产妇临床资料,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12例产妇剖宫产术中出血量为平均(1 256±318) ml;9例成功保留子宫,3例出现难治性出血接受子宫切除术(其中1例胎盘穿透至膀胱接受全子宫切除、膀胱修补术)。产后均未发生感染、晚期出血、下肢血栓等并发症。12例新生儿均顺利出生。结论 Fogarty腹主动脉球囊导管预置阻断术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有助于保留子宫,是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寻找能可靠评价脑对颈动脉阻断(TBO)耐受性的方法.方法对20例临床需要阻断颈动脉的患者,采用Seldinger穿刺插管法将球囊导管置入颈动脉将其临时阻断,其间对患者进行连续的临床评价和经颅多普勒超声图(TCD)、颈动脉残端压(SP)监测,并通过DSA检查Willis环的沟通情况.结果除1例置管引起颈总动脉(CCA)闭塞,1例尚未阻断颈动脉即出现神经系统体征外均完成试验,其中2例分别在颈动脉阻断后34 min和27 min因出现神经系统体征提前终止TBO,并被认为不能耐受颈动脉阻断.其余都通过了45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犬盆腔分离灌注中顺铂的药动学.方法11只犬行盆腔分离灌注,测灌注区及非灌注区静脉血顺铂浓度,作药动学分析.结果盆腔最大血药浓度为(30.3±2.4)μg/ml,体循环最大血药浓度为(4.8±0.4)μg/ml.灌注区与非灌注区曲线下面积比为8.0±1.8.结论应用介入技术行盆腔分离灌注可以明显的提高灌注区血药浓度,降低非灌注区血药浓度.创伤小,技术相对简单,是治疗盆腔肿瘤可供选择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摘要】 血管内球囊阻断术(EBO)能有效预防和减少血管阻断平面以下外科手术中致命性大出血,确保在基本无血视野下安全手术。该方法可直接阻断创伤及手术部位主要血供来源,迅速降低靶区血流灌注压力,达到显著减少出血的目的;同时可有效减少术中出血,保持术野清晰;最重要的是,阻断为暂时性,解除阻断后立即恢复血流灌注,术后并发症少,对全身循环系统及脏器功能损伤较小。该文就EBO术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球囊闭塞试验(BOT)在累及颈动脉头颈肿瘤术前评估中应用的可靠性以及减少并发症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39例累及颈动脉的头颈肿瘤患者,36例术前采用不可脱球囊暂时性闭塞患侧颈内动脉作BOT,其中35例术后行肿瘤外科手术切除。结果 36例(36/39)头颈肿瘤患者成功进行了BOT,阳性率为11.1%(4/36),并发症发生率为0;术后35例患者进行了肿瘤的手术切除治疗,其中4例行颈动脉切除并血管重建;28例术中仔细剥离肿瘤而完整保留颈动脉;3例行颈动脉外膜剥脱,所有患者均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 BOT对于累及颈动脉头颈肿瘤术前评估是一种操作简单,并发症少且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在国内初步报道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非血栓性顽固狭窄闭塞的经验和体会。 方法采用近期在中国上市的新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球囊导管——VascuTrakTM球囊导管治疗14例AVF顽固性狭窄闭塞患者,观察分析临床治疗效果,如技术成功率、术中局部疼痛、残余狭窄及并发症发生率等。 结果全部14例患者AVF狭窄闭塞均获即时开通,技术成功率100%。1~6 atm压力下VascuTrakTM球囊全部获得充分扩张,其中1次成功12例(85.7%),2次成功2例(14.3%);腕部无疼痛10例,轻度疼痛4例,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0例。术后彩色超声复查AVF通畅,残存狭窄>30%患者0例。术中术后未发生血管夹层、痉挛及急性血栓形成,1例术后出现肱动脉假性动脉瘤,手术修补重建后恢复,与VascuTrakTM球囊治疗无关。 结论VascuTrakTM球囊治疗AVF失效安全有效,近期疗效良好,中远期疗效及通畅率有待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17.
【摘要】 目的 探讨暂时性颈内动脉球囊阻断试验在头颈部肿瘤切除的术前价值。方法 32例头颈部肿瘤患者术前行肿瘤侧颈内动脉暂时性球囊阻断试验,阻断30 min,观察并记录球囊阻断前后神经系统的变化。球囊阻断后监测残端动脉压力;计算残端动脉压力与患者平均动脉压比值。阻断时无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残端压 ≥ 阻断前50%为阴性,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症状或残端压 < 阻断前50%为阳性。结果 32例患者中,30例阴性,2例阳性。2例阳性中,1例阻塞后患者出现神经症状,立即终止试验后患者症状消失;1例无神经相关症状,残端压40 mmHg。30例阴性患者中,2例行部分颈内动脉切除,7例结扎颈内动脉,21例保留颈内动脉,肿瘤均完整切除,患者无术后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2例阳性患者均放弃手术切除:1例行粒子植入结合动脉内药物灌注治疗,1例行氩氦刀结合动脉药物灌注治疗。结论 暂时性球囊阻断颈内动脉试验简便易行。通过评价患者闭塞颈内动脉后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及监测残端动脉压,有助于选择头颈部肿瘤治疗方式,可有效避免出现神经系统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