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化录井低级别显示层识别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地化录井对取样对象及分析条件要求较高,因而对轻质油层、凝析油层以及低孔低渗油气层等的低级别显示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相对较低。该文分析了低级别显示层的形成原因,阐明了烃类比值法识别这类储集层的理论,提出了地化录井识别和评价这类储集层的方法——比值法和剖面法。指出“地化剖面分析是储集层评价的基础,烃类恢复系数是储集层评价的关键”的论点,为指导地化录井低级别显示层的解释评价提出了具体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由于地化录井对取样对象及分析条件要求较高,因而对轻质油层、凝析油层等级别显示较低的地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相对较低。通过对印尼区块的含油特点和操作上的延时性分析了显示较低的原因,阐明了烃类比值法识别这类储集层的理论,提出了地化录井识别和评价这类储集层的方法——比值法和剖面法,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地层解释符合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地化录井技术在印尼区块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由于地化录井对取样对象及分析条件要求较高,因而对轻质油层、凝析油层等级别显示较低的地层的解释评价符合率相对较低.通过对印尼区块的含油特点和操作上的延时性分析了显示较低的原因,阐明了烃类比值法识别这类储集层的理论,提出了地化录井识别和评价这类储集层的方法--比值法和剖面法,有效地解决了该类地层解释符合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妍  罗丙昌 《录井工程》2009,20(4):31-34,43
吉林油田红岗地区扶余油层具有油质轻、岩屑显示级别低、地层电阻率低、气测异常显示和岩石热解地化分析值低的特点,应用常规录井技术难于实现有效识别和准确解释评价,甚至可能漏掉油层。针对此情况,在列举录井面临的问题及应对措施的基础上,探讨了呆用气测冲淡系数法校正后的气测全烃和岩石热解地化烃类恢复系数法校正后的地化含油气总量进行油层识别与解释评价的方法,并针对该地区扶余油层的特点,给出了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含油气总量结合电测孔隙度的解释评价图板。应用实例分析表明,采用不同录井技术结合常规录井和电测孔隙度可实现油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  相似文献   

5.
车晓峰  朱峰 《录井技术》1998,9(1):40-43
针对目前在低电阻油层上电测资料识别率低的问题,该提出采用地化录井手段,建立了东濮凹陷地化解释Pg-Φd、S1-Φd及S1-Pg三个图版和解释标准。经过对5口井11层地化资料与测井、试油资料的对比验证,地化资料解释符合率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为地化录井识别疑难油气层开辟了新领域。  相似文献   

6.
安棚地区低孔低渗地层气测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安棚地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点,造成常规录井油气层解释评价技术难以有效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情况。该文通过对常规岩心、岩屑、地化录井、气测录井显示特征分析,提出了该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包括①钻时法、②气测全烃曲线特征法、③气测后效显示情况、④图版法、⑤利用全烃曲线对比进行解释五种方法。从储集层能量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低孔低渗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低孔低渗地区储集层评价工作,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7.
侏罗系延安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的重要含油层系,受地层水矿化度、原油气油比、储集层物性及埋深等的影响,存在大量的低电阻率油层、低气测全烃值异常油层和残余油层,给准确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往的录井解释评价方法无法满足勘探开发的要求。总结多年现场解释评价经验,通过深入挖掘气测录井参数,发现气测参数C_3/C_2对于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性具有标志性作用,利用参数W_h与C_3/C_2建立气测解释图板,同时发挥地化录井技术准确辨识储集层原油特征的优势,利用参数P_s与S_1建立地化解释图板,将气测和地化两项录井技术组合应用并进行实地验证,有效解决了延安组储集层流体性质识别难题,使延安组录井解释符合率提高到83.3%,为后续的勘探开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8.
吉林油田应用地化录井参数直接评价法和图版法进行油、水层评价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实际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依据地化检测数据解释上的误判,导致解释符合率较低。针对上述情况,该文提出了应用神经网络技术进行地化解释的方法,系统介绍了该技术在吉林油田的应用情况,尤其是低测值油层和高测值水层的应用效果较好,实践表明引入神经网络识别技术后其解释符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安棚地区低孔低渗地层气测解释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锡贤  熊玉芹  王南江 《录井技术》2004,15(2):23-25,49
由于安棚地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集层特点,造成常规录井油气层解释评价技术难以有效识别储集层流体性质的情况。该文通过对常规岩心、岩屑、地化录井、气测录井显示特征分析,提出了该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包括①钻时法、②气测全烃曲线特征法、③气测后效显示情况、④图版法、⑤利用全烃曲线对比进行解释五种方法。从储集层能量的角度,详细介绍了低孔低渗地区的气测解释方法及其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探讨低孔低渗地区储集层评价工作,提供了实例。  相似文献   

10.
王伟  刘深艳 《录井工程》2015,26(2):46-49,91,92
为了准确地识别和评价低电阻率油层,提高录井解释符合率.通过分析渤海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特征及形成机理.对低电阻率油层采取气测录井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等录井方法识别和评价进行了探索。气测录井利用全烃及烃组分以及气体比率L_M、L_H和H_M曲线在油水层的组合形态来判断储集层流体性质。岩石热解气相色谱录井利用检测的碳数分布特征和岩石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建立了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标准。综合应用这两项录井技术.识别和评价了渤海地区BZ油田群等多个油田50余口探井共计62个低电阻率油层.其中油层和差油层42层、油水同层12层、含油水层8层.经试油论证.总体符合率达到90%以上.减少了低电阻率油层的误判和漏判。  相似文献   

11.
红岗地区多种录井技术综合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松辽盆地红岗地区岩屑显示级别低、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低和油层电阻率偏低,这种“三低”特征给利用传统录井手段识别与评价油气层造成了很大困难。针对这一特征,在概述造成该地区“三低”特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别阐述了PDC钻头钻井条件下的岩屑取样与分析手段、气测录井异常显示值低的全烃冲淡系数校正、低电阻率油层的识别以及录井新技术的综合应用。不同手段及方法的配套应用,提高了红岗地区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效果,松辽盆地红岗地区的录井作业实践表明,多种录井技术综合应用是解决录井资料质量问题、提高油气水层解释符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东濮凹陷的许多开发区块目前都已进入高含水开发期,分析剩余油的分布情况和油层的水淹程度是现阶段该区块油层评价的关键所在。该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系统地介绍了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理论依据与主要评价参数的获取方法。通过大量的试验和现场应用,分析总结了东濮凹陷主要开发井油气层的地化录井显示特征;研究了综合运用地化分析技术和热蒸发烃色谱分析技术,随钻评价开发井储集层性质与原油性质和油层开发动态的方法。应用实例证明综合应用地化录井技术评价开发井油气层的效果是比较明显的。  相似文献   

13.
地化录井技术在低渗透油层解释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资源丰富,但油藏类型以隐蔽岩性油藏为主,储集层物性差、非均质性强,利用常规录井资料和测井参数很难准确判别油层.现场试验表明,利用地化录井技术判别油层具有比较独特的优势.通过对环县-贺旗地区长6-长8段油层进行综合分析,利用地化录井参数结合物性参数进行综合判别,分别建立(S0 S1)/S2、孔隙度与热解烃总量的解释图板,尝试对低渗透油层进行解释,最终解释结论与试油资料进行对比,其效果明显,解释符合率达到72%以上,能够满足现场快速评价储集层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特征和评价技术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是指油气层电阻率与邻近水层电阻率反差较小的一类油气储层,这种油气储层给测井精细解释、油气层的识别与评价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介绍了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概念及特征,造成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主要和次要矿物成分,以及由于蒙脱石等粘土矿物的附加导电性、钻井液侵入储层形成电阻率的基本岩石物理成因,总结出了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地质成因和工程成因2大类成因机制;还介绍了目前常用的地质录井参数解释、测井解释、气测参数和地化参数以及核磁共振测井技术评价低电阻率油层的方法,列举了通过分析试油层的岩心、测井、录井资料建立模型和运用测井、完井资料综合评价低电阻率油气储集层的实例。  相似文献   

15.
孙素芳 《录井工程》2012,23(3):80-84
不同层系的沉积环境及成岩作用不同,造成储集层特征及油藏特征的差异,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储集层具有低渗或特低渗、非均质性强、局部油层电阻率变化大、含油性变化大等特点,发育低电阻率油层、低渗透率油层和消光油层,单一依靠传统的测井技术解释评价油水层存在一定的难度。近年来兴起的岩石热解、快速色谱、定量荧光、核磁共振等录井技术在不同的储集层显示出不同的特征:快速色谱在现场用于快速发现含油显示、岩石热解与定量荧光用于评价储集层含油性、核磁共振分析评价储集层物性及流体可动性。将各种录井技术的自身优势与镇北地区的录井特征相结合,可以达到评价与识别镇北地区特殊油层的目的,从而提高镇北地区储集层解释评价效果。  相似文献   

16.
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充分认识和研究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方法,已成为石油地质工作者攻关的重要课题之一。针对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特征。分析了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的形成原因及其在录井中的显示特征,对应用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结合及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方法进行了研究,建立了定量荧光录井参数、气测与地化参数、核磁共振录井参数解释评价图板及标准,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现场快速评价方法,通过实例说明录井新技术在辽河油田中低电阻率油气层解释评价中的显著效果,为该油田现场储集层解释评价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早期冀东南堡凹陷勘探中,应用常规录井技术效果良好,但随着钻井、钻井液工艺的不断提高,对常规录井技术影响不断增大,导致常规录井资料代表性变差,不能有效反映储集层流体特征,同时南堡凹陷还存在低电阻率、低气测异常层,给解释评价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通过地化录井、轻烃录井、三维定量荧光录井等特色录井技术配套应用,弥补了常规录井技术的不足,利用地化及三维定量荧光技术,能够定量检测岩石中的含油信息,准确反映储集层含油性,同时结合轻烃录井技术,可以有效判断储集层含水性。通过对特色录井技术解释方法研究,优选出地化参数S1、Ps及三维定量荧光参数对比级别N、油性指数Oc作为含油敏感参数,进一步综合提出含油指数Do,同时引入轻烃含水指数Dw,建立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录井解释图板。截至2017年底,通过应用该录井解释方法,冀东南堡凹陷储集层解释符合率提高至83.4%,有效解决了南堡凹陷储集层流体特征判别难题。  相似文献   

18.
该应用地化录井资料,从油藏地球化学的角度阐述了水淹层解释的基本原理和参数计算方法,尝试了在开发井中用岩屑样品替代岩心样品解释评价油层水淹程度,建立了枣园地区水淹层地化划分标准和解释图版,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章还对影响水淹层解释评价准确性的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建议,为开发井地化录井评价技术在其它地区的应用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9.
潘桂林 《录井工程》2009,20(4):17-21
吉林油田陆续发现了荧光显示级别低的油水层及生物氧化降解重质油显示油气水层、残余油显示油水层、束缚油显示水层的特殊疑难层,该类疑难层应用常规录井难以识别,解释评价符合率非常低。针对这一情况,探讨了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定量荧光和罐装气分析技术结合相关技术手段解释评价油气水层的方法。对于轻质油造成的荧光显示级别低的储集层。给出了解释评价标准和辅助识别图板;对于生物氧化降解、残余油和束缚水显示的特殊疑难储集层,应用岩石热解地化参数(S0+S1、PR)、定量荧光相当油含量、核磁共振PK分析束缚水含量和自由流体含量等参数,结合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和定量荧光谱图特征可进行有效识别与解释评价。实际应用表明,不同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实现了对上述疑难层的有效识别与准确解释评价,提高了吉林油田油气层的整体解释评价符合率。  相似文献   

20.
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的渤中19-6构造在潜山已发现渤海湾盆地最大的凝析气田,在录井过程中,由于荧光显示微弱,快速准确识别储集层含油气性难度很大,通过地化录井资料统计分析,总结出适用于该构造凝析气藏准确识别和评价的方法。根据轻烃丰度、∑(C_6-C_9)和热解气相色谱∑nC_(21-)/∑nC_(22+)等参数建立交会图板,可有效识别太古界变质岩潜山储集层凝析气层、湿气层与干层,利用岩石热解P_g、(S_0+S_1)/S_2、地化亮点、热解气相色谱谱图形态识别凝析气层与湿气层。实践证明,地化录井技术有效地解决了储集层含气性判识的难题,为该凹陷储集层的录井解释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手段,为下步选择录井方案及决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