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针对无线网络中可伸缩视频传输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客户端下溢概率估计的传输算法.算法通过统计当前播放缓冲区容量的变化情况,计算出缓冲区下溢的概率,以此为根据选择合适的视频发送层数,从而在充分利用有效带宽的同时尽可能减少视频下溢频率.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保证在无线网络中视频传输具有较低的下溢概率和较高的视频质量. 相似文献
2.
3.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112-113
雷达视频回波数据量大,而不同的视频回波数据用户,其网络带宽不同。本文针对这种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层技术的雷达视频传输算法,以实现最大速率的雷达视频回波数据传输,保证对雷达视频数据进行不同利用的用户在其可用的网络带宽限制条件下,尽可能地接收更多的数据。算法采用的技术成熟,实现简单,对工程应用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4.
5.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三网融合的兴起,网络带宽及终端异构性造成所选节点视频和请求节点的终端能力不匹配。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可扩展视频编码(SVC)分层匹配度的节点选择算法。在异构网络背景下,综合考虑节点带宽和链路往返时延,将SVC分层层数和网络接入类型相结合。实验结果表明,与随机选择算法相比,该算法使得所选节点的SVC视频分层数与请求节点终端处理能力有较高的匹配度(固网、无线、3G接入网络类型所对应的匹配度分别为77.8,72.2,88.9),并且具有较高的终端平均服务能力(PC为110、笔记本为78.3、手机为38.3)。 相似文献
6.
基于H.264 SVC的IP网络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可扩展视频编码已成为国际上视频技术研究的热点之一,联合视频组(JVT)也已标准化了H.264视频编码标准的扩展可扩展视频编码(H.264 SVC)。首先概述了H.264 SVC的基本编码框架,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基于H.264 SVC的IP网络视频传输系统。该系统实现了视频流在IP网络上的可靠传输,并且满足了不同用户对空间分辨率、帧率和视频质量的个性化需求等。 相似文献
7.
基于上下文的自适应二进制算术编码(context-based adaptive binary coding,CABAC)是一种高效的熵编码方法,但是其高计算复杂度制约了该算法的编码速度,已成为其应用的一个主要瓶颈。为解决此问题,在分析CABAC算法及其计算复杂度的基础上,对其概率估计更新部分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一种提高其编码速度的有效方法。该方法首先以N个符号的包为单位进行编码,仅每个包编码完成后再进行一次概率估计的更新,因而成倍地降低了概率估计更新的频度。实验数据表明,该方法较以往的方法使CABAC的编码速度平均提高了133%~307%,同时编码效率平均下降187%~298%。 相似文献
8.
视频多点播送中的代理控制分层传输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视频多点分层传输代理控制模型,在指出该模型存在的链路振荡和公平性问题的基础上,着重就接收方增加和丢弃数据层的算法进行讨论,并提出了改进算法,实例表明新的改进算法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C/S体系结构的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基于C/S体系结构的视频传输系统的实现,提出了一种数据报方式下采用自定义滑动窗口协议实现视频的可靠传输。有效地解决了视频的动态传输。 相似文献
11.
12.
13.
新型视频编码标准H.264/AVC的扩展SVC(可扩展视频编码)技术为未来异构环境下的流媒体传输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方案。针对基于SVC的流媒体系统中的核心问题——质量自适应,提出了一种新的算法。该算法分为预缓存和基于缓存的动态质量自适应两个阶段,不但能够自适应网络带宽的动态变化,而且避免了频繁的质量切换,使得用户能够在动态的网络环境下获得尽可能好的主观观看体验。实现了一套SVC流媒体原型系统,并在此基础上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15.
针对异构环境中网络和终端的复杂性,以及用户随机搜索行为造成的视频点播服务中播放进度的突变性,提出一种异构环境中基于用户行为特征的可扩展视频编码分片调度算法。设计2类调度窗口,即根据当前播放时刻保证顺序播放数据持续功能的播放窗口和依据服从Weibull分布的用户随机搜索行为设计的加入数据预取机制的锚点窗口。对播放窗口和第一个锚点窗口采用逐层调度策略,以保证数据的及时性,其余锚点窗口使用rarest-first策略,以平衡整个系统的分片分布。在OverSim平台上的仿真结果表明,与现有的逐层调度算法和权值调度算法相比,该算法在发生用户随机搜索行为的应用场景中能提高节点分片调度性能,缩短响应时延,降低服务器负载,提高用户观看视频的质量和流畅度。 相似文献
16.
一种因特网上视频数据的分层编码和传输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分层的视频编码和传输在因特网广播/多播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生成多个互补的压缩编码层次,其中每个层次可以分别利用因特网的一个多播通道传送。用户在其中可以做出一定的选择,接收其中的一个、几个,或全部的子流。这些编码层次能够组合成为具有不同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视频,以满足不同接收端的处理能力限制、带宽限制或其它的用户要求,并同时保持网络的传输效率。该文改进了现在MBone上的PVH算法,利用3D-DCT来构造时间频率层次,以在保持实时处理的同时,提高PVH算法的帧间压缩能力,并使编码所产生的视频层次组合具有时间和空间双重可调整性。 相似文献
17.
18.
为H.264/AVC标准的可伸缩编码(SVC)扩展提出了一种自适应的层间码率控制算法。该算法提出了一个选择模型,通过当前层的前一帧或者前一层的当前帧来预测Inter帧所需比特数。首先,将码率—复杂度—量化因子(R-C-Q)模型引入可伸缩的视频编码;接着,使用一个已有的比例—积分—微分(PID)缓冲区控制器来根据缓冲区状态提供当前Inter帧的比特数估计;然后,为了在视频画面发生急剧变化时获得更为精确的估计,利用前一层中的当前帧所用实际比特数来进一步进行当前Inter帧比特数估计;最后,使用选择模型决定最终的预测比特数,并通过R-C-Q模型计算出量化因子(QP)。实验结果表明,相对于推荐的JVT-043码率控制算法,所提出的算法可以在SVC的每层获得更加精确的实际输出比特率,保持缓冲区充盈度的稳定,同时减少跳帧和质量波动,提高整体编码质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