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测粗蛋白质(CP)的传统方法是先消化粗蛋白质,在消化粗蛋白质时,耗费时间极长,容易引起烧干消化管,而使实验失败。本人经过多年教学实践提出新的技术改进方法,这种新的实验方法大大缩短了消化时间,通过实验结果比较,本方法实验效果好,时间快,实验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比试验,获得一种经过短时消化即可快速测定饲料原料和成品中粗蛋白质含量且普适性好的检测方法。以国标法作对照,利用过氧化氢和硫酸钾代替国标中的混合催化剂,在420℃下消化0.5h,再经过蒸馏、滴定,便可快速测出样品中粗蛋白质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检测结果准确、稳定性好,且与国标法一致。  相似文献   

3.
凯氏定氮法测定玉米淀粉蛋白质含量最佳消化温度的摸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国标为指导对玉米淀粉中蛋白质进行测定,由于国标中未明确规定消化温度,因此在实际检测中遇到许多问题。本实验以全麦粉为标准样品,对消化过程中的最佳温度条件进行摸索。用凯氏定氮法测定全麦粉中粗蛋白质含量时,最佳消化条件为:消化温度为420℃,复合指示剂的加入量10.0 g,浓硫酸加入量25 ml为最佳消化条件。此时所需消化时间最短,试剂用量减少,可降低实验成本,也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可用于玉米淀粉蛋白质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4.
以玉米低聚肽和氯化钙为原料制备玉米低聚肽螯合钙,通过分析氨基酸组成、电镜扫描、紫外扫描来表征玉米低聚肽螯合钙的结构特征,并分析其体外稳定性。结果表明:玉米低聚肽经过螯合后,结构和形态都发生了改变;有吸收峰且吸收强度有很大的变化;玉米低聚肽螯合钙在20~80℃、非强酸强碱、胃蛋白酶消化作用下,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绍泉 《食品与药品》2007,9(11B):25-27
胃可消骨蚀铁却不能消化自身 事实上,自1824年人们发现胃中有盐酸,随后又发现其中还有胃蛋白酶之后,人们就开始惊疑:胃处在这样一种强酸、强腐蚀性的环境中,不但可以将骨头化为无形,甚至可以消解金属,但为什么它没有把自己消化掉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了专家们100多年,纵使至今,人类也不能说完全弄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但可以肯定的是,胃没有被自己消化,与胃黏膜有很大的关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对白醋中铅的测定,国标法(甲法)所用仪器多,操作较复杂。武汉市卫生防疫站汇编《食品卫生检验方法专辑》中介绍的测铅方法(乙法),所用掩蔽剂少,操作方法简单,快速,但样品也要消化。在消化过程中,要加入较多的强酸,费时,费电,费试剂。同时,还可能造成污染和损失。再则,白酷中有机质含量少,  相似文献   

7.
啤酒废酵母中蛋白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蓉  邓泽元  李瑞贞 《食品科学》2007,28(10):168-170
本研究在采用诱导剂 自溶法的基础上,结合多种提取方法,通过对比和正交试验确定啤酒废酵母中蛋白质的最佳提取工艺及参数,并用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联合消化法测定提取蛋白质的消化率。实验结果表明使用诱导剂 自溶 酶解法提取较好,最佳工艺条件为:温度50℃、pH值7.0、酶解自溶时间为40h、中性蛋白酶用量25U/g干酵母、β-葡聚糖酶用量15U/g干酵母。在此条件下,粗蛋白质得率达27%。啤酒废酵母提取的粗蛋白质体外消化率为81.06%。  相似文献   

8.
不同菌种来源的NSP酶体外作用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体外消化结果显示,Ⅰ组小麦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6.1%(P<0.01)、15.96%(P<0.01)、11.67%(P<0.05)和19.29%(P<0.05);体外消化滤液粘度降低了4.90%(P>0.05)。Ⅱ组小麦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11.1%(P<0.01)、15.47%(P<0.01)、14.70%(P<0.01)和21.70%(P<0.05);体外消化滤液粘度降低了3.95%(P>0.05)。Ⅲ组小麦中干物质、粗脂肪、粗蛋白质、粗纤维的体外消化率分别提高了8.08%(P<0.05)、6.72%(P<0.05)、10.66%(P<0.01)和17.06%(P<0.05);粘度降低了2.49%(P>0.05)。  相似文献   

9.
用淀粉质原料生产酒精时,从粗馏塔塔釜内要必然排放出相当量的废酒糟,在酒精生产过程中,原料中含有的粗蛋白质、粗脂肪,有机物等还没有消耗或没有完全消耗尽,此时的废酒糟,并非全废,但向外排放会造成环境污染,回收其干物质,又因固形物含量少、颗粒尺寸小,处理困难很大。本文仅以薯干酒精糟生产颗粒状配合饲料的生产流程,作一投石问路,请酒精厂和饲料厂的同志给以完善。  相似文献   

10.
利用瘤胃尼龙袋法测定了木薯柠檬酸渣对山羊的营养价值,样品在瘤胃中分别培养0、2、6、12、24、36和48 h后干物质、中性洗涤纤维和粗蛋白质的降解率来评定其对山羊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木薯柠檬酸渣的消化能为9.061 MJ/kg,干物质有效降解率为45.32%,中性洗涤纤维有效降解率为23.37%,粗蛋白质有效降解率为48.86%.  相似文献   

11.
采用全收粪(尿)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生长猪饲粮中分别或同时添加半胱胺和酵母铬对饲粮养分的消化利用率影响。结果表明:生长猪饲粮中分别或同时添加半胱胺和酵母铬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饲粮干物质、无氮浸出物、粗蛋白质、总能、粗脂肪、粗纤维、钙和总磷等养分的表观消化吸收率,提高了氮的沉积率和表观生物学价值(P>0.05);酵母铬和半胱胺二者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替代法比较了过20、40、60目筛高粱猪消化能及粗蛋白质、氨基酸与粗纤维、酸性洗涤纤维、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利用SDS-II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进行不同粒径高粱干物质消化率及脱脂后的干物质消化率测定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以干物质基础计,过20、40及60目筛的高粱总能分别为15.61、15.79、15.73MJ/kg,消化能值分别为12.62、14.17、14.19 MJ/kg;试验中高粱粉碎粒径从过20目降低到过40目和60目筛,消化能表现为显著增加,过40目和60目筛的高粱比过20目高粱消化能分别提高了12.29%和12.42%。在消化率方面,粗蛋白质消化率、15种氨基酸的消化率、体外仿生消化系统干物质消化率及脱脂后干物质消化率表现为过20目数值﹤过40目数值﹤过60目筛数值;而粗纤维、中性洗涤纤维及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为过40目筛高粱数值最大,过60目筛次之,过20目筛为最低,说明从纤维的利用率方面考虑,过高或过低高粱粉碎粒径,不利于猪对纤维的消化吸收利用率。因此,结合不同粒径高粱的猪消化能值、粗蛋白质、粗纤维的消化率以及利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定的干物质消化率和脱脂后的消化率数值,推荐猪饲料中高粱粉碎粒度以过40目筛为宜。  相似文献   

13.
食物中的抗氧化成分具有促进健康和预防非传染性疾病的作用,近年来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的研究主要还是停留在对于提取物的活性评价上,与实际的人体利用情况差异很大。食物消化过程中的p H值、各种消化酶类对食品抗氧化成分的稳定性存在潜在的影响。文章详述了近年来关于食品中多酚、黄酮、类胡萝卜素等主要的抗氧化成分在消化过程中结构变化的最新研究进展,并介绍了其抗氧化能力在消化前后的变化情况,以期为抗氧化成分的活性评价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杨帆  马鑫  武涌  陈红兵  李欣 《食品科学》2018,39(3):302-308
食物过敏是食品安全的重要问题之一,且大部分食物过敏是在胃肠道消化过程中引发的。食物过敏原蛋白 经胃肠道消化后形成肽段,其中部分消化肽在通过肠上皮组织屏障进入肠道黏膜系统后,被递呈给相关免疫细胞, 从而引发肠道黏膜系统中一系列免疫应答反应。本文阐述了消化肽进入肠道黏膜后,肠上皮细胞、树突状细胞、B 淋巴细胞及CD4+ T淋巴细胞在黏膜免疫致敏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为探讨食物过敏引发胃肠道免疫的工作机制提供 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酶解对豆粕营养价值的影响,试验以豆粕为原料进行体外酶解预消化处理,测定样品的营养成分及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经过酶解之后的豆粕与原料相比,粗蛋白质、酸溶蛋白、还原糖以及氨基酸含量有了明显的提高(P0.05),氢氧化钾蛋白质溶解度、粗蛋白质消化率以及干物质消化率也有显著增加(P0.05)。酶解之后的豆粕营养价值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6.
利用In vitro系统模拟黑木耳在消化过程中不同形态的铬的生物可给性,采用HPLC-ICP-MS测定不同形态铬的含量。结果表明:29个样品经过In vitro系统模拟消化后,铬在胃中的生物可给性为15.10%~35.87%;在肠中的生物可给性为11.02%~20.36%,同一样品胃中的生物可给性铬大于肠中的,且检测出的铬均以三价形态存在。可以证明在In vitro系统中,黑木耳能有效吸附对人体有害的Cr(Ⅵ)。对0.5μg/L的Cr(Ⅲ)和Cr(Ⅵ)混标测定7次,RSD在2.55%~4.98%之间,方法重现性较好;对同一样品设置6平行实验,测量结果相对偏差均小于9.5%,说明该方法的精密度能够满足实验要求。可见,黑木耳的生物可给性铬是对人体有益的Cr(Ⅲ),且证明了在模拟消化过程中黑木耳能够完全吸附对人体有害的Cr(Ⅵ),为黑木耳中铬在消化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形态转变及生物有效性提供了数据参考,也为研究制定菌类中铬的限量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为了明确影响乳液体系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因素,作者通过构建体外消化模型及体外淀粉消化酶、脂肪酶及胆盐缺失3种特殊消化模型,对以辛烯基琥珀酸(OSA)改性淀粉为乳化剂的β-胡萝卜素乳液的生物可给率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消化模型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大小顺序为:完整消化模型淀粉消化酶缺失模型胆盐缺失模型脂肪酶缺失模型。因此,当乳化剂消化、油脂消化和胆盐胶束化中任一进程被抑制时,乳液中β-胡萝卜素的生物可给率均降低。且这三者对乳液中β-胡萝卜素生物可给率的影响程度如下:脂肪消化胶束化乳化剂消化。  相似文献   

18.
以玉米、绿豆为材料,采用半微量凯氏定氮法对比分析蛋白质测定中的氮蒸馏时间。结果表明,在测定过程中,氮蒸馏时间为6min 时氮的吸收效果最好,能达到精确测定食品中粗蛋白质含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套算法进行消化代谢试验研究构树叶的营养价值.结果表明:构树叶的总能、总能表观消化率和表观消化能分别为15.99 MJ/kg、68.10%和10.54 MJ/kg;粗蛋白质含量、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粗蛋白质分别为22.97%、76.5%和17.41%;粗脂肪含量、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粗脂肪分别为3.20%、30.13%和0.93%;粗纤维含量、表观消化率和可消化粗纤维分别为9.07%、32.61%和2.91%;无氮浸出物含量、表现消化率和可消化无氮浸出物分别为42.24%、83.22%和35.23%.氮沉积率和蛋白质生物学价值分别为61.72%和70.31%.  相似文献   

20.
以婴儿配方奶粉乳液为模型,采用体外消化模型研究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和磷脂复配对脂溶性营养素(维生素D、类胡萝卜素)生物可给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小肠消化过程中,单双脂肪酸甘油酯和磷脂的添加能显著提高奶粉模型乳液体系中脂溶性营养素(维生素D等)的胶束化,并有效提升其生物可给性,有利于促进脂溶性营养素的吸收效率和生物利用率,使其消化行为更为接近母乳。同时,不同组成结构单双脂肪酸甘油脂的添加均可提升脂溶性营养素的生物可给性,其中油酸结构的存在对脂溶性营养素生物可给性的提升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