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吴刚  黄天东 《人民长江》2013,44(5):87-90
作为三峡-金沙江下游梯级水库统一调度备调中心和区域集控中心,成都梯调中心建设有水调自动化、电调自动化等多个专业系统;其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的建成及应用,可为各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信息集成、整合、再加工,以及为实现信息的有效、综合利用提供技术支撑,为高层决策提供参考。介绍了综合数据平台的系统结构、设备配置、主要功能及数据流程。  相似文献   

2.
"调控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实施为梯调中心水调自动化系统和电调自动化系统间通信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首先归纳了水电调数据通信的数据类型,通过对通信规约和中间数据库两种数据通信方式对比,说明选择中间数据库方式作为水电调数据通信方式的原因。最后详细阐述了"调控一体化"模式下闸门命令单由水调发起、电调下令、结果反馈水调的闭环工作过程。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调度中心网络结构及监控系统接入范围的分析,提出水电站监控系统的接入方案,该方案满足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要求.提出系统信息采集和信息传送方式,信息采集结合梯调电调自动化系统功能要求,参照原能源部颁布的DL 5003-91<电力系统调度自动化设计技术规程>.最后提出梯调监控系统与西北网调调度自动化系统、中电投相应系统、梯级各电厂计算机监控系统的互联方式.目前,黄河上游梯调监控系统已投入生产运行,并通过了上级部门组织的实用化验收,对今后梯调电调系统的研究及运营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简要介绍了金沙江下游梯级电调自动化系统发电计划曲线流转的设计思路、实现方案及功能描述。  相似文献   

5.
黄河上游梯级水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工程包括:电调自动化系统和水调自动化系统的建设。其中电调自动化系统由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自动化工程公司承建,水调自动化系统由南京南瑞水情公司承建。该工程的建设得到了中电投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黄河水电公司也对梯调自动化系统建设提出了具体目标,要求不仅要保证投运工期,而且还要保质保量地把黄河上游梯调自动化系统建成国内先进、国际一流的梯级水电站调度自动化系统。  相似文献   

6.
从三峡-金沙江下游梯级调度管理模式的选取、自动化系统总体结构、系统功能设计、电调及水调网络平台的建设、通讯链路规划等方面,对三峡-金沙江下游梯级调度系统总体方案的设计进行了论述及介绍。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说明黄河上游梯调中心电调自动化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然后介绍该系统的系统结构和网络安全措施,探讨梯调系统的运行方式及其在电网调度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后简要介绍H9000系统针对本工程开发的新功能和工程进展情况。  相似文献   

8.
文章简要介绍了湖北清江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梯级调度中心自动化系统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系统反映出的问题,设计了基于统一平台开发的智能对象化水电调平台系统,并详细介绍了新系统的系统结构、软件设计、硬件配置以及新、老系统交替的具体实施方案。希望能够对梯级调度系统的智能化设计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以太网的高速发展和5G通信时代的来临,以及水电厂无人或少人值守理念的要求,巨型水电厂智能化建设刻不容缓。通过对现有图像、电调监控系统及语音报警系统升级,提升通信、自动化系统可靠性,搭建一套开关"一键式"智能操作平台,依托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为智能调度分析快速提供生产数据,以最小的代价,推进智慧电站的建设,提高水电站运行安全性与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东河水利枢纽自动化控制系统各子站数据和图像等只能传输到东河监控中心.该文特介绍通过WEB服务器、IFIX和光缆等技术上的补充,实现系统的远程监控.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采用先进的三维超声波多普勒流速仪(ADV)对不同分流比情况下弯道水流紊动特性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根据试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分流比工况下弯道水流的紊动机理,分析了其紊动特性,同时对紊动强度分布特点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复杂边界条件下气液两相界面的流动及混掺现象对工程建设的影响,结合某大型水电站的溢洪道,利用RNG k-ε模型对其进行三维流场模拟,采用有限体积法离散控制方程,并用GMRES算法进行压力求解,对前置掺气坎式阶梯溢洪道和传统阶梯溢洪道泄流壁面上的高速掺气水流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随着掺气坎坡度的增加,其掺气空腔及掺气浓度均有所增大,随着水流下泄掺气浓度沿程降低,达到一定距离后趋于稳定,掺气浓度值达到了减免空蚀破坏的要求;与传统阶梯溢洪道的模拟结果进行对比可知,增设前置掺气坎后,既可以增加前几级阶梯的掺气浓度使水流提前达到水气平衡,也没有降低阶梯式溢洪道的消能率,为解决传统阶梯溢洪道中出现的工程难题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