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使用2000—2018年的MODIS MOD04_3K气溶胶标准产品对江西省气溶胶光学厚度(AOD)进行提取。通过合成年均值、月均值和季均值AOD数据,分析550 nm处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6年与2014年为两个波峰,南昌市、宜春市等人为活动频繁的中北部地区AOD值偏高,省边缘及南部AOD值较低。利用19年各月数据合成月均值AOD,发现AOD值从3月开始增大,5月达到最大值,在7—8月AOD值减小,直至12月达到最小。AOD值季节差异较大,随春夏秋冬四季依次降低。研究影响因子时,发现高程和降水量与AOD值成反比,人口密度与AOD值成正比,土地利用类型中的林地地区AOD值在0.5以下,而耕地地区与居民区的AOD值较高。  相似文献   

2.
利用兰州大学半干旱气候与环境观测站2009—2010年的CE-318全自动跟踪太阳光度计观测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黄土高原半干旱地区AOD值日变化分为稳定型、波动型、上升型3种类型;AOD月平均值波动较大,在4月份达到最大(0.61),7月份最小(0.19);在四季中,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春季(0.48)冬季(0.41)秋季(0.30)夏季(0.24).  相似文献   

3.
针对地面站点稀疏不足以提供高空间覆盖、高空间分辨率的面域PM_(2.5)数据支撑区域细颗粒物污染防治的问题,以湖北地区2015—2017年的MODIS卫星遥感气溶胶光学厚度(AOD)产品数据为主预测量,结合温度、湿度、风速、压强等气象参数和植被指数数据等辅助预测量,建立了AOD-PM_(2.5)关系逐日变化的线性混合效应(LME)模型,用于估算湖北地区的PM_(2.5)浓度水平.利用十折交叉验证方法进行了模型精度评估.结果表明:1) 2015—2017年的交叉验证R2分别达到0.89、0.85和0.88,利用MODIS AOD数据反演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的线性混合效应模型能很好地用于区域细颗粒物遥感监测; 2)省内PM_(2.5)质量浓度空间差异显著,鄂东、鄂南和鄂北高,鄂西北和鄂东南低; 3)全省PM_(2.5)估算时空数据年均值呈下降态势,分别为65.6±39.8、57.1±34.1和48.1±28.3μg/m~3,各市除随州、咸宁2016、2017年年均值持平外,都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4.
基于2014-2019 年冬季京津冀地区101 个空气质量监测站的小时PM 2. 5 质量浓度数据, 探讨了冬季京津冀地区PM 2. 5 浓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MATLAB 编程提取监测站点小时PM 2. 5 浓度数据并合成月、季均值数据, 分析PM 2. 5 浓度小时、月、季节尺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对比两种插值方法, 选用普通克里金插值法对区内PM 2. 5 浓度进行插值, 分析各尺度PM 2. 5 浓度空间分布特征, 借助全局莫兰指数和LISA 图分析PM 2. 5 浓度的空间自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 2014 年冬季比2019 年冬季的PM 2. 5 浓度下降了28. 4 μg/ m3, 除2018 年外, 小时浓度均呈现“双峰双谷型”分布; PM 2. 5 浓度在29. 1~193. 3 μg/ m3 波动, 均值为92. 1 μg/ m3,总体呈现出 “北部山区低,南部平原高”的空间分布格局;冬季PM 2. 5 浓度具有显著的空间聚集性。全局莫兰指数在0. 29~0. 66,呈现全局正相关,南部呈现 “高-高”聚集模式,北部呈现“低-低”聚集模式。  相似文献   

5.
受快速城镇化影响,生态功能区“三生空间”格局及其功能发生转变。以安徽省金寨县为例,基于2009年、 2014年和 2019年土地利用数据,对国土空间分类,采用景观格局指数、ArcGIS叠加分析方法,探究研究区“三生空 间”格局及用地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揭示造成研究区“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关键驱动因素。 结果表明:(1)金寨县“三生空间”分布格局在水平地域和垂直地域存在差异,生态空间广泛分布;生产空间主要分 布在北部、中部等地势平坦地区;生活空间呈散点状分布于生产、生态空间中。(2)用地结构与功能转型变化显著, 2014 ~ 2019年变化更加活跃。结构变化主要为生产空间减少,生态空间增加,生活空间波动减少;功能转型主要表 现为生产空间与生态空间相互转化,生活空间转出比例增加。(3)宏观政策、城镇化发展、产业发展及生态治理是 “三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6.
基于大尺度黄河流域的长时序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的分析较少,且因素分析也集中在气象条件方面,针对该问题,搜集了MODIS气溶胶产品数据,基于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分析了整个黄河流域的时空变化特征,定量探讨了地理环境、自然气象和社会经济对AOD的综合影响。结果表明:黄河流域AOD整体为下降趋势,由2001年的0.38下降至2020年的0.22。AOD的变化具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夏季高于秋冬季,这可能是气温、大气扩散条件和植被覆盖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从空间分布角度来看,研究区AOD为自西向东呈现梯度递增分布,与流域DEM分布趋势相反,说明地形与气溶胶之间有密切关联。基于GWR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地形植被对整个黄河流域AOD影响程度最大,其次为社会经济、自然气象。针对黄河流域内重点城市的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城市气溶胶光学厚度的月际变化有较大差异,流域上游城市西宁、银川和包头的AOD水平较低,冬季AOD最高,夏季AOD最低,而中下游城市夏季AOD最高,冬季最低。  相似文献   

7.
利用2014—2018年中卫市所有自动气象站的逐小时降水量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总结中卫市短历时强降水年变化、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利用ArcGIS得到中卫市各地短历时强降水发生概率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2014—2018年期间,中卫市短历时强降水样本个例数呈上升趋势,其中2018年最多;短历时强降水主要出现在夏季,其中7月最易出现,且04:00—08:00和20:00—22:00两个时段最容易发生短历时强降水;中卫市最可能出现短历时强降水的地区主要为海原县,尤其是海原县西南部,且08:00—11:00不易出现,02:00—05:00较易出现,其他时段均最易出现;其次为中宁县南部;最难发生短时强降水的地区为沿黄灌区。  相似文献   

8.
该文使用2017年MODIS MYD04_3K气溶胶光学厚度日产品数据、南昌市环境监测站点实测的PM_(10)质量浓度数据建立AOD与PM_(10)的相关性,并利用水平能见度数据以及相对湿度数据对AOD进行订正,进一步提高两者的相关性以反演南昌市PM_(10)质量浓度.得出结论:①当AOD与PM_(10)质量浓度直接相关时,相关系数较低,仅为0.552.在对AOD进行垂直—湿度订正后,其与PM_(10)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提高到0.714.②利用订正后AOD与PM_(10)质量浓度的最优拟合模型反演PM_(10)质量浓度,发现其与站点实测的PM_(10)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为0.774,反演效果较好.表明MODIS MYD04_3K气溶胶产品在经过垂直—湿度订正后,可以作为南昌市PM_(10)质量浓度监测的一个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9.
针对全国尺度下气溶胶污染研究较少问题,基于人口格网数据和Aqua/MODIS气溶胶产品数据,利用核密度分析和空间自相关等方法探究2018年中国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AOD)人口暴露风险时空变化特征,确定气溶胶污染典型地区和重点城市,并对其暴露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时空变化看,暴露风险呈“春夏高,秋冬低”的倒“U”型月变化规律,高暴露风险区集中分布在东部地区,低暴露风险区分布广泛且稳定,大致呈“C”环状结构由东部地区向外扩散;(2)我国AOD人口暴露风险分布具有显著空间集聚性,呈东部热点集聚(HH),东北、西部和南部冷点集聚(LL)的两极分化集聚格局;(3)东部地区(京津冀、中原和长三角)和中部地区(成渝)是2018年高暴露风险城市集聚区,其中以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地区是全年高暴露风险核心区。该结果可为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提供理论参考,并为减少人体健康损害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利用石家庄地区5个代表站1961—2014年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分析了石家庄地区降水量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下降,80年代达到最低,90年代有所增加,但也没有明显的上升趋势,21世纪初又开始下降.20世纪7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春季和秋季贡献最大,80年代降水量的减少和90年代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夏季的贡献.石家庄地区年降水量起伏较大,1963年降水量最多,为1 038.4 mm,2014年最少,仅为276.2 mm.近54年石家庄年降水量在波动中呈现下降趋势,线性趋势为-11.0 mm/(10 a),但下降趋势并不明显.石家庄北部年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市区及东部、南部和西部年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变化趋势均不明显.近54年,石家庄春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线性趋势为0.9 mm/(10 a),夏季、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均呈下降趋势,线性趋势分别为-11.9,-1.1和-0.3 mm/(10 a),上升或下降趋势均不明显.夏季降水减少是导致石家庄年降水减少的主要原因.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和区域特征.石家庄四季降水量均存在显著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16年Himawari-8 AOD产品、地面监测PM_(2.5)质量浓度以及相关气象资料,分析了北京市AOD与PM_(2.5)质量浓度的相关性。通过与全球自动观测网AOD产品比较,对Himawari-8 AOD进行精度评估,结果显示二者表现出显著的相关性,表明Himawari-8 AOD产品能有效表征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变化,适用于北京地区气溶胶的相关研究。研究结果表明:Himawari-8 AOD数据与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相关性较弱,决定系数R2为0. 384 2。以气象资料中边界层高度对Himawari-8 AOD进行垂直订正,订正后AOD与PM_(2.5)的相关性显著提高,决定系数R2为0. 483 2。引入相对湿度进行湿度订正及垂直-湿度订正,二者的相关性显著降低。结合IMPROVE观测的气溶胶吸湿增长特征,采用相对湿度分区订正的方法可以提高Himawari-8 AOD与近地面PM_(2.5)的相关性,可作为辅助监测北京市近地面PM_(2.5)质量浓度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百度指数作为数据统计分析平台对于探索群众需求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提取盘山风景区2010—2020年百度指数日数据,采用多指数和空间自相关法探讨其网络关注度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盘山风景区近十年发展态势颇好;冬季受众性较低;月际变化整体呈“M”型;节假日期间反映出网络关注度对游客出游动态具有“前置”效应,并可能存在游客“错峰”出行的现象;空间分布具有集聚性,其中华北地区中天津周边位置及部分东北地区对盘山关注度较高;空间直线距离对盘山风景区网络关注度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61—2004年6—8月的逐日降水资料,用Morlet小波分析和滑动平均等方法,分析了近44 a来华北地区夏季降水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不同量级降水事件的发生频率和强度,极端降水时间多年和少年的大气环流差异.结果表明,华北夏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但极端降水天气发生的次数并没有减少,强度也呈增加趋势.华北地区夏季极端降水多年,印度季风强度较强且能够伸展到我国东北地区,副热带高压强度也较强且位置偏北,在我国内蒙古北部和贝加尔湖南部有气旋性环流存在,造成极端降水量偏多;极端降水少年,印度季风强度较弱,水汽仅输送到较低纬度,从而导致北纬30°以北地区水汽大量减少,副热带高压强度较极端降水多年弱且位置偏南,造成极端降水量偏少.  相似文献   

14.
低碳旅游发展效率作为旅游业全要素碳生产率指标,是衡量低碳旅游发展状况与旅游经济增长关系的重要工具. 以中国东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7省市为研究对象,借助超效率DEA模型对2008—2019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7省市低碳旅游发展效率进行测度,分别从静态和动态的视角分析低碳旅游发展效率的演变特征. 为进一步探讨研究区域旅游业全要素碳生产率(Total Factor Carbon Productivity,TFCP)增长演化特征及影响因素,运用全要素生产率(malmquist-luenberger,ML)指数测算2008—2019年TFCP及分解,并借助地理探测器探讨低碳旅游发展效率的影响因素. 2008—2019年期间7省市代表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地区静态低碳旅游效率值分别为:0.764、0.807、0.971,分别属于效率中等、效率良好、效率良好(基本接近效率有效)3个不同效率等级. 动态TFCP值分别为:1.005、1.136、1.158,技术效率对京津冀地区的贡献度更显著,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受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的共同作用. 总体来看,低碳旅游发展效率高低是在技术进步水平、能源消费结构、旅游资源禀赋主导效应; 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诱发效应; 旅游接待规模、交通水平的驱动效应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15.
精准扶贫不仅帮助农户摆脱贫困,而且重视农户生计能力的培养.借鉴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点,从地区农户人力资源质量、社会环境条件、自然物质基础、经济发展和民族文化等5个维度构建农户生计能力评估指标,收集2014年—2019年云南8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相关数据,采用熵值法计算农户生计能力的综合评估值,对八个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农户生计能力进行纵向与横向比较,测定农户生计能力的变化情况,提出农户生计能力提升措施,为民族地区乡村振兴提出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结合历史文献资料与实测站点降水数据,补充完善1470—2014年淮河流域8个站点旱涝等级序列,利用泰森多边形法计算各区域面积并进行加权处理,重建淮河流域近545年旱涝等级序列,采用累积距平、Mann-Kendall突变检验、小波分析等方法探索旱涝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①经典型旱涝年验证,重建的淮河流域旱涝等级序列是基本可靠的,其不符合年数所占比例为12.5%;近545年淮河流域发生涝灾事件的次数多于旱灾的,涝灾平均3.7 a发生一次,旱灾平均5 a发生一次。②淮河流域1470—1542年、1762—1814年和1855—2014年气候偏旱,1543—1761年和1815—1854年气候偏涝,1509年左右气候发生突变,开始偏湿;其旱涝变化周期特征明显,具有39、72、27、100 a以上的周期变化规律,且自1800年以来各时间尺度旱涝变化周期均在不断变短。③旱涝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在空间上存在差异,淮河上游地区旱灾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涝灾的,中游、下游及沂沭泗河地区涝灾事件的发生频率高于旱灾的;各地区旱涝灾害事件的发生频率均较高,都在27%以上。  相似文献   

17.
为研究河北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的时空变化与驱动机制,基于河北省2001—2019年植被NPP数据、土地利用类型数据和气象数据,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相关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植被NPP时空变化与影响因素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上看,2001—2019年河北省植被NPP值总体呈增加趋势,植被NPP有机碳产出年均值为237.55~354.36 g/m2;(2)从空间上看,河北省植被年均NPP分布总体呈北高南低、东北高西南低的特征,符合地理分异规律,且高值区多分布在河北省北部与西部山地;(3)2001—2019年,与降水量正相关的河北省植被NPP面积高达93.14%,与气温负相关的河北省植被NPP面积为78.96%,同时,河北省植被NPP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植被类型分布也有关,其中林地植被NPP最高且增长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8.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对包括安徽省在内的16个地区汽车产业2005—2014年的生产效率进行测量,并根据投入物变量的不同,将生产效率分为成长性生产效率和收益性生产效率.利用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分析了这些地区成长性和收益性效率的变动趋势.研究发现,安徽省汽车产业的成长性数据包络分析和收益性数据包络分析都在样本地区中排在末尾;安徽省2005—2014年的成长性全要素生产率整体上得到了改善,而收益性全要素生产率却大幅度恶化.  相似文献   

19.
基于MM5-Models-3/CMAQ的中国地区大气污染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MM5-Models-3/CMAQ区域空气质量模拟系统,以2005年1、4、7和10月为模拟时段,对中国地区的SO2、NO2和颗粒物(PM)等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了模拟,应用卫星遥感数据,对包括NO2柱浓度和气溶胶光学厚度(AOD)等模拟结果进行了进一步的验证。从模拟结果与监测资料对比分析中可以看出,该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几种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格局,尤其是我国的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三大经济圈的模拟结果与监测结果较吻合。中国地区的大气污染呈现出区域性的特征,且在时空分布上东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差异,经济发达地区的污染较为严重。CMAQ计算结果与卫星遥感数据有很好的相关性,该模拟系统对中国地区的大气污染物特征具有良好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西部地区煤炭采选业的生态效率及变化趋势,以2011—2019年西部地区煤炭采选业为研究对象,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和Malmquist指数模型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西部地区煤炭开采生态效率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2011—2019年期间,我国西部地区煤炭开采业生态效率水平总体偏低,不同省份之间的生态效率值差异较大,结合自然断点法,将效率值对应地区分为较低效率地区、中效率地区、较高效率地区3个等级;研究期间全要素生产率呈逐步上升趋势,TFP指数均值为1.05,说明西部地区煤炭开采生态效率年均增长率为5%;其中,2018—2019年达最大增幅,为24.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