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3.
在静重式硬度基准中实现试验力的自动控制;采用光栅测量技术使压痕测量达到了最高精度等级;给出压痕测量中目视瞄准误差计算方法.根据计量基准的特殊性,从技术方案、具体结构等方面上,确保小负荷硬度基准装置具有计量性能稳定和能长期正常运行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6.
7.
黄垚;薛梓;吴金杰;车双良 《计量科学与技术》2024,68(2):3-9
面向数控机床回转定位、航空航天器飞行姿态调控及测绘仪器空间定向领域,针对相关装备角度测量圆分度核心器件的量值传递需求,参照国家平面角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要求,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并建立了新一代线角度基准装置。该装置通过超精密精密回转角定位、自校准扫描干涉式圆光栅测量、全圆连续补偿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实现了整分角度、细分角度一体化测量,及静态测量、扫描测量多种测量功能,测量范围达到b,采样步长优于0.01″,测量不确定度达到U=0.03″ (k=2),为圆分度角度测量仪器提供了全圆连续的量值溯源平台。 相似文献
8.
9.
10.
为解决目前在用的α、β平面放射源活度计量检定和校准问题,保障α、β污染检测仪的量值准确性,对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副基准装置进行深入研究,更新前置放大器、主放大器,研制大面积的流气正比计数装置和高速计数器,提高整个系统装置的分辨时间,拓展测量范围。该系统首次采用实时数据处理技术去除异常数据,提高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减小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实验结果表明:整体装置系统稳定,测量过程实现自动化,优化数据处理、不确定度计算评估,为国内计量部门、专业实验室提供量值溯源和检测服务。 相似文献
11.
12.
基于大面积流气正比计数器建立了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测量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其对α平面源的坪长为600~800V,最优平均坪斜为0.2%/100V;对β平面源的坪长为350~400V,最优平均坪斜为0.23%/100V;用点状~(239)Puα源测得100mm×150mm中心区域的计数均匀性为0.45%。通过对粒子发射率测量结果进行本底、死时间、甄别阈修正,实现了α、β平面源的2π粒子发射率绝对测量,其中对α源发射率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优于0.9%(k=2),对β源发射率测量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优于1.1%(k=2)。与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基准比对测量了~(233)U、~(241)Am等9枚进口的α、β标准平面源,测量结果均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 相似文献
13.
基于大面积无窗流气正比计数器和多道能谱测量单元,建立了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现场校准装置。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对α平面源的坪区为700~1 500 V,坪长为800 V,坪斜为0.25%/100 V;对β平面源的坪区为1 650~2 050 V,坪长为400 V,坪斜为0.44%/100 V。使用该装置测量2πα、2πβ粒子发射率基准装置定值的标准平面源,经各项修正后,结果与基准测量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在现场校准了一批α、β标准平面源,校准结果与上一校准周期的结果在不确定度范围内一致,验证了该装置作为现场测量标准装置实现粒子发射率量值现场传递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A. M. Enyakov 《Measurement Techniques》2006,49(3):203-210
Work is considered for creating a national standard for the unit of ultrasonic power in water and its construction, metr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results of key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are provided.
__________
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3, pp. 3–7, March 2006. 相似文献
15.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the institute demonstrates the possibility of effective use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olving many problems including improvement of the standard base, an increase in specialist qualifications, and introduction of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Particular attention is devoted to fulfilling obligations connected with participation in the Metric Agreement and Convention “Mutual recognition of national measurement standards and certificates for calibration and measurement issued by national metrology institutes.”__________Translated from Izmeritel’naya Tekhnika, No. 6, pp. 66–69, June, 2005. 相似文献
16.
基于高温黑体辐射源BB3500M,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NIM)自主研制了第四代光谱辐射亮度国家基准装置,波长范围覆盖220~2 550 nm,以稳定的钨带灯作为传递标准,改善了测量不确定度。黑体辐射源的温度测量溯源至Pt-C和Re-C固定点黑体,在3 021 K采用WC-C固定点黑体进行验证,NIM和全俄光学物理计量院(VNIIOFI)之间的测量偏差小于70 m K。采用新基准装置,NIM参加了光谱辐射亮度国际APMP-PR. S6比对。NIM研制了两套入射光学系统,成像倍率分别为0. 58和1. 00,立体角为0. 006 sr和0. 008 sr,采用两套系统复现光谱辐射亮度量值的差异小于±0. 40%。APMP-PR. S6比对结果表明:在紫外、可见和近红外波长范围,NIM与参考值的平均相对偏差分别为0. 59%、0. 44%和0. 34%。全部波长范围的平均相对偏差0. 46%。在250 nm、400 nm、800 nm、2 500 nm波长,光谱辐射亮度的测量标准不确定度分别为0. 95%、0. 50%、0. 41%和0. 80%。从而验证了第四代光谱辐射亮度国家基准装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超导重力仪iGrav-012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全球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参考点连续观测结果的不确定度,通过最小二乘加权拟合计算超导重力仪格值因子为-927.96(nm/s2)/V,标准不确定度为0.80(nm/s2)/V,格值因子对关键比对点连续观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3.20 nm/s2,超导重力仪与绝对重力仪5.5年同址观测线性拟合得到超导重力仪漂移率为-14.66(nm/s2)/年,标准不确定度为2.1(nm/s2)/年,对关键比对点连续观测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为6.30 nm/s2,二者对重力连续观测结果引入标准不确定度为7.07 nm/s2。 相似文献
18.
利用绝对重力仪FG5X-249与超导重力仪iGrav-012在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昌平院区开展连续同期同址观测,通过最小二乘回归分析法对iGrav-012超导重力仪进行定期格值标定。2014年至2017年间的相关计算结果表明:iGrav-012超导重力仪每年的格值因子精度均优于0. 1%;当绝对重力仪FG5X-249的下落次数超过6 000次时,即可得到稳定的格值因子;格值因子年最大变化量低于0. 6 nm·s-2·V-1,每年格值一次即可达到精度要求。iGrav-012超导重力仪可以作为国家重力计量基准仪器的组成部分,为2017年全球绝对重力仪关键比对CCM. G-K2. 2017期间的重力测量结果建立时间链接,比对结束后用于重力测量量值的溯源。 相似文献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