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采用旋转电镀银的方法进行静端导电块的电镀,研究了旋转镀时的转速、有无反转设置、施镀电流密度、阳极电力线均布套筒(板)设置对镀层厚度均匀性的影响,并采用对比方法对施镀件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直径上的镀层的平均厚度、同一直径上镀层厚度的最大差值以及不同直径上镀层平均厚度的差值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施镀工作电流密度为0.8 A/dm~2、转速为10 r/min,设置阳极电力线均布套筒(板)时,镀层均匀性好,d为70 mm处与d为40 mm处平均镀层厚度相差仅为0.1μm。该阴极旋转镀装置在自动生产线上已成功实现了应用。  相似文献   

2.
陈慧娟  王玲玲 《广州化工》2012,40(12):12-13
分析了化学镀Ni-P镀层的特点,着重讨论了前处理工艺、磁化处理和后处理工艺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同时,综述了施镀温度、施镀时间、磷含量及其分布对镀层耐蚀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施镀温度应控制在90℃左右;施镀时间延长,镀层厚度增加变缓。磷含量增加,使得化学镀Ni-P镀层的结构由晶态向非晶态转变。纵横向上磷含量分布都均匀或外层磷含量较低的镀层耐蚀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获得稳定性能较好的Ni-Sn-P合金镀层镀液配方,采用梯度法设计了3组不同的镀液组分,研究镍盐对镀层失效时间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镀层表面均是由明显的胞状结构构成,Ni2+易在镀层表面产生形核促进镀层的施镀速率,当含量为40g/L时,镀层的结构表面粗糙,可产生大量的自催化活化中心,导致镀液过早失效。  相似文献   

4.
采用中磷和高磷两种镀液在30CrMn合金钢基体上依次进行化学镀得到Ni-P/Ni-PPTFE双镀层。研究了Ni-P施镀时间对化学复合镀Ni-P/Ni-P-PTFE双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Ni-P施镀时间的延长,双层镀的表面形貌更加致密、均匀,镀速加快,硬度提高;双镀层在3.5%的NaCl溶液中的自腐蚀电位先正移后负移,自腐蚀电流密度先减小后增大;当Ni-P施镀时间为60min时,双镀层的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5.
初步研究了电沉积Ni-W-Al2O3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工艺。考察了纳米粒子的分散方式、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浓度以及镀液温度对沉积速度、复合量及镀层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纳米粒子加入镀液前超声分散1h、施镀时对镀液采用超声搅拌效果最佳;纳米粒子在镀液中的含量为15g/L时沉积速率最大,为2.88g/(dm2·h);镀液温度为75~80°C时沉积速率较大且较稳定,且当施镀温度为75°C时镀层表面均匀有光泽,呈银白色。  相似文献   

6.
采用化学镀的方法在激光选区熔化(SLM)技术成型的SiCp/Al复合材料表面制备了Ni-P镀层,研究了施镀时间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截面厚度、沉积速率、相结构和显微硬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化学镀0.5~12 h时,镀层都呈胞状形貌,且呈非晶态结构,为高磷镀层;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胞状组织逐渐变大,表面逐渐致密,镀层厚度逐渐增大,但增长速率越来越小,显微硬度先增大后趋于稳定。施镀时间为8 h时的镀层表面平整、致密、连续,厚度可达100μm,显微硬度为653.4 HV,镀层与基体结合强度为77.2 N。  相似文献   

7.
吴昊 《电镀与环保》2003,23(3):40-40
1 前言镀锌层能很好地防止黑色金属腐蚀 ,有着广泛的应用。在我厂生产的汽车门锁产品中几乎都采用镀锌。但是零件在库存时却常常发生镀层变色、腐蚀等现象 ,造成了产品大量的返修 ,不但增加了成本 ,还影响了工厂的形象。2 原因分析2 .1 操作不当镀层粗糙 ,零件在出镀槽和钝化后清洗不彻底 ;没有烘干 ;老化温度过高造成钝化膜龟裂 ;镀液温度过高等都会造成镀层抗蚀能力差。应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操作要求。2 .2 镀层中含有过多的重金属和有机杂质可定期用双氧水、锌粉及活性炭处理 ,过滤镀液。锌镀层纯度越高 ,结构越均匀 ,抗蚀能力越强。…  相似文献   

8.
针对纳米化学复合镀施镀过程中纳米颗粒分散问题,设计并研制了可控制空气流量的搅拌装置,研究了空气搅拌强度对n-Al2O3/Ni-P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搅拌强化了纳米颗粒在镀层中的分散.搅拌强度为80 L/h时,纳米化学复合镀层最致密,为典型的胞状结构,镀层中纳米Al2O3含量达到1.13%,镀层硬度可达628 HV,镀层孔隙率等级为9级.极化曲线显示,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流(9.963 μA/cm2)远远小于Ni-P镀层,具有更优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9.
以提高紫铜的耐蚀性为目标,研究了温度和施镀时间对以紫铜为基体的化学镀Ni-Co-P合金镀层的微观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温度为75〜90°C时,化学镀Ni-Co-P合金镀层都呈现典型的胞状形貌特征,随着温度的升高,胞状物的数量减少,直径增大;随着施镀时间的延长,化学镀Ni-Co-P合金镀层表面胞状物聚集成团的现象减少;当温度为85〜90°C、施镀时间为60〜80 min时,化学镀Ni-Co-P合金镀层在质量分数为3.5%的NaCl溶液和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的腐蚀速率都较低,其耐蚀性明显优于紫铜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0.
电镀层厚度的简便计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镀层厚度是镀层的重要质量指标之一。电镀件所要求的镀种及其镀层厚度,在电镀工艺文件或电镀质量标准中都会给出它的范围。如果厚度不够,会使镀件装饰性能及防腐蚀性能下降;如果镀层过厚,会浪费工时,浪费原材料,增加成本,镀层容易粗糙、发脆、爆皮。作为一名电镀技术工人,除了知道厚度的重要性外,还要掌握如何计算镀层厚度的技能,在正式施镀前,先通过厚度计算,然后按所用参数进行电镀,方可取得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化学复合镀中金刚石颗粒的分散对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镀槽结构与搅拌速率对镀液流场和镀液中金刚石颗粒分布特性的影响,并制备了镍–磷–金刚石复合镀层,研究了镀槽结构与搅拌速率对镀层中金刚石含量、粒径分布以及镀层显微硬度和耐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镀槽中添加挡板和提高搅拌速率,可以明显改善镀液流场的均匀性,有利于金刚石颗粒在镀液与镀层中的分散与均匀分布,显著提高复合镀层的显微硬度与耐磨性;当镀槽中有挡板、搅拌速率为600 r/min时,所制备的微米金刚石–镍–磷复合镀层经400°C热处理1 h后,显微硬度高达1 442 HV,镀层几乎无磨损。  相似文献   

12.
针对纳米化学复合镀施镀过程中纳米颗粒分散问题,设计并研制了可控制空气流量的搅拌装置,研究了空气搅拌强度对n-Al2O3/Ni–P化学复合镀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空气搅拌强化了纳米颗粒在镀层中的分散。搅拌强度为80L/h时,纳米化学复合镀层最致密,为典型的胞状结构,镀层中纳米Al2O3含量达到1.13%,镀层硬度可达628HV,镀层孔隙率等级为9级。极化曲线显示,纳米化学复合镀层的自腐蚀电流(9.963μA/cm2)远远小于Ni–P镀层,具有更优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电刷镀法在 Q235 钢表面制备镍镀层。分别采用扫描电镜﹑显微硬度仪、摩擦试验机、电化学工作站等研究了电刷镀电压对镀层组织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电压下所得镍镀层的综合性能均优于基体。最适宜的刷镀电压为 12 V。在此电压下,镍镀层表面均匀、致密,镀层与基体之间为紧密的冶金结合,显微硬度最高,耐磨性及耐蚀性最佳。  相似文献   

14.
本装置是在旋转平台上垂直、对称地安装两只镀铬滚筒,工作时,平台与滚筒不停地以相反方向和不同速度进行转动,若平台与筒体分别以每分钟150~250转和6~10转的速度旋转,用一般滚镀铬镀液就能获得满意的铬镀层。由于该装置的阴极(滚筒壁)与镀件具有良好的电接触,滚镀时间只需5分钟。  相似文献   

15.
化学复合镀(Ni-Co-P)-MoS2自润滑镀层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化学复合镀(Ni-Co-P)-MoS2自润滑镀工艺过程.讨论了各因素对(Ni-Co-P)-MoS2镀层性能的影响,得到较好的工艺条件:施镀时间2 h,温度90℃,pH值5,MoS2 8 g·L-1,CoSO4和NiSO4的摩尔比1:1.镀层表面微粒分布均匀,自润滑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温度对化学镀Co-W-P合金镀层的厚度、成分、表面形貌、耐蚀性和磁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升高温度有利于提高镀速和增加合金镀层的厚度,但当温度高于90℃时,镀液容易发生分解。随着温度的升高,合金镀层中钴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而钨和磷的质量分数迅速降低,使得镀层的耐蚀性降低。Co-W-P合金镀层呈现出典型的颗粒结构,表面均匀、致密。高温下合金镀层表面粗糙度增大,使得矫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17.
为了使镀银层与基体有良好的结合力 ,一般都要预镀铜 ,这既增大了银层与基体的接触面积 ,又使抗拉强度和撕裂力增大 ,同时还能填平镀件的凹处 ,使镀层均匀细致。有一段时间 ,我单位镀件表面出现粗糙的疵病 ,镀层表面有银瘤。故障出现后按常规从镀银工序、镀银液组分、电源参数以及电解除油液、活化液等方面去分析 ,但收效甚微。通过试验 ,找到了根源 ,预镀铜的质量是影响银镀层粗糙的因素之一。通过对焦磷酸盐预镀铜、氰化物预镀铜的对比试验 (霍尔槽试验 ) ,发现预镀 5~ 15min的氰化物镀铜的镀银层外观银瘤多、结晶粗大 ,必需预镀 4 0…  相似文献   

18.
管形器件电镀的物理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镀过程中阴阳极板间的电压、电场,溶液中的电流及板上面电荷密度之间的内在联系是电镀研究中常常忽视的一个物理问题。利用物理模型模拟待镀管形器件双面镀的影响因素,得到了在电镀过程中器件尺寸大小及安置位置等的规律:要得到均匀的镀层,应使内阳极极棒的半径大于镀件半径的一半且靠近镀件,同时减小溶液中的离子浓度。  相似文献   

19.
1 前言镀层的残余应力是物体在无外负载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并保持平衡的一种应力。形成内应力的原因很多 ,研究和实践证明 ,镀层的残余应力与镀层厚度、镀层金属与基体金属的线膨胀系数有关。在施镀过程中会产生不平衡结晶。镀层内应力的大小还与镀液的成份、镀液与工件的起始温度、操作电流密度、镀层的厚度以及镀层金属的熔点等因素有关。一般情况下 ,镀层越厚 ,内应力越大。镀层内应力有压应力和拉应力之分。大部份电刷镀镀层内部存在拉应力 ,有些镀层的应力性质与镀层的厚度有关。随着镀层厚度的增加 ,可能从压应力状态变为拉应力状态…  相似文献   

20.
以厦门大学研发的XTC-硫酸盐三价格镀铬工艺进行中试试验,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和CM-2600dLab值测试仪分别对镀层的表面形貌、组分和色度进行表征,考察了电流密度和导电盐浓度对镀层抗腐蚀能力和色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镀件外观均匀一致,色度白亮、略偏黄;镀层形貌平整、致密,为微裂纹结构;当电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