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以脱脂棉为原料, 高压均质法制备纳米纤丝化纤维素(NFC), 并以三甲基氯硅烷和十八烷基三氯硅烷为改性剂,分别对NFC进行硅烷化改性。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光谱(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NFC和硅烷化改性NFC的超微形貌和结构等进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NFC超微形貌呈纤丝状, 直径尺寸大多为20 nm, 长度尺寸主要分布在500~1 000 nm, 结构为纤维素Ⅰ型;FT-IR和SEM分析结果表明所制备的硅烷化改性NFC中, 150 μL三甲基氯硅烷改性NFC的改性效果较好, 其超微形貌呈纤丝状。  相似文献   

2.
对7075铝合金进行了硅烷化处理,并对硅烷膜的厚度、吸水率、成分、形貌及耐蚀性等进行了分析。硅烷处理液通过水解和缩合反应形成Si—O—Al共价键,覆盖在铝合金表面形成硅烷膜。结果表明:硅烷膜表面均匀、致密,吸水率仅为0.763‰,厚度约为4μm;铝合金经过硅烷化处理后,膜电阻至少增加了两个数量级,自腐蚀电位正移-0.331 V,自腐蚀电流密度降低了近两个数量级,耐蚀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一种新型绿色环保的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硅烷化处理技术。主要概述了有机硅烷的特性、硅烷膜的形成机理以及硅烷膜的改性方法,总结、展望了硅烷化处理技术的发展趋势。有机硅烷在铝合金、热镀锌钢、低碳钢等不同基体的成膜机理不同,其性能取决于膜的疏水性、厚度和致密度,通过掺杂纳米粒子、有自愈性的铈盐及铈的氧化物以及钼酸盐、锆酸盐等,与硅烷形成复合膜,可显著提高硅烷膜的性能,电化学辅助沉积、等离子体沉积等硅烷膜的新型沉积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有机硅烷化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环保的表面处理技术,发展潜力巨大,但实现工业化还需要国内外学者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0前言随着金属表面前处理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提高,更环保的金属表面硅烷化技术正在国内外发展起来。目前国内已有少数科研机构和企业开始从事这方面的研发工作,并有少数涂装生产线应用硅烷化  相似文献   

5.
王北海 《聚氨酯》2006,(6):75-77
1.前言当前聚氨酯树脂的年消费量已高达千万吨的水平,然而,人们仍在继续扩展这类树脂的性能和应用范围,这种工作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用另外1种化学固化的方法来代替NCO固化的方法,做到更加环保和对宽范围的添加剂具有更低的化学反应活性;·进一步加宽刚性和柔顺性的范围;·进一步改进对现代材料(如塑料)的粘接性能。能够满足这些要求的1条重要途径就是,用甲硅烷基代替聚氨酯中的NCO基,形成1种可湿气固化或交联的甲硅烷化聚氨酯或简称为硅烷化聚氨酯(silylatedpolyurethane,SPU)树脂,椐此,在工业上出现了新一代的硅烷化聚氨酯密封…  相似文献   

6.
对钛种植体进行表面改性处理需要满足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的要求,才能保证植入的成功。采用不同表面改性方法对钛表面的形态特征、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钛片经酸蚀和碱热改性处理后,其表面生成了均匀分布的三维网状结构,提高了钛片的亲水性和粗糙度,增强了钛片的生物活性,同时促进了细胞黏附;采用硝酸银和柠檬酸三钠,通过化学反应成功制备出了银纳米颗粒;硅烷化处理的钛片浸泡在合成的纳米银液中,成功在钛片表面构建出了载银抗菌涂层。同时经酸蚀碱热处理的钛片,硅烷化改性2 h后,银包覆钛底物具有最高的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研究成果可为医疗用钛植入物的生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了减少甲醇合成催化剂(CuO/ZnO/Al_2O_3)载体Al_2O_3表面羟基与甲醇羟基形成氢键发生吸附,用γ-(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偶联剂对催化剂进行改性,并用FTIR,SEM对改性催化剂的结构特征和形貌进行表征评价。结果表明:Al_2O_3表面羟基与硅烷偶联剂发生缩合反应,实现了催化剂表面羟基的修饰改性;未经改性的氧化铝单体之间发生明显的团聚,而改性氧化铝颗粒之间聚集效应减弱;改性催化剂对甲醇、异丙醇和仲丁醇的吸附量明显少于未改性催化剂的吸附量。在固定床中考察催化剂改性对甲醇合成反应的影响,发现异丙醇和仲丁醇溶剂中改性催化剂的甲醇生成速率明显比未改性催化剂的甲醇生成速率快,气相甲醇条件下改性催化剂的甲醇合成速率是未改性催化剂的1.2倍。  相似文献   

8.
评述了金属涂装硅烷前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对其成膜与防腐机理、工艺方法以及硅烷产品的改性做了详细的介绍。新型硅烷锆盐复合产品能够显著提高纳米膜层的耐蚀性,硅烷产品与高泳透力电泳涂料配套使用能够保证涂层的性能,硅烷产品稳定性的提高使其在工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金属表面硅烷化处理在汽车零部件行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一种节能环保型涂装前处理新技术--表面硅烷化处理.与传统磷化处理技术相比,硅烷化处理具有无有害金属离子,不舍磷,无需加温,无渣,处理时间短,控制简便,可共线处理铁板、镀锌板、铝板多种基材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改性SiO2纳米粒子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对SiO2纳米粒子表面进行改性,考察了偶联剂的用量对粒子表面润湿性的影响,同时利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对改性前后的纳米粒子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1.
金属表面有机硅烷钝化膜的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有机硅烷的种类和钝化机理,指出了影响硅烷成膜的主要因素,并对硅烷钝化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认为采用复配技术,在硅烷中添加缓蚀剂、纳米粒子等添加剂,应是硅烷钝化的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硅烷化淀粉及其聚合物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继兰  任丁 《粘接》1996,17(3):10-12
选择合适的硅烷偶联剂,并利用偶联可以使基体具有较低的表面能以保护表面在水下或潮湿的环境下不受侵犯;硅烷化淀粉和不同种类的聚合物进行共混可降低共混聚合物组成分之间的界面张力的特点,探讨了配方、制备条件等对粘合强度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杨豪博  熊联明  龙海青 《粘接》2021,46(5):1-4,8
硅烷改性聚合物密封胶综合了各类密封胶的优点,并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应用极为广泛,国内发展迅速.为更进一步了解硅烷改性密封胶,综述了制备方法、固化机理、应用领域以及相关的学术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类产品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了考察铝合金硅烷化处理对粘接耐久性的影响,用高强度铝合金YL12作为基材,用HY-97 环氧结构胶粘剂把硅烷化处理和作为参考作用的铬酸盐与表面砂光处理的铝合金件胶接在一起,同时在温度为60℃,95%的相对湿度的湿热恒温箱中进行。16d的楔子试验,用光电子X-射线(XPS)分析了粘接断裂面,结果表明,仅作砂光处理的粘接件的裂纹扩展总长度最长,而硅烷化和铬酸盐处理的这两个粘接件的裂纹扩展总长度基本相当,分析表明,硅烷化处理粘接件的裂纹断裂能略高于铬酸盐处理的裂纹扩展能。  相似文献   

15.
李子东 《粘接》2007,28(5):52-52
西北工业大学研究了铝合金表面复合硅烷化处理对铝合金与环氧胶粘剂粘接强度和粘接耐久性的影响,并与铬酸盐处理方法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铝合金与环氧胶粘刘界面区域形成的Al-O-Si和硅氧炕共价键网络及复合硅烷化膜层表面的环氧基团,起着明显的界面和表面改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安徽大学研究者选择聚醚多元醇、端羟基聚丁二烯、甲苯二异氰酸酯、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等为主要原料,在制出聚氨酯预聚物之后,又添加助剂与填料,最终制得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由于采用聚丁二烯改性和端硅烷化两项工艺革新,促使该胶的表干时间延长,粘接性能提高,拉伸强度有所增进,断裂伸长率降低。该胶拓展了聚氨酯胶粘剂的实用领域,市场前景较佳。  相似文献   

17.
《有机硅材料》2006,20(5):251-251
安徽大学的高明志等人将聚醚多元醇、端羟基聚丁二烯与甲苯二异氰酸酯在80℃下反应后,再于40℃下与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制成聚氨酯预聚物;然后与填料及助剂混合,制成了单组分湿固化聚氨酯密封胶。探讨了影响其性能的各种因素。结果表明,随着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封端比例的提高,密封胶的表干时间延长、拉伸强度提高,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8.
硅烷改性密封胶结合了传统的聚氨酯胶(PU)与硅酮胶(SR)的优点,在装配式建筑、汽车制造业以及电子产品的封装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发展迅速。本文概括总结了硅烷改性密封胶在制备及性能优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介绍了硅烷改性聚醚密封胶的合成机理及其在装配式建筑、汽车及电子产品封装等领域的应用,并对未来研究出更多高性能的硅烷改性密封胶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19.
《中国涂装》2009,(3):40-41
1金属表面硅烷处理的机理 在发现硅烷卓越的防腐性能以前,硅烷作为胶黏剂被广泛应用于玻璃或陶瓷强化高聚复合材料中。硅烷防锈性能系统全面地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通过研究发现,硅烷可以有效地用于金属或合金的防腐。  相似文献   

20.
研究白炭黑硅烷化改性程度表征方法。结果表明:填料与填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强烈依赖于应变,小于50%应变下的Payne效应可以很好地表征白炭黑硅烷化改性程度;在相同温度、频率和时间下,应变越小,越能区分出白炭黑的分散性优劣,通过橡胶加工分析仪小应变等温试验得到的弹性模量可以表征白炭黑的硅烷化改性程度;大应变模量与小应变模量比值越大,说明填料网络化作用越小,硅烷化反应越完全,填料分散性越好;门尼粘度、硬度、耐磨性能、损耗因子、动态压缩生热等也可侧面表征白炭黑的硅烷化改性程度。所得性能数据需综合对比和深度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