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满足居民日常需求的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是城市中最典型,也是最为缺少研究的对象.文章选取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作为研究区域,运用文献查阅、社会调查、数理分析与SD分析法等方法对西安老城区生活性街道步行空间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发现其空间被占、设计不合理、文化与感情缺失等问题,空间失活较为严重.最后在"以人为本""健康城市"的城市建设理念下,对老城区生活性街道的建设提出提高空间安全性与舒适性、挖掘微空间发展潜力等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2.
刘琰  修学华 《江苏建筑》2011,(1):35-36,44
建筑的生态设计意在寻求自然、建筑和人三者的和谐统一,利用自然或人工手法创造出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文章以宁宿徐高速公路八仙台服务区的设计为例,从多个角度分析了建筑空间的生态设计手法.总结出建筑空间生态设计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模式,必然成为未来服务区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建筑师的家     
建筑师只能创造空间,只有加上人的空间,才被赋予了意义,成为了"家";室内设计师能给人一个家,但只有呆在里边的人才能创造家的价值.这里头意味着:每一个组成份子,花心思去布置、摆饰……;这些合起采的种种,叫做"幸福".幸福,只有自己才能营造,不是没有参与共同生活者所能给与的.但设计师可以借由动线及环境规划促进人与人的互动和交流,增加"幸福"的可能性.这也是研究环境心理学最重要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行为学"作为风景园林、城市规划学科教育中的重要理论支撑之一,以外部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环境行为学"课程任务包括把握该学科基本理论、原则,学习环境行为调查研究方法,强调学科知识的实践综合应用,同时建立其与规划设计的联系。本文提出并介绍了以渐进式空间尺度为核心的实践环节教学研究,主要包括宏观、中观、微观这三个层次的空间行为分析。该研究建构了学科研究成果与城市形象认知、空间规划设计实践的直接关联。  相似文献   

5.
《Planning》2016,(9)
在低碳设计的创新与实践研究的路径、方法和手段上,通过不同学科相结合的研究,能够对多门学科共同关注的问题取得创新性的研究成果。向传统学习,是在思维方式、生活方式更加稳固贴切、顺应自然的前提下的一种继承和发展。低碳生活既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方式,更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环保责任,需要每一个人参与到其中并为之付出行动。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节约型的设计理念必须成为每个人生活中理所当然的行为和责任。  相似文献   

6.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涵盖多种学科的研究视角,是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有效方式。城市广场作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毫无疑问也可以通过城市设计视角来研究。文章从城市设计的不同维度出发,分析了不同类型广场的现存问题,探讨总结了相应广场空间设计策略,旨在为人们创造良好的城市公共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教育建筑中,院系馆设计多强调功能性,忽视了建筑空间的多元性和以人为主体的活动特性。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作为装备制造类学科,具有独特的学习与实践并重的特点。阐述了青岛理工大学临沂校区机械与汽车工程学院的创作思路,探讨了机械汽车学院学训一体的教学模式下建筑空间的布局特点,提出学习、研究、实训、生活四位一体的设计策略。设计创造出空间融合的校园建筑空间,最终形成学科交融、整体性与独立性兼具的学院建筑,以期对今后高校教育建筑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建筑》2018,(5)
近百年的建筑实践有效地解决了城市居住和生活的空间问题,但也面临干城一面以及设计依据难以令人信服等困境。以梳理建筑设计活动所遇到的种种困境为引,通过介绍霉菌和空间形态关系实验、人的移动轨迹、空间系统的远中近三景设计这三组研究,以及基于"有根据的设计"理念完成的两个实践案例,探讨一种能够跨越建筑设计学困境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洪流中,街道设计属于交通规划的一部分,街道成了交通的一部分。然而,街道作为外部公共空间的本质是交往与生活,是生活事件发生的场所,而不仅服务于交通。同时,由"事件"出发作为一种设计思路逐渐兴起,即将"事件"制造带入街道空间设计,以"事件"发生促进日常生活。本文立足于日常视野下的街道,以"事件"制造为切入点,通过促进"事件"发生的研究,分析街道从交通空间到交往空间的提升的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10.
《Planning》2013,(20)
景观设计追求的目标是人所居住、生活的空间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共生,其设计指向"人的诗意栖居"。因此,景观设计必须以"人"为设计本源,景观设计师应秉持人性关怀的理念,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和宜人的细节设计方式,创造出优秀的景观设计作品。  相似文献   

11.
现实中的城市设计是渐进的,其形式在城市经济、社会、文化活动的过程中呈现。当代中国城市设计的技术理性框架源自早期西方城市形态学理论,经过多年实践,在管控方法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然而区别于技术理性,西方城市设计中人文内涵的意义表达和创作一直未能得到实质性的关注,导致设计一味追求纯粹、抽象的概念,与丰富、具体、多样的现实生活形成巨大反差。这也成为中国城市设计的一个基本矛盾。针对这一点,"日常"与"都市主义"这两个词——一个普通常见,一个抽象晦涩——被结合在一起,创造了一个通过城市生活来接近城市设计的新起点。本研究结合文献分析和实践案例调查来探讨日常都市主义在美国的发展和在中国实践的现状,试图将日常都市主义理论与中国城市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结论指出中国蕴含了大量而丰富的日常实践知识库,这些知识远远超越现有专业技术知识的研究范畴,值得欣赏和分析。日常都市主义是对当前中国城市设计框架的补充,为现有城市设计提供灵感的同时也提出了新挑战。  相似文献   

12.
《建造师》2008,(6)
文章以需求层次论、人体工程学、环境心理学等理论基础为依据,从多个方面分析了居住空间室内环境的人性化需求,提出设计中应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将以人为本和尊重自然两个原则共同贯穿于为居住者创造理想居住室内空间环境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3.
《Planning》2013,(19)
目前,国内展示设计研究大多为造型领域的色彩、形态、结构、材料、空间的组构研究和媒体技术领域研究或者学科的纵向研究。文章以用户交互体验设计为切入点,明确了展示设计"以人为本"的交互性核心思维,从心理学、生理学、社会学、人机工学、计算机科学的视角研究展示活动中的用户体验:如何通过产品(实体、虚拟、服务)为媒介实现人的行为,提高展品信息传达的效率、提升体验享受等。对交互设计在展示空间中应用的理论探讨和交互设计的应用实践,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Planning》2019,(11)
新教育一直致力于让儿童在校期间能过一种幸福而完整的生活。所谓"幸福而完整的生活"就是要让儿童享受到幸福的生活,也要让他们过上完整的生活,最终成长为完整的人,可见儿童的教育是个整体,不可分割。品德学科的教学也应当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与其他学科互相配合、同年级资源进行整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论述关于居住空间多学科研究的问题,着重强调从“研究人,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的设计指导思想出发,合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强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来共同创造宜人的居住环境。  相似文献   

16.
案例欣赏 西安Fantasy俱乐部——该项目以"舞台"作为整个空间的设计理念,融合建筑艺术,室内与生态的关系,来展示的概念,呈现出体贴、精致、奢华、唯一的没计空间. 设计观点 一个专业的室内设计师,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生存、发展,真正靠的是优秀设计作品,与时俱进的批判精神,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强调设计"以人为本",希望人们直观的将设计和空间需求紧密联系,重视设计的个性化发展能为社会和专业化的进步创造空间,使设计带给人舒适,平静都市人的心灵,而不规范与缺乏活力与创意的空间设计则将成为社会的日常负担和桎梏.  相似文献   

17.
"人性化"室内空间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是生活在由建筑构成的内部空间之中,因此以人为中心的"人性化"室内设计空间越来越引起设计者的高度关注。作为一种科学的设计观,它在具体的设计中,要求设计者按照功能需要布局空间,充分利用光照、色彩设计营造环境氛围,同时也要合理、创新地对环保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8.
《城乡建设》2012,(9):4-5
昆明市立足科学规划,科学建设,科学管理,紧紧围绕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改善城乡环境质量,优化绿色空间,创造良好人居环境,提高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水平,在"爱我昆明、美在春城"主题实践活动中,努力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加快建设美好幸福新昆明。昆明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荣誉称号。争创中国人居环境奖工作牵动了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家宅创想"设计课题为例,以"叙事场景化"的空间生成方法来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关注人的身体行为,简化功能组织.在教学过程中强调严谨的设计环节控制,引导学生运用叙事-图解的方式,由生活事件转化为住宅空间,培养学生观察、理解生活,通过设计创造建筑空间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李健  邓威  胡沈建 《华中建筑》2007,25(7):108-110
该文论述了特定群体的宜居空间设计应以对人的终极关怀为核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及人与环境的融合,以创造出有特色的城市居住空间.规划设计手法有:配套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弹性的交通组织、创造多层次的公共交往空间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