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东海某探井现场井中化探剖面特征与油气层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井中化探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油气监测和早期评价的地球化学录井技术越来引起人们的关注。东海某探井的井中化探成果表明,各指标在纵向的梯度变化呈上低下高井与地层含油气特征有关,化探异常井段与油气储层密切相关;钻井剖面的生、储、盖层在化探指标上有着不同的显示和特征。现场预测的油气层,经测试有5层获高产油气流,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因子分析在海洋井中化探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井中化探方法是一项新的有机地球化学录井技术。它对及时准确地识别油气层和产层性质评价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通过对我国某海域油气田的一口钻井中所获得的2种化探方法共17项化探指标近2000个数据的研究,认为当利用常规数据处理手段难以区分地层的烃类异常与异常的背景关系时,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映井中化探各指标间的成因关系,可以正确划分井中化探异常,提高了油气层预测的效果和解释水平。  相似文献   

3.
油气化探在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配合塔里木盆地的油气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北部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地表油气化探普查和井中化探勘探工作。近20年油气化探的成果表明:在已知油气藏(田)上方有较好的化探异常显示,异常模式以环状或半环状晕为主;化探技术在未知区油气远景的预测评价、油气化探异常的圈定和评价等方面效果良好,许多化探异常经钻探后证实具有工业油气流;井中化探技术在现场随钻预测和发现井中的油气显示层方面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国油气化探近几年来的成果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八五”科技攻关中,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化探资料,指出以含油气盆地为基本单元研究化探背景值的变化提高了异常的可靠性;建立不同级次化探异常的系统概急是科学地获取油气信息、正确应用化探技术的重要方面;总结了识别天然气的烃类气体特征、光谱参数等6项指标及物化探直接找油气技术;认为井中化探录井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我国油气化探近几年来的成果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在“八五”科技攻关中,作者系统地研究了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的化探资料,指出以含油气盆地为基本单元研究化探背景值的变化提高了异常的可靠性;建立不同级次化探异常的系统概急是科学地获取油气信息、正确应用化探技术的重要方面;总结了识别天然气的烃类气体特征、光谱参数等6项指标及物化探直接找油气技术;认为井中化探录井技术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油气地球化学勘探解释评价的思路走向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油气化探已由地表化探进入了井中化探、三维化探领域,并且在区域勘探、区域评价、三维详查、储层评价等领域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动了油气化探解释评价技术的发展,指标的优化、异常的确定、异常的筛选、地质-地球化学拟合、信息的挖掘及综合评价构成了当前全新的油气化探思路。  相似文献   

7.
井中油气地球化学勘揸技术自建立以来,在我国主要含油气盆地研究与勘探中均取得了突出的油气勘探成果,井中化探方法是利用钻井岩屑(岩心)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研究其中的含油气信息,进而对钻遇地层流体属性做出预测的一种化探方法,本文通过我国不同含油盆地的几口探井案例分析,认为井中化探资料不仅能够预测储层流体属性,而且通过对井中化探资料的系统分析,可更为玩具观地反映一人上构造或一个地区油气资源分布状况,井中油气化探资料在构造含油气性评价中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8.
K-V指纹技术在苏北盐城凹陷油气化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建  邓平 《中国海上油气》2004,16(5):298-301,305
K V指纹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逐步受到重视的一种油气化探技术。利用测试得到的C5~C16 的大量烃类信息 ,可以发现深部油气垂向微渗漏在近地表形成的异常 ,判别烃源岩及储层 ,并进行油 (气 )源对比。文中以苏北盆地盐城凹陷某探区为例 ,从井中化探与地表化探两方面对该技术在判别烃源岩和储层 ,以及依据化探异常圈定勘探靶区方面进行了应用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化探在油气勘查中的作用与意义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在烃类垂向微运移理论基础上的化探技术是用先进仪器设备检测痕量的油气组分,不同级次的异常均具有重现性好、稳定性高的特点。区域异常可预测盆地的含油气远景,区带异常指出了油气富集的有利区带;局部异常为评价圈闭或圈闭钻探先后排序提供了依据;矿置异常显示了油气田扩边外缘的方向。井中化探能随钻预测油气层,提供试油层位。文中以实践探例论述了化探的上述功能,指出了当今油气化探存在的混淆勘查阶段、急功近利、忽视应用基础研究以及队伍技术力量不足等制约油气化探技术发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低渗透油气资源包括低渗透油气藏和致密砂岩气藏,低渗透油气勘探对于现阶段油气资源勘探增储上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油气化探的勘探原理与利用现今动态看待油气资源的勘探思想和理念相一致,它在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应用方面具有优势.英南2井致密砂岩气藏上方化探异常空间展布规律可对气藏起到指示作用,化探指标高含量“异常”成因很好地证实了该气藏的保存条件差,聚集天然气散失严重的地质推测.鄂尔多斯盆地某油田低渗透油气藏区SC1、SC2+、DC1等化探指标异常空间分布特征可较为有效地响应油藏空间分布,辩证地认识研究区化探指标应用效果与正确认识化探异常区与已提交储量勘探区两者间的辩证关系同等重要.2个地区化探应用结果表明化探技术可在低渗透油气资源勘探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基于原位方解石U-Pb定年、原油与储集岩烃类地球化学特征对比以及流体包裹体分析,恢复塔里木盆地塔北隆起西南部跃参地区YJ1X井奥陶系一间房组超深层油藏的充注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①原油、游离油以及包裹体油具有相似的地球化学特征,其对应的烃源岩在相同的沉积环境中形成;②原油、游离油以及包裹体油具有相似的成熟度,计算得...  相似文献   

12.
油气化探技术预测复杂类型油气藏富集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索寻找复杂类型油气藏富集区的方法,以松辽盆地北部的西部地区为例,列举来36井区、古龙-茂兴地区和古81井区的勘探实例,运用常规化探、放射性热释光和测氡等技术,结合该区已有的钻井、地质和物探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对该区岩性和地层油气藏富集区带进行了预测和评价。同时,利用油气化探新方法预测了油气产层的深度,实际效果与预测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利用油气化探技术在勘探具有多套油气组合、含油错叠连片地区寻找复杂类型油气藏的低成本、高效益方法;给出了对于勘探复杂类型油气藏时应遵循的正确方法和勘探程序;表明将油气化探常规技术方法与新技术、新方法相结合,仍然能够在勘探老区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在焉耆盆地油气勘探过程中,遵循勘探程序,坚持物探先行,收到了良好效果。在勘探初期,应用综合物探技术确定盆地第一口参数井,钻探结果不仅揭示了盆地的生、储、盖条件,而且发现了宝浪油田。随后应用构造--层序地层解释技术,部署了B1井并发现了宝北含油区块,针对该区速度变化大的特点,采用变速成图技术,精确查明了本布图背斜构造形态,进而探明其地质储量。在本东含油区块的发现和勘探过程中,主要应用了构造解释、储层预测技术。在不同勘探阶段针对不同勘探对象采用相应的物探技术是焉耆盆地油气勘探取得显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准噶尔盆地春光探区油气微生物指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气微生物勘探具有有效、直接、经济的技术特点,日益受到全球油气勘探界的重视。以准噶尔盆地春光探区为研究对象,在探区北部横穿稀油区(T23井沙湾组)和稠油区(T10井—T17井白垩系)部署了一条微生物地球化学勘查剖面,分别采集微生物勘探样品和化探样品120件。同时在探区西南部油藏上方部署一块采样区,采集微生物勘探样品243件。采用平板菌落法培养分析样品中油气指示微生物的数量,结合油藏和钻井信息研究微生物异常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剖面上油气微生物数量与酸解烃含量的分布与下伏油藏及背景区有很高的吻合度,两者在油藏上方呈顶端异常模式,剖面南北两端形成低值背景区。此外,结合石油地质及钻井信息探讨了油气微生物平面分布规律:平面上微生物异常分布集中,与油藏聚集体吻合度较高,在高产油流井T45-1井、T33井、T22井及T67井区形成了高值异常区,其中T67井微生物高值区钻井部署较少,需加大勘探力度。微生物异常与钻井对比显示,两者符合率达70%以上。春光探区油气微生物指示初探表明,微生物对油藏中轻烃组分的微渗漏具有有效指示性,与下伏油藏具有较高响应关系。在实际勘探中,微生物勘探结果应与石油地质、地震、钻井等资料相结合,为油气富集区预测、钻前评价和钻井部署提供有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论柴达木盆地冷湖—南八仙构造带的含油气远景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穆剑  汪立群 《石油学报》1999,20(2):18-22
柴达木盆地是我国西部地区的一个大沉积盆地,但已经找到的油气储量与其盆地面积和油气资源量极不相称,尽快摸清大规模油气田形成的石油地质规律是油气获得突破的基础。近年在柴达木盆地北缘的勘探中,陆续在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发现了多个含油气构造,同时在科学探索井——冷科1井钻遇了千余米厚的侏罗系优质生油岩系,表明有形成大油气田的条件。通过对侏罗系烃源岩地球化学指标的分析和储层、盖层发育特征以及生储盖组合、油藏类型特点的分析,结合近期勘探成果,得出冷湖—南八仙构造带可能存在大规模油气聚集的结论,并依据石油地质条件和构造圈闭的特征,提出了近期勘探方向和勘探目标。  相似文献   

16.
油气勘探新领域综合研究在2005年取得了丰富成果。在冀东滩海南堡1~2号构造带、松辽深层天然气、鄂尔多斯中生界岩性油藏、塔中碳酸盐岩礁滩复合体等地区与领域的勘探获得四项重大突破;在鄂尔多斯西峰两侧及白豹地区、渤海湾盆地岐口凹陷的岩性地层油气藏、酒泉盆地青西凹陷深层及连片等勘探研究中获得重要发现;在营尔等凹陷的勘探研究中获得六项有价值的发现。总结新领域研究成果发现,富油凹陷、前陆冲断带、碳酸盐岩、岩性油气藏和外围重点盆地是油气发现主要领域;重视基础和精细研究,强化主导技术是新领域不断发现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该文通过地化录井岩石热解和油气组分分析技术的有效结合,探讨了现场评价开发井油层水淹状况的方法剩余油饱和度法、横向与垂向对比法、地化剖面分析法和色谱组分谱图分析法。建立了河南油田不同水淹程度油层组分谱图图版和水驱油效率判别水淹程度标准。应用实践表明,地化录井应用效果较好,解释符合率达到了84.8%。  相似文献   

18.
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的地位与作用前瞻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世纪30年代,德国学者劳伯梅耶和前苏联学者索柯洛夫创造了气测法,揭开了油气化探发展的序幕。至今,已经形成了一系列方法指标,用于检测地表环境中与烃类微渗漏有关的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学变化,检测地表微量油气信息的化探实验测试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地表化探异常评价深部含油气性的可靠性也大大提高。尽管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尚无法准确评价油气藏的含油气层系、埋藏深度及其规模,然而国内外勘探实践结果证明,油气地表地球化学勘探在区域含油气性评价、检测圈闭构造中的直接油气信息、钻探靶区优选等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是一种有效的油气勘探手段,对石油地质和地球物理等常规油气勘探方法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从现有研究和应用成果来看,无论在陆地还是海洋,油气化探技术与常规油气勘探方法相结合在油气勘探开发全过程均能发挥一定的作用。由于地表地球化学勘探技术具有廉价、快速、直接等特点和优势,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方法技术的不断创新,其在我国未来几十年油气勘探中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于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机理,早期国内外学者提出不同的油气化探异常模型,由于地质条件和烃类微渗漏的复杂性,难以从三维角度进行刻画和论证,同时又未见实验模拟证据的支持,使异常成因解释模糊,影响了化探技术的发展和在油气勘探中的广泛应用。针对上述问题,研制了系统的物理模拟实验装置,对油气聚集成藏后烃类物质穿过上覆地层微渗漏至地表的过程进行了实验室模拟。实验结果较好地反映了烃类垂向微渗漏的空间效应,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油气化探异常由源及表的形成过程和基本规律。发现了烃类微渗漏具有幕式运移特点,揭示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过程中"羽状"涌流的存在。实验模拟结果与已知油气藏上方化探异常的观测数据具有较好的吻合性,表明"压力驱动、裂隙渗透"可能是油气化探异常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存在千篇一律的化探异常模式。取得的认识丰富了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基础理论,促进了化探技术的持续发展,对油气运移、聚集理论的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面化探识别油气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一种新型油气化探指标--成因信息.成因信息指标是通过如下研究步骤获得的:以吸附丝-居里点热解色谱分析为手段,先通过井中化探提取各层源岩的成因“指纹”或特征化合物;后从油气成因单一或以一种成因油气占主导的油气田上方去追寻上述“指纹”,并将所有与之呈“共消长”关系的化合物谱峰合并为某种成因油气的“地面响应特征峰群”;最后用特征峰群分量或“总烃分母剥离法”计算的参数勾画某种成因油气的地面化探异常图.以陕甘宁盆地某气田为例,在其上方勾画了上古生界煤系气、中生界含油和奥陶系腐泥气的异常展布.同时对某油田的扩边勘探提出建议.用成因信息指示油气其意义十分明确.通过油气成因的识别可进一步推测含油气层位或发现新的含油气层系,同时可在多套油气复合地区逐一反映每套油气的异常展布,从而提高了异常叠加情况下资料解释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