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油气勘探应避开高压水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营尔凹陷下白垩统(K1)存在下沟组和赤金堡组2套源岩,目前它们已到成熟阶段。凹陷东侧长沙岭构造在下白垩统下沟组和赤金堡组储层中也发现油藏,但主要分布在高压水层的顶部及下部,而高压水层段存在良好的储层,并未发现油气。文章根据高压水层段的储层荧光特征,通过储层烃与源岩的对比,分析了下白垩统高压水层对油气运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压水层段,储层荧光弱,储层抽提物特征既不同于赤赤金堡组源岩,也不同于下构组源岩,为就近捕获的产物;高压水层未发生大规模的油气运移,其形成时间早于油气运移的时间。建议该区油气勘探目标的选择应避开高压水层,选择凹陷附近的圈闭、高压水层以下的层位。  相似文献   

2.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属于勘探程度非常高的典型含油气坳陷,其中青西凹陷青南次凹是主要生烃凹陷。随着探井数量增多和勘探深度不断加深,揭露的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越来越多,为重新认识该凹陷主力烃源岩及其生烃潜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通过对青南次凹30多口探井大量烃源岩样品系统的地球化学分析和研究发现: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烃源岩的有机质丰度由上至下逐渐增高,中沟组和下沟组上段为一般烃源岩,而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且以Ⅱ1型有机质为主,属于好和很好的优质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有机质丰度总体上呈现中部最高,南、北两端略低的趋势,优质烃源岩主要分布于凹陷中部-东北部地区,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均为主力烃源岩,而凹陷南部只有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属于好烃源岩,也是南部主力烃源岩;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下沟组中段处于大量生油阶段,下沟组下段处于生油高峰阶段,赤金堡组处于成熟生油窗后期-高成熟生成凝析油气阶段;下沟组中段、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生成并排出了大量原油,是青西凹陷主力生烃源岩,青南凹陷北部和中部中-深层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潜力。这一认识对酒西坳陷油气精细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酒西坳陷的实例对中国其他高勘探程度盆地的精细勘探与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酒西坳陷青南次凹烃源岩的热演化及生烃史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应用可溶有机质演化、岩石热解、生物标志物参数和镜质体反射率等方法对酒西坳陷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热演化史的研究表明:次凹的生油门限深度为4000~4100m,中沟组绝大部分现处于未成熟阶段,中沟组底部和下沟组上部处于低成熟阶段,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上部处于生烃的成熟阶段,赤金堡组下部则处于湿气-凝析油阶段。应用EasyRo(%)数值模拟软件对青南次凹地热史的研究表明,白垩纪与第三纪的古地温梯度分别为30℃/km和29℃/km。烃源岩生烃史具有如下特点:(1)青南次凹下白垩统烃源岩不存在二次生烃作用,其主要生油阶段为晚第三纪-第四纪;(2)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上部的烃源岩经历了油气大量生成的成熟阶段,是油气生成的主力烃源岩;(3)下沟组上部和中沟组的烃源岩层,有机质的热演化程度较低,对生烃的贡献不大;(4)赤金堡组底部的岩层热演化程度较高,但由于是一套较粗的碎屑岩,有机质丰度较低,生烃能力比较有限。  相似文献   

4.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原油油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酒泉盆地酒西坳陷目前已发现的原油主要分布在青西凹陷和南部凸起,可分为3种不同类型,油源分别为青西凹陷青南次凹下白垩统不同层段的烃源岩。第1类原油为低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低成熟的下白垩统下沟组上段烃源岩,下沟组中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一定的贡献;第2类原油为中等成熟原油,油源主要为下沟组中段烃源岩,下沟组下段上部烃源岩可能也有部分贡献;第3类原油为高成熟原油,油源为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柳沟庄油田中-浅层的原油主要为第2类原油,少量为第1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和下沟组上段烃源岩;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原油为第3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深层的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烃源岩。青南次凹南部的窟窿山构造带和北部的柳北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3类原油,油源分别为青南次凹南部和北部下沟组下段与赤金堡组烃源岩。南部凸起的鸭儿峡-老君庙-石油沟构造带的原油属于第2类原油,油源为青南次凹中部下沟组中段烃源岩。青南次凹的下沟组中段、下沟组下段和赤金堡组是酒西坳陷的主力烃源层。  相似文献   

5.
济阳坳陷古近系超高压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济阳坳陷古近系压力场分布特征,并用地化分析数据和地层压力及油气显示等相关资料分析了地层超压与含油气性的关系:济阳坳陷地层超压可分为"自源超压"和"它源超压"2种类型。烃源岩残留烃演化与地层自源超压演化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几乎所有的超压储集层均具有一定的油气显示;深洼陷带油气藏剩余压力与油气充注程度总体上具有正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济阳坳陷地层超压主要是来自于烃源岩的高压含烃流体注入储集层后形成异常高压。根据渗流理论分析、运移模拟实验和地层原油黏度变化特点,分析了液态烃生成的间接增压作用。  相似文献   

6.
酒泉盆地营尔凹陷原油地球化学性质较相似,但可细分为若干族群,选择原油族组分、轻烃及生物标志化合物参数,结合原油的地质产层将原油分为3个族群。油源对比表明,3组原油分别与中沟组、下沟组下段、赤金堡组烃源岩存在亲源关系。通过原油族群划分,中沟组、下沟组下段、赤金堡组为营尔凹陷3套各自独立成藏系统,勘探中要分别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7.
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成藏与分布的主控因素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油气藏类型,分布特征及与成藏条件空间分布关系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扶杨油层油气藏形成与分布的4个主控因素:青一段有效源岩分布及青一段好盖层分布控制了扶杨油层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青一段超压,扶杨油层的低水位砂体和青山口组底部断层的发育是扶杨油层形成上生下储大面积岩性油藏的重要条件,地下水碰撞带为扶杨油气聚集成藏提供了水动力圈闭条件。  相似文献   

8.
石油地质理论新进展及其在拓展勘探领域中的意义   总被引:31,自引:6,他引:25  
近年来随着油气勘探工作的深入发展,陆续揭示了一系列有悖于传统石油地质理论的现象.对石油地质理论的产生,从以下几方面注入新思想:1富油气凹陷具有"满凹含油"特征,即由于优质烃源岩与席状砂体间互发育,在富油气凹陷内具有广泛的成藏几率,可跳出"二级构造带"的概念,实现满凹勘探.2叠合盆地中、下部组合有悖于传统的石油地质特征,表现为:高压条件下生烃过程滞后,液态窗变宽变深,从而增加了在深层寻找液态烃的机会;历经多期变动的深层油气藏,其分布不完全遵从"源控论";受早成藏、晚埋藏、超压抗压实、构造托举与盐岩"悬浮"以及次生作用的控制,深层有好储层;受多期叠加作用形成的二级构造带含油气性变化大;退火背景下,油气超晚期成藏.3由于高效天然气成藏取决于生烃、成藏过程及要素组合有效性的时空配置,因而将生烃热动力学过程引入气源灶评价,提出了高效气源灶概念,并建立了新的评价指标,提出了中国含油气盆地环境下有效成藏过程及优质要素保持机理和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9.
酒西盆地各生油凹陷分隔性较强,烃源岩埋藏历史不尽相同,以往长期认为,下沟组是酒西盆地主力烃源岩,下白垩统烃源岩有身份个主要生油期(晚白垩世末,晚第三纪),且生烃与排烃不同期,油气运移主要发生在晚第三纪,此外,还认为即使在同一凹陷很小的范围内,生烃门限度差别也很大,例如青西坳陷中部门限深度为3800m,而边部仅2600m,相差1200m,石北凹陷中部为2200m,边部仅1600m,相差600m,石北凹陷和青西坳陷则相差1000-1600m.  相似文献   

10.
腰英台油田区是松辽盆地南部近几年发现的具有超亿吨级储量规模的大型含油气区。结合勘探实践对腰英台地区青山口组油气成藏条件分析表明,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包括烃源、储层和输导三个方面。油气成藏主要围绕乾安次凹生烃中心,烃源岩控制油藏的聚集与分布;断裂一方面作为输导体系,另一方面控制着不同类型油藏的平面分布;沉积微相控制砂体的平面分布以及砂体的储集物性。最终指出了近源带、断裂带、砂体发育带三者叠置区是下步勘探的有利方向。  相似文献   

11.
酒西盆地各生油凹陷生油门限差异较大,下白垩统烃源岩的成熟度与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沉积密切相关。可溶有机质转化率、镜质体反射率、热解、生物标志物特征等参数表明:青南凹陷中部的下白垩统烃源岩生油门限深度为4000m(相应的镜质体反射率为 0 65%),埋深 4000— 4400m为低成熟阶段,埋深 4400一5200m为成熟生油高峰阶段,因此中沟组烃源岩未成熟,下沟组上部烃源岩低成熟,下沟组下部和赤金堡组上部烃源岩处于成熟生油高峰阶段,赤金堡组下部烃源岩处于高成熟的凝析油-湿气阶段,目前尚无烃源岩达过成熟干气阶段。石北凹陷生油门限深度为3000m,只有凹陷内埋藏较深的赤金堡组烃源岩达到成熟生油阶段。烃源岩埋藏和演化历史分析揭示,下白垩统烃源岩在白垩纪末期埋藏均较浅,主要的生油期是晚第三纪以来,目前赤金堡组上部和下沟组下部烃源岩正处于生油高峰期,地质历史上只有一次生、排烃高峰。酒西盆地各油田原油十分相似,原油碳同位素和生物标志物特征等表明,下白垩统的水生有机质是形成石油的主要有机先质,赤金堡组是主要烃源岩,而下沟组是相对次要的烃源岩。图5(陈建平搞)  相似文献   

12.
׼�������ز㳬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文章对准南西部地区异常高压的表现,从钻井显示、测井响应(包括特殊测井)及试油结果作了详细描述。对异常压力的产生进行了全面分析。认为造成异常高压的原因有多种,主要原因是区内多套泥质岩造成的欠压实及构造挤压产生的压力过剩。准南西部地区超压封存箱南缘封隔板为霍玛吐前锋断层,箱体的北缘封隔板由储层中的相变致密带所构成;东起呼图壁构造,西至四棵树凹陷。在封存箱内没有烃源生成情况下,超压封存箱不利于油气的运移,必须有油源断裂才有利于次生油气藏的形成。呼图壁气田及西部的卡因迪克油藏均位于常压地层内。  相似文献   

13.
李斌  杨鹏程  蒋彦  陈现  李倩  李喆 《海洋石油》2021,41(2):11-19, 36
根据钻井、测井及分析化验资料对西湖凹陷西斜坡W构造的超压特征进行了分析,明确了超压封存箱的分布以及超压的成因,并通过超压封存箱内烃源岩热演化、储层成岩特征以及油气运聚特征的研究,总结了超压对油气成藏的影响。研究表明W构造超压封存箱主要分布在平下段,厚度为200~550 m,泥岩超压在全区广泛分布,储层超压仅分布在中块和南块,压力系数最高1.5。通过测井曲线综合分析、声波速度-密度交会图两种方法,结合地质背景确定W构造泥岩异常高压的成因主要为欠压实,也有生烃增压的贡献。储层超压主要是传递增压,有来自三潭深凹的远源超压传递。超压对油气成藏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超压抑制烃源岩干酪根热降解,拓宽生油窗;超压抑制储层压实,促进胶结作用及溶蚀作用;超压提供运移动力,超压封存箱内可以形成大型岩性油气藏。  相似文献   

14.
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7 段烃源岩排烃机制及成藏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泥岩综合压实曲线对比,明确研究区长7段烃源岩普遍存在欠压实现象,利用等效深度法计算了泥岩最大埋深时期的过剩压力,结果表明,欠压实产生的过剩压力是长7段烃源岩排烃的重要动力。由此,根据过剩压力的纵向分布特征划分了3种排烃方式,并叠合烃源岩的分布、源储压力差得出长7段烃源岩向其上下地层有利的排烃范围。结果表明,当源储压力差不小于储层的毛管压力时,排烃才可能发生;有利的排烃区受优质烃源岩分布、排烃方式和动力条件的综合控制;长7段烃源岩向下伏地层排烃的条件优于向上覆地层,是现今油藏选择在长8段大规模分布的主要原因;长6段小规模的油藏基本分布在长7段烃源岩向上有利排烃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长4+5油层组油气成藏条件与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鄂尔多斯盆地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油气生成、储层条件、运移条件、圈闭和聚集成藏等方面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该区三叠系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藏的形成条件,并总结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林镇地区延长组长4+5油层组油气主要来自长7烃源岩;储层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各种成因类型的砂体,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广泛发育的水下分流间湾暗色泥岩、致密粉砂岩以及粉砂质泥岩可形成良好的盖层;运移的动力主要来自长7泥岩形成的异常高压。长7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在高剩余压力的驱动下,通过垂向叠合砂体与微裂缝向上运移进入长4+5储层,并沿连通的三角洲前缘砂体横向运移进入圈闭成藏,形成鼻隆构造油气藏、岩性油气藏以及构造-岩性油气藏,其形成受烃源岩、沉积相带、微裂缝、鼻隆构造以及剩余压力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断陷盆地层序格架中岩性地层油气藏分布特征   总被引:36,自引:8,他引:28  
冯有良 《石油学报》2005,26(4):17-22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渤海湾盆地东营、沾化、南堡和西部凹陷的岩性及地层油气藏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序界面控制了地层油气藏的发育,主裂陷幕三级层序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控制岩性油气藏发育的层段,盆缘沟谷和构造坡折带控制的层序低位域和高位域砂体是岩性油藏的主要储集体,该砂体发育带与湖扩展域优质烃源岩的有效配置部位就是岩性油气藏的富集带.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保留了原生孔隙,有机酸产生了次生孔隙,流体压裂、幕式排烃以及高异常流体压力有利于克服储层毛细管阻力,这些特性使得有高异常流体压力封存箱发育的受坡折带控制的岩性油气藏富集、高产.  相似文献   

17.
深部油气成藏机理概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油气勘探向纵深发展,深层成为油气勘探的重点目标和热门区域深部油气成藏机理在生、储、盖、运、保等方面与浅部有很大差别,深层大多发育超压,超压系统内的烃源岩演化会受到抑制。另一方面,深部流体促进烃源岩成熟;超压可以缓;中压实作用和抑制胶结作用,从而保存和改善储层;深部的储盖能量配置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成藏;深部流体的排放形式多为幕式排烃的瞬态流体,这意味着油气可以在晚期快速成藏;深部流体具有高热量、强溶解能力、高能量的特点,可以促进原本不可能成熟的烃源岩生烃,强化那些已经成熟的烃源岩,强的溶解能力不断溶解围岩及砂体的胶结物,在储层中产生裂缝和溶洞,从而改善储层通过分析深部油气成藏的各个要素,系统总结了深部油气成藏的生烃、储层、排烃方式、盖层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太行山山前拗陷带古潜山油气勘探建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多年的勘探实践表明,太行山山前拗陷带的冀中拗陷、冀南地区和汤阴断陷是以下第三系和石炭-二叠系为烃源岩的“新生古储”和“古新混生古储”型潜山油气藏为主体的复式油气聚集区。近年来冀中拗陷进入深潜山勘探阶段,应用重、磁、电、震全信息地球物理地质勘探技术在冀中东北部又发现了10个古潜山,已钻探了5个,其中2个潜山获商业气流,2个获低产气流;在霸县凹陷及廊固凹陷分别发现了兴隆宫北和固安两个大型“新生古储”潜山。本文论述了已获低产气流、以石炭-二叠系煤系为主要烃源岩的码头和韩村潜山的气藏规模和兴隆官北、固安二个大型“新生古储”潜山存在的地质地球物理依据及其含油前景,并就进一步认识和落实上述古潜山的油气勘探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笔者认为,此区有可能成为出奇制胜形成战略突破的勘探战场。  相似文献   

19.
异常压力与油气的运聚、成藏和分布有密切关系。东海盆地丽水凹陷具有非常明显的异常压力现象。通过分析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讨论异常高压与油气成藏的关系,并总结出研究区内与异常高压有关的成藏组合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丽水凹陷异常压力属于顶封滞排型异常压力系统,超压带压力梯度明显不一致,纵向上超压带可划分为封隔层超压带、压力过渡带和超高压带等三个异常压力带。根据油气分布及成藏特征可分为封隔层内油气成藏模式,封隔层之上油气成藏模式和封隔层下异常压力系统内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骅坳陷中段西部的板桥凹陷沙河街组烃源岩压实曲线具有两个明显的久压实峰,沙一段中部的欠压实峰是该层位的低熟烃源岩生烃所形成的,其幅度小于沙二段和沙三段成熟烃源岩生烃所形成的欠压实峰,这种不均衡的剩余压力分布特征导致沙一段中部的油主要来自同一层段的低熟烃源岩,而沙一段下部和沙二段的油则来自下部的成熟烃源岩。平面上,低熟油气的运移方向也受到过剩压力的控制,从高过剩压力区向低过剩压力区运移,即由板13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