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电动汽车用LiFePO4锂离子电池安全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治华  殷承良 《电池工业》2008,13(3):169-172
根据新颁布的《电动汽车用锂离子蓄电池》汽车行业标准介绍了关于对锂离子电池的主要安全性能指标,结合国内外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的发展现状,分析了LiFePO4锂离子电池的耐高温、耐充电性能和短路、滥用实验情况;认为,LiFePO4锂离子动力电池具有比较好的安全性能。该电池的热管理系统可以作为故障诊断和安全隐患排查的关键手段,结合对电池端电压检测、SOC计算来防止电池的过充、过放电。  相似文献   

2.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任俊霞  阎杰  王小建  高学平 《电池》2004,34(1):53-55
概述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两种主要合成方法:高温固相法和水热法;描述了其晶体结构及充放电和循环性能;介绍了碳对于提高材料导电性以及使晶粒变小等方面的作用;介绍了LiFePO4掺杂Mn、Ti、Zr改性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对锂离子动力电池的研究深入,LiFePO4正极材料以其诸多优势有希望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其差强人意的低温性能一直备受关注。介绍了以LiFePO4为正极材料的锂离子电池低温性能难以提高的原因,分析了锂离子电池的正、负极材料和电解液对电池低温性能的影响。最后简要提出了提高低温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10Ah LiFePO4锂离子电池高低温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固相法合成了具有橄榄石型结构的LiFePO4晶体,合成温度700℃。采用XRD结构精修、SEM和电化学方法对合成的LiFePO4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采用多层卷绕42110圆柱LiFePO4锂离子电池具有内电阻低、比容量高的特点。随着测试温度的变化,电池放电容量增加,放电效率提高。相对于低温测试条件,随着温度的提高,42110圆柱电池放电均压提高。  相似文献   

5.
LiFePO4锂离子电池充电限制电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采用改性聚氧化乙烯(PEO)作黏结剂制作LiFePO4锂离子电池。以不同的充电限制电压分别测试了电池的循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充电限制电压在3.6—4.0V时,电池的循环性能较好;充电限制电压在4.1V以上时,电池的循环性能明显较差;充电限制电压在3.6—4.0V时,电池的放电容量基本无变化。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高旭光  胡国荣  彭忠东  谭显艳 《电池》2004,34(4):287-288
LiFePO4是一种极具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介绍了LiFePO4的结构、掺杂元素(C、Mn2+、Mg2+、Al3+、Ti4+、Zr4+、Nb5+和W6+)、合成条件(主要是烧结温度和前驱体制备方法)等因素对其电化学性能的影响.从工艺方法、前驱体制备等方面总结了LiFePO4的合成方法,结果表明:掺杂少量高价金属离子和有机物对提高其电导率是行之有效的途径,高温固相反应法仍是易于实现产业化的方法,微波合成法是最有前途的制备方法.  相似文献   

7.
崔明  许汉良  张帆 《电池工业》2008,13(5):327-330
利用尿素与无机盐组成低温熔盐体系,在该体系下合成LiFePO4材料的前驱体。研究了后续煅烧温度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650℃烧结8h合成的正极材料LiFePO4具有较好的放电性能,做成的扣式电池1C电流放电容量达到75mAh/g;该材料具有与商品化材料相同的晶体结构和较小的晶胞体积和晶轴尺寸。  相似文献   

8.
影响锂离子电池快速充放电的因素很多,包括电池设计、正负极的尺寸、正负极材料结构、正负极面密度、正负极材料压实、电极表面电阻、电解质传质阻力等。本文研究了隔膜对LiFePO_4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影响。选取正极材料D50在(1.0~4.0)μm,比表面积(12~15)m~2/g,负极材料D50在(10.0~18.0)μm,比表面积(1.0~2.5)m~2/g,隔膜为16μm三层共挤时电池具有较好的倍率性能;室温下,在(2.0~3.65)V范围内,30C,40C放电容量分别是1C的91.99%,91.10%。室温下,在(2.0~3.65)V范围内,4C充电,4C放电,循环6145次,容量保持80.79%。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态锂离子电池工艺制备了204468型大容量LiFePO4锂离子电池。利用XRD、SEM及充放电方法对电池的电极表面形貌和电池电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和测试。结果表明:在面密度为3.0g/m^2,压实密度为2.0-2.2g/cm^3、电池脱气时间为48h的条件下,204468型LiFePO4锂离子电池首次放电比容量达到138.8mAh/g,0.5C循环100周容量保持率95%,5C放电容量达到86%以上。  相似文献   

10.
钟海江  唐有根  卢周广  张军 《电池》2012,42(3):142-145
研究了正极材料、正极面密度、导电剂含量及电极结构对18650型LiFePO4锂离子电池高倍率充放电性能的影响。当D50为1.92μm,比表面积为11.4 m2/g,正极面密度为2.8 g/dm2,导电剂含量为4.0%时,电池具有较好的加工性能和倍率性能。相比于单极耳结构,双极耳结构电池的内阻减小了50%,为14 mΩ左右,且分布集中;5.00C充电和15.00C放电时的表面温升很小。在2.0~3.8 V充放电,优化后的20.00C、30.00C放电容量分别为1.00C时的96.6%、86.1%,1.00C充电、10.00C放电,第300次循环的容量保持率为86.3%。  相似文献   

11.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杨蓉  赵铭姝  汪飞  宋晓平 《电池》2004,34(6):460-461
总结了LiFePO4的结构、电化学性能、合成方法;阐明了LiFePO4大电流充放电时容量衰减的原因;简述了利用包覆碳、掺杂等手段提高该正极材料导电率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2.
电动汽车用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最新开发的150Ah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进行了试验测试。分析和评价了其电压特性、容量特性、直流内阻特性、功率特性和温度特性,同时与其他动力电池的性能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LiFePO4/C锂离子蓄电池在安全性、循环寿命、成本和对环境友好等方面的特点适于电动汽车应用,但综合性能优势尚不明显,尤其是低温性能需要改善,比能量和比功率需要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电动汽车用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PNGV模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国产新型150Ah磷酸铁锂离子电池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在0℃和30℃的PNGV模型参数进行了辨识。将其内阻参数与电池直流内阻进行对比分析,考核了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的PNGV模型在FUDS工况循环下的仿真精度。研究表明:由于温度对磷酸铁锂离子电池特性的影响较为显著,PNGV等效电路模型的仿真精度会随着初始温度的变化有所波动,所以为了保证仿真效果,必须在更多的温度点上进行参数辨识并进行优化;PNGV等效电路模型适用于城市工况下的仿真。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机械化学与高温固相相结合的方法合成了磷酸铁锂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XRD)对材料进行了表征,重点分析和讨论了复合材料振实密度的影响因素,同时测试了不同掺杂方式所得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采用三价铁源能显著提高复合材料的振实密度;采用碳包覆和金属离子掺杂相结合的方式合成的磷酸铁锂复合材料在室温、1C条件下的放电比容量达到150.2mAh/g。  相似文献   

15.
杨智皋  顾正建 《电池》2022,52(1):86-90
金属异物的存在易导致锂离子电池发生内部短路,产生热失控危害。通过采集原材料投料工序磁棒吸附物和各工序采样点采集物的方式,对LiFePO4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的Fe、Cu、Al等金属异物来源进行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提出:金属异物的控制需从完善检测标准和强化现场管控两方面同步开展,质量管理可作为控制LiFePO4锂离子电池内部金属异物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6.
陈虎  厉运杰  李新峰  张宏立 《电池》2022,52(1):71-74
研究商用15 Ah圆柱形LiFePO4锂离子电池高温(55℃)循环老化的衰减机理,主要分析循环后电池负极片出现的波浪形异常区域。通过SEM、X射线能量色散谱(EDS)、XRD和傅里叶红外变换光谱(FT-IR),分析相关区域的形貌、结构及组分。对石墨/Li半电池进行充放电和电化学阻抗谱(EIS)测试,研究该区域的电化学性能。异常区域被富含F、P、S和O元素的副产物覆盖,该沉积层增大了石墨嵌脱锂的阻抗,降低了负极的比容量。高温循环加速负极表面的副反应,覆盖在负极表面的副产物导致该区域出现,是电池高温循环容量衰减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在不同温度下对32131-8Ah圆柱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学性能测试,考察了温度对锂离子电池放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锂离子电池的充放电倍率、放电功率、电阻及不同荷电状态(SoC)下的放电能力都有较大的影响,其中在常温下基本都能达到最优结果,温度上升或者下降都会对电池造成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