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李萍  周怡琳 《机电元件》2007,27(4):12-16,23
针对尘土电阻率特性对电触点的影响,建立了三种模型。利用圆盘法测量了几种单一成分尘土颗粒的电阻率,并把一些代表性的颗粒经过扬尘后,利用四点法的测试原理,测量镀银样片的接触电阻。测量结果表明,测试结果与三种模型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Cp/CuCd电接触材料组织和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Cp/CuCd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同时分析了成分和组织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晶粒尺寸对Cp/CuCd材料耐电弧以烧蚀性的影响较大;材料中第二相粒子尺寸越小,弥散强化作用越明显,材料的耐电弧烧蚀能力越强,金刚石粒子和镉对材料灭弧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 Cp/ Cu Cd材料的显微组织进行了观察 ,同时分析了成分和组织对材料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 ,晶粒尺寸对 Cp/ Cu Cd材料耐电弧烧蚀性的影响较大 ;材料中第二相粒子尺寸越小 ,弥散强化作用越明显 ,材料的耐电弧烧蚀能力越强。金刚石粒子和镉对材料灭弧能力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积工艺制备了AgFe2O3电接触材料。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等观察了材料的相组成及显微组织,测量了材料的密度、硬度、电导率等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共沉积工艺制备的AgFe2O3电接触材料组织均匀,电阻率为2.1μΩ.cm,密度为9.6g/cm^3。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电接触中α-斑点温升计算的基本方程,指出收缩区内(r~a)温升达至稳态的时间常数与材料热性能及斑点半径有关;在假设电接触材料的热导率及电阻率不随温度变化以及电接触材料的外表面为与外部环境无热交换的条件下,得出电接触附加温升的简单计算式,此时电接触温升只与材料的物理性质有关,而与尺寸形貌无关。重点介绍了考虑温度对电阻率及热导率影响时的V_T关系式,讨论了α-斑点附近温度场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6.
为对三电极法测量体积电阻率的相对误差进行分析与修正,首先在有限元分析软件COMSOL中建立了三电极测量系统模型并进行体积电阻率的仿真计算,对比理论值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然后在仿真基础上重点探究三电极模型中尺寸和材料等内部参数对体积电阻率测量相对误差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三电极法测量模型中,试品本身和支撑材料的电阻率水平与高低压电极厚度对低电阻率试品的测量误差影响不明显,对高电阻率试品则较为显著,误差随试品电阻率的升高而下降;试品半径大于三电极测量装置屏蔽电极外径时,对误差几乎无影响;随着试品厚度增加,误差由指数下降逐渐变为线性下降。最后,通过数据拟合提出了针对上述影响因素的体积电阻率测量相对误差修正公式,该修正公式能够将误差从百分级降至千分级。  相似文献   

7.
新工艺制备AgZnO电接触材料的组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气体雾化-烧结内氧化-热锻(atomization-internal oxidation-foring,缩写为AIOF)工艺制备AgZnO触头材料。用X射线衍射、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等研究了气体雾化法制备AgZn合金粉的粒度、形貌及成分,分析了AIOF工艺制备的AgZnO触头材料的相组成、显微组织和物理性能,并探讨了AgZn合金粉末压坯烧结内氧化的过程。结果表明:气体雾化法制备的AgZn合金粉末中,粒度小于125μm的粉末占总量的82%,颗粒多数为不规则形状;AIOF工艺制备的AgZnO材料组织均匀,电阻率为1.87μΩ.cm,相对密度为98%,硬度HV为102.8,其性能优于传统粉末冶金法制备的材料。AgZn合金粉末压坯烧结内氧化开始在粉末颗粒边界进行,然后逐渐深入颗粒内的晶界和晶粒内部,且ZnO的长大也首先发生在颗粒边界,因此颗粒边界上的ZnO比较粗。  相似文献   

8.
Cp/CuCd电接触材料大气氧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0wt.%镉对铜基材料氧化膜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0.1wt.%镧对铜基材料的抗氧化性能的提高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金刚石的加入急剧加速了Cp/CuCd材料氧化膜的生长速度。Cp/CuCd系材料的氧化膜生长规律不遵循抛物线定律,而呈立方规律生长。实际条件下氧化膜的生长规律是复杂的。  相似文献   

9.
电触点材料是影响电气与电子工程中电接触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综合应用了激励电流断续斩波技术、低噪低漂移弱信号调理技术和滑动窗口平均滤波技术,设计并实现了接触电阻的高精密测量,进而应用0.01级标准电阻和M22等级标准砝码完成了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最后以典型平面AgCdO复合触点材料完成了不同激励电流条件下接触电阻与接触压力间滞回特性的测试与分析,实验结果确定了接触压力和激励电流对接触电阻的影响规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不同介质进行球磨工序并研究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材料断面成分及物相的变化,探究球磨分散介质对材料抗氧化性能的影响.通过高温高湿交变试验前后AgW(65)电接触材料断面形貌以及成分物相对比,发现相对去离子水,采用乙醇作为球磨分散介质时,AgW(65)电接触材料中的W颗粒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表现出良好的耐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合金元素W、Co的加入对CuCr触头材料在真空小间隙中耐电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合金元素选择强化CuCr材料的Cr相能够显著提触头间隙的耐电压强度,而强化Cu相对间隙的耐电压强度没有明显作用。文章认为制备CuCr系触头材料时应选择适当的制备工艺,使合金元素能够选择强化材料中的Cr相。  相似文献   

12.
以高压直流交联聚乙烯(cross-linked polymeric,XLPE)电缆为研究对象,研究讨论了现阶段描述直流电压下绝缘材料电导率公式对XLPE材料的适用情况。首先基于两种不同电导率公式推导了稳态下高压直流电缆中电场反转的临界温差、绝缘层温度分布、电场、电导率和距离电缆中心的乘积以及绝缘层电场分布,并通过比较有限元仿真结果和公式计算结果证明了所推公式的可靠性。然后通过对不同电导率公式计算值的比较,以及不同公式在相同条件下引起的绝缘材料热电特性,证明了公式互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W-Cu触头材料的电寿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W-Cu系列触头材料的电弧烧损规律。触头材料的电弧烧损随开断次数的变化分为老炼、稳定和失效三个阶段,其中稳定阶段的长短是影响电寿命的决定性因素。还发现蚀头材料的电弧烧损主要是触点在断开和闭合的过程中,产生电弧或其它放电现象的热效应所造成的。材料的比热容、密度、熔点和电导率决定触头的电寿命。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合金元素W、Co对真空中CuCr触头材料在不同温度下的真空耐电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时CuCr材料的耐电压能力比室温耐电压能力有所降低,合金元素W、Co通过弥散强化、固溶强化和增大了CuCr的表面张力而提高了CuCr材料室温及高温时的耐电压能力。  相似文献   

15.
纳米SnO2-TiO2银基触头材料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本文研究了掺杂纳米氧化物的AgSnO2触头材料的制备过程。分析了溶胶-凝胶法制备的纳米SnO2-TiO2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由于Ti^4 离子能够进入SnO2晶格,使触头导电率得以提高。通过对纳米AgSnO2触头材料与粉末法制备的AgSnO2触头材料性能的对比,得出纳米AgSnO2触头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电率和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当前Cu-Al2O3复合材料的主要制备方法和制备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已报道的不同Al2O3含量对铜基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评价了Al2O3第二相尺寸以及第二相与合金元素联合作用的机理研究,展望了Cu-Al2O3复合材料在第二相浓度、尺寸、与合金元素联合作用及制备技术等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含金属间化合物Fe3Al的Cu基电触头复合材料,研究了Fe3Al对其力学性能、电性能及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适量Fe3Al可使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电导率、优良的抗氧化性和抗熔焊性以及良好的力学性能,能够取代Ag基电接触复合材料,达到节Ag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The influence of additions of tungsten and cobalt into CuCr contact materials on the dielectric strength of a vacuum gap is investigate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electric strength increases significantly when the chromium phase in CuCr materials is selectively strengthened. The proper preparation method that determines the distribution of alloying elements is also suggested in this paper  相似文献   

19.
高压直流GIL盆式绝缘子非线性电导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流气体绝缘输电管道(direct current gas insulated lines,DC-GIL)电场分布受温度梯度、运行电压、金属微粒等诸多因素影响,具有非常大的不确定性,给绝缘设计和运行稳定性带来挑战。非线性电导材料能够自适应地调控直流设备电场分布,有望突破DC-GIL绝缘子设计瓶颈。为了兼顾电场调节作用和损耗特性,建立100 kV直流GIL仿真模型,对比研究运行工况下传统绝缘子、表层电导非线性(surface nonlinear conductivity,SNC)绝缘子和体电导非线性(bulk nonlinear conductivity,BNC)绝缘子的电场分布及损耗功率。通过分析非线性电导(nonlinear conductivity,NC)参数对气固沿面电场调控作用和损耗特性的影响规律,发现SNC绝缘子的电场畸变率先随着欧姆区电导率和非线性系数的增大而快速下降,而后趋于平稳。理想情况下,SNC绝缘子的NC参数应处于电场调节作用的"饱和临界线",且欧姆区电导率最低。而BNC绝缘子的电场调节作用仅依赖于非线性系数,降低欧姆区电导率可降低绝缘子功率损耗。缩比绝缘子实验结果证实了SNC绝缘子非线性参数直接影响DC-GIL沿面闪络电压。  相似文献   

20.
具有非线性电学参数的材料,其电导率或介电常数能够随着空间电场做出自适应的改变,从而达到智能改善绝缘介质空间电场分布均匀性的效果,可用于缓解高压设备局部集中的高电场。目前,国内外已经能够制备出具有高稳定水平的非线性电导特性的材料,如以氧化锌压敏微球为填料,以绝缘材料为基体的复合物。该文详细综述了国际上对于非线性电导材料均压的设计理论,介绍了如何根据实际改善电场分布的需求选择非线性均压材料的参数。在此基础上,总结国际上学者对于在材料制备过程中调控材料非线性参数以满足均压设计需求的研究工作。本文也对非线性均压材料在应用于实际高压设备方面的进展做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