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本文就蚝油中添加蚝粉和蚝油香精进行了实验和比较。结果表明,添加蚝粉的蚝油香气明显优于添加蚝油香的蚝油香气。  相似文献   

2.
从蚝油的传统加工方式及历史出发,介绍了国内外蚝油加工的近况。着重介绍了浓缩蚝汁加工工艺及复加工蚝油的加工工艺。认为蚝油加工中,粘稠适度、防止析层、防止变质和改进风味是蚝油质量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预测了蚝油加工和销售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调味鲜品说蚝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蚝油的3种加工技术,并对其各自具有的优点作了简单的描述,指出精制蚝油既保持了鲜蚝特有的风味特色,又无鲜蚝的腥臊异味。重点叙述了蚝油在烹调中的运用,蚝油在冷菜、点心、畜肉类菜品、禽肉蛋类菜品、水产类菜品和蔬菜类菜品中皆可得到广泛应用,使菜肴增鲜、增色、增香。同时指出了蚝油在运用上的一些禁忌,如:蚝油不宜与辛辣或酸甜类的调料混合使用,否则会抵消蚝油的鲜味。又如蚝油不宜长时间加热等。  相似文献   

4.
糖对蚝油流变性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哈克流变仪研究了蔗糖对蚝油体系的流变学性质,所用的糖浓度依次为5%、10%、15%和20%,温度分别为10、20、30、40、50℃。结果表明:蚝油中糖浓度5%、10%和15%的蚝油为假塑性流体,20%的蚝油为非宾汉塑性流体;随着温度的升高,蚝油的粘度逐渐下降,随着蚝油中糖浓度的增加,温度对粘度的影响减小;蚝油粘度与糖浓度的关系符合指数模型。  相似文献   

5.
王屋梁  徐敏 《食品工业》2023,(11):265-268
蚝油因色泽鲜亮、体态均一、蚝香浓郁、口味鲜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但蚝油在储藏与运输过程中存在体态不稳定问题,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析水、分层,从而影响感官品质及食用品质。用于生产蚝油的原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蚝油的体态稳定性,基于此,文章简要总结了用于制备蚝油的常用原料对蚝油体态稳定性的影响,以期为原料的合理应用以制备优质的蚝油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广东称牡蛎为蚝,蚝油即为牡蛎油,是广东一带传统的鲜味调料。蚝油是调味汁类最大宗产品之一,它以素有“海底牛奶”之称的蚝(牡蛎)为原料,经煮熟取汁浓缩,加辅料精制而成。蚝油味道鲜美、蚝香浓郁,粘稠适度,营养价值高,亦是配制蚝油鲜菇牛肉、蚝油青菜、蚝油粉面等传统粤菜的主要配料。 蚝油的生产有三种:一种是用鲜牡蛎干制加工的汁或将鲜牡蛎捣碎熬汁,  相似文献   

7.
对蚝油生产工艺的探讨及其营养成份与保健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分别讲述了生产蚝油的各种生产工艺,分析了蚝油的营养成分,特别是各种氨基酸及其含量,认为蚝油的营养成分非常丰富,是极好的保健食品和调味品。  相似文献   

8.
文摘     
酵母精生产蚝油工艺与技术廖国洪等(东糖实业集团公司),食品科学,1996.9,36—37以酵母精为配料生产蚝油,可提高蚝油的蛋白质、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含量,提高蚝油的营养价值,本文对酵母精生产蚝油的工艺及技术作了介绍。液体猪肉汤料的研制李勇等(徐州市彭城大学食工系),食品科技,1996.5.23使用猪肉为主原料制成的液体猪肉汤料,除具  相似文献   

9.
通过比较冻融稳定性、热稳定性、黏度、感官品质、贮藏稳定性,研究5种变性淀粉在蚝油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M369和331的冻融稳定性和热稳定性较好,黏度适中,蚝油的感官品质、黏附性和稳定性好,可以单独作为蚝油的稳定剂使用;117、361和H455的冻融稳定性差,蚝油的感官品质差,易分层,单独使用的效果不好,当与一定量的黄原胶复配使用,可有效提高蚝油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
张建华 《烹调知识》2012,(12):64-65
烹调中蚝油的用法 蚝油是利用鲜牡蛎加工干制时煮的汤汁,经浓缩后调制而成的调味品。色暗红,稠厚,味道鲜美,略带腥味。蚝油含有牡蛎肉浸出物,营养丰富。  相似文献   

11.
以牡蛎发酵蚝油为研究对象,对牡蛎不同发酵时间获得的发酵蚝油产品的品质组分进行研究,目的是为蚝油组分的品质评价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研究方法,以牡蛎不同发酵时间的蚝油产品的重要指标氨基酸含量、脂肪含量和蛋白质含量为评价因素建立模糊数据集,以模糊测度技术对发酵蚝油进行品质组分评价,通过隶属度矩阵作出客观评价,为模糊测度技术的熟练运用提供了基础,通过和实际测定结果比较,该方法的准确度极高。  相似文献   

12.
以豆粕、小麦及牡蛎酶解液为原料,采用高盐稀态发酵工艺,研发具有甜香风味的功能性牡蛎酱油,并将其与对照酱油的感官品质、氨基酸含量及风味成分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在牡蛎酶解液添加量为25%时,牡蛎酱油的氨基态氮含量达1.2 g/100 mL。牡蛎酱油较对照酱油在海鲜风味方面更为突出,同时在鲜度、香气方面以及整体评价也更佳。牡蛎酱油和对照酱油均鉴定出6种鲜味氨基酸,但牡蛎酱油的鲜味氨基酸含量(41.8%)高于对照酱油(40.5%);牡蛎酱油中牛磺酸含量高达36.7 mg/100 g,约为对照酱油的13.6倍。牡蛎酱油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中醇类、呋喃类相对含量较高,分别为59.5%、20.7%,从而赋予其香浓而独特的风味。  相似文献   

13.
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是一种新型食品乳化增稠添加剂,具有糊粘度高、乳化分散性能良好,还具有耐盐耐酸性,在蚝汁中添加该种变性淀粉可明显改善蚝油的品质,有效地防止蚝油分层沉淀倾向。利用模糊评价方法对不同配方处理的蚝油感官质量进行了综合评定。结果表明,用3%交联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0.1%黄原胶和0.2%CMC配合制作的蚝油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食用菌的几种腌制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充分利用平菇增加具有特色的产品,介绍了咸平菇、酱平菇、虾油平菇、酱油平菇和泡平菇等5种产品的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及产品特点。  相似文献   

15.
以浓缩耗汁为主料,配以甜味、成味、鲜味、香味等风味食品添加剂,研制开发出风味独特、适合烹调各种菜肴的精制蚝油。其配比为:浓缩蚝汁20%、酿造酱油12%、白砂糖8%、食盐6%、变性淀粉4%、香辛料浸提液10%、焦糖色0.5%及味精1.5%,其余部分水补足至100%。  相似文献   

16.
以珍稀的黑皮鸡枞菌和常见的平菇为材料,研制一种味道鲜美的复合型菌酱。通过主成分和最小偏二乘判别分析,探究不同复配比例的复合型菌酱在不同炒制时间下的风味变化。结果表明:炒制时间4 min、平菇和黑皮鸡枞菌质量比4∶6复配时,复合酱的鲜味水平最高;炒制时间4~5 min、质量比4∶6复配时,复合酱香味品质最好;谷氨酸和香叶基丙酮等14 种风味化合物导致不同炒制时间下复合酱风味差异显著。本研究为提高该复合型菌酱风味品质提供了一定理论基础,可促进食用菌加工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液体调味料的生产工艺,针对蚝油、鱼露、五香汁和烧烤汁等4种液体调味料的生产工艺特点,对其加工中涉及的主要设备、配方、工艺流程、操作要点和生产中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海鲜香辣酱配方进行优化研究,在传统工艺制作基础之上,结合现代中餐标准化生产工艺要求,通过感官评价,利用单因素实验与正交实验,对其配方进行优化,最终确定海鲜香辣酱最佳配方:郫县豆瓣酱1500克、对虾肉700克、牡蛎肉600克、白砂糖130克、花生油900克、清水550克。在此条件下,制作的海鲜香辣酱具有鲜香、麻辣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利用凯氏定氮蒸馏装置,建立同时检测蚝油、酱油、鱼露中丙酸钠(钙)和双乙酸钠的高效液相色谱法。蚝油等食品中的丙酸钠(钙)和双乙酸钠经过磷酸酸化后转化为相应的酸,通过凯氏定氮蒸馏装置,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加磷酸调节蒸馏液pH值至3.0,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丙酸钠(钙)和双乙酸钠在0.005~1.000 mg/m L内线性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9。丙酸钠(钙)(以丙酸计)、双乙酸钠的回收率分别为88.5%~108.3%和86.5%~108.7%,相对标准偏差为2.13%~6.42%和2.02%~6.37%(n=6)。方法简便快捷、稳定可靠,适用于蚝油、酱油和鱼露中丙酸钠(钙)和双乙酸钠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