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古城保护与更新中城市设计的特点、难点与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分析了古城保护与更新中城市设计的特点、难点基础上,围绕古城保护与更新中城市设计的核心内容──城市空间的分析与设计展开论述,着重对空间的类型、形态、尺度与比例、功能、质量、知觉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古城保护与更新中城市设计的若干原则,旨在探索城市设计在古城保护与更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苏州是典型的传统水网城市,古城滨水地段是城市中最具生命力、最富景观特色的空间形态。但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在给滨水区带来建设繁荣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环境污染、特色丧失、活力减弱等诸多新的问题。本文从保护和更新的角度,针对目前古城苏州城市滨水区建设中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对传统水网城市滨水区的保护和更新措施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城市滨水区更新中的城市设计策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分析了城市滨水区用地功能的发展、演变,探讨了滨水区更新改造中的城市设计问题.通过对城市滨水区成功案例的分析,提出了城市滨水区更新的五项城市设计策略:即强调公共空间的理念,突出滨水区在城市公共生活中的作用;注重亲水空间的创造,重建市民与水体的联系;重视滨水空间的可达性;保护与再开发滨水历史地段;强调滨水空间环境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城市设计与传统城市地区的保护与更新属于两个不同的研究领域,在理论研究与实践领域都是热点。通过对城市设计和传统城市地芡概念研讨,针对国内在传统城市地区的以高强度开发建设为命题的城市设计研究与实践,提出以保护与更新为主题的传统城市地区城市设计概念,通过控制传统城市地区的公共空间的形成,从而保护城市历史风貌,促进城市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就安庆独特的山川形胜、古城格局进行分析,总结其形态特征与价值,指出当前城市发展对古城保护的威胁,并从选择适宜的空间生长模式、加强古城内部的更新改造、建立建筑、城市与自然景观遗产保护区、进行精心的城市设计与引导四个方面提出古城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当今社会对城市环境的关注日趋密切,历史街区对于提高一个城市空间环境识别度具有重要的地位。文章通过重庆小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实践,对基于城市空间环境的历史街区如何实施保护更新进行了探讨,通过深入调研小街的区域概况,分析总结其社会经济现状和突出问题,依据历史文脉传承和整体性保护原则,提出"城镇阳台"的规划理念,从空间布局、空间活力、交通组织、环境整治等方面具体阐述了小街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的具体策略与途径,以期对重庆其他地区的历史街区保护更新有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凯文.林奇城市意象理论为依据,在道路、边界、区域、中心节点与标志物5大认知地图元素基础上揭示兴城古城的空间意象结构及其特征,并以此为基础探讨兴城古城空间形态的控制方法。为今后古城空间形态保护与控制提供借鉴与实例参考。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苏州古城水乡环境艺术设计特色的分析,提出在保护古城水乡环境艺术特色的问题上,努力寻找保护传统文化和环境特色与满足现代城市发展需要中相互协调的契机。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江南古典园林创作理论中情景、虚实、因借和意境论的分析,探讨对苏州古城的城市空间环境保护更新的启示,提出历史思维可以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再生。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江南古典园林创作理论中情景、虚实、因借和意境论的分析,探讨对苏州古城的城市空间环境更新的启示,提出历史思维可以在现代城市生活中再生。  相似文献   

11.
为应对城市发展过程中不断暴露的诸多城市问题,国家提出"加强城市设计,提倡城市双修"战略.文章以亳州陵西湖水系景观带为例,从不同尺度"总体城市设计-片区城市设计-节点详细设计"探讨"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设计策略.结果表明:"城市双修"导向下城市设计重点一是从自然生境修复方面强化底线思维,保护生态空间;二是从城市功能修补方面更新老城区,提升公共服务功能;三是从生活方式修复方面延续城市文化脉络,保护文化空间.借此为未来城市滨水地区规划设计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城文物资源保护的监控与测评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我国当前迫切需要保护文物资源,它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组成部分.古城文物资源保护的监控与测评是一项重要工作,是对城市文化资源进行有效和科学管理的定量化措施.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观点,建立了一个监控与测评体系,给出了三个不同层次的指标以及具体的测评方法,以实现古城文物资源保护的量化.本指标体系不仅可以用于古城,其基本模式也可用于其它城市的文化资源保护与发展评价.  相似文献   

13.
丽江古城传统民居环境的古今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吸引着每一个参观古城的人。无疑,丽江的发展是成功的,它的成功对于改造我们的城市现状,创造新的现代城市人居环境模式,可以给予重要的启发。将从两方面具体分析丽江古城独特人居环境的形成:首先分析丽江古城自然而生态的城市环境,并提出对现代城市居住环境设计的建议;其次分析了丽江开放而自由的古城空间,其中还分析了这两方面对于营造丽江生活氛围所起到的作用。丽江古城独特的生活氛围正是我们现代城市建设中所缺乏的,是人们所渴望得到的。但刻意去模仿或者照搬丽江的模式,是绝对不会产生相同效果的。只有深层次地理解了古城空间与建筑所体现的精神本质,才能真正理解丽江古城的魅力,也才能从中真正获得对我们的现代城市建设有益的启发。  相似文献   

14.
北京市石景山首钢工业区搬迁后,在城市内留下大约8平方公里的城市用地以及用地内大量的工业遗产与历史文化遗产,本文通过对石景山区CRD景观建设行动规划总体研究项目中首钢工业文明轴线的设计研究,阐述了工业遗产更新与城市道路公共空间的结合设计.同时,这也是将工业遗产更新融入到城市公共空间的一种尝试.  相似文献   

15.
将城市古城建筑环境与现代城市文化艺术设计相融合,在城市建筑规划设计上采用艺术设计手段来保护与建设,呈现出古老的城市形象与文化历史的记忆.探讨在设计中,一是如何去拆除、重新建设;二是局部修复、改建与添加,改善环境;三是做地区有特色的保护规划、保护历史文化.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让西安古域的保护和现代城市环境的设计改造,达到振兴古域经济、改善环境与生活质量,再现古城西安在城市建设中文化保护与发展,在城市建设起到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在快速发展与文化沉淀共同作用的时代背景之下,城市不断地寻求着两者和谐共存发展的有效手段。城市特色街区作为城市文化延续的重要空间载体,已经成为城市空间营建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经过多项现状问题的剖析,城市特色街区的设计重点将转变为空间更新,以更好地适应城市变化的节奏。基于城市特色街区未来趋势的展望,提出城市特色街区空间更新的四大基本要素:复合的功能业态规划、通畅的道路交通系统、统一协调的建设风貌、适宜的景观系统和尺度控制,以此作为理论支撑,并辅以芜湖环镜湖特色街区更新设计为例展开深入分析,提出众多城市特色街区更新普遍存在的若干问题,落实特色街区更新策略的可行性与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古城西安在景观设计中如何重塑与整合保留历史文化特色.文中以古城西安近几年在商业街道、旅游景区、文物遗址修复改建为例,结合现代城市建设与设计理论,分析如何使其保留有代表性的文化特色,在保护与发展中走自己的设计道路,并以此为探索现代城市历史文化与景观设计发展方向思路上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兴城古城历史遗存丰富,其古城墙是我国现存4座古城墙之一,丰富的历史遗产是古城更新与发展的基础,城市的发展更新不能摈弃历史.分析了共城发展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一些认识上和实践中的问题,结合关于城市更新的理论,提出了兴城古城的发展更新与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山地中小城镇旧城更新是当前小城镇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从分析当前山地中小城镇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开发特点出发,针对山地中小城镇旧城更新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总体城市设计和街道空间创新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更新原则、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是长江三角洲中心区27城之一,是世界遗产城市、世界美食之都、世界运河之都、东亚文化之都,也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素有"中国运河第一城"的美誉。近年来,扬州深入挖掘深厚的文化内涵,紧紧围绕做精做深古城保护、做优做细城市建设,在加强古城保护、优化城市设计、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方面进行了长期探索,形成了具有扬州特色的古城保护与城市建设新路径。结合近年来扬州城市建设的实际,通过深入阐述扬州在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方面的主要做法、典型案例以及几点启示,以期对新时期加强古城保护和城市更新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