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古隆起的分布及其形成演化对油气的聚集具有决定作用。综合利用地震、测井和分析测试资料,对塔里木盆地不同地质时期的古隆起分布及其演化进行了分析,对塔中、塔北和巴楚3个古隆起的性质、演化特征及油气成藏地质条件进行了对比,指出油气关键成藏期的古隆起及其后期的发展演化影响着盆地的地质结构,制约着油气的聚集与分布,认为由此决定的不同时期的成藏主控因素和油气聚集区显著不同,例如加里东运动晚期,塔北隆起和塔中隆起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海西运动晚期,塔北隆起、巴楚隆起、塔中隆起和塔东隆起及其斜坡带是油气的有利聚集区;喜马拉雅运动期,巴楚隆起及其围斜部位则是主要的油气勘探有利区,塔东地区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
塔中Ⅰ号坡折带礁滩复合体大型凝析气田成藏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油气碳同位素、生物标志化合物等地球化学分析手段, 明确了满加尔凹陷及塔中深层寒武系-下奥陶统烃源岩、古油藏裂解气是形成塔中Ⅰ号坡折带大型凝析气田的主要烃源; 利用包裹体、储集层地球化学分析技术, 结合烃源岩演化史、构造发展史以及储集层演化史对成藏期次及油气运移聚集进行研究, 指出塔中Ⅰ号断裂及晚期深大走滑断裂、塔中古隆起形成过程中的多期不整合是礁滩复合体油气成藏的主要油气输导体系; 晚加里东运动期是油气聚集期, 晚海西运动期是古油藏油气调整期, 喜马拉雅运动期是古油藏裂解气对早期油藏气侵的多期充注期; 礁滩复合体强非均质性和输导体系的差异是导致流体分布复杂的主要因素; 指出了塔中Ⅰ号坡折带外带富气、内带富油分布的油气分布规律, 丰富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油气成藏理论。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志留系油气成藏机理初探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凸起是在早加里东期的早奥陶世末期沉积隆起背景上,形成于晚加里东期的早古生界残余古隆起。该区广泛分布的志留系沥青砂岩形成于油气运移聚集过程中而非油气成藏以后。志留系捕集油气经历了油气聚集-破坏-再聚集的复杂过程。志留系的有利油气聚集区是塔中低凸起的西北倾没部位。  相似文献   

4.
塔里木盆地石油勘探实现突破的重要方向   总被引:29,自引:10,他引:19  
对国内外古隆起区成功的勘探实践及塔中古隆起的区域地质和石油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塔中地区基本具备形成大油气田的必要条件.塔中隆起形成早,后期持续稳定发展,下古生界巨型构造发育.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具有多套生储盖及其组合,石炭系下部不整合是塔里木盆地构造演化和油气成藏等方面最重大的事件.构造演化的特殊性和丰富多采的油藏类型造就了塔中地区石炭系泥岩盖层之下区域分布广泛的复合油藏体系.对塔中地区油气勘探要整体考虑,施工时采取一定的保护性措施,发现大油田目标定可实现.  相似文献   

5.
古水动力模拟在塔里木盆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非均匀各向异性地层的非稳定的地下水流动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可以定量判断油气运移的方向及强度.塔里木盆地存在海西早期、晚期及喜马拉雅期个主生烃期,模拟结果表明:海西早期,古水流向四周发散,塔中隆起、沙雅隆起及其南部和东部地区为油气有利聚集区,同时由于该期构造运动较强,古油藏暴露地表,油气藏以破坏为主;海西晚期,油气运移指向塔中和塔北隆起,主要聚集区为塔中;喜马拉雅期,地表降水和泄水作用极为强烈,油气藏不同程度地遭受破坏作用,油气藏充满程度下降、压力系统改变.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晚期调整再成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形成的一种重要方式,其形成的次生油气藏是塔里木盆地海相油气藏的一大类型,喜马拉雅运动期是早期油藏发生调整的主要时期,古隆起顶部是调整再成藏的主要部位,已发现的喜马拉雅运动期海相油藏主要是由晚海西运动期油藏调整再形志的次生油藏,它们主要分布于塔北隆起中生界以及塔中隆起中央断垒带石炭系,因此,寻找大中型海相原生油气藏,应以构造相对稳定的继承性古隆起特别是古斜坡区为重点,隆起高部位则是寻找次生油气藏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控油气模式与有利区预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塔中古隆起形成演化的恢复及古隆起不同部位油气藏特征的综合研究,明确了塔中古隆起经历了晚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山期3期构造演化过程;建立了塔中古隆起控藏模式,即在古隆起及其周边发育两类8种油气藏类型,其中在古隆起“山外”,志留系和石炭系背斜型、地层型、岩性型和断块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顶部及斜坡上部,在古隆起“山内”,寒武系和奥陶系不整合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顶部,礁滩体型、溶洞型和裂缝型油气藏分布于古隆起斜坡下部;阐明了古隆起控油气作用原理,即古隆起发育多种类型圈闭,具有多种输导体系,是浮力作用下油气运聚的有利指向;预测了塔中古隆起有利成藏区,其中塔中主垒带是寻找山外断块类、背斜类油气藏和山内不整合型油气藏的最有利区域,塔中10号带是寻找山外地层类、背斜类油气藏和山内溶洞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塔中Ⅰ号断裂带是寻找山外岩性类油气藏和山内裂缝型、溶洞型油气藏的有利区域。  相似文献   

8.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构造演化对油气藏的控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塔里木盆地塔中低隆起在其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使该区经历了“4次拉张、4次挤压”,对应于盆地4次大的沉降和抬升。其中加里东早、中、晚期和海西早、晚期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构造事件。受构造演化的控制,形成了该区加里东—早海西及燕山—喜山期2个重要的成藏期和多套有利的生、储、盖组合,同时对不同构造带不同层系油藏的形成、保存、破坏与调整有看同样重要的控制作用。从而形成该区石炭系东河砂岩块状、志留系层状油藏及沥青、奥陶系灰岩内幕及风化壳等多种油气藏。受构造运动影响,在塔中Ⅰ号构造带和北部斜坡带形成油气富集带。塔中低隆起西北围抖区构造相对稳定,油气破坏性小,具备形成大型油气田的石油地质条件,是下一步油气勘探的新领域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基本特征与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塔里木盆地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发育 3 套沉积旋回构造,经历了 4 次构造运动改造,形成大隆大坳的稳定构造格局,具礁滩型、不整合型、白云岩型 3 类储集层,经加里东运动期、晚海西运动期、喜马拉雅运动晚期 3 期充注形成油气藏。寒武-奥陶系碳酸盐岩次生溶蚀孔洞是主要储集空间。油气围绕古隆起广泛分布,礁滩体储集层受陡坡与缓坡型两类沉积相带控制。古生代形成的古隆起斜坡区是油气勘探的主攻方向,塔中古隆起、轮南及其周缘奥陶系是油气勘探现实领域,英买力—哈拉哈塘、麦盖提斜坡是碳酸盐岩勘探的重要接替领域,古城、塔东、轮南深层、塔中—巴楚深层寒武系白云岩是碳酸盐岩勘探的有利领域。  相似文献   

10.
塔北隆起和塔中低凸起是塔里木盆地十分重要的油气战略区带,研究和对比二者之间的地层系统、断裂特征和地质结构差异,对下一步的石油勘探研究具有积极意义。为了揭示两个古隆起的地质结构和成因机制,选取了一条过塔里木盆地中部的南北向区域构造地质剖面,结合最新的钻井、测井和地震资料,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对其进行了精细解析和刻画。研究结果表明:塔北隆起和塔中低凸起是受控于基底大型断层转折褶皱的古生代古隆起,由南向北的挤压应力所产生的地层位移,被塔中低凸起吸收后继续经满加尔凹陷向塔北地区传递,最终被塔北隆起吸收,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是两个古隆起形成的主要时期。塔北隆起后期因南天山褶皱带的冲断作用而遭受破坏,古生界和中生界遭受大范围剥蚀,新生界自北向南加厚,断层转折褶皱前翼难以识别,塔中低凸起古生界构造运动强烈,中新生界未发生大规模断裂活动,古隆起形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