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硅烷交联高密度聚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了两步法研究硅烷交联聚乙烯,通过实验研究了交联剂对硅烷交联聚乙烯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及凝胶含量的影响及催化剂对交联反应速度的影响,同时对硅烷交联反应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阻燃硅烷交联聚乙烯在电缆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硅烷温水交联法,通过在不同交联温度、不同交联时间等条件下测定材料的性能,选择出最佳的工艺参数,制备了新型的阻燃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材料。所制得的材料具有简便的加工工艺和优良的性能,改善了原用非交联聚乙烯电缆额定工作温度低、力学性能差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硅烷交联聚乙烯管材专用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两步法研制开发出硅烷交联聚乙烯(PE-Xb)管材专用料,通过正交设计法探讨了硅烷交联聚乙烯的配方设计以及基础树脂、硅烷偶联剂等对其性能的影响和硅烷交联聚乙烯的耐热性能表征。  相似文献   

4.
讨论了聚乙烯交联的各种技术,介绍了硅烷法聚乙烯交联技术的原理原料工艺及应用。详细讨论了内部水引发硅烷水解交联的几种方法,解决了厚壁制品交联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硅烷交联高密度聚乙烯的正交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硅烷交联聚乙烯的整个反应过程,以HDPE、过氧化物和不饱和硅烷为基本原料,首先通过挤出熔融法将不饱和硅烷接枝到聚乙烯链上,然后将接枝物进行水解交联反应制得交联产品。通过实验研究了引发剂、硅烷、催化剂对拉伸强度的影响。在工艺条件得到优化的情况下,应用三因素四变量正交设计确定了最佳配方。引发剂、硅烷、催化剂的用量分别为 1phr、1.4phr、0.6phr。讨论了交联温度、交联时间对拉伸强度以及交联时间对凝胶率和维卡软化点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介绍硅烷交联三元乙丙橡胶(EPDM)的交联机理、制备方法、交联影响因素、性能表征和应用前景。EPDM的硅烷交联分为硅烷接枝和交联两个阶段,硅烷交联EPDM的制备方法目前主要为两步法和一步法。配方因素、接枝反应温度和时间以及水浴交联温度和时间对硅烷交联EPDM的接枝反应、水解交联反应和性能的影响较大,硅烷交联EPDM的生产工艺目前仍存在较多问题,硅烷交联EPDM的应用研究需要进一步扩展。  相似文献   

7.
相比其他交联方法,硅烷交联法的优势十分显著。但是,制得的管材在进行水交联时。反应时间太长,面且设备投资成本很大。为此,上海交通大学开发出了一种新的“快速硅烷交联聚乙烯技术”,可直接生产出无需水煮的快速硅烷交联聚乙烯管料,从而实现了聚乙烯管的快速交联。  相似文献   

8.
聚乙烯的硅烷交联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讨论了聚乙烯交联的各种技术,介绍了硅烷法聚乙烯交联技术的原理原料工艺及应用。详细讨论了内部水引发硅烷水解交联的几种方法,解决了厚壁制品交联困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硅烷交联法是制造交联聚乙烯管材的主要方法。用该法生产交联聚乙烯管材包括熔融接枝反应和水解缩合交联反应,这两种反应直接影响交联管的性能,本文分析了影响这两种反应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通过硅烷交联方法对聚烯烃弹性体(POE)进行了改性研究;重点研究了交联时间、过氧化物引发剂(ISK2P)和乙烯基一三甲氧基硅烷用量对交联POE的凝胶率、拉伸强度和断裂伸长率的影响,借助红外光谱、热失重等手段对硅烷交联POE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交联时间、硅烷和ISK2P引发剂用量对POE的交联改性起着很大作用,当交联时间在6h,硅烷用量在1.2%(质量),ISK2P用量在0.1%-0.15%时,POE交联效果较佳,凝胶率比较理想,拉伸强度达到了最大28.4MPa,且热稳定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1.
硅烷交联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大量实验、筛选到所接枝助剂能够有效地解决聚丙烯(PP)在接枝过程中的降解问题,同时根据共聚合原则,优选出接枝助剂与硅烷有机配合的反应体系,提高了接枝效率,优化了工艺配方,得到了高凝胶率和性能较好的硅交联P左示扫描量热法对所制得的硅无效联PP进行了表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PP、交联PP的冲击断口形态以及硅烷交联PP的凝胶相与非凝胶相,研究了凝胶率与硅烷交联PP的性能关系。  相似文献   

12.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抗预交联添加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宝忠  李长明  彭涛 《塑料科技》2002,(2):19-21,33
研究了抑制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预交联反应的方法。测试不同储存时间下的硅烷接枝聚乙烯的熔体流动速率和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在挤出机中停留不同时间后挤出物的表面状况、凝胶含量等。实验结果表明,抗预交联添加剂SRA能有效地抑制硅烷接枝聚乙烯在储存和挤出加工过程中的预交联反应,提高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料的挤出加工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索氏抽提器抽提法以四氢呋喃为溶剂研究了硅烷种类、用量、交联温度、交联时间对PVC交联度的影响:对制备的交联PVC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交联时间、温度及用量相同的条件下,3-(2-氨乙基)-氨丙基三甲氧基硅烷(硅烷A)的交联度最大;随硅烷用量增加交联度提高,达到1.5份后变化上升缓慢;较佳的交联工艺条件为90℃,4h,材料的拉伸强度随着交联度的增加而增大,断裂伸长率降低。  相似文献   

14.
硅烷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的研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秉志 《中国塑料》1995,9(5):26-29
本文介绍了硅烷交联聚乙烯(XLPE)生产技术、材料选择及用量对电缆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温度等对凝胶率的影响,用两步法工艺研制了硅烷接枝温水交联聚乙烯电缆绝缘料。  相似文献   

15.
硅烷交联聚氯乙烯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信  乐启发等 《中国塑料》2001,15(11):30-33
研究了硅烷的种类,增塑剂,交联时间等因素对PVC交联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硅烷的用量可以制备不同交联度的PVC,交联后的PVC其力学性能,尺寸稳定性,体积电阻率,热主为形温度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聚合物交联前后动态力学性能和红外光谱的变化以及交联聚合物凝胶含量的测定,研究了聚碳硅烷热氧化及紫外光交联的特性和机理。结果表明在160℃的空气中,聚碳硅烷分子链间的Si通过O原子连接起来形成交联程度很高的不溶不熔结构;而在2537A的紫外光照射下,聚碳硅烷分子链间虽可形成一定的交联,但难于在体系中形成大量的交联程度很高的不溶不熔物。在聚碳硅烷分子链中适当引入-Si-Si-链段,可以提高聚合物的紫外光交联活性。  相似文献   

17.
交联聚乙烯的应用及技术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交联聚乙烯(CLPE)的应用情况及生产技术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并从交联原理和生产工艺等方面对辐射交联、紫外光交联、过氧化物交联和硅烷交联等CLPE生产方法进行了对比介绍。由于硅烷交联和过氧化物交联比较容易实现且投资相对较少而被广泛应用,而辐射交联和紫外光交联对厚制品很难实现均匀交联,仅限于薄制品领域。建议国内相关单位加大专用料的研制开发力度,在提高塑料加工设备的精度和水平上多做工作。  相似文献   

18.
以多功能乙烯基硅烷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通过熔融混炼接枝和温水交联分别制备了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和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分别对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和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进行了表征,并研究了接枝单体及引发剂的用量、接枝和交联工艺(温度和时间)等对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凝胶含量的影响,同时研究了不同凝胶含量对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橡胶发生了硅烷接枝和交联反应;随着接枝单体及引发剂用量、混炼时间和温度以及交联温度和时间的增加,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的凝胶含量单调增加;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的力学性能随着凝胶含量的增加而明显得到改善,凝胶含量为80%的交联硅烷接枝天然橡胶的拉伸强度比纯天然橡胶提高了30%,断裂伸长率提高了8.5倍。  相似文献   

19.
聚乙烯(PE)是五大通用塑料之一,其产量和消费量居各种合成树脂之首。但是聚乙烯耐高温性能很差.力学性能及耐化学性能也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因此对PE改性一直是其产品开发应用的关键.而交联则是PE改性的一项重要技术。目前,用于PE交联的方法主要有:辐射交联、紫外光交联、过氧化物交联和硅烷交联等。硅烷法交联聚乙烯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末问世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获得了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化学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结晶行为与力学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硅烷交联和过氧化物交联对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结晶结构及力学性能的影响。DSC分析表明,超高分子量聚乙烯接枝硅烷后熔融热焓、结晶度稍有提高,但其熔点有所下降,熔限变窄,说明其晶体减小;而水解交联反应会造成热焓、结晶度下降,熔融起始温度提高很大。结果表明,当硅烷水解交联反应温度高于起始熔融温度时,较高的水解交联温度会造成一些不完善晶区熔融消失从而降低结晶度。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点及高温拉伸强度的测试说明,由于结晶度及结晶结构的改变,交联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杨氏模量降低,硅烷交联提高了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的高温拉伸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