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针对我国杂卤石矿的特征,采用溶浸技术对矿石进行开采,为了评价矿石的可浸性,采用柱浸试验以获得进一步研究的工艺技术参数。由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杂卤石矿的浸出性能较好。且在不同的试验条件下,对浸出液中K^ 浸出率的影响也有差别,随着粒度的减小浸出率增大;随溶浸剂浓度的增大浸出率有所提高,但当继续增大浓度时,浸出率的提高不很明显;渗滤速度对浸出率的影响较复杂,当渗滤速度增快.K^ 浸出率提高.但当渗滤速度继续增大浸出率反而会降低;随着渗滤路径的增长使溶浸液在矿层中有足够的时间扩散,有利于与矿石中的离子进行接触反应,从而使浸出率提高。总之.综合几种衡量浸出效果的主要指标来看,利用溶浸技术对杂卤石矿开采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溶浸开采杂卤石的机理及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杂卤石矿资源丰富,由于其难溶性和深埋藏的特点,至今尚未开发利用。就杂卤石矿的地质特征而言,具有溶浸开采的基本地质条件。溶浸开采杂卤石的技术关键在于其中有效成分的溶出。溶浸开采可能成为深埋藏杂卤石的开发的有效途径。溶浸剂种类、浓度,矿层组成、厚度,矿石有效孔隙度和粒度,溶浸剂流速等是影响溶解开采深埋藏杂卤石的技术因素。开发难溶性杂卤石矿对缓解我国钾肥紧张局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3.
采用草酸、甲酸对四川块状杂卤石进行溶浸试验,研究杂卤石矿在有机酸中的溶出机理,指导深部杂卤石的溶采开发。考察了溶浸时间对K+、Mg2+、Ca2+浓度与溶出率的影响,并对比了溶浸前后杂卤石的物相及形貌变化。结果表明:有机酸溶浸剂有利于K+、Mg2+溶出,不利于Ca2+溶出;有机酸溶浸液经加热浓缩后用无水乙醇洗涤,得到的产物主要为钾、镁硫酸盐,产物成分简单,有利于后期硫酸钾产品的提纯。有机酸溶浸杂卤石矿主要通过酸解反应分解菱镁矿,生成的CO2对矿石有崩解作用,二者作用促进内部杂卤石的暴露与溶解。  相似文献   

4.
对金堆城钼矿的矿石样品进行的矿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钼矿石属原生硫化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矿石品位低,含钼为0.078%。进行了室内浸出试验表明,细菌浸出时钼的浸出率高于化学浸出的浸出率,摇瓶试验时可提高钼浸出率11%,柱浸时提高钼浸出率8.1%。摇瓶试验时的化学浸出率在20.2%-24.1%之间,细菌浸出率为35.1%。  相似文献   

5.
金堆城低品位钼矿石可浸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金堆城钼矿的矿石样品进行的矿石矿物学研究表明,钼矿石属原生硫化矿,钼矿物主要为辉钼矿,矿石品位低,含钼为0.078%。进行的室内浸出试验表明,细菌浸出时钼的浸出率高于化学浸出的浸出率,摇瓶试验时可提高钼浸出率11%,柱浸时提高钼浸出率8.1%。摇瓶试验时的化学浸出率在20.2%-24.1%之间,细菌浸出率为35.1%。  相似文献   

6.
寿王坟铜矿矿石室内可浸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吉兆宁  余斌等 《矿冶》2001,10(4):6-10
针对寿王坟铜矿矿石进行了室内摇瓶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试验表明 ,该矿石仅采用化学浸出 ,铜的浸出率较低 (约 4 6 % ) ;采用细菌浸出可将铜的浸出率提高 2 6 % ,达72 %。铜的浸出率与矿石的粒度成反比 ,即矿石的粒度越大 ,铜的浸出率越低。生产中 ,采用先酸浸、再用细菌浸出的方案 ,既可加快铜的浸出 ,又可以降低浸矿时的酸耗 ,降低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7.
针对白银公司露天矿废石资源现状,从溶浸采矿角度出发,描述了废石的矿石类型和岩性,进行了废石块度分级,并利用物相分析和化学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了废石矿相和化学成分组成。在硫酸浓度分别为5g/L和10g/L的条件下,分别对3种粒径的废石进行了单循环和双循环浸出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废石具有良好的渗透性,浸出液中Cu^2+浓度均远大于1g/L,超过了工业萃取电积所需的浓度,说明该废石具有良好的可浸性,试验研究还探明了硫酸浓度、废石粒径和循环次数对废石浸出率和浸出速率的影响规律,为选取工业参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半风化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可浸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某地半风化离子型稀土矿进行了可浸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可通过浸取富集,温度是影响浸出率的重要因素。并指出地浸工艺不能对其有效回收,建议此类稀土暂不进行开采利用。  相似文献   

9.
以V2O5含量0.51%的某石煤钒矿石为试验原料,采用焙烧-酸浸工艺对其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分别考察了焙烧和浸出工艺参数对矿石中V2O5浸出率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在入料粒度-0.074 mm粒级含量占63.80%、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2 h的焙烧条件及浸出温度70℃、H2SO4用量(H2SO4与浸出试样的质量比)12%、液固比2:1、浸出时间2 h的浸出条件下,V2O5的浸出率可达到70.81%。研究结果为该类V2O5含量未达到工业品位的石煤钒矿石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按照环保的标准和要求,柏林工业大学冶金研究所对不同种类、成分的电镀泥进行了试验室研究,对含金属的废电镀泥进行直接和经火法预处理后的浸取溶出。研究采用包括回转窑、电弧炉及闪速熔炼等火法处理工艺,进而对溶出液的金属含量与饮用水中允许金属含量及弃渣堆存的要求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1.
针对新疆滴水氧化铜矿石特性,进行氨浸试验研究,对影响铜浸出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全面系统考察,得到了该氧化铜矿的最佳浸出条件,即在45 ℃、氨水浓度2.5 mol/L、碳酸氢铵浓度1 mol/L、矿石粒度-0.074 mm占85%,液固比2∶1条件下,以400 r/min的搅拌强度进行搅拌浸出2h以后,铜的浸出率可达85%以上.  相似文献   

12.
刚果(金)水钴矿高压酸浸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秋松  朱薇  刘志强 《矿冶工程》2015,35(5):107-109
以刚果(金)水钴矿为原料, 对其焙烧预处理后, 采用高压酸浸方法获取浸出液, 考察了硫酸浓度、液固比、浸出时间等因素对浸出过程中主元素及杂质元素浸出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浓度为0.2 mol/L、液固比为10∶1、浸出时间180 min的条件下, 经高压浸出最终可获得钴、铜、镍、铁和镁浸出率分别为92.8%、96.7%、95.3%、2.3%和2.5%的浸出后液, 较好实现了原料中高价值元素的高效回收以及与杂质铁、镁的初步分离。  相似文献   

13.
刚果(金)某氧化铜钴矿浸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玮  王倩  王刚 《矿冶工程》2019,39(6):75-77
刚果(金)某地“铜高钴低”氧化铜钴矿含铜2.52%、含钴0.12%, 铜氧化率为94.60%, 采用酸性浸出工艺回收该矿中的铜、钴。结果表明, 在矿物-0.074 mm粒级含量占80%、液固比2∶1、一次性添加硫酸量为150 kg/t的条件下常温浸出2 h, 铜、钴浸出率分别达到93.80%和94.97%, 吨矿耗酸量为62.19 kg(折合吨铜耗酸量为2.82 t)。利用常温酸浸工艺处理该氧化铜钴矿, 可有效回收铜、钴, 可为经济开发类似矿山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甘肃某地金矿石的特性,对该矿石进行柱浸-活性炭吸附提金工艺试验,获得金的浸出率89.76%,活性炭吸附率99.50%的指标,通过试验证明该矿适合就地堆浸生产.  相似文献   

15.
何美丽 《矿冶》2020,29(6):62-66
福建某斑岩型金矿品位低、规模大,金主要以自然金形式存在,可见金的粒度较粗,为高效利用该低品位金矿,开展新型浸金剂金蝉全泥浸出试验和柱浸试验,结果表明:全泥浸出在磨矿细度为-0.074 mm占80%、矿浆浓度25%、加石灰调pH 值11.0左右、初始金蝉浓度为500 mg/L和过程中控制金蝉浓度不小于300 mg/L条件下浸出20 h,金的浸出率为93.43%,金蝉耗量为1.02 kg/t;柱浸在矿石粒度为-30 mm条件下喷淋浸出23天,金累计浸出率和金蝉累计耗量分别为86.54%和1.22 kg/t。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传统石煤提钒工艺存在的污染大、酸耗高、钒浸出率低等问题,以湖南某地石煤为研究对象,对硫酸化焙烧—超声浸出提钒工艺条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硫酸用量(与石煤的质量比)为18%、液固比为1.2∶1 mL/g、焙烧温度为240℃、焙烧时间为2.5 h,焙砂超声浸出时的磷酸用量(与石煤的质量比)为8%、液固比为2∶1mL/g、超声功率为100 W、浸出温度为80℃、浸出时间为60 min情况下,钒浸出率可达88.21%;该工艺浸钒效果优于硫酸化焙烧—机械搅拌浸出工艺和钙化焙烧—超声浸出工艺,其原因在于超声波的搅拌作用、空化作用、热效应和化学效应有助于改变钒的聚集状态,加快钒的浸出,使钒浸出过程较为充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