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高30断块油藏开发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油藏数值模拟,研究了该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结合储层沉积微相的研究和油藏开发动态分析。认为高30断块剩余油的成因主要是地质(储层非均质性、储层沉积微相、构造等)和工程(井网、注采系统完善程度以及注采强度的大小)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高30断块油藏进行开发调整挖潜的方向;经矿场试验后,见到了明显的增油降水效果。  相似文献   

2.
1.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方法 针对垦利油田垦12断块综合含水率高,水淹严重,剩余油高度分散,注采不平衡,采出程度低的实际情况,分别应用精细测井解释,精细油藏数值模拟,综合地质分析和油藏工程方法对该块剩余油进行研究,建立了综合分析剩余油分布的方法,对该块油藏剩余油有利部位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3.
FZ油田中低渗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FZ油田中低渗、小断块油藏的特点,通过细分流动单元、沉积微相和储层建筑结构的研究,应用RMS随机建模软件,建立了油藏三维地质模型,应用数值模拟方法,预测了剩余油分布,在此基础上制定剩余油调整挖潜措施,矿场应用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4.
文南油田文95断块区剩余油分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随着中原油田开发程序的不断提高,开发难度越来越大,主力油层相继进入高含水开发期。油藏开发中暴露出的问题是井网不完善、水驱控制程度低、层间矛盾突出、注水效果不明显。为了适应开发阶段的需要,了解和掌握油藏中剩余油的宏观和微观的空间颁由,确定其剩余油储量、剩余可采储量,是油藏下部挖潜的重要依据。文95块沙三中油藏是文南油田最早投入开发且开发效果最好的区块之一。在精细油藏描述地质模型上,对油藏的开发关况进行分析,充分利用油水井产、注两个剖面、C/O比测井资料、2高速井水淹状况分析评价,应用油藏数值模拟研究技术,将剩余油分布从定笥化到定经、可视化。通过对剩余油分布的定性和定量研究,结合影响剩余油发布的地质和开发因素,对文95块油藏剩余油分布特征进行了3方面的研究;未动用或少动用的油砂体形成的剩余油;已动用油层的平面剩余油滞留区;层内非均质形成的剩余油。  相似文献   

5.
针对尚店油田东营组断块油藏开发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块剩余油分布进行了综合研究,揭示了该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今后的挖潜方向;根据剩余油研究结果,对尚6—29井区和滨309井区实施了综合调整挖潜,两个调整单元的单井产能较高,含水率低.当年增油4.4×10^4t。  相似文献   

6.
文留油田断块油藏内部断层组合可分为单体型,平行型,树枝型和网格型4种类型,对不同的断层组合在注水开发中对注入水阻挡作用以及所形成的剩余油特征进行了描述,提出了开采不同类型剩余油的方法,方断块油藏开发后期挖油藏潜力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7.
针对文25东断块开发生产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在充分的资料收集和处理的基础上,根据剩余油分布研究的需要.采用所编制的多井剩余油评价软件.对文25东断块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进行了分层系的综合评价.揭示了该区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并提出了今后的挖潜方向。实际资料证明.剩余油分布预测结果与油田实际情况比较相符。  相似文献   

8.
胡状集油田储层沉积体系多 ,沉积环境复杂 ,砂体类型多 ,注水开发后采收率低。通过对油田中三大主力区块进行小层动用状况调查 ,掌握了各类油层的剩余油分布特征 ,并针对每种分布类型提出了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9.
定向钻井技术是复杂断块油田经济高效开发的主导钻井技术和有效途径,精细油藏描述和准确的剩同分布是定向井取得高效的关键,认识到位、措施得力定向井获得高效的重要环节。该项技术对提高文留油田勘探开发效益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文中就定向钻井技术在文留油田勘探开发中的应用,按地质目的进行了分类概述,并根据几年的实践结果对应用效果和经济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0.
孟立新  刘树明 《试采技术》2000,21(3):16-21,37
如何进行特高含水期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改善油田开发效果,是我国东部油田普遍面临的问题。以大港油田港东开发区为实例,提出在精细油藏描述重建地质模型的基础上,以单砂体为研究单元,运用微构造研究、油藏动态分析、油藏数值模拟等多种方法,进行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思路及方法。根据研究结果编制了综合调整挖潜方案,经现场实施,见到良好的调整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从喇嘛甸油田南块井网加密前后萨尔图油层的变化看出,低弯曲分流河道砂体的窄条带形状分布随着井网的加密变得更为明显,而且对差油层更需要分解成单砂体来认识。通过分层测试、水淹层解释等资料对喇嘛甸油田萨尔图油层剩余油分布状况作了分析,按其影响因素分为注采不完善、油层的变差部位或变差部位遮挡、油水升间油层连通异常、新钻遇的未水淹层四种类型。同时提出了对剩余油挖潜的设想。  相似文献   

12.
本文针对京11断块,以测井、地质、开发三项专业技术相结合的方式研究剩余油的分布;深入分析了沉积因素、构造因素、人为因素对油层水淹和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着重研究了水淹层定性、定级、定量解释技术和剩余油分布综合解释方法。其解释成果为编制细分开发层系调整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方案实施后,单井产油量均达到配产指标,新井解释符合率达到90%以上,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魏岗油田目前进入特高含水期 ,产量递减加大。针对油藏的特点及开发现状 ,采用水驱特征曲线、构造分析法、干扰试井法、动态分析、C/O能谱测井等方法以单井、层、单元综合研究平面及剖面剩余油分布 ,并在剩余油富集区进行布井或措施 ,获得较好的效果 ,从而为稳油控水综合治理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双河油田厚油层发育,在目前特高食水期开发阶段厚油层内剩余油分布主要受井冈完善程度、地层纵向渗透性、砂你沉积特征、微构造及区域地层压力因素控制。剩余油在井网不完善井区、纵向中低渗透层、注采状况较差的分流河道沉积问及沉积末端、微构造高部位及局部注水压力平衡区相对富集。在完善井冈的基础上根据地层地质特征加强注来结构调整及注水合理调配,是汉河油田油层挖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利用水驱油田水驱特征曲线和物质平衡原理,导出了一种适合于水驱油田剩余油分布研究的新方法。并以溪南庄油田为例,划出剩余油的有利分布区,提出了该油田的下步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16.
渤南油田十区断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渤南油田十区为中渗透断块油藏,经过近20年的滚动勘探开发,于2001年进入快速递减期。在确定沉积体系和开发效果评价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受储层非均质性、采液强度和流体重力分异作用的影响,叶状体和水道间微相、构造高点、正韵律油层顶部水淹程度相对较轻,剩余油富集。通过采取挖潜措施,采收率提高3.8%。  相似文献   

17.
杨强 《石化技术》2023,(4):74-76+79
针对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的挖潜问题,首先对注水开发油田剩余油分布及挖潜技术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对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探讨,对剩余油的挖潜技术进行深入研究,为推动我国注水开发油田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研究表明:对于注水开发油田而言,其剩余油的分布主要呈现出窄条带状以及孤岛状的基本特征,因此,在进行开发的过程中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在进行剩余油挖潜的过程中,需要从重复压裂技术、压裂配套技术角度出发,分别采取多项有效措施,进而使得剩余油挖潜效果可以得到一定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魏岗断块油藏开发后期调整挖潜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岗油田为高凝复杂断块油田,目前已经进入高含水后期开发阶段,地下剩余油呈“整体高度分散、局部相对富集”的状态。通过应用四区断块的储层建模、微构造精细解释结果,开展低序级断层的封闭性认识,结合历史井网、水驱前缘监测资料、新钻油水井资料,搞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在剩余油富集部位部署侧钻井及综合调整措施的实施,有效地挖掘剩余油,提高断块油田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9.
冀东油田高浅南区复杂小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极其复杂,为提高开发效果,通过综合研究油水井在钻井、试油及生产过程中所录取的各项资料,采用动态分析法和常规水淹层解释法分析了其剩余油分布规律,结果表明,非主力层水淹程度相对较低,剩余油相对富集;平面上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油藏构造高部位、断层夹角含油区域、物性变化带、边水油藏水淹路径之间的滞留区、井网控制程度低以及井网控制和注采系统不完善的地区;构造、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水淹路径、大孔道及物性变化带、注采井网的完善程度是控制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针对平方王油田滨8—3断块油藏运用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技术对该块剩余油分布进行综合研究表明,井网不完善及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该区开发效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后期调配重点应加强井网与储层适应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