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食品表面消毒可能并不能完全清除病原体。根据普渡大学的一项研究,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能够在植物组织内生长。用病原体感染绿豆和花生的种子后,在绿豆芽中发现大肠杆菌(E.coli 0157:H7),并在花生幼苗中发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北京市售鸽肉中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进行分离鉴定,并对分离菌株进行抗生素耐药性分析。方法使用缓冲蛋白胨水增菌液淋洗肉鸽样品后,使用大肠杆菌(E.coli,EC)增菌肉汤和丹麦国家血清研究院(Statens Serum Institute, SSI)肠道细菌琼脂分离大肠杆菌,使用四硫磺酸盐(tetrasulfonate, TT)增菌肉汤和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yloselysinedeoxycholate,XLD)琼脂平板分离沙门氏菌,使用生化鉴定进行可疑菌确认。参照CLSI2016版推荐的肉汤稀释法,测定15种抗生素对所分离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inhibitory concentrations,MICs)。结果样品(n=200)中大肠杆菌(n=104)检出率为52.0%,沙门氏菌(n=41)检出率为21.0%。所分离的42株沙门氏菌菌株均对头孢他啶、氨曲南、厄他培南和替加环素敏感,对氨苄西林、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和氯霉素的耐药率在30%以上,部分菌株对头孢噻肟(4.8%)和黏菌素(2.4%)耐药。所分离的104株大肠杆菌菌株均对替加环素敏感,对氨苄西林、头孢噻肟、氨曲南、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复方新诺明、氯霉素和卡那霉素的耐药率在30%以上,部分菌株对头孢他啶(2.9%)、厄他培南和(1.0%)和黏菌素(9.6%)耐药。结论北京市售鸽肉是耐药大肠杆菌和沙门菌的重要储存库,相较于我国其他地区市售猪肉,鸡肉,牛肉等分离的耐药菌株,表现出不同的耐药谱,耐药率相对较低,但是北京市售鸽肉所携带的菌株已经累积了复杂的耐药特征,有必要对其中存在的耐药机制进行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3.
4.
构建了植物甜蛋白des-pGlul-Brazzein高效表达的工程菌株,对其IPTG诱导条件进行了研究。IPTG浓度、诱导时间和诱导温度对菌株生长和目的蛋白表达的试验结果显示,温度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菌株在28~30℃以0.2mmol/LIPTG诱导4h,对菌株生长和目的蛋白的表达有利,目的蛋白的表达可达到总蛋白的43.8%。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不断增多。植物生长调节剂和其他农药一样,也有一定的毒性,研究表明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在植物、水果、蔬菜中,短期内影响不大,但长期食用会对人体产生负作用,造成人体内代谢失调,从而引发各种疾病。我国对于植物生长调节剂类没有明文规定禁止使用,因此加强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快速有效检测,对保证食品安全,促进人类健康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近几年国内外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前处理方法及检测技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同时对未来植物源性食品中植物生长调节剂残留量的检测技术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6.
石慧  陈卓逐  阚建全 《食品科学》2016,37(9):250-257
大肠杆菌能够感受环境信号并对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反应。因此,在食品加工贮藏中,大肠杆菌在面对物理、化学因子胁迫时会产生应激反应,使其仍然能够生存和保持毒力,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威胁。本文总结了在常见的食品加工贮藏胁迫因子下,包括热激、冷激、干燥、高渗透压、抗菌肽和酸,大肠杆菌的分子及生理响应机制及其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并对大肠杆菌胁迫响应的未来研究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7.
龚钢明  何婷婷  高能 《中国酿造》2012,(11):135-137
构建乳杆菌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表达。以植物乳杆菌基因组DNA为模板,PCR扩增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连接到表达载体pET-32a(+)上,构建的重组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后,菌体总蛋白经SDS-PAGE鉴定显示重组质粒诱导表达产物有特异性蛋白条带。该表达产物经细菌亚硝酸盐还原酶试剂盒测定显示有明显的酶活性。实验结果为深入研究植物乳杆菌亚硝酸盐还原酶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食物是一个复杂且营养丰富的体系,会给微生物生长提供一个优越的环境,因而易使食品感染微生物而导致腐败变质。将植物天然提取物用于食物保鲜已成为近年来食品保鲜业界的研究热点,植物精油作为一种无毒、无害、纯天然的提取物,具有很好的抗氧化和抑菌防腐的特性,其在食品保鲜领域的应用前景十分巨大。但植物精油存在着极易挥发、水溶性差,对光、热、温度敏感等特性,使其在食品保鲜中的应用受到限制。本文综述了提高植物精油稳定性的四种方法微胶囊、微乳液、纳米乳和脂质体及其在果蔬、谷物类、肉类等食品保鲜中的应用,为植物精油的进一步开发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使用麦芽浸粉琼脂、木糖醇、L-赖氨酸、脱氧胆酸钠等配置一种新型琼脂培养基,并与当前常用的牛肉膏琼脂培养基、乳糖胆盐琼脂培养基进行双盲比较,统计其假阴性率、假阳性率,推算其敏感度与特异性。结果表明,在150 mg/kg的检测中,观察组可以实现100%敏感度,其他2个参照组敏感度分别为98.0%和98.5%。在5 mg/kg的检测中,观察组可以实现83.5%的敏感度,其他2个参照组敏感度分别为51.5%和73.5%。空白培养皿的合计结果中,观察组假阳性率为4.0%,参照组A假阳性率为26.0%,参照组B假阳性率为18.0%。因此木糖醇氨酸脱氧胆盐琼脂培养基具有作为新型沙门氏菌培养基的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ASA(抗坏血酸)、GSH(还原型谷胱甘肽)是植物体内一类低分子量、可溶性的抗氧化剂。在动植物体内,GSH合成途径大致相同而ASA合成途径却差别很大。通过调控与二者合成有关的酶进而提高它们在植物食品中的含量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然而,众多的环境因素,尤其是氧化胁迫通过一定的信号转导途径对植物体内与ASA、GSH合成相关酶的影响很大,酶活性的变化又影响了体内ASA、GSH含量。因此深入研究植物体内GSH、ASA参与的信号转导途径对提高植物食品营养品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我国食品企业在植物原料使用中的实际情况及困惑,总结我国植物原料在食品中应用时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植物原料的管理模式的建议。方法采用电子问卷调查法对企业信息、植物原料情况(植物原料名称、引种情况、食用历史、在食品中应用情况、功效作用、不建议食用人群等)、对管理的建议(是否建议制定标准)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结果本研究涉及我国11个省份的食品企业,共回收有效问卷117份。从使用情况来看,应用在工业化食品中的有94次填报,其中在液体饮料中使用最多;应用在烹饪、餐饮中的有23次填报,其中用作煲汤或与其他食品炖食的最多。从管理建议来看,建议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管理的有49次填报。结论问卷反映了我国食品企业对于植物原料使用的问题,通过与欧盟、美国、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植物原料管理模式的对比,总结可以借鉴之处,同时企业应当加强对植物原料背景信息的研究,突出行业协会的协同作用,同时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应当科学定位。  相似文献   

12.
构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sp.LMY-20)中亚硝酸盐还原酶(nitrite reductase,NiR)的重组大肠杆菌、纯化重组蛋白并对其进行酶学性质分析。将人工合成的密码子优化的亚硝酸盐还原酶基因(nir)亚克隆至载体pET28a(+),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 ET28a(+)-nir并转化到E.coli BL21(DE3)中实现表达。包涵体复性,利用镍柱亲和层析纯化重组亚硝酸盐还原酶。成功构建产亚硝酸盐还原酶的重组大肠杆菌并纯化了重组亚硝酸盐还原酶,纯化后经变性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分析在45 k Da附近出现明显条带。Na_2S_2O_4-MV法测得酶活为2 332.72 U/L,最适pH值为6.5,最适作用温度为37℃,在4~70℃下孵育40 min后可保持超过85%的活力。该研究实现植物乳杆菌来源的NiR在大肠杆菌中的重组表达、纯化及其酶学性质分析,重组NiR具有较好的温度适应性和稳定性,为其在农业、食品及医药等领域应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杰  党斌  杨希娟 《食品工业科技》2022,43(24):460-468
植物多酚是植物特有的次生代谢产物,主要存在于植物体的果实、根、皮与叶等组织器官中,具有抗氧化活性、抑菌活性、抗癌活性、抗炎活性、抗肥胖及调节血糖、血脂等功效,其中植物多酚的抑菌作用已广泛应用于食品保鲜防腐等方面,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兴趣,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为此,本文从植物多酚生理活性、抑菌机理及在部分食品中应用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展望植物多酚的未来研究方向,为植物多酚的研究和利用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绿豆是我国特色杂粮杂豆作物和传统的药食同源食材,全球重要的干籽粒豆类作物。绿豆高蛋白、高淀粉以及富含多酚、黄酮、非淀粉多糖等营养特性使其成为粮食作物领域重要的健康食品和功能活性研究对象。对近年来国内外在绿豆的营养组成、功能因子(多酚、多糖、功能性蛋白或肽)以及抗氧化、降脂、降糖等健康功效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同时,对绿豆在新型植物基食品中的研究和产业化应用作一介绍,旨在为现代营养和食品科学理论框架下的绿豆研究及其在未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植物源食品中特丁硫磷、特丁硫磷砜和特丁硫磷亚砜残留量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采用乙腈或1%乙酸-乙腈提取,提取液经分散固相萃取净化.以CORTECS C18(100 mm×2.1 mm,2.7?m)色谱柱分离待测物,以0.1%乙酸铵甲醇溶液和0.1%甲酸加乙酸铵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  相似文献   

16.
利用Bliss模型,研究不同含量复配的3种脂质伴随物α-生育酚、γ-谷维素和植物甾醇在乙酸乙酯非极性介质中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相互作用类型,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初步阐释相互作用机理。结果表明:3种脂质伴随物单独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弱为α-生育酚γ-谷维素植物甾醇;3种脂质伴随物两两复配后清除DPPH自由基主要呈现拮抗作用。动力学研究发现,非极性介质复配体系清除DPPH自由基的反应速率快慢由体系中主抗氧化剂决定;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检测复配脂质伴随物光谱,发现羟基右移,推测氢键的形成可能是导致3种脂质伴随物在乙酸乙酯中产生拮抗作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