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风电并网中的储能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储能技术是解决风电并网“瓶颈”问题,提高电网对风电接纳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首先扼要地分析了目前风电并网存在的主要问题和成因,并对各种储能技术及其在风电并网中的应用情况进行简要总结;然后着重阐述了储能技术在解决风电的低电压穿越(LVRT)、功率波动、调频控制、稳定性和经济运行等问题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对其研究思路和重点问题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将储能系统的数学建模、控制策略、位置及容量优化、运行经济性等问题作为下一步研究工作关注的重点。将为更好地研究和利用储能技术改善风电并网运行特性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我国光伏电站发展形势,探讨了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储能技术,提出混合储能,并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使用,构建了基于混合储能的光伏电站并网系统.仿真验证了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光伏电站发展形势,探讨了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中的作用,通过对比分析几种储能技术,提出混合储能,并将蓄电池与超级电容混合使用,构建了基于混合储能的光伏电站并网系统。仿真验证了储能技术在光伏电站并网中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正储能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解决新能源并网波动的影响,同时给主动配电网提供了相应的蓄电能力,而单一的储能技术已经不适应未来主动配电网的发展,合理利用多元复合储能技术并提高经济实用性成为储能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储能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无论是移动的储能设备还是固定的储能电站,在电力系统中可以渗透到"发-输-变-配-用"各个环节,并在新能源并网以及电动汽车应用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储能技术使原来几乎完全刚性的电力系  相似文献   

5.
飞轮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风力发电的大发展,风电在未来电网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然而,风电在并网过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风力发电的瓶颈。飞轮储能技术作为一种电网调频和短时间内调峰的手段,具有一系列适合于风电并网调节的优点,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一些试验性和实际的应用表明,飞轮储能技术在解决风电并网问题上有着很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6.
新能源技术,特别是风能和太阳能,正在快速发展并逐渐占据电力市场的一席之地。然而,这些可再生能源由于其本身的不稳定性,对电网稳定性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挑战。储能技术通过暂时储存多余的电能,有助于电网的峰谷平衡、频率调节和电压稳定。基于此,从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中储能技术的作用入手,深入分析大规模并网中的储能技术类型,探讨新能源大规模并网中储能技术的具体运用,进而促进可再生能源的高比例接入和电网的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7.
王昊 《电工技术》2022,(15):39-41
储能技术是解决风能等可再生能源非稳态特性的关键技术,其规模化应用后能有效提高电网对风力发电的接纳能力。首先分析了目前风电并网存在的问题,其次对各种储能技术进行比较,最后重点阐述了储能技术在风电并网中应用于平抑功率波动、提高风电系统低电压穿越能力、提高含风电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和参与系统调频控制四方面的研究现状,为大规模风电储能联合系统运行与控制的进一步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何青  王珂 《热力发电》2022,51(8):11-19
大规模可再生能源并网给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带来巨大挑战,应用先进的储能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具有结构简单、配置灵活、效率高等特点,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型储能技术。介绍了等温压缩空气储能的基本原理及其等温控制技术,分析了现有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究进展情况,重点分析比较了抽水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和地面综合储能技术的主要特点。在此基础上,对等温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提出了目前该技术尚待研究以及尚未解决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压缩空气储能的风电场功率调节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风能的间歇性和波动性给风力发电大规模并网应用带来了不利影响,利用储能技术能够很好地解决该问题,然而昂贵的成本一直是制约储能技术应用的瓶颈.文中提出了基于压缩空气储能(CAES)的风电场功率调节系统的额定功率以及容量的设计,在满足风电并网标准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小储能装置的规模,并利用仿真加以分析验证.建立了CAES装置效益...  相似文献   

10.
观点     
《国家电网》2011,(1):17
科学时报新能源并网关键在于储能技术美国物理学会公共事务委员会刊出的《可再生能源并网》报告强调,美国决策制定者应该更加注重开发新的储能技术,采取措施增加可再生能源上网比例。  相似文献   

11.
陈红 《电工技术》2019,(18):133-134
储能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风电并网的发展.对此,文章结合风电并网储能技术的应用现状,探讨了其发展要点,希望有助于两者更好地融合,优化电力能源结构。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各种储能技术特点及其应用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存在的问题,归纳阐述了储能技术在解决系统运行稳定性、功率波动、电能质量、风电低电压穿越等问题中的研究进展;针对储能系统的前期规划,综合考虑经济性能和技术性能要求,重点研究了储能系统的组成结构和优化配置方法,并对不同应用场合下储能系统的控制策略进行归纳;最后对储能技术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  相似文献   

13.
由于风力的波动性和间歇性等特点,大规模风电接入电网后给电力系统的运行带来了很大影响,制约了风电发展。储能技术由于自身反应灵活、响应迅速的特点,将其运用到风力发电中,可以有效解决风电的波动性,提高系统的安全稳定水平。着重介绍了储能技术在解决风电并网的运行稳定性、低电压穿越、穿透功率等问题中的应用,为大规模风电并网运行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4.
随着风电渗透率的不断提高,其强波动性和高不确定性对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影响不断加剧,全球的电网公司都为此制定了各自的风电并网导则,用以规范风电并网的技术特性。首先从有功功率与频率控制、无功功率与电压控制、故障穿越控制3方面对各电网公司的风电并网技术规定进行了系统介绍,然后对风电自身控制手段应对并网技术规定的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另外还从上述3方面分别对储能技术应用于辅助风电并网控制的应用场景和控制算法进行了综述,分析了已有研究工作的优缺点,介绍了储能技术辅助风电并网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15.
从容量渗透率角度分析了并网光伏电源对传统配电网的影响,研究了在传统配电网最小负荷限制下光伏并网的容量渗透率极限。从能量渗透率角度分析了分布式光伏电源利用率、成本等随光伏接入容量增加的变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负荷转移和储能技术来增强配电网光伏接纳能力的措施。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措施都能提高光伏能量渗透率和光伏利用率,但储能技术效果更好,且随着能量渗透率的增大,储能技术的优势更明显。  相似文献   

16.
储能技术是提高电网对风电接纳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借助储能装置来抑制风电系统固有的波动,使风电这种间歇性、波动性很强的可再生能源变得"可控、可调"。文章首先详细地分析了可适用于风电的储能技术的种类和研究现状,其次针对风电并网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着重阐述了储能技术应用于调频控制、优化风电调度这些方面的优势,并总结归纳提出研究难点。  相似文献   

17.
<正>储能技术发展是可再生能源发电大规模并网的必要条件,今年我国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储能支持政策,积极推动先进储能技术应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系统的消纳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技术应用前景广阔业内人士指出,储能技术的创新能力和效率已成为决定一个国家在未来新时期核心竞争力的重大战略部署。储能技术正处在历史上最具活力的创新期。  相似文献   

18.
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下,大规模储能是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之一。从储能技术特性、多功能应用技术适应性和政策3个方面分析了典型大规模储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首先,明确了具备大规模应用潜力的储能技术类型,阐述了不同类型储能的关键技术经济特征和发展应用现状。接着,从技术层面分析了大规模储能在提升新能源并网性能、提升系统运行稳定性、提供多功能应用的技术适应性。最后,对国内外储能的支持政策进行了研判,结合我国储能技术应用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分析了储能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风力发电会因为风速、风向等自然条件的变化而不能持续地、稳定地输出电能.因此,储能技术在风力发电中尤为重要.该文针对目前飞轮储能技术的研究进展情况,对飞轮储能电动发电机在风电系统独立运行和并网运行两种情况下的应用作了较详细的探讨.对于独立运行风电系统,飞轮储能电机作为其能量储存环节,可提高风能利用率和独立风电系统的电能质量;对于并网运行风电系统,飞轮储能电机作为并网风电机组输出功率补偿环节,可改善风电机组输出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0.
储能锂离子电池产业化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能源并网与智能电网建设需要储能技术,要求选择发展长寿命、低成本的储能技术.通过分析锂离子电池技术、产业化及应用状况,并与其他储能技术进行对比.明确锂离子电池技术是一种很有前景的电网储能技术,但需要选择适合电网储能要求的锂离子电池技术体系,改善工艺、完善性能、提高经济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