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护岸式透水桩坝缓流落淤效果及桩部冲刷过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河工动床模型试验,结合理论分析,对护岸式透水桩坝应用于黄河的缓流落淤效果及桩柱附近局部冲刷过程进行了研究。认识到影响透水桩坝缓流落淤效果的因素、坝后滩地淤积形态及过程、透水桩坝坝前的局部冲刷过程及形态,以及桩柱坝后的冲刷形态。  相似文献   

2.
透水桩坝因其独特的缓流落淤效果而在黄河流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作为不抢险建筑物设计,但在多年的运行过程中,黄河下游复杂的冲淤情况使透水桩坝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磨损、位移,东安工程甚至还发生了桩排倒塌.为厘清透水桩坝出险原因,利用Flow-3D软件对东安工程分别进行入流角度为45°、60°、90°的冲刷数值模拟,结合工程现场采用...  相似文献   

3.
施工扩孔作业对透水桩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透水桩坝是近年来在黄河河道控导工程中采用的新坝型,它有独自的优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透水桩坝工作条件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其中施工中的扩孔作业对桩坝运行有重要影响。在桩距较小的情况下实施扩孔作业,可使滩面以下的桩体实际上联为一体,减小了桩间隙的通透性,使坝前主流冲刷坑大大深于坝后隙流冲刷坑,桩坝将因此受到背河侧巨大的水、土压力。这不但增大了桩体埋置深度,而且也削弱了桩坝的结构安全度。  相似文献   

4.
对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的应用情况及动床实体模型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与传统丁坝相比,透水桩坝具有结构简单、施工机械化程度高、运用安全可靠、不用抢险、占地少等优点。建议:在实际应用中将透水桩坝的平面位置按规划治导线向河中推进一定距离,以弥补其透水过流后导溜部位后靠而控导能力较弱的不足;进一步开展透水桩坝布局及位置的试验研究,为合理布置工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黄河下游透水桩坝控导效果模型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对沿治导线布设形式的透水桩坝在黄河下游控导河势的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试验方案及水沙条件下,透水桩坝可以起到较明显的控导作用;坝后过流上滩的水势主要与透水率及坝后滩地落淤状况有关,上滩水量也主要取决于透水率的大小,另外,因桩柱的绕流作用,靠桩根会形成沿坝走向的沟槽,对坝的稳定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6.
利用实体模型对透水桩坝导流冲淤情况及桩坝前后水力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入流角的增大,透水桩坝的导流能力逐渐减弱;②在透水率分别为27%、33%、43%条件下,不管入流角度大小,透水桩坝前冲刷达到稳定后,桩坝前、后水位差一般在0.05~0.15 m之间;③入流角分别为30°、60°和90°时,透水桩坝前、后最大垂线平均流速比值分别为3.5、2.0 和1.3;④透水桩后滩地淤积部位、范围和淤积量与来流含沙量、入流角和桩坝透水率有关;⑤透水桩坝前的冲刷坑形状为一近乎平行于桩坝的长条状冲坑,当入流角分别为30°、60°和90°时,透水桩坝前最大冲刷坑深度分别为18.0~19.0、19.5~19.9 m和19.9~20.7 m.  相似文献   

7.
透水丁坝工程设计参数的合理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20世纪70年代各地河务部门开始逐步试用以来,到目前透水丁坝在全国大部分河道或航道治理中都有所应用,成为一种极具发展前景的河工建筑物。本文以钢筋混凝土透水桩坝为例,通过参考实际工程经验并结合室内模型试验,对目前新型透水丁坝工程规划时透水率的选择进行了初步研究,并对透水桩坝设计方法的进展作了系统的评述,针对透水桩坝的结构特点,对设计中的关键参数的选取作了一般性的推荐,可供应用透水丁坝进行河道或航道治理时参考。同时,对目前透水丁坝在整体设计中存在的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河势控制与滩区治理示范研究课题实施状况,直接影响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专项"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研究"项目成果推广使用前景。在阐述课题研究目标、执行情况及示范河段概况基础上,分别介绍了"钢结构异型板桩坝河势控导""上挑变流坝促淤""钢管轮胎透水桩坝束流输沙""Z型钢板桩护滩""钢管排桩坝护岸""钢管轮胎透水桩整合坝送溜""钢管透水桩缓冲限流"等示范工程形式。这些工程的实施,不仅实现了河势控导、变流促淤、束流输沙、护滩防塌、护岸防冲、整合送溜、缓冲限流等预期目的,满足当地群众需要,而且增加了示范工程种类,扩大了示范作用,达到了更好的示范效果。尤其是不占原有农田,有效保护了耕地,河内进占便宜且不需要抢险维护,在下游能够直接淤出广阔嫩滩,有利于生态修复,可直接和间接产生巨大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9.
白云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坝高120m,岸坡陡峻,目前已进入紧张的施工高潮,陡峻河谷中修建高土石坝,上坝公路的合理布置是控制进度,降低成本的关键,白云工程在坝底部,中部和顶部修建了3条上坝公路,堆石坝属于当地材料坝,坝料选择应是就地取材,因材使用,垫层料的设计要满足稳定,平整,半透水的要求,国内外均有缩减垫层宽度的趋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作为新型结构的透水桩坝在近年来逐渐应用到黄河重要河段治理工程当中,并引起了广泛关注和重视。本文依托咸阳市引石过渭工程渭河倒虹段除险加固工程,分析了拦河桩坝的受力情况,同时对拦河桩坝结构设计中冲刷深度、嵌固深度及桩身强度计算等多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1.
移动式不抢险潜坝桩体抗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俊玲  张波  胡燚 《中国水利》2010,(4):45-45,26
<正>一、潜坝结构黄河下游移动式不抢险潜坝可以作为永久性控导工程或用于修建临时抢护工程,为河道整治工程建设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新坝型。该潜坝布置为顺河道治导线的透水桩形式,为实现导流桩坝的简便拼装、拆卸和移动,达到不抢险运用,设计采用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桩、预制钢筋混凝土连接销轴和连系帽梁有机组合的装配式结构,管桩外径0.5m、内径0.25m、净间距0.3m,设计桩长15m。  相似文献   

12.
黄河下游河道与滩区治理示范项目提出了与河势控导工程协同配合的钢管透水桩束流输沙工程技术,以达到中水河势稳定控制、输沙能力提升与特殊洪水行洪共适应的目的。鉴于目前没有适用于河道治理透水桩工程稳定计算的模型与规范可供参考,首先,从冲刷坑深度、结构内力分布、抗倾覆稳定性计算、抗弯强度分析等方面,对钢管透水桩坝设计方法展开探讨。基于经典土力学理论提出的计算方法颇为简洁可靠,给同类结构的工程安全稳定分析提供了参考。其次,剖析位移对透水桩结构稳定的影响,明确桩体横向位移值的物理概念及工程意义,运用结构力学方法计算出透水桩水平位移,并提出可通过材料弹性模量的比值确定允许位移值的大小。结合工程实例,运用该计算方法对钢管桩及钢筋混凝土两种材料制成的桩体的稳定性加以比较,通过分析管径、桩长、壁厚等条件对结构稳定的综合影响,判定出钢管透水桩在安全稳定、施工乃至工程投资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表明,实施减冲与整体互连措施,可有效加强透水桩坝的安全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通过模型试验对透水桩坝前冲刷坑深度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受透水桩坝前螺旋环流淘刷,坝前冲刷坑形状为一近乎平行于桩坝的长条状冲坑,与透水桩坝连线方向一致.在来流含沙量及床沙组成不变的情况下,最大冲刷坑深度一般出现在主流顶冲段或稍偏下游部位.透水桩坝的坝前最大冲刷坑深度主要与来流单宽流量、入流角、桩坝透水率等因素有关,其中单宽流量对冲刷坑深度的影响最大.通过试验实测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到最大冲刷坑深度与来流条件之间的无量纲表达式.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采用透水灌注桩与不透水灌注桩的结合,即钢筋混凝土复合灌注桩作为护岸工程,重点分析了结构参数选定工作,包括结构形式选定、桩间距和桩体透水高度等方面,说明了合理确定复合桩坝设计有利于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5.
顺坝冲刷深度是梦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设计中的关键参数之一,文章从工程实际出发,首先进行了顺坝冲刷深度的计算,分析了影响冲刷深度的因素,包括河道流量、水深、流速、泥沙粒径、泥沙级配、透水桩坝的设计、桩柱所承受的土压力及动水压力、冲击偏角等,最后在综合考虑各因素的基础上对该工程顺坝冲刷深度进行了修正。  相似文献   

16.
岳城水库大副坝防渗墙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岳城水库大副坝坝基为透水的第三系砂,由于历史的原因,上游未做防渗处理,当库水位超过140.0米,下游排水管即出现涌沙现象,虽经多次治理,仍未彻底解决,本次在上游坝坡建造了一道全封闭的塑性混凝土防渗墙,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本文详细分析了副坝涌沙的原因,介绍了塑性混凝土防渗墙的布置,墙体材料设计指标和墙顶处理工程措施,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山东黄河第一道透水桩坝(简称桩坝,又叫压管坝)于1979年10月在鄄城苏泗庄险工建成,编号41号坝。该坝为一试验坝,采用压桩机用冲压结合法施工。坝长55.1米,共有管桩79棵,每棵管桩长16~20米,由4米长的钢筋混凝土预制管连接而成,桩径50厘米,桩间距  相似文献   

18.
《人民黄河》2015,(9):54-58
针对新疆粉细沙河床上堤坝工程防洪效果不佳的问题,通过在室内开展河工动床模型试验,并结合理论分析的方法对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井柱桩透水丁坝的缓流促淤效果进行对比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三种型式丁坝的坝后流速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流速降低了约46%,水力插板实体丁坝及井柱桩透水丁坝坝后流速分别降低了约16%和30%;水力插板透水丁坝坝后未出现明显的回流区,使其坝后淤积高度大于另外两种型式丁坝;水力插板透水丁坝比水力插板实体丁坝与井柱桩透水丁坝在维持自身稳定性上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9.
钢管桩网坝是一种用于落淤还滩的新型透水工程。取长7~9m、管径5~6cm的钢管为桩材,以垂直河岸方向的排桩形式由岸边向河中立桩,桩上悬挂铅丝网片,上加横梁联接各桩,构成整体,再加拉线而成。其构造简单、施工方便、造价低廉,落淤护岸效果良好。文章介绍了工程结构和施工方法,并以五原县韩五河头险工钢管桩网坝的修建和运用为实例,对工程效益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0.
网坝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利用聚烯烃材料做成透水的网片作为坝体的结构物,以桩或浮体支撑坝体工作,改变了重型建筑物依靠自重的稳定条件,其具有投资少、工程量小、施工简易等特点。 1976年开始,上海、江、浙等地已在海滩上进行了聚烯烃网坝工程试验,取得一定的效果。实践证明:网坝有缓流促淤,消减风浪、保护岸滩;集中水流刷深河道;改变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