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锅肉是巴蜀民间家喻户晓的一道家常菜。多年前,林洪德先生在对其渊源作潜心研究考证后,首先提出了回锅肉最早起源于民间祭祀活动,是早年民间供奉祖先的贡品———刀头肉。这种大块的猪肉在祭祀完毕后,便被人们拿回家炒着吃。后经民间厨师不断改进,便形成了如今享誉全国的回锅肉。在“油大行”里,很多中老年厨师对回锅肉的感情再深不过了。旧社会,每一个从厨的学徒娃儿,从他跨进“油大行”门槛那一天起,打的第一次牙祭便是回锅肉。直到学徒三年满师时办的谢师酒,也少不了回锅肉这道菜。因此在行业中有这么一句话:七十二个牙祭吃…  相似文献   

2.
大片回锅肉     
回锅肉是一道典型的四川家常菜,大片回锅肉又将这道名菜推陈出新,听起来响亮,看起来解馋,吃起来过瘾,而且做法并不复杂,花费也不大,有兴趣的朋友不妨一试。  相似文献   

3.
回锅肉     
那天,有一个朋友要从广州来看我。多年未见,她打电话告诉我这个消息时兴奋万分,有点语无伦次,胡言乱语之余,她仍清晰地告诉我,她想吃我做的“回锅肉”,因为这么多年,她还没吃到比我做的更好吃更正宗的“回锅肉”。被戴了这么高一顶帽子,想不表现表现都难,只好答应下来,亲自为她“洗手做羹汤”。  相似文献   

4.
连山回锅肉     
胡一刀 《四川烹饪》2004,(11):27-28
有一种人,无肉不欢,有一种肉,常吃不厌。在湖南,那肉是红烧肉,在四川,这肉便是回锅肉了。在四川,一个菜品的地位要多高有多高,要多普通有多普通,那也是回锅肉。回锅肉以口味醇厚,香味浓郁,以及深厚的民俗风情而深受人们喜爱,被誉为“川菜第一菜”。在2000年成都媒体评选“巴蜀十二品”的活动中,回锅肉算是出尽了风头,被人们评选为最常吃的川菜、最好吃的川菜、最有推广价值的川菜。由此可知,回锅肉在川渝人的眼中是无菜可及的。  相似文献   

5.
回锅肉一菜在民间流传已久,属于地道的民间风味家常菜,深受老百姓的喜爱。 笔者自1994年陆续到上海、广东、河南、陕西、四川等地,参观学习中了解了各地回锅菜的制作,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赵英新 《美食》2004,(1):40-40
  相似文献   

7.
8.
9.
糟辣回锅肉     
《中外食品工业》2004,(6):20-20
  相似文献   

10.
做菜必须掌握四个主要环节:选料、刀功、火候和调味。其中火候和调味最重要也最难掌握,真是失之毫厘,谬之千里,远非语言文字所能传达,只能依靠自己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我做的这几样四川菜,虽做法很简单,但也是我几十年不断从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成果,颇得家人和亲友们的好评。他们担心后继无人,一再提出希望我能写成文字材料,以便他们参考。我认为他们说得有道理,只得遵命。  相似文献   

11.
回锅肉     
吉红 《食品与生活》2007,(11):23-23
回锅肉太简单了,几乎每个下过几天厨的四川人都会做它;回锅肉太不简单了,几乎没几个职业大厨能把这道菜做到出神入化的。  相似文献   

12.
邹静 《烹调知识》2006,(8):52-52
1.应在烹制将毕时放盐的菜 烹制爆肉片、回锅肉、炒白菜、炒蒜薹、炒芹菜时,在旺火、热锅油温高时将菜下锅,并以菜下锅就有“啪”的响声为好,全部煸炒透时适量放盐,炒出来的菜肴嫩而不老,养分损失较少。  相似文献   

13.
川香回锅肉     
《上海调味品》2010,(9):71-71
1.将带皮猪肉刮洗干净,放入汤锅内煮10分钟,至八成熟捞出晾凉,切成5厘米长、4厘米宽、0.2厘米厚的片。  相似文献   

14.
《川菜》2013,(6):44-49
回锅肉是川式家常菜的典型代表,最初源于民间祭祀,因百姓将煮熟的猪肉敬献先祖后再回锅炒制而得名,几百年沿袭至今。回锅肉的做法看似简单:猪肉片小火熬出油,再放郫县豆瓣炒香,最后投入蒜苗翻匀出锅,但想要做到肉片色泽红亮、肥而不腻,由干香中带出徐徐柔软,有几个技巧必须要注意: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优化回锅肉的真空冷冻干燥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不同指标下真空冷冻干燥回锅肉过程中加热板温度、物料厚度、升华压力和解析压力的最佳参数值,并得出四种因素对指标影响的次序.经试验得到复水量在原含水量的140%~150%,复水温度在65~85℃,复水时间在20~30min之间为最优.  相似文献   

16.
《中国酿造》2006,(5):40
原料配方:豆瓣酱10kg,盐2kg,糖5kg,料酒3kg,味精1kg,辣油2kg,香油1kg。  相似文献   

17.
以猪肉为原料,针对回锅肉加工过程中预煮条件(肉条大小、预煮时间和料液比)、油炸条件(肉片厚度、油炸温度和油炸时间)对产品品质的影响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试验,对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确定回锅肉最佳的加工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肉条大小6 cm×8 cm、预煮时间27 min、料液比1∶3、肉片厚度3 mm、油炸时间25 s、油炸温度164℃。在此条件下,回锅肉的感官评分为89.45分。该试验对川菜回锅肉的加工条件进行了探究,为回锅肉工业化生产提供了数据和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该实验在传统回锅肉的加工基础上,围绕预调理回锅肉的3种不同工业化生产工艺,即油炸-高温灭菌、油炸-巴氏灭菌和炒制-巴氏灭菌,并以传统炒制的回锅肉作为对照组,研究加工工艺对回锅肉质构、色泽、TBARS值、过氧化值、可接受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工业化的加工工艺制作的回锅肉感官品质低于传统方式制作的回锅肉,但是其脂肪氧化程度较低。油炸加工的回锅肉感官品质和脂肪氧化程度均好于炒制的回锅肉。  相似文献   

19.
研究回锅肉风味复合调味料的生产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制出回锅肉风味复合调味料配方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在姜4%,蒜4%,洋葱8%,郫县豆瓣10%,泡辣椒酱16%,大豆酱3.2%,甜面酱6%,蚝油3.2%,香料1.2%,花椒1.6%,白糖0.8%,料酒2%,色拉油40%时,效果最佳,产品风味更加突出。通过该试验研制出的回锅肉风味复合调味料不仅确保了回锅肉经典风味的一致性和稳定性,并且省去了繁琐的调味过程,有利于回锅肉的工业化生产,推动川菜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5,(7):202-207
为了评价热反应法和炒制法制备的2种回锅肉调味料的风味特性,该研究通过定量描述分析法比较了感官特性的差异,并采用固相微萃取-气质联用法(SPME-GC-MS)分析调味料中的挥发性风味。结果显示:热反应法制备的回锅肉调味料的肉香味浓郁,呈现油润的红褐色,口感微甜、鲜味及醇厚味较强,且具有一定的油腻感,总体感官得分较高。在2种方法制备的调味料中,共鉴定出90种挥发性物质,对整体风味贡献较大呋喃类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和含硫化合物在热反应调味料中的相对含量均比炒制调味料高,且2-乙烯基呋喃、5-甲基-2-呋喃甲醇、2-甲基四氢呋喃-3-酮、2-醛基吡咯、2-吡咯甲醛、二甲基三硫醚和4-甲基-5-乙烯基噻唑等化合物仅在热反应调味料中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