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大学生“就业难”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劳动力的需求与供给、劳动力市场的缺陷等方面分析了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认为中国制造业结构的特点、中国高校的人才培养机制和中国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等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语法是否具有可教性的争议至今尘埃未定,实践中很多教师仍然在教授语法。关于教授方法是隐性还是显性更好也尚无定论,近来的趋势是倾向于显性的学习。大学英语课时有限而任务繁重,可以采用"隐性课堂教学"加"显性自学"的方式来解决这一矛盾。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发展和大学生的学习特点都决定了语法可以"显性自学",其关键是找到合适的自学课件。语法的"显性自学"对课件的要求是高度的可定制性和对教师的完全替代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中国目前的就业现状,从如何增加劳动力需求和减少劳动力供给两方面,对缓解失业压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4.
促进知识管理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性知识往往比显性知识更完善,更具有创造价值,促进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是知识管理中非常关键的一环。从知识的分类入手,在SECI知识转化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存在的主要障碍,提出了从领导机制、激励机制、主动创造条件等一系列有助于隐性知识显性化的具体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中国目前的就业现状,从如何增加劳动力需求和减少供给两方面对缓解失业压力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我国高校隐性课程教育开始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因此在显性课程中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高校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展开,因此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显性课程中,发挥出各自的隐性育人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但现阶段隐性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方面入手,将其显性特质转化为隐性属性,为高校显性课程与隐性思政的融合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7.
长久以来,我国高校德育一直都以显性教育方式为主导。但随着人们对当代高校德育发展和大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仅仅依靠德育课程等显性德育方式显然是不够的,还必须运用除此之外的多种因素对学生施加德育影响,以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从目前我国高校德育课程的实施现状出发,在分析了隐性德育课程的内涵、特征及其构成要素的基础上,尝试性的对隐性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建设提出了一点意见和建议,以期能为今后更好地开展和实施隐性德育课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微文化的兴起给大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念带来了很大影响,传统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已不能实现教育意图。充分运用微文化载体优势,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对提升教育成效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分析微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微文化特征与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表现,对微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高职院校在培养大学生基本职业素养的过程中,普遍重"显性"轻"隐性",重技能而轻人文;探讨高职大学生隐性职业素养缺失的表现及其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建议对于促进高职院校更好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教育可以改变受教育者的命运,推动社会的发展.当前,一方面是高校的连年扩招,一方面是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加,农村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选择也开始日趋谨慎.针对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与供给的一些新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的产生是社会供需矛盾拉动的结果,高职教育脱离社会需求会出现分化的现实,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提高核心竞争力,优化职教结构.同生产力发展水平、产业结构相适应和吻合,基本满足劳动就业及社会经济发展对各类高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形成运转灵活、功能齐全、效益最高的机制系统.  相似文献   

12.
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力度逐步加大与深入,大学生就业工作也已推向市场并“摸爬滚打”多年,多种因素影响使地方高等师范院校毕业生就业越来越难。造成其就业难的原因有许多方面,如人力资源市场供需的转变和失衡、体制性和结构性矛盾、中小学等基础教育投入经费不足、地方高等师范院校专业设置不够合理等。只有政府、学校、学生三方齐心协力,共克时艰,才是解决地方高等师范院校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出路所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的三大障碍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有效需求不足、供需结构错位、行业垄断壁垒是大学生就业的三大阻碍因素.着重从我国消费需求问题和投资需求问题2个方面详细分析了有效需求不足,造成就业岗位有限的原因,从5个方面分析了供需结构的错位与缺位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难度.  相似文献   

14.
结构性失业理论及其对中国失业现状的解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结构失业进行理论探析和对我国80年代中期以来的各产业就业变动和工资率变动的考察,认为结构性失业是中国失业现象的一个显著特征,也是中国失业面临的主要矛盾,而劳动力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总量压力,实际上是居次要地位的,该结构的政策含义是,政府应该采取调整就业结构为主的失业治理对策而不是太多地依赖总需求管理政策。  相似文献   

15.
国际贸易会不会影响一国的劳动力需求?进入20世纪以后,经济学家对国际贸易与国内就业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分析后,普遍认为,出口对扩大就业的影响是直接的,而进口对就业的影响比较复杂。本文在传统劳动力需求模型中引入国际贸易变量来实证分析国际贸易对我国非农产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我们发现出口贸易对劳动力需求的拉动作用大于进口贸易对劳动力需求的削弱作用;对外贸易对非农产业劳动力需求影响的正负效应和大小则取决于进、出口贸易分别占对外贸易总额比例的大小以及各自的增长速度。最后,我们将这一分析结果引入人民币汇率政策的讨论。  相似文献   

16.
农民脱贫致富的长效机制在于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竞争力,并通过政策措施扩大农村劳动力就业规模。因此要大力培养农村实用型人才,提高自身素质;建立城乡统筹就业机制,促进农村劳动力在城乡、区域间的有序流动和合理配置;规范劳务服务管理,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组织化程度;加强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劳动力供求信息系统;打造劳务输出品牌,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输出的绿色通道;加强政策激励,引导农民工自主创业。  相似文献   

17.
论隐性职业素养与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单一的专业技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表现出的就业竞争力不足,探讨了高职教育应注重对学生隐性职业养的培育,以大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摘要:针对单一的专业技能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表现出的就业竞争力不足,探讨了高职教育应注重对学生隐性职业养的培育,以大力提升其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许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把就业协议与劳动合同混淆,其实它们之间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高校毕业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过去"分配就业"传统机制的影响下,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依据的是国家有关政策,但其形式并没有使毕业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真正的劳动关系.而目前用人单位一般实行的是劳动合同制,这就要求毕业生到用人单位工作,必须以签订合同的形式来确立彼此之间的劳动关系.因此,高校毕业生在走出校门、步入社会就业的过程中,应经签订"就业协议书"和签订"劳动(所用)合同"两个过程.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面临的三大主要矛盾和困难的基础上,提出6条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和解决途径。认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还要加强与民政、劳动保障、发改、财政、统计等相关部门以及科研院所的联系,共同研究和建立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与社会事业4项工作的联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