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共犯脱离是在共同犯罪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犯罪形态,它是指在共同犯罪中,部分共犯者消除自己之前行为影响力对共同犯罪的促进作用,由剩余共犯者继续实施犯罪并导致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共犯脱离的根据对研究共犯脱离理论起着总括性和指导性的作用。本文在批判和吸收既有理论的基础上,从共犯脱离现象入手,立足于共同犯罪等相关刑法基本理论,得出共犯宗旨、罪刑相适应原则以及刑事政策等方面的要求才是共犯脱离的根据。这一结论为进一步研究和完善共犯脱离理论,以及在司法实践中准确和统一适用这一理论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共同犯罪相对于独立的犯罪是一个更加复杂的犯罪,并且在现实中越来越多的出现,呈现出越来越复杂的形态,而片面共犯则是共同犯罪问题中一个更加特别也更加复杂的问题,并且片面共犯中的行为人是否成立片面共犯以及成立的范围如何一直是刑法学界争论的话题.本文仅根据我国刑法的共同犯罪问题的构成要件来浅要分析一下片面共犯中行为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对于共同犯罪案件如何认定犯罪中止,司法机关在办理中是仁者见仁,法学人士在讨论研究中是智者见智。共同犯罪中止的认定,应以行为人自动停止犯罪并有效地阻止其他共犯利用其先前行为继续实施犯罪或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为标准。  相似文献   

4.
根据我国司法实践,将帮助自杀按照故意杀人罪的直接正犯处理,这种做法破坏了故意杀人罪的实行行为定型性,违背罪刑法定的原则,有类推之嫌;而将帮助自杀作为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处理,无论是根据工具理论抑或是犯罪事实支配说均难以推出恰当结论。因此,立足于狭义共犯理论,探究帮助自杀行为的合理入罪途径,以求做到罪刑责相适应,最终达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共犯的中止     
共同犯罪与犯罪中止是犯罪构成结构和犯罪构成过程中的特殊形态,二者共存时,构成共犯的中止。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在何种条件下共同犯罪人的行为成立犯罪中止。  相似文献   

6.
我国通说的共同犯罪理论认为共同犯罪的自然人主体必须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但随着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低龄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与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共同实施犯罪的现象日趋增多。甚至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之人在"共同犯罪中"为"实行犯"或"主犯",如果不将其认定为共同犯罪,就很容易导致刑罚的不公平、不合理,应将这种情况认定为共同犯罪。认定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构成犯罪的目的,是为了利于对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共犯的责任的追究,以便合理地处理案件。  相似文献   

7.
实践中应当根据商业贿赂犯罪司法解释所规定的问题及其涉及的法律、司法解释的实际状况分类确定溯及力:主张复数实行犯情况下以主犯的罪名确定将共犯认定为受贿罪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是符合司法实践中的实际操作情况的。  相似文献   

8.
鉴于《刑法修正案(七)》将国家工作人员的近亲属和其他关系密切的人纳入了受贿罪主体,针对家属参与的受贿犯罪的特点,讨论了确认行为人共同受贿主观故意的条件,阐述了将家属作为与不作为受贿共犯的认定办法。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金融犯罪在我国日益严重,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从法经济学角度,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金融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金融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金融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金融犯罪在我国日益严重,给国家和社会造成巨大的损失。从法经济学角度,以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金融犯罪产生的根本原因和影响金融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金融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六)》将开设赌场的行为从赌博罪中分离出来成为一个新的罪名,但是关于赌博犯罪的规定不够完善,不能适应赌博活动中的复杂情况,本文对开设赌场罪的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以期待能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我国刑法中侵害他人的生命权利的犯罪有两种:一是故意杀人罪,二是过失致人死亡罪。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一类与他人的生命权利紧密相关的行为,这类行为对他人的自杀起到了促进作用,本文将这类行为定义为自杀加工行为,其中"加工"一词是借用了日本刑法共犯理论中的"加工"概念。本文将对世界各国刑法对自杀加工行为的立法规定和定性争议进行梳理,并在分析我国学者对此问题的见解的基础上对自杀加工行为进行反思、总结,进一步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票据理论和法律实践的基础上,对企业运营管理中票据权利,票据犯罪等问题作了深入研究和探讨,详细论述了票据权利的保护,票据犯罪的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保护票据权利,防止票据犯罪发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新的实践条件下,犯罪故意的传统理论逐渐出现了定义不周延的问题.本文分析了传统犯罪故意的局限性,对犯罪故意进行了重构,将其表述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违法的实际损害后果或足以发生违法的实际损害后果的危险,而且希望或放任它们的发生;或明知自己的行为不为法律所准许,而决意实施这种行为的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15.
在新的实践条件下,犯罪故意的传统理论逐渐出现了定义不周延的问题。本分析了传统犯罪故意的局限性,对犯罪故意进行了重构,将其表述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某种违法的实际损害后果或足以发生违法的实际损害后果的危险,而且希望或放任它们的发生;或明知自己的行为不为法律所准许,而决意实施这种行为的心理态度。  相似文献   

16.
现有理论对持有型犯罪"明知"问题的研究主要存在肯定论与否定论两种主流趋势。然而理论与实践皆表明,两者观点皆无法充分解释持有型犯罪"明知"认定问题。因此不妨回归持有型犯罪本身,从构成犯罪的角色重要性角度考察持有型犯罪"明知"的内容。以犯罪对象是否影响犯罪成立为标准,犯罪明知可分为一般明知与特殊明知,前者是对行为与结果的明知,后者除对行为与结果明知外,还包括对犯罪对象的明知。持有型犯罪明知既包括对行为违法性及状态的明知,也包括对持有物品的明知,其中对物品的明知内容视具体犯罪构成而定。  相似文献   

17.
对于少数民族犯罪问题,从目前我国刑法理论和犯罪学研究等方面而言,还从在一定的不足。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界定少数民族犯罪、少数民族犯罪的特点、少数民族犯罪的对策、如何在少数民族地区贯彻落实"两少一宽"政策以及少数民族地区刑法的变通适用等问题。本文以甘肃东部地区毒品犯罪为切入点,结合我国民族政策,简要分析我国少数民族犯罪的特点,并进一步探讨应对少数民族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严格责任及其在环境犯罪中的适用。指出,在我国,绝对严格责任在环境犯罪中不适用;相对严格责任因其既注重功利与效率又注重公平与正义、既与罪过理论相符合又不违背无罪推定理论、既满足了我国打击环境犯罪的实际需要又与环境犯罪国际刑事立法趋势相符合。因此被引入环境犯罪。  相似文献   

19.
后疫情时代下,我国未成年人犯罪呈现犯罪总量激增、低龄化趋势明显、暴力犯罪占主流、涉电信网络犯罪人数增多等新特点。提出引入犯罪科学理论并结合未成年人犯罪的新特点构建基于天眼系统的未成年人犯罪行为预警机制、基于 RCA 和 ANN 的高危未成年人犯罪预测防控平台以及基于数据分层法和犯罪场理论的未成年人网络犯罪风险监控系统,以期实现对未成年人从犯罪行为萌芽到犯罪行为实施全过程的犯罪防控。  相似文献   

20.
关于国内网络犯罪案件管辖权的确定,现行法律和传统刑事管辖权理论均面临诸多困境。为有效惩治和打击网络犯罪,我国应在保留传统管辖权理论精髓的基础上,厘清网络行为的种类,进一步明确犯罪行为地和结果地。同时确立以保护管辖原则为主,优先管辖原则为辅,兼顾协商原则的指导理念,通过渐进式立法,逐步实现网络犯罪管辖权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