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次生孔隙的发育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油气的聚集成藏,并能有效改善火山岩储层的储集性能。依据 大量岩心资料,通过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结合测井资料分析,发现准噶尔盆地滴西地区火山岩次生 孔隙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晶内溶孔、基质溶孔、杏仁体溶孔、粒内溶孔、交代蚀变假杏仁体溶孔、构造缝和 溶蚀缝;各种次生孔、缝在演化上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且其形成过程受岩性、构造作用及溶蚀作用的影 响。岩性是次生孔隙发育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溶蚀作用和构造破碎是形成次生孔隙的主要作用方式。对次 生孔隙特征和主控因素的研究,有助于开展有效的储层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桥口地区沙河街组凝析气藏储层的岩性、物性、储集空间类型及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等方面的系统研究,认为该区储层为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和岩屑石英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粒间溶孔及溶蚀扩大孔、粒内溶孔、碳酸盐肢结物溶孔.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压实作用对孔隙的破坏比胶结作用更强,该区有三个次生孔隙发育带,分别为深度2500~3200m、4000m附近和4700m附近,物性资料显示该套储层为低渗透和致密的孔隙性储层.  相似文献   

3.
三塘湖盆地火成岩储集空间类型及特征   总被引:28,自引:4,他引:24  
三塘湖盆地的上、下二叠统和石炭系发育3套典型的火成岩,主要岩类有玄武岩、安山岩和辉绿岩等;储集空间包括原生孔隙和裂缝以及次生溶孔和裂缝,进一步可分为原生气孔、残余气孔、原生粒间孔隙、冷凝收缩缝、收缩节理、颗粒爆炸纹缝、斑晶溶蚀孔、铸模孔、料间溶孔、基质溶蚀孔、蚀变物溶蚀孔、裂缝充填再溶蚀孔、右仁体溶孔、构造裂缝、风化裂缝、溶缝等。火成岩在成岩和后生变化过程中,发生了交代蚀变作用、充填作用和溶解作用等成岩事件,原生孔隙经历了复杂的充填和溶蚀过程才形成现今的面貌。火成岩的岩相、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控制了火山岩的储集性能。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致密油孔隙结构特征及与石油渗流关系,利用F200场扫描电镜对鄂尔多斯甘谷驿油田致密油样品进行微观分析,建立该样品储层的微观孔隙裂缝体系,进一步通过压汞实验了解孔喉分布及不同孔径孔、缝对渗透率的贡献率,结合样品电镜扫描观察结果推断孔隙、裂缝储集渗流油气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该区致密油储层主要孔隙有原生孔、粒内溶孔、粒间基质溶蚀孔及晶间孔4种类型,油气主要储存在粒内、粒间溶孔中,原生粒间孔仅为次要储油空间,大量纳米级孔隙成为储油主体。而裂隙主要为微裂缝,由方解石解理缝、溶蚀缝及成岩收缩缝构成,其中方解石解理缝和溶蚀缝构成渗流运移主要通道,微裂缝与人工裂缝结合形成裂缝网络。微孔(小于2 nm)对油气储存有效,对油气渗流则不起作用。因此该区致密油储油渗流孔隙结构总结为“纳米溶孔储油,微裂缝人工压裂缝渗流”。据此将不同孔缝组合划分为3种模式:溶蚀孔缝组合模式、方解石解理缝+溶蚀孔组合模式、裂缝或孔隙单独存在模式。其中溶蚀孔缝组合模式和方解石解理缝+溶蚀孔组合模式流体渗流阻力小,在甜点区选择时应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5.
通过偏光显微镜、荧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场发射电镜和物性实验等手段,系统剖析了束鹿凹陷沙河街组三段下亚段泥灰岩-砾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探讨了储集空间成因及控制因素。研究区泥灰岩-砾岩主要发育纹层状泥灰岩、块状泥灰岩、颗粒支撑陆源砾岩、杂基支撑陆源砾岩、混源砾岩5种岩性,储层致密,孔渗极差,属特低孔特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次生孔隙和裂缝,发育溶孔、有机质孔、砾内孔、粒(晶)内孔隙、粒(晶)间孔隙等,以及构造缝、层间页理缝、贴砾缝、收缩缝、有机酸溶蚀缝等;其中,泥灰岩储集空间以有机质孔隙、页理缝、粒(晶)间孔隙为主,砾岩储集空间以砾内孔、溶孔、构造缝为主。储集空间的发育主要受构造作用、沉积作用、物源和成岩作用等因素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6.
东濮凹陷古近系深层次生孔隙垂向分布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从岩石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观察和碳酸盐含量、镜质体反射率、黏土矿物分析及物性数据发现,长石、碳酸盐和硫酸盐等酸性组分的溶蚀是东濮凹陷古近系储集层次生孔隙形成的主导因素,且随埋深增大,碳酸盐溶蚀程度减小,长石溶蚀程度增加。次生孔隙有粒间溶孔、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铸模孔以及裂缝(隙)等。垂向上从上至下,对应深度2375~2675m、2975~3350m、3675~4200m和4500m以下依次发育4个次生孔隙带,其主要形成机理有:有机质热演化过程中产生的酸性流体的溶解作用;异常高压环境中的热循环对流、幕式排烃以及异常高压导致的生油窗扩展作用;不整合面和断裂带附近的淋滤作用等。图7表2参15  相似文献   

7.
分析孔隙成因类型及其控制因素,对于确定优质储层有重要意义。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及测录井资料分析认为,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储层发育原生孔隙、次生孔隙和微裂缝三大类孔隙类型,原生孔隙可细分为压实残余粒间孔和胶结残余粒间孔,次生孔隙包括粒内溶孔、粒间溶孔和晶间微孔,微裂缝根据形成原因可分为压实微裂缝、溶蚀微裂缝。研究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发育以残余粒间孔为主的原生孔隙,其次发育粒内溶孔和粒间溶孔等次生孔隙,同时发育少量的压实微裂缝。柴北缘西段古近系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受到沉积作用的控制,成岩作用次之,沉积作用对孔隙类型的控制体现在水动力强度的不同,水动力条件较强且成熟度较高的辫状河心滩、河床滞留及辫状河三角洲平原的分流河道、前缘水下分流河道储层砂体原生孔隙较为发育,在相同成岩作用背景下原生孔隙保留最完整,最有可能形成优质储层聚集区。  相似文献   

8.
为了搞清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发育特征,利用13口井的岩心观察资料和镜下薄片资料以及19口井200块分析测试资料统计结果,对松辽盆地徐深气田徐东地区营城组一段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储集空间可以划分为原生和次生2大类8小类,原生储集空间中主要包括气孔、粒间孔、粒内孔、炸裂缝等4种类型;次生储集空间主要包括粒内溶孔、粒间溶孔、构造缝、溶蚀缝等4种类型.研究区目的层主要发育孔隙型、裂缝—孔隙型、孔隙—裂缝型和裂缝型4种储集空间类型,其中以裂缝—孔隙型(44.38%)和孔隙型(42.45%)为主,各类孔隙是储集空间,而各类裂缝主要起渗流通道的作用,不同岩性之间储集空间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9.
伊朗盆地卡山地区第三系库姆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伊朗盆地第三系地层沉积了巨厚的碳酸盐岩,且分布广泛。卡山地区库姆组碳酸盐岩储层研究发现,其分布具有北薄南厚、西薄东厚的特点;重要储层以泥晶-亮晶生物灰岩或生物碎屑灰岩为主;储集空间类型表现为原生与次生孔隙都较发育,原生孔隙有生物体腔孔、残余粒间孔与晶间孔,次生孔隙有铸模孔、粒间溶孔以及晶间溶孔;孔隙度较高,渗透性良好;其储层成岩主要受胶结、溶蚀作用影响,构造裂缝明显;镜下已检测到油气运移痕迹,证明卡山地区第三系库姆组碳酸盐岩层是良好的天然储层。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世湖盆中部长6段储层成岩特征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6段储层砂岩属于湖盆中部的砂质碎屑流成因,主要经历了压实作用、胶结与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等成岩作用,目前处于中成岩阶段的A期。研究区的主要孔隙类型为粒间溶孔、粒间孔隙和粒内溶孔,以粒间溶孔为主。孔隙演化整体上呈减小趋势,其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孔隙减少的主要成岩作用,使原始孔隙度损失将近90%,是研究区长6段储层成为特低孔特低渗储层的主要因素;溶蚀作用和烃类侵位对孔隙具有建设性作用,其中溶蚀作用决定了华庆地区长6段优质储层的发育状况,产生的次生孔隙占原生孔隙的15.9%。  相似文献   

11.
以延长探区上古生界本溪组、盒8段、山23段作为重点研究层段,借助微观测试技术和分析化验数据,对目的层段砂岩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孔喉特征及孔隙演化进行研究,明确孔隙特征及成因,探讨储层孔隙与成岩作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目的层段主要孔隙组合类型为剩余粒间孔+粒间溶孔+颗粒溶孔+高岭石晶间孔。原生孔隙包括剩余粒间孔和高岭石晶间孔,次生孔隙包括粒间溶孔和颗粒溶孔,次生成因的溶蚀孔隙为上古生界主要孔隙类型。压汞数据显示,各层段储层毛细管压力曲线总体表现为低排驱压力、分选较好、略细歪度,本溪组储层孔隙结构相对于盒8段和山23段较差。研究区储层成岩作用阶段属于晚成岩B期,经历的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胶结作用对孔隙具有较大的破坏性,而溶蚀作用对储集空间的形成具有建设作用。晚成岩晚期形成的溶蚀孔隙改善了储层的孔渗条件,利于油气运聚成藏。  相似文献   

12.
海安南地区白垩系泰一段为三角洲沉积,且主要为三角洲前缘亚相沉积。其储层孔隙以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的混合类型形式存在,原始物性受沉积相带的控制并受沉积物分选影响,物性优劣顺序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远砂坝、水下天然堤。成岩作用以胶结和溶蚀作用为主,压实与交代作用不太明显,碳酸盐胶结物溶蚀形成大量的粒间溶孔,现今孔隙度和渗透率与碳酸盐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常规物性、岩石及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多项测试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冯地坑-洪德地区长8砂岩储层的岩石学特征、成岩作用、储集类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长8储层孔隙主要以粒间孔和长石溶孔为主,岩屑溶孔次之,孔隙组合一般以粒间孔和溶孔-粒间孔为主.本区破坏性成岩作用包括机械压实作用、石英及长石的次生加大、碳酸盐胶结作用等,压溶...  相似文献   

14.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测试等分析化验资料,对大宛齐油田康村组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康村组储层主要的成岩作用是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其次是陆源碳酸盐颗粒的溶蚀和交代作用;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剩余粒间孔隙、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喉道组合类型为中孔中喉和中孔小喉型为主.在此基础上,应用主因子分析、聚...  相似文献   

15.
依据岩心资料,通过岩石薄片和铸体薄片观察发现,该区火山熔岩发育不同类型的次生孔隙,主要包括斑晶溶孔、基质溶孔、杏仁体溶孔、交代蚀变假杏仁体溶孔、构造缝和溶蚀缝等类型。研究发现,各种次生孔、缝在演化上存在内在的联系,其形成机理是1个复杂多变的地质过程,主要受火山岩矿物成分、溶蚀作用类型和构造作用的制约。火山熔岩铁镁质矿物含量越高,溶蚀作用和构造作用越强烈,储层储集物性越好,产能越高。因此,对火山熔岩储层进行详细的岩相学研究,有助于进行火山岩储层的评价和预测。  相似文献   

16.
以准噶尔盆地玛湖凹陷百口泉组低渗透砾岩储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物性分析、铸体薄片、恒速压汞、核磁共振等岩心平行实验,开展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提出储层分类评价指标与测井表征方法。储层优势岩性主要为细砾、粗砂、小中砾岩;孔隙类型主要包括剩余粒间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微裂缝等;岩石粒度、泥质杂基含量、孔隙类型、孔隙结构是影响储层的主控因素。岩石粒度相对较低的细砾岩、粗砂岩,泥质杂基含量越低,剩余粒间孔越发育,储层的物性越好;原生剩余粒间孔隙越发育,有利于次生溶蚀孔隙的发育。次生溶蚀孔隙中粒内溶孔呈零星或孤立分布,微晶间溶孔喉道较小,对储层孔隙性的改善明显,但对渗透性的改善有限;砾岩储层渗透率的大小主要受控于喉道半径大小,即喉道半径越大,渗透率越高。建立了包括岩石粒度、泥质杂基、孔隙度、渗透率、孔喉因子等在内的砾岩储层的评价指标,最终形成了储层分类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7.
安塞油田长2油层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2油层沉积期为湖相三角洲平原亚相,经历了强烈的压实和复杂成岩作用;胶结作用是降低孔渗性能的主要因素,方解石类、高岭石、绿泥石、沸石类矿物等成岩矿物的大量析出与次生孔隙发育密切相关;溶解作用使碎屑岩产生粒间溶孔、溶缝、溶蚀填隙物内孔隙和铸模孔等次生孔隙。不同沉积微相形成砂体的孔隙大小及孔隙结构不同,其相应的渗透率也不同。  相似文献   

18.
利用岩心、薄片、扫描电镜等多种分析手段,从火山岩岩性、岩相特征、孔隙类型及储层物性等方面研究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中拐—五八区石炭系—二叠系火山岩储层特征,分析火山岩储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物性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火山岩储层主要为爆发相的凝灰岩,喷溢相的安山岩及火山角砾岩;孔隙类型主要为次生孔缝,储集空间为残余气孔、晶间孔、粒间溶孔和裂缝等;储层物性影响因素主要有火山作用、构造作用和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利用普通薄片、铸体薄片、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东濮凹陷文东油田沙三段深层储集层砂岩成岩作用和孔隙演化过程。研究表明,储集层砂岩目前处于晚成岩阶段,储集层发育原生粒间孔隙和长石、岩屑、胶结物等不稳定组分的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储集层物性分布受碳酸盐等的胶结、溶蚀及异常高压带分布的控制。孔隙度参数演化分析表明,储集层初始孔隙度为36.75%,压实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40.49%,胶结-交代过程孔隙度损失率为37.25%,后期溶蚀、溶解过程孔隙度增加率为17.88%。储集空间中原生孔隙占总孔隙的55.03%,次生孔隙占总孔隙的44.97%。孔隙度计算过程中误差率为0.96%,影响误差的主要因素为颗粒分选系数。图7表1参28  相似文献   

20.
太康隆起下古生界碳酸盐岩孔隙类型有原生组构控制的原生孔隙和不受原生组构控制的次生孔隙两大类计16小类。储集空间有孔,洞,缝,孔隙的充填状况和连通性决定了其对储层特性的影响。各类孔隙对储集空的贡献大小不同,贡献较大的孔隙有:晶间孔,晶间溶孔,次生粒间孔,角砾间孔以及岩溶缝和构造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