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304L与Q390CZ15钢的焊接性分析,根据项目生产情况,从选择焊接方法、焊接材料、焊接热输入、预热和层间温度等方面分析、探讨,制定合适的焊接工艺,保证304L和Q390CZ15异种钢焊接接头的性能,成功的运用于项目产品的焊接。  相似文献   

2.
针对京沪高铁南京南站站房工程使用的大型钢结构中60 mm板厚Q390C-Z15钢材料进行了组织、性能和焊接性预测研究.结果显示,Q390C-Z15钢材各项力学性能符合标准要求.显微组织观察钢母材的带状组织具有明显的各向异性.通过计算,对钢的冷裂纹敏感性进行了预测,冷裂纹敏感指数P<,c>=0.36,显示Q390C-Z1...  相似文献   

3.
周中喜  温志红 《轧钢》2020,37(4):86-90
目前市场对中厚板的订单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而对于不同强度级别的钢板,化学成分设计往往是不同的,这样会增加不同钢坯冶炼之间衔接的时间及化学成分控制的难度,导致冶炼成本增加,工序复杂化。结合市场需求与生产实际,采用同一Q390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坯,通过不同的控轧控冷工艺,对Q390C和Q420C两种强度级别热轧钢板进行了试制。结果表明,通过控轧控冷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细晶强化作用,采用同一Q390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坯实现了Q390C和Q420C两个强度级别热轧钢板的柔性生产。试制生产的两种钢板,强塑性及0 ℃冲击功均满足标准要求,Q420C钢板屈服强度达441 MPa以上,抗拉强度达579 MPa以上。采用柔性轧制技术,降低了Q420C高强钢板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4.
周中喜  温志红 《轧钢》2007,37(4):86-90
目前市场对中厚板的订单具有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特点,而对于不同强度级别的钢板,化学成分设计往往是不同的,这样会增加不同钢坯冶炼之间衔接的时间及化学成分控制的难度,导致冶炼成本增加,工序复杂化。结合市场需求与生产实际,采用同一Q390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坯,通过不同的控轧控冷工艺,对Q390C和Q420C两种强度级别热轧钢板进行了试制。结果表明,通过控轧控冷技术,可以充分发挥细晶强化作用,采用同一Q390低合金高强度钢板坯实现了Q390C和Q420C两个强度级别热轧钢板的柔性生产。试制生产的两种钢板,强塑性及0 ℃冲击功均满足标准要求,Q420C钢板屈服强度达441 MPa以上,抗拉强度达579 MPa以上。采用柔性轧制技术,降低了Q420C高强钢板的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5.
对比研究了两种成分控轧控冷船舶用钢的组织与性能。结果表明,2种钢控轧控冷后,组织均为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多边形铁素体及少量珠光体。控轧控冷引起的细小M-A岛复合强化、铁素体细晶强化作用提高了实验钢的强度、硬度及低温冲击韧性。2种实验钢在0°轧制方向上的冲击吸收功最大,分别达到了238.74 J和274.68 J,而在90°轧制方向上的冲击功最小,B钢高于A钢。镍量的增多能够提高实验钢的硬度、强度、塑性及低温冲击韧性。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控轧控冷工艺参数中冷却速度和未再结晶区不同压下量对低合金钢的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提高未再结晶区的累计压下量时,使钢的晶粒得到细化、强度和韧性有较大提高。轧后冷却速度控制在5-12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了开发Q390E钢焊接工艺,首先对Q390E进行斜Y坡口抗裂性试验,以确定预热温度,然后进行埋弧焊对接试验,对焊后Q390E钢进行了焊接接头力学性能测试及金相组织观察分析.结果表明:Q390E钢抗裂性较好,焊前可不进行预热;焊缝处金相组织为先共析铁素体口(PF)+侧板条铁素体(FSP)+针状铁素体(AF),低温冲击韧性较差;热影响区粗晶区晶粒粗大,硬度较高,但没有出现淬硬组织,热影响区综合力学性能良好;焊接钢板室温拉伸、弯曲性能合格.  相似文献   

8.
在不同的控轧控冷工艺下开展L415M管线钢的试制,分析不同工艺条件下L415M管线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增加中间坯厚度、降低精轧入口温度、适当降低卷取温度均有利于减少混晶组织,细化铁素体组织,提高落锤冲击性能。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L415M管线钢较优的控轧控冷工艺为:精轧入口温度≤1020℃,中间坯厚度≤60 mm,卷取温度≤620℃,在设备能力范围内,增加精轧后三机架未再结晶区变形量。  相似文献   

9.
以开发屈服强度大于1 300MPa低合金超高强结构钢为目的,采用不同的轧制及冷却工艺并进行再加热淬火和回火处理,研究了轧制冷却工艺对低合金超高强钢组织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试验钢经控制轧制后奥氏体晶粒被拉长成扁条状,水冷至600℃后再空冷至室温所得到的粒状贝氏体组织较直接空冷至室温的组织细小,高温连续轧制后空冷至室温得到的组织为粒状贝氏体+板条贝氏体;相比高温热轧工艺,采用控轧控冷工艺能增大轧态组织的原奥氏体晶界面积,能有效细化再加热原始奥氏体晶粒,晶粒尺寸可减小3.5μm;经控轧控冷及调质热处理后,钢板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屈服强度为1 345MPa,抗拉强度为1 590MPa,-40℃冲击功为44J,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0.
采用低Mo及Ti的复合微合金化,设计3种试验钢配以合理的控轧控冷工艺,成功开发出低成本460 MPa级耐火钢。力学性能测试及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控轧控冷后水冷,试验钢板获得耐火钢的理想组织:粒状贝氏体和M/A岛。随Ti含量的增加,3种试验钢的平均晶粒尺寸递减。3种试验钢的室温屈服强度都大于460 MPa,600 ℃保温3 h的高温屈服强度都大于307 MPa,具有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在相变强化、析出强化、细晶强化及位错强化的共同作用下,不同Ti含量的试验钢获得了良好的高温力学性能。0.07%Ti含量试验钢的YS值(600 ℃屈服强度/室温屈服强度)为0.68,完全满足耐火钢的使用标准。  相似文献   

11.
400 MPa碳素钢筋组织与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采用不同控轧工艺试验生产的碳素钢筋的力学性能和组织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通过降低开轧温度和轧制速度及轧制过程强穿水冷却,使钢的铁素体晶粒明显细化,屈服强度达到400MPa以上,屈强比小于0.80。  相似文献   

12.
卢峰  康健  王超  邓想涛  王昭东  王国栋 《轧钢》2011,28(1):11-14
本文以开发屈服强度为960Mpa级工程机械用调质高强钢为目的,分析了不同的轧制及轧后冷却工艺对实验钢热处理后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轧制及轧后冷却工艺决定了实验钢热处理前的初始显微组织,进而影响其热处理后的力学性能。实验钢经控制轧制并层冷至600℃后空冷,得到的初始组织为粒状贝氏体及少量的马氏体,其中M/A组元更多地呈条状分布在基体上'经调质处理后,实验钢获得了较高的强韧性,Rel各项为1033Mpa,Rm为1053Mpa,Akv(-40℃)指标均达到相关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3.
回火温度对Q890高强钢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回火温度对经一定温度淬火后的Q890高强度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从920℃淬火并于200~700℃回火时,随着回火温度的升高,Q890钢的淬火马氏体逐渐转变为回火马氏体、回火托氏体及回火索氏体,硬度总体呈下降趋势;600℃回火后,Q890钢的组织主要为回火托氏体,硬度为35HRC。此外,经从920℃淬火和600℃回火的5~25mm厚Q890钢板的屈服强度均大于900MPa,-40℃的冲击韧度均大于45J。  相似文献   

14.
利用XRD、SEM、TEM、EDS、金相显微镜、拉伸试验等方法研究了15-5PH不锈钢经400℃长期时效后组织及力学性能。随着时效时间延长,板条状马氏体逐渐变得细小,发生Spinodal分解,分解为富Cr相及富Fe相;大量ε-Cu相呈弥散析出;逆变奥氏体的量逐渐增多;粗大的析出相沿板条马氏体晶界分布;未溶解的NbC颗粒逐渐长大。随着时效时间的延长,抗拉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在1000 h时达到最大值1554 MPa;伸长率先下降后上升,在1000 h时下降到最小值4.8%;断面收缩率逐渐减小,试样断裂方式由韧性断裂向脆性断裂转变。  相似文献   

15.
热轧中厚板带状组织的成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热轧中厚板生产过程中带状组织的形成机理和主要原因,讨论了连铸过程中枝晶偏析控制,以及热轧过程中加热、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等对带状组织的影响,并提出了预防和减轻带状组织的工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桂 《失效分析与预防》2016,11(3):148-150,189
通过对GCr15钢进行盐浴淬火和油浴淬火后,研究不同淬火介质及淬火方式对GCr15钢力学性能、硬度、显微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盐浴淬火比油浴淬火,其抗拉强度提高3.31%,冲击韧性降低1.16%、硬度降低0.89%,显微组织更细小。盐浴淬火与油浴淬火GCr15钢材料总体性能相当,采用盐浴淬火工艺可有效替代油浴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轧后冷却工艺对汽车用含硼超高强度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得出此类钢轧制后喷水快速冷却到450℃,然后空冷至室温,可以获得贝氏体+铁素体组织,从而使实验钢获得较高的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而轧制后直接空冷至室温,获得的组织为铁素体+细珠光体+少量贝氏体,实验钢的抗拉强度较前者低260MP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