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本刊讯:据《华夏酒报》报道,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公布的最新数字显示,截至2012年3月底的一年中,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普遍下滑,但中国市场一枝独秀,增长23%,是澳大利亚增长最快的市场。随着中国各地葡萄酒专卖店的不断兴起,未来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  相似文献   

2.
彭云云 《新食品》2012,(2):96-97
智利是继法国澳大利亚之后,第三个在中国葡萄酒市场取得举足轻重地位的葡萄酒出口国(智利葡萄酒进口量2010年和澳大利亚酒很接近,2011年可能赶超)。蒙特斯酒厂作为智利高端葡萄酒的代表.其在中国市场表现又是如何的呢?近日,本刊记者在北京采访了蒙特斯(中国)独家代理商,北京洲际好年贸易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李志硕。  相似文献   

3.
《新食品》2014,(6):J0002-J0008
近年来中国的葡萄酒销售持续快速增长,而在中国市场销售的澳大利亚瓶装葡萄酒品种亦日渐丰富。澳大利亚葡萄酒通常物超所值、易于品尝、高质量及风格和品种呈现多样性,为中国消费者选择澳洲酒提供了很好的理由。  相似文献   

4.
凌杰 《中国食品》2013,(23):60-61
2013年10月28日,由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主办,旨在表彰在中国市场上积极推广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企业/个人的首届2013年度澳大利亚葡萄酒杰出表现奖颁奖典礼暨晚宴在上海外滩茂悦酒店完美落幕。  相似文献   

5.
张茜  孙金霞 《新食品》2012,(8):132-133
近些年,国内的进口葡萄酒市场呈现出了迅猛的增长之势,国际上的葡萄酒生产国纷纷将市场拓展的触角伸向了具有巨大消费潜力的中国市场。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法国、意大利和澳大利亚等国葡萄酒大量涌入国内,一些目前尚属“小众产品”的酒款如希腊酒、南非洒等也非常看好中国市场。本期《葡萄酒评论家》记者就进口酒商们比较关心的希腊葡萄酒的—些话题,与有多年希腊酒运营经验的北京荣锦佳福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总经理朱龙君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李宁 《中国酒》2009,(5):86-86
澳大利亚葡萄酒与白兰地协会最新报告称,截至2009年四月底的一年时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下跌14%。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澳大利亚葡萄酒的主要出口市场仍然产生巨大压力,这使得低价散装葡萄酒出口量大幅攀升,但价格相对较高的瓶装酒出口量减少约7500万升。澳洲葡萄酒出口下滑主要在于英国市场需求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日本葡萄酒消费市场,近几年总量与中国接近,每年葡萄酒消费量近30万吨,但中、日两国葡萄酒市场消费特点却有着明显的差异:日本为经济发达国家,葡萄酒消费总的趋势是向中、高档酒方向发展,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费的葡萄酒大多是中、低档酒;日本市场上的国产、进口葡萄酒比例已达到4:6,即六成为进口酒,中国葡萄酒市场上大部分为国产酒,进口葡萄酒仅占一成多;还有,两国都属东亚国家,不如法国、意大利、葡萄牙、瑞士、西班牙、德国、澳大利亚、智利等国家,葡萄酒人均年消费量都在几十升,但日本1998年起人均年消费量也已达2L以上(见表1),而中国目前还不到0.3L.  相似文献   

8.
正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增长了14%,出口总额为21亿澳元。其中,对华出口额猛增66%,达到3.7亿澳元。中国成为澳葡萄酒第三大出口市场,仅次于美国和英国。据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首席执行官司克拉克介绍,从去年初开始,中国葡萄酒市场回暖,消费也趋于理性。随着双边自贸协定开始实施,中国葡萄酒进口关税将逐步降低,澳大利亚葡萄酒的竞争力将大为增强。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酒庄也将增加对中国市场的投入和出口。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量逐年上升,葡萄酒进口额大幅增长。通过比较分析主要葡萄酒进口来源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发现法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占据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前两位,且澳洲有赶超之势;智利、西班牙、格鲁吉亚三国对华葡萄酒出口潜力较大,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缔结双边自贸协定等措施促进了相关国家对华葡萄酒出口,品牌及价格是影响进口葡萄酒消费的重要因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存在认知度不高、价格偏高、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的成本,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0.
重大活动中食品相关产品安全关键控制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秋  邵琳  张淞  项晨 《中国酿造》2020,39(11):208
近年来,中国葡萄酒消费量逐年上升,葡萄酒进口额大幅增长。通过比较分析主要葡萄酒进口来源国在我国的发展现状及趋势,发现法国和澳大利亚两国占据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的前两位,且澳洲有赶超之势;智利、西班牙、格鲁吉亚三国对华葡萄酒出口潜力较大,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与中国缔结双边自贸协定等措施促进了相关国家对华葡萄酒出口,品牌及价格是影响进口葡萄酒消费的重要因素。中国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存在认知度不高、价格偏高、假冒伪劣产品等问题,需要进一步降低进口葡萄酒的成本,加强市场监管。  相似文献   

11.
经历了法国酒在中国市场的狂飙突进、西班牙酒的低价路线,澳大利亚酒在2012年仍然稳稳地站在中国进口葡萄酒国别占有率第二的位置上。“这说明澳洲酒在中国有较为固定的消费群体,中国市场消费者对澳洲酒接受度较高,否则你无法解释为什么澳洲酒业当局多年来推广力度不大的情况下澳洲酒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葡萄酒专家郭松泉如是说。  相似文献   

12.
《中国酒》2013,(9):82-82
本刊讯(记者周洋)近日.经山东蓬莱检验检疫局查验合格.蓬莱瑞枫奥塞斯葡萄酒有限公司生产的330瓶高端葡萄酒顺利出口法国,进入世界高端消费市场,这是继2012年蓬莱产葡萄酒出口瑞士、中国澳门,2013年初出口澳大利亚之后,蓬莱产葡萄酒打开的又一重要国际市场。  相似文献   

13.
《新食品》2012,(3):116-116
新世界葡萄酒在中国应该说机会无限前途无限,但是根据我的观察,三年前的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比现在的还要高。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随着消费者的成长,市场的规范化,新世界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应该越来越好才是,可是考虑及以下几个因素,它们在中国市场的前进道路,不可谓不坎坷。  相似文献   

14.
《新食品》2014,(9):70-75
作为澳大利亚葡萄酒的领军品牌,奔富在中国市场的一举一动都引发了业界的关注。  相似文献   

15.
《新食品》2010,(6):80-81
国内进口酒市场大热,澳大利亚作为新世界葡萄酒的典型代表,正加速中国市场的布局。地处四川成都的西南地区知名经销商——四川爱你一万年商贸有限公司,在已有法国Castel家族系列、长城桑干酒庄一级代理权的情况下。将2010年全国化运营品牌的目标放在了澳大利亚巨石酒业澳事乐葡萄酒的身上。  相似文献   

16.
市场诱惑初构“中国表情"舞台或戏剧中拥有精湛演技的演员的举手投足,嬉笑怒骂都有可能成为欣赏观众的“表情”,而这“表情”就是吸引并使观众沉迷其中的重要原因。洋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推广同样也需要这样的“表情”来点缀和补充,以更好的赢得消费人群,有效拓展中国市场。目前,进入中国市场的国外进口葡萄酒产品主要是法国、西班牙、意大利、德国、美国、智利、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国家。受到国内消费者欢迎的法国葡萄酒在中国乃至世界市场都享有盛誉,其他的诸如澳大利亚、意大利、德国、美国尤其在消费者心目中普遍具有良好的国家品牌形象。  相似文献   

17.
肖竞  姚志彬 《新食品》2010,(6):82-82
澳大利亚葡萄酒正在成为中国市场表现最强劲的新世界酒代表。绝大部分澳大利亚酒商在推广自己的产品时.都会用到“性价比”这个词。的确,类似杰卡斯、云咸、奔富这些澳大利亚葡萄酒知名品牌,价格相对法国同类品牌而言,已经非常平民化。南澳圣德路酒庄中国总代理厦门中包联贸易有限公司就选择了一条围绕着性价比优势来进行的推广道路。  相似文献   

18.
陈小蓉 《新食品》2013,(21):98-99
从2012年首次进入中国市场,不到两年时间。澳大利亚天鹅酿酒公司从最初的澳大利亚天鹅庄这一个品牌、四个系列的九个产品发展到目前拥有四个品牌、十几个系列、几十款产品,产品全面覆盖了国内葡萄酒消费的高、中、低档市场,并多次在葡萄酒比赛中荣获大奖,可以说天鹅酿酒公司在中国的发展速度赶超了行业水平.而这些成绩又与其领导者的战略思想分不开。企业领导人对市场和品牌是如何思考的?记者在此次糖酒会上采访了澳大利亚天鹅酿酒公司中国区总裁卢小龙。  相似文献   

19.
<正>近期从澳大利亚葡萄酒管理局获悉,中国大陆依然保持澳大利亚葡萄酒出口额第一大市场的重要地位。截止到2016年12月底的一年内,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大陆出口额增长了40%至5.2亿澳元,出口量则增长了45%至0.99亿升。澳大利亚葡萄酒对中国大陆的出口额占据了对全亚洲出口额的59%。澳大利亚高端瓶装酒在对中国大陆的总出口额中占比高达94%,同时,瓶装澳大利亚葡萄酒在中国进口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也增至24%。5月12日-19日,2017澳大利亚葡萄酒中  相似文献   

20.
Eli  Greenblat  刘颖译 《新食品》2012,(16):114-114
富豪酒庄(Treasury Wine Estates),前澳大利亚富仕达(Foster’s)啤酒集团下属的葡萄酒公司,为了开拓亚洲巨大的葡萄酒市场,正准备紧随其他西方酒业集团如罗斯柴尔德集团(Rothschild)的脚步,在中国种植葡萄、酿造葡萄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