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轮南油田(TⅢ、JⅢ、JⅣ油组)有一些高气油比(300 m3/t以上)、低产(30 t/d以下)、结蜡的井,停喷后无法用电潜泵、有杆泵生产,常规柱塞气举因地层压力低,无法将柱塞推至地面;连续气举举升滑脱损失大,提出了注气助推柱塞气举工艺技术来解决生产中出现的问题,为这类井开采提供了一种思路.该工艺的特点是采用半闭式管柱,利用常规连续气举气源向柱塞底部注气,提供举升动力;利用柱塞气举的柱塞往复运动减少举升过程的滑脱损失,提高举升效率,节气并实现自动清蜡;利用移动气举—制氮车进行启动排液;构成了注气助推柱塞气举工艺.该工艺2010年全年在4口井合计增加原油产量2 935 t,年节约气举气1 923×104 m3,消除了机械清蜡的风险,保证了工艺安全,为低产、高气油比、结蜡井的开采提供了一种开采方法.  相似文献   

2.
南翼山浅层油藏是一个低产低渗低压油田,由于该油田的“三低”特征、气油比高、结蜡等因素的影响造成部分低产井采用常规有杆泵举升方式费用高、油井免修期短,泵效低、产量递减快等问题,急需对这类井从降成本增效益的角度出发,改变举升方式。本文针对南翼山浅层油田的生产实际,从技术与经济两个方面对南翼山浅层油田部分低产井实施捞油生产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评价,认为对于部分低产井(产油低于1.7吨),实施捞油生产效益要明显好于抽油机有杆泵举升方式生产,为低产井的降耗增效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玉国 《石油机械》2020,(2):114-119
孤岛油田稠油井因稠油黏度大而能耗高,采用井筒降黏工艺可以提高采收效率。为了对不同产液量稠油井的井筒降黏工艺选择提供指导,基于传热学和井筒举升理论,采用Hansn模型和Beggs-Brill方法建立了稠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对井筒温度场及井筒内原油黏度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改进得到双空心杆伴热工艺和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的理论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建立的井筒举升数学模型能够较为准确地描述井筒温度场分布;小流量泵下掺注活性水工艺更适合低液量稠油油井的生产,该方法在孤岛油田稠油区块具有较高的推广应用价值。所得结果可为孤岛油田稠油举升工艺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文留油田高气油比电潜泵井泵效低的难题,开发了射流增效技术。该技术基于垂直多相管流理论,利用射流混合管控制井筒中油气水多相流动的流型来减少能量损失,有效提高电潜泵井的举升能力。射流增效技术在文留油田6口井上的应用结果表明,工艺成功率100%,工艺有效率100%,平均单井日增液13.5 m3、日增油2.64 t,平均提高泵效16.8%。该技术为提高高气油比油井举升效率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5.
海上稠油开采面临井筒降黏技术优选及举升工艺配套的问题。围绕渤海L油田明化镇组高黏稠油开采难度大的问题,结合井筒降黏方式室内实验结果,推荐采用稠油掺稀油的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同时,对稀油动力液的地面处理流程及注入参数进行了研究。现场应用表明,稠油掺稀油井筒降黏技术及配套的射流泵举升工艺效果明显,单井平均产量比ODP配产方案增加了80%,为该油田及类似油田稠油的开发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射流泵在渤海埕北稠油油田的成功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埕北油田油井产能中等,原油密度为0.93~0.95g/cm3,地层条件下油的黏度为50~70mPa·s。该油田采用过的人工举升采油方式有射流泵、电潜泵和螺杆泵采油3种,其中以用生产污水为动力液的射流泵采油效果最好。射流泵运行周期长、检泵作业量少、生产效率高、耗电量小,动力液用量少,可使采油成本降低。文中对射流泵在埕北油田成功应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完善埕北油田射流泵采油工艺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高凝原油由于含蜡量高、凝固点高,井筒结蜡严重,开采效果差。根据传热学基本原理,建立了高凝原油井筒温度场数学模型,并选取了潍北油田的4口生产井,对影响井筒温度场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油井产液量、体积含水率、油管导热系数和电热杆加热功率对井筒温度影响较大,生产时间对井筒温度的影响较小;油井产液量、油管导热热阻和电热杆加热功率的增加对改善井筒结蜡状况有利,而体积含水率(乳化水)的增加对井筒结蜡具有恶化作用,井筒电热杆加热存在最优的加热参数;采取增产(如提液、压裂、注水等)、原油破乳、保温油管以及井筒电热杆加热等措施,可有效改善高凝原油的流动性,实现高凝原油的正常举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文留油田中高油气比抽油井存在抽汲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开展了射流增效装置的研究与应用。叙述了其基本原理和工艺设计,提出通过对有杆泵采油井实行三级优化,可有效减小井筒流体密度和液柱载荷,降低井筒内流体流动阻力,提高抽汲效率的新防气理念。31口井的应用表明,平均泵效提高10·4%。该技术可用于有杆泵抽油井、气举井、气井、电潜泵采油井等各种举升方式的井,可提高抽汲效率、增加油气产量,延长生产周期。  相似文献   

9.
携排砂采油系统是根据水力射流原理,通过特殊的井下工艺设计,将注入井内的高压动力液的能量传递给井下油层产出液的排砂采油装置,由于携排砂采油装置具有阻止地层砂沉降,可使地层砂能够顺利排出地面的功能,所以适合于西46-20等疏松砂岩油藏的油井井筒举升,可有效消除或减少有杆泵举升工艺大斜度井杆管柱偏磨以及油层出砂对油井生产的影响。通过优化井筒工艺和地面工艺配套,该技术在西46-20井的应用取得良好效果,达到了节能降耗、保持油井正常生产的目的,为大港油田疏松砂岩油藏大斜度井举升提供了有效技术手段,为一些受地表环境限制无法动用的储量区块得到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低产低效油井由于供液能量不足,给有杆泵采油带来冲程损失大、泵效低等问题,研究了油井接替举升工艺技术。采用在有杆泵下端增加射流泵,通过封隔器将高、低渗透层段分开。利用高渗层产生的液量,作为射流泵的动力液,在低渗透层段产生压降,从而改善低渗层的产液能力,提高有杆泵泵效。介绍了接替举升工艺的技术组成、技术原理及现埸应用情况,2009年在河南油田现埸应用4口井,工艺成功率100%,累计增油1553t。  相似文献   

11.
针对轮古油田以稠油油藏为主,且油藏埋藏深,开采初期选择水力喷射泵掺稀油开采工艺,水力喷射泵在地层压力较低时无法满足深井举升要求;而该油田现有技术条件又无法把抽油泵下到4500m以下实现人工举升开采稠油的问题,在该油田进行了水力喷射泵掺稀油与有杆泵相结合的复合举升试验。通过水力喷射泵掺稀油使稠油在井筒内得到有效降粘并获得一级举升,有杆抽油泵给予能量补充并实现二级举升。现场试验表明,该技术解决了深井稠油举升的难题,在7口井的推广应用中,平均单井日增产液量20m3,保证了低产低压稠油超深井的稳定生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吐哈油田低压、低孔、低渗的油藏特征,开发出适合低产井的喷射气举采油接替技术。通过对气体喷射泵原理及结构设计的研究,研制出多级投捞式SLB气体射流泵和配套投捞工具,满足了油田现场的需要,经S613井等井的现场试验,达到增产、节气、防蜡和提高气举井举升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油田开发过程中,由于结蜡的影响,一部分油井必须靠定期热洗来维持正常生产,以便提高效率,延长免修期。对于地层压力低、油层发育差的低产液井,运用传统的热洗工艺从套管注入热水,依靠高压清蜡,易污染油层,同时由于排量与泵效低,洗后含水恢复期较长,而应用蒸汽洗井,既能提高热洗温度保证充分化蜡,又能减少油层污染,缩短含水恢复期。文中从理论上分析和计算各种蒸汽量条件下对低产井热洗的可用性,并加以试验,为以后低产井热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冀东油田高尚堡中深层和柳赞深层原油含蜡量高,区块大部分油井属于低产低效油井,井筒结蜡严重,热洗作业频繁,造成地层污染严重,而且清蜡费用高。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油田逐步采用了微生物清防蜡技术。室内分析和现场监测表明,微生物能够有效降解石蜡,阻止蜡晶生长;抽油机负荷和回压明显降低,减少检泵次数,延长免修期,对油井的正常生产有较好的维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渭北油田长3主力油层埋藏浅,具有低渗、低压、低温、低油汽比的特征。由于油层渗透率低、井斜大,采用传统生产工艺易出现日产液量少、泵效低、结蜡严重、碰泵洗井频繁等问题。为此,研究配套了防污染高效举升工艺技术。通过研制高密度抽油泵和洗井防污染封隔器配套工具,设计出防污染高效举升工艺管柱。室内试验和现场应用表明,该工艺技术能够提高洗井效果,提高举升泵效10.72个百分点,增加日均产油0.23 t/d,改善了低渗油藏的开发效果。  相似文献   

16.
哈拉哈塘油田以黑油、挥发性油藏为主,油井生产过程极易出现井筒结蜡,结蜡将严重影响单井产量,给油井正常生产管理带来很大困难。根据本区块油藏流体性质,分析了井筒结蜡机理,阐明了井筒结蜡主要原因。同时调研了本区块单井清蜡过程遏阻规律,分析了遇阻深度与原油胶沥比、井筒温度的特征关系。总结出严重遏阻井井口温度偏低,平均温度在5度左右,胶沥比在1以上;而轻微遇阻井平均温度11度,胶沥比在1以下。本文为油田单井清蜡深度及清蜡预防提供理论依据,以期为类似油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于抽油泵开采的稠油井、大斜度定向井,抽油杆工作条件恶劣,举升系统完整性难以保障,针对这些问题,研制了旁通阀液力反馈泵,采用液力反馈技术,为杆柱下行提供动力,避免下行中杆柱弯曲导致的偏磨,提高泵充满程度;同时,针对该类问题,建立了仿真优化模型,模型采用分段迭代算法,在常规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着重考虑了井眼轨迹、井液黏温、杆管摩擦力等因素,轴向力和侧向力耦合计算,满足各种复杂井况下举升系统的精准设计,使得举升系统设计定量化。实施效果表明,该工艺技术延长大斜度稠油井检泵周期、提高系统效率,为油田开发后期井况较复杂的低产井采油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喷射泵有杆泵接替举升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举升原理是通过套管式反循环喷射泵(动力液从油套管环空进入,由油管返出)将油层产出液举升到一定高度,再由有杆泵系统接替举升至地面.介绍了接替举升系统的工艺设计方法、喷射泵参数匹配设计方法和两泵之间的关联设计方法.举升工艺在胜利桩西油田的桩52-10井进行了现场试验,设计有杆泵下深1650m,喷射泵下深2250m,接替高度600m.结果显示,在试验前后有杆泵系统相似的情况下,接替举升使抽油机最大负荷与最小负荷的差值变小,且最大负荷有较大下降,油井日产液、日产油增加.表明接替举升有效地改善了抽汲系统的工况,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19.
SD油田原油含蜡量高,生产中结蜡严重,直接导致了油井蜡卡躺井,检泵作业过程仍多次遇阻,增加作业费用油井,需要采取措施从井底到井口防止结蜡,保障正常生产及修井检泵的顺利进行。本项目通过在S1-11、S1平1、侧S2-2等井开展微生物清防蜡技术,跟踪现场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20.
稠油在井筒举升过程中,由于热损失造成温度下降,致使其黏度迅速增大,举升负荷较大。因此,研究稠油举升中的井筒保温对策具有现实意义。基于传热学的基本原理,采用计算稠油井井筒温度场的Hansan模型,以东辛油田Y12X2X3井为例对井筒温度分布进行了计算分析,并对影响稠油井井筒温度的油管类型、油管长度和产液量等3项参数进行了优化,提出了采用长度1 000 m的D级隔热油管和普通油管组合、产液量由11 m3/d提高到20 m3/d的井筒保温措施。现场试验显示,井口温度由调整前的20.5℃升高至41.5℃,井深1 000 m以浅井段原油黏度大幅度降低,原油流动性增强,有杆泵充满程度增加,泵效提高了47%。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稠油井筒温度场计算模型能准确描述井筒温度的分布情况,并能有针对性地制订稠油井井筒保温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