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巧大二级路孙家梁隧道,全洞段均为Ⅴ类围岩,以碳质千枚岩、铁质千枚岩为主,开挖揭露为镶嵌碎裂状,遇水极易软化呈泥状。施工过程中,受围岩特性影响,隧道初支存在不同程度沉降、侵限情况。经过对开挖初支完成隧道变形观测,发现图纸给定预留变形值不满足隧道变形要求,经过现场试验调整,重新确定出该类地质条件情况下隧道开挖预留变形值,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同时降低施工风险及经济投入。  相似文献   

2.
隧道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流作用对围岩的稳定性存在较大影响。针对洛阳至栾川高速公路高崖头隧道的具体情况,采取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三维模型,研究了考虑渗流作用和不考虑渗流作用情况下围岩的位移值,并与现场监测值进行对比验证,进而利用数值模拟的结果分析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在考虑渗流作用下拱顶下沉和周边位移均大于不考虑渗流作用的情况,与现场监测值更为接近,隧道围岩处于稳定状态,研究结果对施工实践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在隧道施工过程中,评价围岩稳定性是一项重要工作.结合广东某隧道工程状况,利用有限元软件模拟了隧道的动态开挖过程,分析了开挖过程中围岩应力和应变的变化规律,并对施工过程中位移量较大及应力集中现象比较明显的部位进行了划分,确定了施工现场重点监测和支护区域,确保施工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为保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珠藏洞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在优化围岩变形监测方案与预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指数函数回归分析模型,对典型监测断面位移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与精度判定。结果表明:指数函数能较好地拟合实测值,且能反映隧道开挖后围岩的时态变化情况,可以作为围岩稳定性判定和确定二次衬砌施作时间的依据;典型监测断面的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累计位移均远小于警戒值,隧道围岩稳定性较好,支护结构合理。  相似文献   

5.
软岩隧道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围岩进行及时有效的加固,以免变形过大威胁工程的安全性。依托天井山隧道工程,采用非接触位移测量监测围岩变形稳定性。为了更好地描述软岩的蠕变特性,结合位移监测数据以及有限元参数反演方法得到软岩蠕变参数,并以此分析开挖断面围岩的稳定性情况。得到以下结果:根据现场实际监测数据,隧道围岩的变形呈收敛趋势,但两侧变形并不对称;采用有限元反演方法得到的参数能较好地反应围岩开挖后位移变化的规律,其变化规律与实测数据一致;隧洞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现有支护措施下围岩流变塑性区范围将持续增长,最终会导致初砌破坏达不到支撑效果,需要采取进一步的加固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分析浅埋暗挖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稳定性,以贵阳地铁1号线8标段浅埋隧道暗挖区间为 工程背景,运用ADINA有限元软件建立二维分析模型,对隧道中隔墙法施工过程进行动态模拟。结合 数值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测数据分析了施工过程中围岩应力、位移的变化情况,偏压作用及软弱夹层对隧 道施工的影响。研究表明,中隔墙法施工能够很好地控制地层变形,但该法中④部开挖对拱顶、地表变 形影响较大,施工时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7.
针对缝合带隧道开挖存在的大变形问题,以中老铁路沙嫩山1号隧道为例,对隧道围岩及初支结构变形破坏特征展开了分析。结果表明:隧址区受琅勃拉邦缝合带水平构造作用影响强烈,隧道变形以水平收敛变形为主,边墙及拱部的支护结构受力较大。为此提出了长短组合锚杆、围岩注浆、拱架纵向增强等大变形控制措施,后期通过对隧址区应力场、围岩-初支接触压力以及初支结构受力进行测试,验证了变形控制措施的现场应用效果,隧道变形得到明显控制,支护结构受力明显改善。研究成果可为大变形隧道的施工及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隧道施工中围岩的安全稳定是施工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位移监测数据常作为现场围岩稳定判定的重要依据,在多数情况下甚至是唯一依据。作为隧道建设施工过程中的重难点,浅埋隧道的施工过程中位移监测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在浅埋隧道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技术运用或处理不当,特别是洞口薄弱段,经常会造成较大面积的塌方。以端西隧道浅埋段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际数据统计分析并结合数值模拟,分析隧道围岩稳定性,进而对施工提出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针对潼湖隧道围岩等级较低,开挖易失稳的问题,采用管棚支护技术进行围岩注浆加固处理,分析了管棚支护技术的设计与施工方法,并对隧道开挖进行监控量测,监测结果显示该处治方法保障了隧道开挖过程中围岩的稳定性,满足隧道安全运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监控量测技术是保证水利隧道安全施工的重要措施。国外TANFINIT水利隧道施工作业面小,围岩种类多,严重制约了隧道开挖施工。本文结合国外TANFINIT水利隧道工程,详细分析了监控量测技术在隧道的开挖期间的应用,对开挖期间的隧道的水平位移和沉降进行动态监测,通过理论分析、现场试验与回归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监测数据进行拟合,推算围岩的变形量及力学变化,成功对围岩和支护在施工过程中的力学动态及稳定程度进行了预测,保证了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1.
某大桥拱座基础为斜向大断面单桩基础,具有大型基坑和隧道受力的特点,空间受力复杂,很有必要研究其力学行为。采用摩尔库伦屈服准则,考虑材料的弹塑性,通过MIDAS GTS软件建立三维整体模型,计算分析了CRD法开挖施工过程中围岩、初支、中隔壁、横撑应力、变形的情况,归纳出随着开挖步施进初支最大主拉、压应力的分布曲线和位移曲线图。结果表明该施工方案初支拉、压应力及变形均较小,开挖至距离基础底约8米处为变形和应力最大处,对施工方案的制定和施工监测有重要的参考作用。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2.
针对公路与铁路小垂距交叉软岩隧道的特点,以云南某上穿公路隧道为背景,对该隧道右幅交叉段进行隧道净空收敛、围岩内部结构应力、围岩深部位移等项目的监测。根据监测结果,分析该隧道的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变形以及受力特点。结果表明,隧道右幅交叉段Ⅴ级围岩采用三台阶临时仰拱法开挖是可行的,能够有效地控制围岩变形,围岩稳定变形时间在30 d左右。监测成果可用于对隧道稳定性进行评估与预警,以便及时调整支护参数,保证隧道施工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保证某高速公路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在优化围岩变形监测方案与预警方法的基础上,采用BP神经网络对典型监测断面位移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结果表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值能较好地拟合拱顶沉降和周边收敛位移实测值,可以作为围岩稳定性判定和确定二次衬砌施工时间的依据,具有重要的经济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保证谷城至竹溪高速公路珠藏洞隧道开挖过程中的施工安全,在优化围岩变形的监测方案与预警方法的基础上,对典型监测断面位移量测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隧道监测断面拱顶沉降和边墙收敛位移累积值均明显小于警戒值,隧道开挖后围岩稳定性较好;隧道围岩变形量和稳定时间与隧道埋深和地质条件密切相关,埋深越大或岩体质量越差,变形越大。  相似文献   

15.
隧道施工动态仿真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隧道开挖施工引起围岩应力重分布,使得围岩局部产生应力集中,因而隧道容易产生塌方、变形过大等危害。因此掌握隧道施工过程中围岩及衬砌的状态,对隧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分析尤为重要。FLAC3D数值模拟软件可以模拟隧道开挖、支护施工的整个过程[1],并可分析各施工时段的围岩应力和变形以及跟踪点的应力、变形全过程曲线,从而判断隧道的稳定性。结合在建摩天岭1#通风斜井工程采用FLAC3D软件对隧道的动态施工进行了仿真模拟分析,通过对跟踪点的位移、应力的分析,得到了不同级别围岩下的变形和应力的全过程曲线以及影响范围,为隧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云南省某水电站场内交通4号公路隧道,长3064m,最大开挖宽度达13.23m。该隧道穿过7个构造错动带,围岩条件较为复杂。为了保障隧道施工安全和运行安全,采用了系统的安全监测方法,搜集围岩变形资料,从而准确判断围岩的稳定性,用于指导施工。本文介绍长距离公路隧道施工过程的安全监测方案,以及取得的成功经验和存在的缺点。  相似文献   

17.
依托在建的甸头隧道,开展隧道开挖是否考虑初期支护下车辆荷载对围岩及大西二级公路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引起隧道顶部及腰部发生沉降,底部发生隆起,初衬的施加可以有效抑制隧道周边围岩的变形,且可减小车辆荷载对围岩位移的影响;三台阶开挖时,隧道中部开挖引起地表发生剧烈沉降,初衬的施加可以减小地表的沉降,减小车辆荷载对地表沉降的影响。因此,无初支的情况下,当公路有车辆通过时,隧道整体变形较大,路面可能由于差异沉降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18.
针对浅埋公路隧道的软弱围岩地质情况,基于三维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建立软弱性围岩浅埋隧道变形预测模型,采用预留核心土法对现场施工过程进行仿真模拟,将模拟结果与现场监控量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预测模型的合理性。基于预测模型,计算并分析不同工法下洞周围岩在掘进过程中的变形规律和开挖面稳定性等。结果表明:CD法施工时的拱顶沉降与开挖面最大内空位移是3种工法中最小的,但由于其开挖过程工序繁多,对围岩造成的扰动效应与开挖引起的收敛位移较预留核心土法大,综合经济效益,在实际工程中采用预留核心土法是非常合理的。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铁路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岩体力学行为,评价隧道稳定性,以西南地区某隧道软岩为研究 对象,对其支护结构进行应力监测。根据现场施工状况与监测结果,分析围岩和支护结构的应力状态等 信息,进而可以修正设计、优化施工方案,从而确保结构稳定性和隧道安全;同时采用二维有限元Phase 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钢拱架及钢筋混凝土的安全系数,判断支护结构的稳定状态。研究的方法、结论可 为类似条件下隧道工程的设计、施工、监测和进一步的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具有一定的工程应用 价值。  相似文献   

20.
隧道施工中光面爆破是根据隧道地质条件,通过精心设计、施工,严格控制爆炸能释放过程和介质破坏过程,达到预期的爆破效果。光面爆破技术最显著的优点是能控制周边眼炸药的爆破作用,从而减少了对围岩的扰动,保持了隧道围岩的稳定性。就宜万铁路金子山隧道不同地质条件、不同级别围岩(Ⅲ级、Ⅳa级)开挖施工中的光面爆破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讨论了光面爆破在各种围岩类别中的爆破参数、施工工艺及爆破效果。金子山隧道的施工实践表明,采用合理的光面爆破参数,爆破效果好、安全,而且可减轻隧道的劳动强度、加快工程进度、降低了工程成本,并保证了工程质量,金子山隧道的成功经验可为类似复杂地质条件和围岩情况的隧道施工提供有益的帮助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