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分析用户移动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用户移动模式的自适应移动组播算法。移动主机根据移动模式和当前移动状态自适应地选择双向隧道机制或者远程加入机制完成组播切换。该算法的优点是,当移动速率较小时,以较小的组播树重构代价实现组播数据的优化传输,而移动速率较大时,可以避免频繁的组播切换,减小组播树重构代价。  相似文献   

2.
使用移动IP协议可以使主机移动到Internet的任何区域都能够保持与其它节点之间的通信。IP组播能够高效传输大量数据到一组接收者,可有效利用网络带宽。随着大量移动设备接入Internet,支持主机移动的组播协议已成为人们研究的问题之一。文章首先给出评价支持主机移动的组播协议性能的标准,然后详细介绍了目前已经提出的主要移动组播协议,并进行了性能分析和对比,最后探讨了移动组播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移动IP[1]提出了双向隧道和远程签署两种移动组播算法,各自有明显的优缺点.在以双向隧道为基础的改进算法RBMoM[4]中引入了服务范围的概念.提出移动组播算法在远程签署的基础上结合服务范围概念,寻求最优转发路径和最小组播树管理开销之间的折衷,并在节点移动时采用在移动代理间建立隧道的方式补充数据包,提高组播可靠性.对模拟结果的分析和比较显示该算法具有更好的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根据动态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算法原理,提出一种移动组播协议,采用新的快速组播切换机制,以时间量度和距离量度为依据,动态选择组播代理。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避免组播转发树的频繁重构,降低组播切换延迟,具有次优的组播传输路径,可以与现有网络协议相融合。  相似文献   

5.
具有针对性地对基于组播代理的移动组播协议进行讨论,对已经提出的属于这一类的移动组播算法从体系结构、组管理和组播分组传输方法,以及组播服务切换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剖析了这些算法的优点和缺陷,并对这些协议综合对比.最后,对基于代理的移动组播进行深层次的总结分析,并提出今后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组播服务多采用静态分配组播地址的现状,从IPv6特定源组播(SSM)模型出发,提出适应快速组播服务发布需求的基于自身配置的SSM模型组播地址配置方案(HBMAA),使得组播源主机可以在申请到单播地址的同时动态获取到一组组播地址,从而简化了组播地址的分配工作。此外,通过对该配置方案应用基于DHCPv6的组播服务真实性验证体系(SSVA),为主机的组播地址建立对应的动态组播验证策略,使组播服务具备了更好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相似文献   

7.
移动IPv6中的一种分布式动态型微移动管理方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弥补移动IP不能支持主机高速移动的缺陷,提出了一种分布式动态型微移动管理方案.该方案在网络中放置多个区域移动代理来实现分布式的域内主机移动管理,并提出一种由主机根据自身的移动特点及获悉的网络参数动态地选择区域移动代理和区域大小的算法,该算法使得主机在域内产生的信令代价和分组传递代价达到最小,且没有对网络拓扑结构和区域移动代理的位置做任何强制性要求.分析表明,当主机的平均分组到达率增加时,区域大小减小而总代价增加;当主机在接入路由器的平均驻留时间增加时,区域大小和总代价均减小.最后,在与分层移动IPv6方案的性能比较中发现,分层移动IPv6方案在几种不同区域大小情况下产生的总代价都比该方案可能产生的最大总代价要高.  相似文献   

8.
程龙  曹争  许春嵘 《计算机工程》2007,33(12):128-130
域间组播是大范围内部署组播时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Chord查找协议的简单有效的域间组播方案。该方案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和负载平衡性,能够很好地支持任意源组播(ASM),并为主机移动组播提供了方便。不仅描述了该组播方案的构建,还分析了该方案所具有的特点及其自身的安全特性。  相似文献   

9.
利用覆盖网组播技术构建组播服务平台是一种可行的提供组播服务的方案.基于代理的覆盖网组播兼具覆盖网组播的灵活性和IP组播的高效性的特点.结合节点的带宽、处理延迟和节点间的通信延迟给出一个完善的基于代理的覆盖网组播模型,根据此模型设计了求节点度受限的具有最小平均延迟的组播转发树生成算法.探讨了主机节点在进行数据分组复制转发时的转发顺序对平均延迟的影响,给出并证明了主机节点对数据分组复制转发的最优策略.通过仿真实验验证了所给算法和最优复制转发策略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万征  余岚b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8,25(8):2495-2498
为了提高移动IPv6网络中组播的服务质量,提出一种动态的基于快速切换的层次型移动组播协议——DFHMM。协议设置两级组播代理,对外屏蔽节点的域内切换;利用移动锚点担当区域组播移动代理,提供配置的高灵活性和通信的强鲁棒性;使用基于链路层触发的快速切换机制,缩短组播服务的中断时间。给出了协议的体系结构、切换流程、数据结构和操作细节。  相似文献   

11.
伴随着互联网带宽的增加和组播技术的日渐成熟,利用组播技术进行网络视频会议、股市行情分发等大规模应用已成为现实。文中介绍了IP组播体系结构需要提供的安全服务。接着通过介绍几种代表性的组播体系结构,说明了目前组播体系结构的研究进展。最后通过分析这些体系结构,提出了建设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导致组播应用存在问题的原因之一是缺乏服务管理。现今,组播面临转折,服务管理是否有效将决定组播能否在专有网络和Internet中继续使用。分析近期组播服务管理方面的研究工作,全文关注点是:域内和域间组播服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监听信源和信宿间的组播可达性;测定端到端路径上的组播存在性。  相似文献   

13.
为了满足多播业务的实时性要求、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出一种新的时延受限最小代价树多播路由算法。该算法基于最小代价多播树的生成方法,对节点之间的时延进行动态修改,寻找满足时延限制的最短路径,可快速找到满足时延约束的多播树。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生成速度快、代价性能良好、能够满足多媒体网络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文中提出了一种主动信息服务系统模型,采用分级信息存储模式和基于多播协议族的主动信息传送,将有用信息及时送到需要它的用户处,以节省网络带宽、减轻服务器负担。  相似文献   

15.
指出了现有组播协议存在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MAPE的组播服务AAA模型,给出了该结构下的核心模块组播敏感第二层交换机的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并阐明这种体系结构对于在城域网范围内开展有偿组播服务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面对实时多媒体组通信应用中带宽瓶颈及用户对服务质量的不同需求,通过对带宽、时延、抖动等网络性能指标施加约束,设计一个满足大规模用户带宽需求的覆盖组播算法(BOM),用于构建层次化的覆盖组播树,平衡服务代理节点间的负载和链路间的流量.通过基于GT-ITM的网络仿真实验,证明该方法在实时流传输中具有较低的延迟、较小的抖动性和良好的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在移动IP网络中利用多播技术实现Anycast服务的通信模型,该模型可以根据网络的拥挤情况动态地选择最优Anycast组成员及其动态加入与离开,解决了Anycast现存的扩展性问题,实现了Anycast树自身信息与请求的分布式维护与处理,从而使得负载均衡。在IPv6模拟环境下,实验数据表明通过该模型获取服务(如文件下载服务)的TRT值要比现有移动IP通信模型下获取同样服务的TRT值小,服务质量也有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基于组播频道跳变的安全特定源组播通信方案。通过以不定长周期改变特定源组播频道的组地址,解决了阻止恶意主机跟踪、加入特定源组播频道接收组播流量、对组播路由基础设施实施DoS攻击等问题。仿真数据表明,该方案具有较好的可扩展性和易实施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模式的Web系统通常以客户端发出请求、服务器响应的方式工作。文中针对IP多播技术进行详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给出了Web服务器端IP地址的自动分配、域名的自动获取以及域名冲突解决方法,并将相关服务以IP数据包的形式主动发送给客户端,从而实现了Web服务的主动推送。最后,基于嵌入式Linux系统对其有效性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20.
描述了一种利用DNS和PROXY扩展来实现对等网设计的方案,利用DNS扩展、Web Service和组播技术来提供防火墙保护的局域网的节点的查找和内容访问,并给出了系统设计方案和协议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