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分子印迹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亲和分离技术,是当前发展高选择性材料的主要技术之一。利用该技术所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分子特异识别功能。本文主要介绍分子印迹技术的方法、基本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方法及其在食品分析、环境分析和药物分析中的应用,并对以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4.
5.
6.
7.
表面印迹法制备胆红素分子印迹材料及其识别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g-(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为媒介,将功能大分子聚乙烯亚胺(PEI)偶合接枝到硅胶微粒表面,形成了接枝微粒PEI/SiO2. 以胆红素为模板分子,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GDE)为交联剂,采用分子表面印迹技术,制备了胆红素分子表面印迹材料MIP-PEI/SiO2,采用静态与动态两种方法研究了MIP-PEI/SiO2对胆红素的结合特性. 结果表明,印迹材料MIP-PEI/SiO2对胆红素分子具有特异的识别选择性与优良的结合亲和性,也具有优良的解吸性能,以EDTA与NaOH混合溶液作为洗脱液,11个床体积内解吸率可达99.39%. 相似文献
8.
《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17,(3):15-18
从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聚合物制备过程中所用到的技术条件等方面,较系统地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基础。介绍了几种新型分子印迹材料的合成及传感器中分子印迹技术等的研究进展和该技术在手性识别检测以及表面分子印迹技术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9.
10.
采用制备得到的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系统研究了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模板金属离子的吸附选择性。结果表明:与非印迹吸附剂相比;以Ni+为模板制备的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Ni+、Cu+与Cr3+的吸附速率和吸附容量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对于含有Ni+的金属离子混合溶液;菌丝体表面分子印迹吸附剂对Ni+的吸附容量和选择性都比另一种金属离子(如Cr3+和Cu+)明显提高;与非印迹吸附剂相比;印迹吸附剂对非模板金属离子Cr3+和Cu+的选择性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分子印迹技术是在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技术,具备分子特异识别的功能.本文对其发展历程、基本原理及其在分析化学、天然产物化学、生物学、膜分离、有机合成等方面在国内外应用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16.
介绍了分子印迹技术的原理和金属配位键独特的优点,并着重介绍金属配位化合物在模板聚合物设计中的应用及研究现状。综述了在设计氨基酸,碳水化合物,其他模板分子如金鸡纳定等聚合物时的原理、方法。对金属配位化合物在模拟催化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7.
18.
在醇水混合溶剂中,以氨作催化剂,通过正硅酸乙酯(TEOS)水解制备SiO2球形颗粒,并以十八醇作为改性剂对SiO2进行表面修饰。研究了TEOS浓度对SiO2球形颗粒粒径的影响,并用TEM、XPS、IR、TG-DTG对所得产品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TEOS∶NH3∶H2O(物质的量比)为1∶4.4∶12.7时,可得到粒径约为450nm的球形SiO2颗粒;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SiO2颗粒粒径随TEOS浓度的增大而增大;用十八醇作为改性剂得到的二氧化硅能在环己烷中很好地分散。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