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荆州古城内存在大量的老旧社区,其公共空间存在基础设施落后等多重问题,不仅居住环境较差,还制约了古城的定位发展.其更新改造迫在眉睫,基于"城市双修"(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理念对荆州古城内具有代表性的民主街老旧社区公共空间进行更新改造设计,从而达到提升社区空间环境品质的同时,延续居民公共记忆,重塑社区场所精神和古城空间格局,实现人文关怀.不仅可以改善城内居民居住环境还可以改善荆州古城城市面貌.  相似文献   

2.
总体城市设计产生背景、实施障碍与实施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建设在城市形态和空间方面所存在的城市整体面貌趋同、城市公共空间不足及封闭社区蔓延等问题成为总体城市设计产生的现实背景和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总体城市设计的目标实现存在着矛盾与障碍,形成独立系统、融入现有规划体系、调整开发与管理模式成为总体城市设计可能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3.
回归城市--对住区空间形态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我国城市住区空间建筑形态演变的回顾,分析居住与城市生活密不可分构相互关系,指出当前一些基于居住安全或商业开发品质追求而过于封闭的住区空间形态存在的问题,提出应从城市的尺度重新考量居住空间形态.  相似文献   

4.
公用与私营——论城市公共空间的企业开发模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的城市公共空间主要由政府投资管理,这种单一的政府开发模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近年来出现了其他的公共空间开发模式,其中的企业开发模式有着经济高效、便于调整和适应市场等特点.本文以深圳华侨城生态广场为例,分析了城市公共空间的企业开发模式的优势和不足,讨论了政府和企业在城市公共空间开发管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居住社区是以城市为物质表现的人类文明,既能保持相对独立性,又成为其重要组织结构。在对居住社区概念作出解释后,笔者通过沙区凤鸣山社西物市场旧城改造的概念性规划,阐述大盘住宅小区向社区化,“城”式化发展的趋势,并强调居住社区的城市功能、空间密度和人的活动复合性。  相似文献   

6.
权力视角下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空间是权力的隐喻和象征,空间的塑造遵循着权力的逻辑.城市空间资源的配置不仅是计划调控或市场调节的过程,更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我国当前的城市空间资源配置虽以代议制民主的权力格局和日趋成熟的法团主义权力格局为主体,但仍存在着公共利益难以表达、公共空间被异化,以及城市规划成为支配性权力组织用以维护和扩大其利益的工具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城市迈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一步,但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因而在防火安全方面存在着很多不利因素,论文提出解决了地下空间安全防火的对策,并着重从地下公共空间的整体规划、防火分区、疏散设施、内装修、疏散光环境设计几个方面的设计要点进行了论述,以期对城市地下公共空间的防火设计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贾咏 《中州建设》2011,(19):12-15
基于安全考虑,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居住在被围墙、门禁等安保措施所封闭的小区里。这些封闭的小区因彼此隔离而被人称之为城市“孤岛”。原本开放的公共空间因为这些“孤岛”的出现而变得支离破碎。这种城市空间的碎片化一方面导致了城市资源的俱乐部化占有,另一方面也造成人们群体意识的淡漠,加深了阶层隔阂。  相似文献   

9.
小街区开发对城市空间公共性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而原本属于大街区封闭小区的绿地如何有效供给为小街区开发中可共享的社区公共绿地值得深入研究。文章以广州珠江新城为例,梳理了历版珠江新城控规的开发模式,从规划设想、建设过程及管理状态三方面,对其中分别代表公有公共空间模式和私有公共空间模式的两个居住街坊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小街区空间的公共性问题,最后从规划机制、建设机制、管理机制、激励机制及监督机制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形成完整且有效的小街区空间公共性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城市化在我国不断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随之逐渐提高,城市格局也在发生变化。公共街区作为人们日常生活、娱乐的载体,一直代表着城市特色和面貌,反映了人们对愉悦精神的追求,然而这与我国现阶段公共街区空间格局缺乏空间布局的多样性相矛盾1。城市公共空间通常指建筑实体之间供城市居民公共使用的开放空间体,是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2。城市公共空间结构是以人的尺度为基础,不断变化发展形成的产物,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保证了空间的适宜性,  相似文献   

11.
《城乡建设》2016,(4):26-27
主持人:有人说,开放社区就是拆除小区围墙,您如何看待?封闭小区怎样合理“开门”? 吴志强:当然不是了.所谓开放社区就是居住和商业的集中融合,即街区既要提供居住,又要有丰富的商业配套和休闲配套.最常见的形式就是:上面住人,下面营商;上面是私有空间,下面是商业空间或者公共空间.将住宅与外部世界全面打通,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开放式社会.开放社区在国外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城市格局形态.  相似文献   

12.
公共住房在改善了城市低收入人群的居住状况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低收入者聚居的趋势,加剧了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而混合居住模式则是缓解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有效途径。为此,本文将从公共住房带来的居住分异研究入手.结合混合居住模式理论及实践,对公共住房如何应对居住分异和混合居住的实现途径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模式也逐渐发生着变化,而中国的城市在经过大拆大建之后,导致了城市公共活动空间的相对匮乏、大量的公共建筑缺失公民性、人与建筑及城市的关系冷漠这一系列问题让建筑师和社会学者们开始重新思考城市建筑的发展道路。该文以深圳城市生活为背景,结合笔者亲身体验的三个公共建筑,叙述了建筑师如今对城市公共生活所倾注的人文关怀,剖析了设计中对居住、社区、环境、公共空间等问题的处理手段,从而为城市公共建筑设计方向提出了一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谁的城市?图说新城市空间三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缪朴 《时代建筑》2007,210(1):4-13
过去30多年来中国城市经历了飞速的改造与扩张,但普通市民使用的城市公共空间却并没有得到应有的改善。公共空间的开发,设计与管理中存在着3个主要问题:“橱窗化”反映在政府开发的市中心广场或绿地中,其布点策略与做作的纪念碑形式使市民难于使用。“私有化”描述了开发商如何为了在自己的项目中实现眼前的最大利润,不惜破坏所在城市大环境中的公共生活。而“贵族化”则暴露了各类新建公共空间中忽视中低收入市民需求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关注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普遍存在的物质形态与社会形态双重隔离现象,重点分析了住区公共空间异化与社会隔离问题;在明确公共空间社会意义的基础上,提出城市既有住区更新居住融合的社会目标,指出了通过公共空间重构促进居住融合的理论基础与现实意义;最后,以公共空间重构为切入点,探讨了居住融合导向下的城市中心区既有住区更新策略。  相似文献   

16.
陈竹 《新建筑》2010,(3):6-10
中国30年的市场经济改革使城市空间的产生、空间的意义以及相关的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从列斐伏尔关于"空间的生产"的基本理论出发,对中国住宅在市场改革前后的生产方式进行比较分析后指出:目前城市居住空间的生产已经从计划经济时期以社会平均分配方式转变为由房地产主导的商品生产的过程。通过对房地产开发空间的主要策略进行剖析,指出市场经济下的居住空间生产过程实际上带来了由私人资本扩张所引发的对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和公共空间价值的侵占、转化,以及社会关系转变的危机。利用西方相关理论分析指出居住空间生产关系的变化及其所引发的问题,在市场经济中重新奠定作为公共干预政策的价值定位已成为城市规划控制的必然需求。  相似文献   

17.
戴锏  朱美霖  吕飞 《规划师》2020,(6):98-101
2020年春节前后我国突发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各城市相继启动了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封闭城市各级住区成为管控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强力措施,在控制人员流动、防止疫情扩散方面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但值得注意的是,城市中一些开放式社区由于没有围墙,社区居住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连通,在需要封闭管理时表现出诸多不适和困难,这也激发了专业人士更多的思考。以此为出发点,文章就开放社区如何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实现有效管控,从形态布局、设施分配和多级管控三个方面提出反思及应对策略,以期对开放社区更具韧性地规划与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胡越 《城乡建设》2016,(11):8-13
公共空间可以改变人在城市中的生活,改变人对城市的感受,影响入在城市之间的选择,公共空间的存在是人选择居住城市时,重要的衡量标准之一.而建筑永久的生命,在于它的空间,以及它所形成的城市公共空间,包括街道、广场、公共庭院以及城市的开放空间.随着中国城市的规模越来越大,公共空间面临的问题亟需引起业内关注.  相似文献   

19.
张国 《城市开发》2005,(11):84-85
近几年的中国房地产企业非常热衷大盘开发,上千亩甚至数千亩的大盘开发在各个城市都不鲜见."大盘开发"最早出现于广东,90年代初的碧桂园、祈福新村是其中的经典项目.从2001年开始,广州华南板块众多大盘的崛起,不仅改变了广州楼市的竞争格局,其影响更是波及全国.大盘开发模式的瞬间成功,使这种开发模式很快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  相似文献   

20.
从效率与公平视角出发,探讨了与城市环境互构视野下的公共空间格局议题,关注如何通过公共空间的高效配置和公平分配,推进城市公共空间建设和优化的科学性。所建立的基于效率与公平视野的城市公共空间格局分析框架,可用于认识一座城市公共空间资源分配现状,判定、监测现行政策法规及规划设计方案的影响,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引导符合效率与公平原则的公共空间格局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