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甲基醚/天然气双燃料均质压燃化学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使用零维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二甲基醚和天然气双燃料均质压燃燃烧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缸内压力计算值和实测结果相当一致,计算结果表明,双燃料燃烧过程分为低温反应和高温反应两个阶段,低温反应主要是二甲基醚燃烧氧化,而高温反应主要是天然气的氧化,低温反应二甲基醚生成了大量自由基加速了天然气的燃烧反应.混合气初始温度升高,放热率增大,燃烧持续期缩短;二甲基醚浓度主要影响低温燃烧过程,天然气浓度则主要影响高温燃烧过程;惰性气体(CO2)使燃烧反应推迟,燃烧反应速率降低.通过控制二甲基醚、天然气和惰性气体浓度可以有效控制均质压燃燃烧过程,拓宽运行范围。  相似文献   

2.
正庚烷均质压燃燃烧反应化学动力学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应用零维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正庚烷均质压燃燃烧反应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在内燃机边界条件下影响其燃烧反应的关键基元反应、关键中间产物以及自由基。结果表明,正庚烷的燃烧过程由高温反应和低温反应两个阶段组成,高温反应阶段又可以分为蓝焰反应和热焰反应两个阶段。正庚烷氧化反应首先经过脱氢反应,第一次加氧异构化后的第二次加氧是低温反应的必经途径,其产物的两次分解是低温反应阶段OH自由基的主要来源;蓝焰反应阶段主要是甲醛氧化成CO的过程,H2O2的热分解是控制该阶段反应最重要的基元反应,也是OH自由基的主要来源;热焰反应主要是CO氧化成CO的过程;CO的生成途径是:低温反应生成的甲醛(CH2O)脱氢生成HCO,HCO氧化生成CO,OH是CO氧化为CO2和正庚烷脱氢反应最重要的自由基。  相似文献   

3.
应用零维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二甲基醚(DME)/甲醇双燃料均质压燃低温氧化反应机理,考察了初始温度、甲醇浓度和二甲基醚浓度对低温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醇改变了二甲基醚低温反应途径,二甲基醚的低温和二次加氧过程受到抑制,CH3OCH2直接裂解(β-scission)起主导作用,二甲基醚与甲醇高温反应几乎同时进行.温度升高,高温脱氢反应和β-scission增强;低温脱氢反应速率增大,反应时刻提前,高温脱氢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加氧反应速率随着DME浓度增大而增大,β-scission反应速率先增大后减小;甲醇浓度增大,DME低温脱氢反应速率降低,高温脱氢反应速率先增大后降低,β-scission反应速率随甲醇浓度增大而减小,加氧反应速率则随甲醇浓度增加而升高.  相似文献   

4.
尧命发  秦静 《内燃机学报》2004,22(5):411-418
应用零维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研究了二甲基醚/天然气双燃料均质压燃燃烧反应机理。结果表明由于两种燃料相互作用,DME低温反应进行程度很小,没有第二次加氧过程,β-scission起主导作用,大部分甲醛由CH3O生成,而不是DME的低温反应;H2O2主要由DME控制,H2O2浓度升高促进了天然气的低温反应进行;另一方面,天然气低温反应放热也促进了DME的氧化反应,OH浓度升高,使CO能够全部氧化。计算结果表明,在压缩比较高的条件下,天然气浓度变化对DME稀燃极限几乎没有影响,但压缩比较低时,随着天然气浓度升高,DME稀燃极限浓度升高。  相似文献   

5.
二甲基醚均质压燃化学动力学简化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梁霞  尧命发 《内燃机学报》2005,23(4):329-335
由于详细的化学动力学模型与多维流动动力学模型耦合的高度复杂性,很难将其应用于模拟实际发动机的工作过程。在详细反应动力学研究基础上,通过对二甲基醚(DME)均质压燃燃烧反应途径和敏感性分析,建立了均质压燃二甲基醚的简化动力学模型。此模型在Curran et al模型基础上构建,包括26种产物和28个基元反应。结果表明,提出的二甲基醚简化动力学模型与详细动力学模型计算结果相当吻合,简化模型在对着火时刻、缸内温度和压力计算结果与详细模型基本一致,简化机理对变初始温度和混合气浓度也有较好的预测能力,可应用于模拟二甲基醚HCCI的燃烧过程。  相似文献   

6.
应用零维详细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对不同边界条件下正庚烷(n—heptane)均质压燃燃烧反应的化学反应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出了以初始温度和燃料当量空燃比这两类边界条件为函数,压缩比为17,转速为1400r/min的HCCI全工况解。结果表明:HCCI燃烧分为完全燃烧区域、低温反应和蓝焰反应区域、仅发生低温反应区域和失火区域;不发生热焰反应的关键是反应H+O2=O+OH进行程度浅,不能生成足够的OH自由基使CO氧化成CO2;蓝焰反应也不发生而仅发生低温反应的关键是H2O2分解反应的进行程度浅,H2O2只有在缸内温度达到1000K时才能快速分解,这就不能生成足够的OH自由基使甲醛转化成CO2低温反应和蓝焰反应区域是高CO排放区,仅发生低温反应的区域是高甲醛排放区。  相似文献   

7.
废气再循环对二甲基醚均质压燃燃烧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在一台单缸发动机上进行了废气再循环(EGR)对二甲基醚(DME)均质压燃(HCCI)燃烧过程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EGR比例小于20%对运行最大负荷工况范围影响不大;采用高比例EGR可以拓宽DME均质压燃运行工况范围,随着EGR率增大,HCCI运行的最大负荷工况增大,着火燃烧时刻推迟,燃烧放热率降低,缸内最大爆发压力降低,发动机热效率增大;EGR率小于75%,HC排放略有降低或相当,EGR率为75%时,HC排放显著增加;EGR率大于25%,随着EGR率增加,CO排放增大,小负荷工况尤其明显,在中高负荷工况,EGR率对CO排放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8.
DME燃料HCCI燃烧过程及排放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值方法研究了二甲基醚HCCI模式下的燃烧过程及排放机理.实验在一台被改造的单缸直喷柴油机上进行.计算模型采用耦合了简化化学动力学的三维模型.模拟表明,三维模型在示功图的预测上比零维模型更接近实测值,因为三维模型考虑了流场内温度场和压力场的不均匀性及缸壁、活塞表面的传热.模拟还表明,CO主要出现于气缸壁附近及侧隙,这是由于气缸壁附近温度梯度较大,没有足够的活化自由基将CO氧化为CO2.主要的未燃碳氢为甲醛和二甲基醚,这两种产物主要来源于气缸壁附近和侧隙处,温度较低抑制二甲基醚的加氧反应, 同时不利于活化自由基的出现,导致未燃产物得不到充分氧化.  相似文献   

9.
应用零维热力学模型和化学反应动力学模型计算并分析了二甲基醚(DME)/天然气(CNG)双燃料均质压燃(HCCI)运行工况范围,计算与试验结果相吻合.采用DME/CNG双燃料方式可以有效地扩展HCCI的运行工况范围,发动机转速为1400r/min,最大平均有效压力可达O.52MPa.在一台单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DME/CNG双燃料HCCI燃烧过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DME/CNG双燃料燃烧过程表现出明显的两阶段放热过程,随着CNG浓度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增大,燃烧始点略有推迟,燃烧第二放热峰值增大.而DME浓度对燃烧过程的影响主要通过影响第一阶段放热过程,进而影响第二阶段放热,随着DME浓度加大,第一放热峰值增大,燃烧始点提前,导致第二放热峰值增大,缸内最大爆发压力增大,主燃期缩短,当DME浓度太高时,发动机将出现爆震.  相似文献   

10.
压缩比、CO2对二甲醚均质压燃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凯  魏远文 《内燃机》2010,(1):12-15
利用化学反应动力学软件建立二甲醚均质压燃燃烧模型,研究了压缩比和进气掺入CO2对二甲醚均质燃烧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大压缩比加快了二甲醚基元反应速率,使着火提前,燃烧压力、温度上升;进气中加入CO2可以延迟着火时刻,降低缸内压力和温度;CO2对二甲醚均质压燃高温燃烧阶段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1.
利用PRF70掺混燃料作为汽油表征燃料进行仿真研究,将三维计算软件CONVERGE和Chemkin结合,研究了汽油压燃燃烧反应过程的主要放热反应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化学反应路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汽油压燃燃烧反应过程中,不同反应对总放热率的贡献不同,由HCO+O_2CO+HO_2、CH2O+OHHCO+H2O、CH2CCH2OH+O_2CH2OH+CO+CH2O是燃料燃烧过程中对放热贡献最大的3个反应,其放出的热量远大于其他反应;汽油压燃燃烧反应过程中参与夺氢反应的自由基主要有4种,分别是HO_2、OH、H、O,在不同曲轴转角处上述4种自由基参与夺氢反应的重要性不同,HO_2夺氢反应所占比例始终领先其他3种,H、O参与的夺氢反应所占比例随曲轴转角的增加而增加,相应的OH参与夺氢反应所占比例减少;汽油压燃燃烧反应过程中,随着曲轴转角的变化,缸内温度升高,异辛烷发生高温裂解的比例增加。  相似文献   

12.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加入了与浓混合气相关的反应,构建了适合分层压燃的简化动力学模型,包括39种物质和49个基元反应.新构建的分层压燃简化动力学模型,零维模拟的结果与详细机理吻合很好;与三维CFD耦合模拟的结果与预混/直喷条件下的实验结果吻合也很好.对于预混/直喷分层燃烧来说,低温反应最先发生在压缩余隙和凹坑内活塞表面附近的燃料均质分布的区域,而高温反应最先发生在喷雾导致的浓混合气区域.到低温反应结束为止,缸内生成的H2O2和CH2O浓度分布不均匀,混合气较浓的区域生成的H2O2和CH2O浓度较大.高温反应开始后,浓混合气区域温度比燃料均质分布的区域高,因此在较浓的混合气区域,H2O2、CH2O、HCO和CO等重要中间产物消耗的速度都比燃料均质分布的区域快.  相似文献   

13.
生物柴油燃烧化学动力学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零维单区模型对生物柴油在发动机燃烧中的化学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分析生物柴油在内燃机边界条件下燃烧氧化过程的关键基元反应、关键中间产物的生成速率(ROP)以及重要自由基,总结出了生物柴油燃烧氧化的主要反应路径.生物柴油的燃烧过程经历低温放热和高温放热两个阶段;在低温放热阶段生物柴油燃料主要通过脱氢反应进行消耗,在高温阶段则通过直接裂解和脱氢反应进行消耗,OH自由基无论在低温阶段还是在高温阶段对燃料的脱氢都起到了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4.
采用最新的二甲醚(DME)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DME氧化机理包括399个基元反应,涉及79种组分),利用LawrenceLivermore国家实验室开发的HCT软件,进行DME均质充量压燃着火过程的变参数研究。从理论上分析讨论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空当量比、发动机转速对燃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E的均质充量压燃(HCCI)燃烧过程有明显的两阶段,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空当量比和发动机转速等参数的改变都会导致DME均质压缩燃烧过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根据50 kW下行燃烧炉中燃烧过程中的NO和N_2O生成及还原规律,采用高温固定床模拟了空气分级燃烧过程的还原及燃尽阶段的气氛对N_2O高温分解及对NO生成影响的实验,测量了多种气氛模拟工况下的N_2O高温分解等特性,得到了N_2O高温分解及对NO生成转化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显示,在CO+O_2+平衡气的气氛条件下,N_2O分解生成大量NO,有别于传统的N_2O分解理论.利用基于MB89机理的化学动力学模拟方法模拟了对应气氛下N_2O分解规律及产物特性,分析N_2O分解生成NO的基元反应.根据模拟结果发现,生成的大量NO一是来源于CO燃烧产生大量的O自由基与N_2O反应的产物,二是N_2O逆向生成的NCO进一步分解成NO.  相似文献   

16.
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燃烧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均质充气柴油引燃天然气发动机的燃烧过程,以简单的一步表观反应动力学概念的阿伦纽斯(Arrhenius)公式为基础,综合湍流对化学动力学的影响,提出了一个新的燃烧模型。通过试验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此外对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过程进行了分析,发现了柴油引燃的天然气发动机燃烧过程具有两阶段特性,即:第一阶段以迅速扩展的均匀温度梯度区为主要特征,第二阶段呈现均质压燃的燃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双燃料发动机的燃烧是有别于传统发动机燃烧和均质压燃燃烧的一种独特燃烧现象。  相似文献   

17.
柴油机燃烧多环芳香烃前驱体等物质的化学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揭示混合气浓度对柴油机排放的影响规律,采用正庚烷氧化详细反应机理及化学动力学分析软件对不同燃空当量比下柴油机燃烧初级碳烟粒子前驱体等重要反应中间产物或自由基的形成及发展历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降低混合气浓度可以实现低温燃烧,使燃烧温度远离“碳烟形成温度窗”,大幅度降低柴油机碳烟排放.混合气浓度对反应中间产物或自由基有重要影响,通过改变混合气浓度可以控制燃烧过程中多环芳香烃(PAH)前体物乙炔(C2H2)、炔丙基(C3H3)及其他重要物质羟基(OH)、过氧羟自由基(HO2)、过氧化氢(H2O2)、甲醛(CH2O)和一氧化碳(CO)等的生成量,从而实现控制柴油机排放.  相似文献   

18.
DME均质充量压燃着火过程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新型发动机代用燃料二甲醚(DME)为例,采用最新研究的DME化学动力学反应机理(DME氧化机理包括336个基元反应,涉及78种组分),利用美国SANDIA国家实验室开发的cHEMKIN-Ⅲ软件,进行了DME均质充量压燃着火过程的数值模拟,并从理论上讨论分析了压缩比、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空当量比、发动机转速对燃料着火时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ME的HCCI燃烧过程有明显的两阶段,压缩比、进气温度、进气压力、燃空当量比和发动机转速等参数的改变都会导致DME压燃着火过程的显著变化。  相似文献   

19.
模型化合物吡啶加热氧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煤中吡啶型氮的氧化规律,选取吡啶为煤的含氮模型化合物,采用傅立叶红外光谱仪(Ft-Ir)和烟气分析仪连用,在600—1400℃温度范围内,对其氧化产物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吡啶氧化产物主要是NO、NO2、N2O、CO和CO2.N2O在750~900℃生成量最大;氧气量大于或等于理论氧气量的76%时,CO在650℃存在一个高峰,NOx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加;氧气量等于理论氧气量的59%时,生成大量CO,抑制了NOx的生成.  相似文献   

20.
建立了一种适用于当量比燃烧天然气发动机的Rh基三效催化器(TWC)整体模型,研究了排气温度和组分对TWC系统次生污染物N2O和NH3生成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N2O主要在起燃和低温(400~605 K)下通过CO还原NO反应生成;高温状态下(>850 K)NH3通过H2还原NO反应生成,H2来源于蒸汽重整(SR)和水煤气变换(WGS)反应。H2浓度的增加促进了N2O和NH3生成,高温下N2O会与H2发生还原反应,导致N2O有所降低。H2O和CH4对N2O和NH3生成的影响随着温度变化而变化。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O2浓度的增加,NH3生成大幅降低;高温下高O2浓度会促进N2O生成。研究还发现,排气中O2浓度在4000 × 10-6左右时,排温控制在580~850 K,能实现N2O和NH3近零排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