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沙雅隆起(塔北隆起)是塔里木盆地北缘极为重要的近东西向构造带。前人研究认为,沙雅隆起以逆冲变形为主,但是,这一认识既与地震剖面上的花状构造样式相矛盾,又与平面图上断层呈扫帚状和拖尾状分布的特征相矛盾。该文基于高分辨率的三维地震剖面,提出塔里木盆地北缘沙雅隆起经历了2个阶段的走滑构造变形:第一阶段为加里东晚期—印支期的压扭构造变形,形成了深部构造层中的大型正花状构造,同时地层被大幅抬升并遭受剥蚀;第二阶段为喜马拉雅期的负反转—张扭构造变形,形成了浅部构造层中的负花状构造。这一认识表明,塔里木盆地北缘可能并非统一的构造—沉积环境,沙雅走滑构造带为一重要的构造—沉积分隔带,而加里东晚期与喜马拉雅早期是塔里木盆地北缘非常重要的2个构造变革期。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玉北1井构造带形成过程与变形机制的解析,是揭示该带碳酸盐岩储层发育与展布规律的重要环节。断层及背斜轴面分析表明,该带发育两种类型构造。一种是贯穿南北的正花状构造;另一种上下构造层构造形态差异明显。上部为对称背斜,受高角度走滑断层控制;下部为不对称背斜,受沿寒武系膏盐层发育的逆冲断层控制。研究表明,玉北1井构造带定型期为中加里东期,此后至少叠加了晚加里东期与海西晚期两次区域变形。构造带沿走向主干断层倾向发生变化,自北向南由逆冲向走滑构造转变。在两条主干断层交汇部位背斜最发育,其核部有寒武系膏泥岩的汇聚,形成了剪切-挤压断层转折背斜。由此推断,构造带奥陶系碳酸盐岩层系不仅存在加里东期、晚海西期两期隆升剥蚀,而且在剪切-挤压背斜顶部、层间发育的高角度、低角度裂缝都为岩溶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围斜区发育一系列北东走向的走滑断裂,主要发育花状构造、平行高陡断裂带、雁列构造等多种构造样式。加里东中期塔中Ⅰ号断裂、南缘断裂活动剧烈,北西向的逆掩岩片或滑动块体中由于差异运动而形成了北东走向的撕裂断层-调节断层。加里东末期塔中地区受到东南向强烈斜向挤压作用是走滑断裂形成的动力机制,在基底薄弱带的基础上,塔中地区发生了右旋走滑特征。在这种板内挤压转换构造背景下,形成了一些连接北西向逆冲断层的北东向走滑断裂。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断裂基本上沿着加里东中期的调节断层带的基础上继承发育,具有多期活动的特征。走滑断裂对碳酸盐岩储集层具有强烈的改造作用,还控制了古生界碎屑岩构造圈闭的发育,并作为重要的油气运移通道。  相似文献   

4.
轮南低凸起是塔里木台盆区油气勘探的重点地区,发育一系列受控于断裂的缝洞型油气藏。目前对该区断裂研究多是针对某一区块的研究,亟需进行全区系统梳理。基于轮南低凸起大量三维地震资料,采用断裂构造解析方法,开展研究区断裂类型、构造特征与形成演化分析。结果表明:轮南低凸起发育逆冲断裂、走滑断裂、张扭断裂3类断裂。逆冲断裂分布在研究区西北部、中部轮南地区,既有沿层滑脱型,也有基底卷入型逆冲断裂。走滑断裂是研究区主要的断裂类型,剖面上表现为高陡直立、正花状、半花状3种构造样式,平面上发育线性延伸、棋盘格式、辫状构造、马尾状构造4种构造样式,沿走向具有明显的分段性。张扭断裂主要分布在上古生界、中-新生界,断裂规模较小,剖面上呈阶梯状、堑垒式或负花状,平面上大多沿深层走滑断裂、逆断裂呈雁列式、斜列式展布。利用断层上下构造样式差异、卷入断裂构造变形地层时代、生长指数3种方法分别判定走滑断裂、逆冲断裂、张扭断裂活动期次,揭示研究区断裂演化主要经历中加里东期、早海西期、晚海西—印支期、燕山—早喜马拉雅期4期演化,断裂演化具有一定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5.
柴达木盆地北缘盆山构造关系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穿过赛什腾山南侧构造边界的地震剖面显示.赛什腾山南缘断裂带总体表现为扭动特征。该断裂带在西端主要表现为向北、向上冲断;中部以高角度为特征;东缘(1001测线剖面)则表现为低角度、向盆地方向的逆冲断层,可能是走滑断裂构造端部的构造转换,为伴生构造样式。柴达木盆地北缘(柴北缘)的边界造山带并没有向盆地方向大规模逆冲,赛什腾山山前的东台1井及绿梁山山前的尕丘1井均未钻遇被山体掩覆的新地层,而是钻遇了高角度断裂带,也说明山体向南侧的逆冲规模较小。因此,新生代以来柴北缘地区的构造变形以走滑变形为主,逆冲推覆是走滑构造的伴生产物。柴北缘走滑断裂带构造变形具有反转特征.并不是厚生油气藏形成的有利地带,走滑带之间的块体可能是相对稳定的块体,具有较有利的成藏条件。图7参12  相似文献   

6.
塔里木盆地逆冲断层下盘遮挡圈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塔里木盆地长期处于挤压背景,由此引起的逆冲(掩)断层和断层遮挡圈闭发育。在盆地的演化历史中,早二叠世末的晚海西运动和渐新世末的喜马拉雅运动形成了两个世代的逆冲-逆掩断裂系统。这两期构造也是油气的主要成藏期。逆冲断层遮挡圈闭是逆冲断层形成过程中或形成后的次级应力所形成,上、下盘属两个不同的变形范畴,上盘属外来体,而下盘属相对原地体。因此,逆冲断层下盘遮挡圈闭更有利于油气保存。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英吉苏凹陷构造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英吉苏凹陷与库车坳陷同处于塔里木盆地北缘,三叠纪以来二者具有类似的沉积―构造演化历史。根据英吉苏凹陷目前的勘探程度和中生界的构造格架,把英吉苏凹陷整体划分为\"二洼一凸\"的构造格局,即英西洼槽、维马克―阿拉干低凸起、英东洼槽,进一步细分为5个三级构造带。认为区内断层以逆冲断层为主,主要表现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构造演化表现为受阿尔金走滑构造活动影响形成的侏罗系陆内走滑-压陷盆地,剖面上其呈宽缓的\"牛头\"状。  相似文献   

8.
朱明  袁波  梁则亮  杨迪生  唐雪颖 《石油学报》2021,42(9):1163-1173
准噶尔盆地周缘发育晚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3期变形。晚古生代,天山—阿尔泰山—扎伊尔山—哈拉阿拉特山隆升,形成盆-山构造雏型;晚二叠世—侏罗纪,盆地周缘发育走滑断层,如:西北缘的乌夏断层、克百断层、红车断层等走滑断层,东北缘的红岩断层、克拉美丽断层、白家海断层等走滑断层,南缘的高泉断层、艾卡断层、南安集海断层、后峡拉分盆地等走滑构造。无论是从构造变形的运动学机制分析还是考虑构造变形时间的一致性,晚二叠世—侏罗纪准噶尔盆地周缘均发育右旋走滑断层。新生代天山再次隆升,南缘发育逆冲断层,与中生代构造叠加,形成"二期构造、深浅叠置"的构造格局。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和东北缘的新生代变形微弱,保留了中生代走滑构造,发育与走滑构造有关的油气藏。准噶尔盆地南缘高探1井、呼探1井的勘探成果证实了走滑断层与逆冲构造叠加部位是有利的勘探目标。厘定准噶尔盆地的断裂特征和变形机制对地震解释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是在前震旦纪陆壳基底之上发育起来的大型叠合盆地。从震旦纪到新近纪,塔北隆起经历了多期构造运动。构造活动形成的构造背景为油气运移创造条件,断裂为油气运移提供良好的通道;多期岩溶作用改造储层,为油气富集提供良好的储集空间。整体而言,塔北隆起与奥陶系岩溶储层改造及油气富集相关构造运动大致分为6期,中加里东期,桑塔木组沉积期存在暴露的斜坡背景;晚加里东运动以北部整体掀斜为特征,并发育NNW走向的走滑断裂;早海西期构造运动主要发育于轮南凸起,形成了轮南鼻状凸起及东河塘—轮台断裂带、轮西断裂—轮南断裂带及桑塔木断裂带等3条主要断裂带;晚海西期构造变形与火山岩侵入所产生的挤压及差异挤压相关,构造变形主要发育在侵入体周缘;印支期在NW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在塔北西部产生基底卷入型的逆断层及逆冲走滑断层,东部老断裂活化;燕山期构造变形微弱,喜马拉雅期受南天山逆冲挤压形成库车坳陷,塔北隆起北部随之沉降,且受差异挤压作用,形成NNE走向的走滑断层。塔北隆起的岩溶形成时期主要有中、晚加里东期和早海西期。中加里东期桑塔木组沉积前存在暴露的斜坡背景,形成明暗河系统;晚加里东期在桑塔木组尖灭线以北发育风化壳型岩溶储层;桑塔木组尖灭线向南8km范围内发育承压型顺层岩溶储层;更南部则主要发育深部潜流型岩溶储层。早海西期岩溶主要发育于轮南凸起,叠加发育于中加里东期岩溶之上。塔北隆起油气由南向北运移,断裂是油气运移的重要通道。NNW向走滑断层控制油气的早期运移,NNE向走滑断层对油气的后期调整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草湖地区位于塔里木盆地东北部与库鲁克塔格隆起的结合部位,该区古生界-中生界地层保存比较齐全,较完整地记录了塔里木盆地东北缘的构造演化。基于最新二维地震资料构造解释,利用断层相关褶皱分析技术,对草湖地区构造变形样式、运动学特征进行了精细解析。研究表明,草湖地区断裂变形具有“上下分层、南北分段、东西分带”的特征,断裂活动总体上具有逆冲兼压扭性质,主要发育海西晚期、印支期、燕山中期3期构造变形,均具有断层相关褶皱的几何学特征。在构造变形分析的基础上,选择典型地震测线剖面,利用平衡剖面技术,恢复了草湖地区的构造演化历史,即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的构造运动,奠定了研究区及周缘的隆凹格局,主要形成了阿克库勒凸起、草湖凹陷、尉犁鼻凸;海西晚期,发育逆冲滑脱断层;印支期、燕山期继承性的压扭走滑下,最终形成该区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11.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重要的含油气构造单元,因其断裂构造特征与演化异常复杂,严重制约了对该区构造特征及演化的认识和油气勘探工作。基于地震剖面的精细地质解释,并结合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构造演化背景及最新的钻井资料,利用断层相关褶皱理论,识别出吐木休克断裂带3段不同的冲断—褶皱构造样式。西段由一条单一的倾向巴楚隆起的基底卷入型高角度逆冲断层构成。中段除发育南西倾向的主冲断层外,还发育由巴楚隆起向阿瓦提凹陷方向的盖层滑脱构造。同时,断裂上盘褶皱核部发育第四纪正断层。东段为典型基底卷入型楔状冲断构造,冲断构造前锋位于中寒武统膏盐层,上寒武统以上发育低角度的盲冲断层为特征,主冲断层位移量为倾向阿瓦提凹陷的反冲断层吸收。根据地震剖面解释结果及构造演化恢复,认为由基底卷入型主冲断层和盖层滑脱型反冲断层及其相关褶皱构成的深部挤压冲断构造体系,定型于新近纪末。中段挤压隆起顶部中和面附近发育的小型张拱性正断层,形成于第四纪早中期。  相似文献   

12.
塔里木盆地塔中北坡构造解析与油气勘探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塔中北坡三维地震资料的解析,对主要断裂带的变形特征、活动期次与控储控藏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区主要发育8排NNE或NEE走向的左行走滑断裂带,主要活动期为加里东中期(中奥陶世末)与海西早期(中泥盆世末)。海西早期张扭性走滑断裂是在加里东中期压扭性走滑断裂的基础上继承性发育的,受控于先存基底薄弱带与构造应力的不均衡作用,属于典型的被动型走滑断裂;断裂系统形成的裂缝及后期发生的热液活动,对奥陶系碳酸盐岩溶蚀孔洞-裂缝型储集体发育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该区经历了加里东晚期、海西晚期与喜马拉雅期3个主要成藏期,古生代的构造格局与走滑断裂活动控制了本区油气纵向分布的差异与富集,形成了中下奥陶统以干气气藏为主、下志留统以油藏为主的成藏特征。塔中北坡奥陶系碳酸盐岩是寻找天然气规模储量与产量阵地的现实领域,走滑断裂附近分布的串珠状地震反射异常体是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同时志留系柯坪塔格组中段泥岩覆盖下砂体的"甜点"发育区,是柯坪塔格组下段油藏的有利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13.
基于地震地质解释,刻画了塔里木盆地中北部断裂体系的平、剖面特征,分析了不同断裂体系的结构模式、形成机制及演化历史。结果表明,该区分为4个断裂体系:(1)托普台“X”型走滑断裂体系,下古生界主要发育NNE、NNW向“X”型共轭剪切破裂及“1”字形直立构造、正花状构造,而中新生界多表现为NNE向雁列式张性正断裂及负花状、堑垒构造;(2)塔中NW向逆冲断裂体系,以近NW向基底卷入式或滑脱式逆冲断裂为主,发育“y”字形构造;(3)顺托NE向走滑断裂体系,奥陶系及以下层系表现为近NE向左旋走滑及“1”字形直立、正花状构造,而志留-泥盆系主要发育近NE向雁列式张性正断裂及负花状、堑垒构造;(4)塔河盐下“T”型断裂体系,下古生界层系由近EW向逆冲断裂与近SN、NNE向走滑断裂组成,中新生界层系主要发育NEE向、近SN向雁列式张性正断裂组。断裂体系的研究明确了研究区压扭走滑和张扭走滑作用的叠加改造过程,认为主要受控于盆缘古洋盆5期的消减闭合及碰撞造山作用。结合研究区构造动力学背景分析,将该区断裂体系的演化过程划分为中晚奥陶世的强挤压弱走滑期、晚志留—中泥盆世的强挤压强走滑期、晚石炭—早中二叠世的强拉张弱走滑期、晚二叠世—三叠纪的强挤压弱走滑期和侏罗纪—新近纪的弱挤压弱走滑期。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断裂类型与油气远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该区发育有叠瓦逆冲断裂带、褶皱和逆冲断裂带、背冲断裂带、反向逆冲断裂、推覆构造和走滑断裂带等断裂样式,它们的形成受控于侧向挤压作用、重力作用、基底控制作用和不均匀推覆作用,在控制油气运移、聚集和油气藏形成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三维地震精细解释,运用断距分析、断层生长指数等方法,探讨了塔中北坡顺1井区走滑断裂的几何学特征、活动期次及其成因机制。该区走滑断裂及其伴生构造具有明显的分层特征,同时又具有分段差异:西段构成基底走滑卷入的"负花状"构造,东段则表现为盖层滑脱型。加里东中期(Ⅲ幕)基底走滑断裂已开始活动;海西早期,走滑断裂再次活动,上奥陶统桑塔木组厚层泥岩起到滑脱层的作用,基底走滑断裂剪切引起的盖层变形,在志留系发育伴生雁列正断层及其地堑、地垒组合;海西末期,挤压应力沿NE走向释放减弱而出现构造分异,基底走滑断裂西段再次复活,并与雁列正断裂上下贯通构成"负花状"构造;之后在印支期持续活动,发育断层相关褶皱等。海西末期-印支期,基底卷入型走滑断裂油气运移通道的开启、志留系等构造圈闭的定型与主成藏期具备良好的时空配置关系,走滑断裂附近可发育奥陶系岩溶。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塔西南坳陷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油气运聚关系密切。通过解析区内的色力布亚、康塔库木、罗斯塔格、鸟山及玛扎塔格等断裂的活动特征,明确了该斜坡北缘断裂的活动样式、形成期次及断裂发育的平面过渡关系,并进一步明晰了断裂活动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与塔里木板块南缘造山带的形成及演化过程密切相关,断裂活动样式与巴楚隆起的整体变形协调,东段表现为向北凸出的弧形逆冲断裂,西段发育强烈的逆冲隆升和走滑断裂,而中段则为调节过渡带,导致断裂的挤压应力来自塔里木盆地南缘帕米尔高原与西昆仑造山带的持续碰撞;(2)麦盖提斜坡北缘可识别出早加里东期、晚海西期和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3)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发育正断层、盖层滑脱和基底卷入等构造样式;(4)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活动形成了构造圈闭,也为油气运移提供了通道。此外,板块南缘持续的挤压作用造成昆仑造山带走向分为西段北西向和东段近东西向两部分,与麦盖提斜坡北缘断裂走向较为一致。这也为塔西南坳陷中段发育北东向展布的南华系—震旦系裂谷提供了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7.
利用层序地层学和坡折带理论,对塔里木盆地HT1井区的钻/测井、地震、岩心等资料进行分析,将志留系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SQ1,SQ2)和6个体系域.古地貌和沉积相特征研究认为,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盆地收缩加剧,和田河古隆起进一步隆升形成北倾斜坡,总体以潮坪沉积为主.并总结该区形成岩性圈闭的地质条件,识别出4个形态圈闭.   相似文献   

18.
塔中隆起位于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带中部,为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块之一。以塔中隆起高品质三维地震资料精细解释为基础,开展塔中隆起走滑断裂的剖面和平面几何学特征、断裂的活动期次和断裂形成机制研究。地震资料显示塔中走滑断裂于石炭纪之前定型,少数走滑断裂的活动持续到了石炭纪之后,断穿基底到志留系和泥盆系,断面直立,但是在不同层位断层的几何特征存在明显差异性,主要分为3层结构:深层中、下寒武统断裂平面上呈线性展布,中、下寒武统在断裂两侧上拱;深部断裂向上继续切穿上寒武统和奥陶系,并在碳酸盐岩顶面发育许多分支断裂,剖面上表现为正花状构造,平面上组合为斜列断裂;浅层走滑断裂发育在上奥陶统-志留系和泥盆系内,剖面上常以负花状构造样式出现,平面上表现为该层特有的北西向雁列断层。这3层断裂在垂向上叠置,形成复杂的空间形态,将塔中隆起走滑断裂的演化阶段划分为3期:中寒武世塔中地区存在构造反转事件,在压扭应力作用下发育规模较小的走滑断裂;晚奥陶世走滑断裂复活,形成正花状构造;志留纪—泥盆纪走滑断裂持续活动。塔中隆起走滑断裂的形成受周缘构造环境控制,在中寒武世局部压扭应力、晚奥陶世压扭环境和志留纪—泥盆纪的压扭环境下形成演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