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为实现中、远红外大气窗口的双波段低红外透过率,设计了由2层不同尺寸圆环单元构成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仿真结果表明该FSS在3~5μm和8~12μm波段形成两个平均透过率低于5%的阻带.对FSS表面电流分析的结果说明,谐振单元表面感应出的对称分布电流使散射总场增强,形成增强型反射,而不同尺寸的谐振单元具有不同的谐振波长,两层谐振单元共同作用形成了两个阻带.研究了入射角以及介质层属性(厚度、介电常数和损耗角正切)对FSS传输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FSS在两个大气窗口内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介质层介电常数对FSS的传输特性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为实现中红外大气窗口(3~5μm)和远红外大气窗口(8~14μm)的低红外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双频红外频率选择表面(FSS),该FSS由两个外侧六边形内侧圆形的环状结构组成.CST电磁软件仿真结果表明,该FSS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内的平均透过率低于5%,实现了中远红外的双阻带.采用表面电流分析法分析了该FSS的滤波机理,该结构通过屏内单元间的耦合形成对称电流模式,使散射场增强,透过率降低,形成了相应波段的阻带.仿真结果表明该结构具有极化稳定性,且对于不同入射角的TE波具有良好的角度稳定性,介质层厚度和损耗角正切值对传输特性影响较小,介电常数对其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覆盖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的低透射率,采用六边形环复合“单钺”型短臂与十字结构共振器相结合的思路,设计了一种可调节的、“双环—双屏”三明治结构的频率选择表面。CST电磁软件仿真结果表明,在3~5μm,8~14μm两个红外大气窗口内的平均透射率低于1.9%,可以对中、远红外电磁波有较好的抑制传输效果,并且有优越的偏振稳定性和入射角度稳定作用;通过利用表面电流分析法与等效介质原理法,以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频率选择表面结构的滤波机理。并通过仿真计算的方式,探究出电介质层属性与单元结构参数对频率选择表面的滤波效果有较大影响,研究结果对后续实验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在中、远红外两个大气窗口的低透过率,设计了一种基于六边形环状结构的双屏红外频率选择表面,利用CST 电磁软件进行仿真分析,发现该频率选择表面在3~5 mm 和8~15 mm 两个波段内的平均透过率低于0.025,实现了红外波段的双阻带;采用等效表面阻抗和表面电流法分析了该频率选择表面的滤波机理,发现不同极值点处由于屏间耦合或屏内单元间的耦合在谐振单元表面感应出对称分布的电流从而使散射总场增强,形成增强型反射,即比较理想的红外光阻带;最后研究了电磁波的入射角度、极化方式以及介质层的厚度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介质损耗对频率选择表面传输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应用模匹配技术,研究了Y形缝隙平面周期阵列夹嵌于均匀有耗介质中心的夹心频率选择表面(FSS)结构对平面波的传输特性。讨论了介质层对结构中心谐振频率、传输带度、以及传输损耗的影响规律。相同介电常数的介质材料在有耗和无耗情况下的模拟分析结果清楚表明介质本身的损耗是影响FSS结构损耗特性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7.
有源频率选择表面,是指在频率选择表面中加入变容二极管或PIN二极管等有源器件构成的FSS结构,通过有源器件的可调性来实现对FSS性能的控制。文中根据有源器件的电容等效原理,设计了一种方形缝隙FSS结构,研究了电容加载对FSS传输特性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加载电容后其谐振频点向低频偏移,带宽减小,且加载电容对FSS传输特性有较好的可控性。 相似文献
8.
毫米波与红外相复合的遥、近感系统中,天线的复用是一个关键问题。本文提出用频率选择表面来设计复用融面,实现透过毫米波而反射红外的双工性能。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都证明了该方案的有效性,样品对毫米波的透过率和对红外的反射率均可大于90%。该复用面还具有适用于双色红外系统的优点,克服了光学结构仅可用于单色红外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设计并实验验证了一种具有低频吸收、高频透射性能的频率选择表面(FSS)。通过将加载集总电阻的吸波型FSS 与具有频谱滤波特性的低反高透型FSS 进行复合设计,获得对特定频段入射电磁波的选择性吸收与透射,从而实现吸波与透波的一体化设计。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复合FSS 在低频段(7.5-9.5 GHz)内吸收率大于90%,而在高频段(15.5-19 GHz)内透射率大于70%,最大透射率在18.1 GHz 达到80%。利用电路板印刷工艺制备了复合FSS样品,并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结果与仿真结果吻合较好。所设计的吸透一体化FSS在新型隐身天线罩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双屏频率选择表面中间电介质层对传输特性的影响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模式匹配分析技术,研究了中间加载电介质层的双屏Y孔单元频率选择表面(FSS)的电磁波传输特性.讨论了中间电介质层介电常数、厚度以及传输损耗值对双屏FSS结构的中心频率、传输带宽及传输损耗的影响规律.计算结果表明,双屏FSS中间加载的电介质层可以优化传输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太赫兹大气传输是太赫兹科学技术及其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渗透于所有的太赫兹应用技术领域。研究基于辐射传输、色散理论和Van-Vleck Weisskopf线型,结合喷气推进实验室(JPL)数据库,建立了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衰减与色散模型,对0.1 THz~1 THz频段太赫兹辐射在水汽中的吸收衰减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与现有的文献数据进行了比对。通过计算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分析不同水汽密度和传输距离对波形幅值、相位及频谱特性的影响,得到了3个比较稳定的太赫兹脉冲大气传输窗口0.14 THz~0.17 THz、0.19 THz~0.32 THz和0.32 THz~0.37 THz,为太赫兹通信和时域太赫兹空间传输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