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针对帧差法和背景差分法检测运动目标准确率低,自适应能力弱等缺陷,提出了一种改进五帧差分法与背景差分法和模板匹配相结合的运动目标检测和识别算法;通过改进的五帧差分和背景差分法融合的算法从视频图像序列中检测出运动目标;利用形态学方法去除噪声,改善运动目标提取效果;在Harris算法提取图像匹配特征值的基础上角点配准,提高图像识别的准确率,通过提取目标特征与自适应模板图像进行特征匹配的方法实现了目标检测识别和跟踪。仿真结果和实验表明该方法有噪声和部分遮挡的运动目标有良好的检测识别效果,识别率达到了95%。  相似文献   

2.
无人装备侦察过程中,自然地物形成的前景遮挡严重干扰目标检测算法提取侦察图像特征,导致算法对装甲车辆目标图像识别准确率大幅降低,甚至无法识别,影响军事人员对侦察回传的图像进行分析、研判。对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掩码自编码器(masked autoencoders, MAE)和YOLOv5的被遮挡装甲目标两阶段识别方法,以改进MAE作为“修复器”,修复装甲目标的被遮挡部分,再利用YOLOv5作为“检测器”获取修复后的目标类别和位置。该方法为大面积遮挡目标识别提出了一种“先修后检”的思路,其他行之有效的修复模型、检测模型同样可以尝试利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仿真实验的定量对比和定性分析证明了本文提出的两阶段检测方法具有可行性;另外,在不同遮挡比例下,该方法的装甲目标检测效果也通过实验进行了展示和分析。面对大面积前景遮挡的装甲目标非实时检测问题,两阶段检测方法有效解决了难以识别或识别准确率低的问题,降低了军事人员确认算法检测结果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赵双  陈树越  王巧月 《红外技术》2021,43(6):575-582
针对夜间红外图像中行人与背景灰度差异小且存在遮挡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夜间复杂场景下的红外行人检测算法。首先利用行人语义融合方法生成对目标全覆盖的显著图,与原图融合得到感兴趣区域,然后构造基于改进的方向梯度直方图特征的两分支分类器,同时提出一种遮挡判别算法,根据分类器模糊分数判断是否遮挡,设计一种头部模板实现最终的行人检测。在LSI远红外行人数据集和自主采集的冬、夏季节夜间行人数据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下,所提出的方法均可快速鲁棒地检测出行人,可较显著地降低漏检率,检测率可达到94.20%。  相似文献   

4.
《现代电子技术》2017,(15):183-186
为了提高对车牌的自动识别和检测能力,针对传统的边缘轮廓检测方法在车辆距离过紧和车流量过大而产生相互遮挡时识别性能不好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算法和神经网络的车牌自动识别方法。提取的车辆视频监测图像进行外接轮廓矩形网格分割,采用差分进化算法进行车牌测试样本图像的子块连续遍历,实现车牌图像的特征分割和信息点增强,采用神经网络算法进行车牌特征信息分类,实现车牌识别。测试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进行车牌识别的准确性较好,识别模型的可靠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针对传统HOG特征行人检测方法中,当目标存在遮挡以及面对复杂环境条件下,行人识别存在较高漏检率和误检率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Gabor小波与HOG特征融合(G-HOG)的行人识别算法。利用Gabor小波对样本图像进行特征变换并在尺度和方向上融合,获取Gabor特征图像,利用HOG算子在特征图像上提取目标特征,进行样本分类,获取行人目标的疑似区域;对行人样本进行HOG特征提取与训练,实现对疑似区域的目标识别。实验结果表明,基于G-HOG特征的行人识别算法在INRIA、MIT与Daimler数据库上性能表现良好,能够获取较高的查全率和识别率。  相似文献   

6.
基于时空上下文(Spatial-Temporal Context,STC)的跟踪算法与大部分传统算法相比,在实时性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通过实验发现,STC算法存在由变形和遮挡引起的跟踪精度下降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法,该方法在原STC算法的基础上引入局部二值模式(Local Binary Pattern,LBP)和遮挡检测机制,利用LBP特征来代替灰度特征,当跟踪器检测出目标发生遮挡时,停止分类器参数的更新.对于满足线性运动的目标,利用卡尔曼滤波器对其进行位置预测以解决目标发生遮挡后的定位问题.实验证明,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能有效提升目标跟踪精度,针对遮挡情况下的目标也展现出较高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王瑶  王正勇  何小海  雷翔 《电视技术》2015,39(1):121-126
针对光照差异、表情变化、遮挡等因素造成人脸识别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尺度训练库和加权特征的鲁棒性人脸识别算法。首先根据不同大小的图片具有不同信息量的特点定义并建立多尺度训练库,然后采用RPCA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分解,之后进行HMLBP特征和Eigenface特征提取,最后引入一个权重因子将两种特征进行加权融合,并采用基于稀疏表达的方法对人脸图像进行识别。实验结果表明,相比其他人脸识别算法,本文提出的算法对标准人脸库保持较高识别率,最高可达99%,同时对遮挡人脸库也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鲁棒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针对现有视频图像火焰检测算法前景提取不完整、准确率低和误检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混合高斯模型(GMM)和多特征融合的视频火焰检测算法。首先针对背景建模,提出了自适应高斯分布数和学习率的改进GMM方法,以提高前景提取效果和算法实时性;然后利用火焰颜色特征筛选出疑似火焰区域,再通过融合改进局部二值模式纹理和边缘相似度特征用于火焰检测。基于支持向量机设计火焰融合特征分类器并进行对比实验,在公开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有效提高了背景建模效果,火焰检测准确率可达到92.26%,误检率低至2.43%。  相似文献   

9.
噪声环境是语音识别性能下降的原因之一,端点检测作为其关键技术,其性能优劣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识别率的高低。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倒谱特征的带噪端点检测方法。在传统基于倒谱距离的算法上综合利用短时过零率和短时能量多特征作为最终判决的门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计算效率较高,低信噪比下有较好的检测性能。  相似文献   

10.
蔡波  杨艳 《半导体光电》2013,34(5):868-871,875
针对复杂环境下基于肤色模型的人脸检测误检率较高以及Adaboost算法对高分辨率图像时间效率低,提出了一种新的结合肤色模型和皮肤纹理特征以及Adaboost级联分类器的人脸检测方法,并改进了基于纹理刷色阶偏差法的皮肤纹理特征提取方法。该算法充分融合了肤色模型简单快捷、皮肤纹理突出的特性以及Adaboost级联分类器检测率高等优点。实验表明,该方法检测率高且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1.
复杂视觉场景下存在过暗或者过曝的光照、恶劣的天气、严重遮挡、行人尺寸差别大以及图像模糊等问题,大大增加了行人检测的难度。因此,针对复杂视觉场景下行人检测准确度低、漏检严重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YOLOv4算法以增强复杂视觉场景下的行人检测效果。首先,构建复杂视觉场景下的行人数据集。然后,在主干网中加入混合空洞卷积,提高网络对行人特征的提取能力。最后,提出空间锯齿空洞卷积结构,代替空间金字塔池化结构,获取更多细节特征。实验表明,在本文构建的行人数据集上,改进后的 YOLOv4算法的平均精度(average precision,AP)达到了90.08%,相比原YOLOv4算法提高了7.2%,对数平均漏检率(log-average miss rate,LAMR)降低了13.69%。  相似文献   

12.
传统的HOG特征对正视或侧视行人有较好的识别率,但是对俯视行人的识别率仍有所欠缺。对检测图像的HOG特征根据不同的俯仰角进行了转换,同时优化了SVM分类器训练过程,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快速行人检测算法。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优于基于传统HOG特征的检测方法,有效提高了不同俯仰角视频中行人检测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尺度过小或被遮挡是造成行人检测准确率降低的主要原因.由于行人头部不易被遮挡且其边界框包含的背景干扰较少,对此,该文提出一种结合头部和整体信息的多特征融合行人检测方法.首先,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特征金字塔以引入更丰富的特征信息,融合该特征金字塔不同子结构输出的特征图从而为头部检测和整体检测提供有针对性的特征信息.其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复杂道路场景下行人检测精度与速度难以提升的问题,提出一种融合多尺度信息和跨维特征引导的轻量级行人检测算法。首先以高性能检测器YOLOX为基础框架,构建多尺度轻量卷积并嵌入主干网络中,以获取多尺度特征信息。然后设计了一种端到端的轻量特征引导注意力模块,采用跨维通道加权的方式将空间信息与通道信息融合,引导模型关注行人的可视区域。最后为减少模型在轻量化过程中特征信息的损失,使用增大感受野的深度可分离卷积构建特征融合网络。实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主流检测算法,所提算法在KITTI数据集上达到了71.03%的检测精度和80 FPS的检测速度,在背景复杂、密集遮挡、尺度不一等场景中都具有较好的鲁棒性和实时性。  相似文献   

15.
石永彪  张湧 《红外》2018,39(5):42-48
基于红外图像的行人检测技术在夜间场景监控、汽车夜间辅助驾驶等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红外图像分辨率低、信噪比高等因素影响,当前的很多方法性能不佳。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像特征通道的红外行人检测算法。利用快速特征金字塔技术在红外图像上进行了滑动窗口检测。实验结果证明,相对于其他常规算法,该算法在实时性和鲁棒性上都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16.
孙旭旦  吴清  赵春艳  张满囤 《红外与激光工程》2022,51(9):20210924-1-20210924-10
行人被严重遮挡导致无法提取有效特征是行人检测中出现漏检的一个主要原因。为了解决该问题,提出一种语义增强引导特征重建的遮挡行人检测算法。首先,利用空间和通道之间的依赖性设计了语义特征增强模块,建立全局上下文信息用以增强遮挡行人特征。其次,为关注行人的可见区域,通过自适应特征重建模块生成语义分割图,自适应调整通道的有效权重,增强行人和背景的可判别性。最后,通过多层次级联语义特征增强和自适应特征重建两个模块得到多层次特征图,融合多特征用以最终的行人解析。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具有挑战性的行人检测基准CityPersons和Caltech上,对严重遮挡目标的漏检率分别实现了47.28%和44.04%,在遮挡行人的检测上相较于其他方法具有较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目标检测是自动驾驶的重要前提,是与外界信息交互的重要环节。针对夜间远处行人检测识别精度低、漏检的问题,提出一种针对检测小尺寸行人的YOLOv5-p4的夜间行人识别模型。首先,通过增加更小目标的检测层,引入BiFPN特征融合机制,防止小目标被噪声淹没,使网络模型可以更聚焦于物体的细小特征;同时使用K-means先验框聚类出更小目标的锚框,并且使用了多尺度的数据增强方法,增加模型的鲁棒性。使用了MetaAcon-C激活函数与EIoU回归损失函数使模型收敛效果更好,提升了算法远距离行人的检测的准确率。最后在红外行人数据集FLIR上验证改进后的YOLOv5-p4模型对于行人的检测能力,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准确率从86.9%提升到90.3%,适合用于红外图像中的行人检测。  相似文献   

18.
针对交通十字路口等视野盲区往来行人间存在遮挡情况,如何高效准确地检测复杂道路中目标行人具有实际意义。为了实现夜间交汇路口场景行人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YOLOv5的行人目标检测算法,采用Non local和PSA模块对YOLOv5原网络的Bottleneck CSP进行改进,能够有效弥补遮挡中行人特征的帧间信息交互过程,增强长程范围通道特征依赖关系。设计更深的160×160检测层和自适应anthor,提升夜间行人检测的边界回归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针对夜间下交通路口场景,压缩改进后模型对行人检测鲁棒性高,相较于原始算法mAP_0.5和mAP_0.5:0.95值分别提升了14.2和12.7,说明所提算法对夜间行人检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行人步态参数的精确估计是行人自主导航系统和行人健康监测的关键技术之一。针对当前行人自主导航系统中步长估算算法精度低和弱适应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计算行人动态步长算法。首先对行人的步态特征进行分解,利用改进的零速检测确定行人运动状态,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降低惯性传感器中累积误差的影响,再对进行滤波和坐标转换后的加速度进行双重积分,最终得到行人脚尖的运动轨迹。通过采用MTI-700惯性模块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该文提出的步长算法计算的步长与行人实际步长的误差低于3.0%。与现有的行人动态步长算法相比,该算法首次计算出行人脚尖的运动轨迹,精度较高且适应强,在行人自主导航及行人健康监测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