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利是城市的生命保护线。随着人们对生态环境的日益重视,对水环境和景观有了新的要求。福州市政府极其重视水利工程的设计和保护,提出绿色生态理念,要求进一步优化建筑环境、景观和节能。排涝站建筑作为水利配套设施,地处河岸线的重要位置,是整个水利项目的指挥中心。文章以马杭州排涝站的设计为例,阐述排涝站在建筑形式上和环境景观上的处理方法。从微观的建筑形式设计、周边环境设计和绿色节能等方面出发,着重分析绿色生态理念在水利项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高速发展,每到雨季,都能看到有很多媒体报道城市降雨导致内涝问题。尤其是2021年郑州等多地持续强降雨,威胁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此,文章选取中外真实优秀的城市排涝建筑作为研究案例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1)海绵城市排涝建筑必须具备5个要点:(1)蓄水联通;(2)分区协调;(3)管径高大;(4)雨水单行;(5)坚持维护。(2)中国古代城市排涝建筑就已经生态化与景观化了;世界优秀的城市排涝建筑,除了排涝重任,还身兼7重角色:生态、景观、文化、净化、法律、娱乐、智能。(3)在智慧城市建设时代,更新城市排涝建筑需要转型升级,采用“机器学习”预测危险,跨界合作,提高城市韧性,抵抗暴雨冲击。  相似文献   

3.
自然生态是目前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河道整治工程的主要要求和目标。温州市瓯江口新区起步区岛二河是新区内最大的排涝河道,也是主要生态景观轴,兼具排涝和景观双重功能。结合水利与景观工程学,从景观要求体现的自然入水生态驳岸总体设计理念入手,分析了工程地质、边坡稳定、河道流速、岸坡冲刷、过流能力及水位等水利影响因素和条件,并通过对土工格栅植草护坡抗冲刷性能的研究,实现了水利与景观要求相结合的安全、生态、美观的河道驳岸设计目标。河道工程实施完成后,运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水是生命之源,河道是大地的血脉,是维持大地景观生态系统结构的重要要素,是维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功能的重中之重。当前城镇的小河道治理仍停留在防洪排涝、灌溉水利等传统基础功能上,河道景观建设面临着景观特色趋同、地域景观差异消失、生态环境破坏等问题。河道治理在历经截污、清淤、底泥处理、护岸修复等一系列措施之后,河道景观也应该逐渐被重视,做到功能和景观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5.
刘剑 《城市建筑》2014,(9):26-26
竖向规划是城市用地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合理与否,涉及到城市安全、景观和工程投资等方面。竖向高程的确定,与防洪排涝、用地性质、道路等级、城市景观等因素相关。本文就竖向规划中需注意的若干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该文提出从城市安全、生态、景观三大格局出发,统一规划城市水系的防洪排涝功能、生态功能与景观功能。并以阜南新区水系整治规划为例,运用这三大规划策略与措施,构建满足安全、生态、景观三方面功能的城市水系格局,从而达到水城相融的效果,营造一个富于淮北水乡地域特色的阜阳城南新区。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北洋园是天津市规划建设的现代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园,一期工程区域内设置雨水泵站3座,规模分别为7.2、10.83、6.0 m3/s.为了充分发挥雨水泵站功能,改善景观水体水质,对雨水泵站进行了多功能设计,使其实现排涝、补给景观水体及景观水体循环等功能.介绍了多功能雨水泵站的工艺设计情况及运行模式,包括景观水体补充水量、循环水量、泵站的配泵方案等内容.  相似文献   

8.
程勇 《中外建筑》2004,(3):46-47
通过对小谷围岛现状河涌体系的充分调查,将"分散出口,蓄排结合"、"自排为主,抽排为辅"、"二级排水,生态河道"、"泄洪排涝,景观绿廊"等规划原则引入到防洪(潮)排涝专项规划设计中,积极响应"一流的规划、一流的设计、一流的建设、一流的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上海城市规划》2005,(2):35-35
上海市景观水系规划近期基本确定。根据”优化水系景观,形成集航道运输、防洪排涝、休闲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内河水网”的发展方向,确定了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形成”一纵、一横、四环、五廊、六湖”的景观水系形态结构。此外,黄浦江沿线、苏州河沿线等4大景观河段将成为近期重点建设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1玉带河现状建设情况概述 玉带河原为城南排水渠,由西支、东支、南支汇流至总渠,加上北玉带河共同组成,是城市重要排涝通道.随着花园城市建设,南昌市从2002年开始启动了玉带河全线改造工程,目的是将玉带河改造成为集排涝、生态、景观、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绿色廊道,通过玉带河工程,可将象湖、青山湖、艾溪湖等多个湖泊连通成网.  相似文献   

11.
苏州古城是我国历史上典型的具有完备防洪排涝体系的水乡型城市,其人地关系正是生态与人文景观相适应的成果。从景观语言角度,对其防洪景观体系的设计语汇、空间关系等进行研究。在对景观语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提取有代表性的洪涝适应性景观要素"词汇",并对其空间组合及形态格局进行"词法"、"句法"的归纳。构建苏州古城洪涝适应性景观语言,对我国水乡古城洪涝适应性格局的保护与现代水敏城市的建设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正从单一的防洪排涝、景观美化向安全、生态、经济等多元融合方向发展。本文从城市与水的关系出发,阐述了从水安全到水景观的设计模式探索过程,以兼顾硬性和弹性的场地分析,以水安全作为前期思考的切入点,探讨东莞清溪水的综合治理策略,并形成了“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景观、水活力”五位一体、高度和谐统一的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新模式,为今后城市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杭州市区河道景观体系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艳 《中国园林》2008,24(5):1-8
河道景观体系的规划和综合整治的实施,使杭州市区河道在单纯的满足城市排污、防洪排涝、航运等功能的基础上,挖掘和发展其自身特有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美学价值和游憩价值,包括生态维护、景观游憩、人文展示在内的复合式廊道的功能转换,使杭州重归江南水城风貌,实现“流畅、水清、岸绿、景美、宜居、繁荣”的理想。  相似文献   

14.
赵斌  张建华  孔亚暐 《华中建筑》2014,(10):112-116
泉水聚落是人类临泉而居所形成的的特殊聚落形态类型,而泉水溢流形成的水系则是泉水聚落空间结构中最具魅力的景观因子,其外在形态受自然地形地貌、防洪排涝、生活取用和景观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共同驱动而成。该文从汛期行洪影响的角度出发,对传统聚落适应各种制约因素而呈现的具体水系形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了因此而诱发的多种类型。  相似文献   

15.
工程内容:以防洪、排涝为主,结合城市景观综合治理;投资总额:16563万元;资金来源:省政府补助及地方政府自筹;进展阶段:初设阶段;设计单位:深圳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建设单位:阳江市水利局。  相似文献   

16.
张亮 《浙江建筑》2014,(2):44-47
通过对杭州某大型厂区雨水管理系统的设计分析,探讨了对于大规模厂区内雨水收集、处理回用的可行性和设计难点。研究和实践表明,大型景观湖水完全适合作为雨水收集、调蓄、回用的关键媒介,也将有利于城市内部的防涝排涝。  相似文献   

17.
刘金鹏  杨名 《城市建筑》2014,(21):350-350
木古河已变为典型的深圳城市河流之一,现状行洪断面不足,水质污染严重,河道空间受挤压。本文通过对防洪排涝、水质改善、景观绿化工程的可行性分析,对木古河进行了综合整治建设,以达到“河畅、水清、岸绿”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结合徐州市新城区防洪规划的编制,总结了城市防洪规划工作应注意的各种关系,指出城市防洪必须纳入流域防洪通盘考虑,保证城市的安全,同时,应依据城市总体规划,把握重点和制定相应的排涝指标,并结合城市景观、水体的功能要求,做好与生态、环境的衔接。  相似文献   

19.
林晓丹 《中国园林》2022,38(12):121-126
旱涝共存压力下黄土台塬传统聚落形成了“围池而居”的形态,以及可识别的地域景观特征。首先,基于多次田野调查、文献查阅、历史卫星地图分析、口述史等研究方法,解析水池与传统聚落空间建构之间的关系,从“池-巷”组成的蓄水排涝体系及“池-庙”形成的地方社会场景两方面,总结归纳水池所塑造的风土聚落景观特征,并挖掘其中的生存智慧。其次,将“池-巷”蓄水排涝体系归纳为“多池联动”“分巷汇水”与“边缘拦蓄”3种模式,总结“池-庙”地方社会场景赋予水池及其周边公共建筑基础服务设施之外的文化景观作用。最后,总结传统蓄水池进出水口及配套设施的设置方式,并通过口述史记录总结水池的地方营造技艺。  相似文献   

20.
塘西河因污染日渐加重,环境日益恶化,也给河道的防洪排涝带来隐患。为此,根据《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对塘西河上游生态防护林的景观设计分别从景观总体规划、植物种植规划、配套设施规划、生态驳岸规划四个方面进行阐述。目前正在实施之中,旨在将上游建成生态防护林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