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2.
4.
5.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定量结构-性质相关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量子化学参数来描述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研究分子的结构与临界胶束浓度(cmc)和表面张力(rcmc)的定量构效关系,建立了定量模型。其中,采用量子化学AM1方法和B3LYP//6—31G^*方法计算了44个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化合物的电子结构特征,选取了7种量化参数和疏水链的烷基碳原子数,利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方程。回归结果表明,分子轨道能量(EHOMO)和电荷参数对cmc和rcmc影响较大,它们分别反映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与水分子问的价键作用和静电作用。 相似文献
6.
合成系列高纯度单脂肪酸甘油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丙酮保护的一锅合成法,即通过甘油与丙酮反应制得异亚丙基甘油,在对甲苯磺酸催化作用下与脂肪酸反应制备了单月桂酸甘油酯、单肉豆蔻酸甘油酯、单棕榈酸甘油酯、单硬脂酸甘油酯、单山嵛酸甘油酯5种单脂肪酸甘油酯。制备的系列单脂肪酸甘油酯的质量分数均大于90%,收率都高于75%。并根据熔点测定和红外图谱分析结果,确定了产物结构。实验发现系列单甘酯合成中脂肪酸碳数与反应难易间的规律为:脂肪酸碳数越多,反应越难于进行,单甘酯的质量分数和收率也越低,这一规律与热力学计算所得规律一致。 相似文献
7.
8.
碘光谱法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考察了碘光谱法测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的临界胶束浓度(cmc)的影响因素。欲得正确结果,须将碘-胶束溶液(不同浓度)放置,待碘的分配达到平衡(例如24h)后再进行测定,这样测得TritonX-100、TritonX-305和单分散的纯化合物C12H25O(C2H4O)6H的cmc分别为2.4×10-4、3.5×10-4和8.4×10-5mol·dm-3,与文献中用表面张力法测得的结果一致。若按Ross和Oliver将预先配好的溶液稀释后1小时内测定的方法,则所得结果偏低。只要测定时碘-胶束溶液已达平衡,则碘浓度在4~12mg/100ml范围内对cmc的测定结果无明显的影响。文献中提到的碘浓度对cmc测定值的影响可能是由于碘的分配未达平衡所致。 相似文献
9.
10.
11.
本文就单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意义,应用范围、合成路线,最佳工艺条件等内容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并对机理,性能加以探处。 相似文献
12.
13.
14.
15.
各类添加剂都能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浊点产生影响.今研究了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增溶物和电解质类添加剂在不同浓度下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9浊点的影响.其中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和增溶物类添加剂可在极低的浓度上改变AEO9的浊点,且随着添加剂加入浓度的增加,AEO9的浊点也逐渐增加,当添加剂浓度达到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或增溶物的临界胶束浓度时,AEO9的浊点将出现急剧上升.而电解质类添加剂对AEO9浊点的影响表现出具有临界浓度现象,只有当添加剂的浓度达到相应的临界浓度之后,具有盐析效应的电解质将使AEO9浊点线性下降,而具有盐溶效应的电解质则使AEO9浊点线性升高,且不同电解质相应的临界浓度随着其阴离子的感胶离子数的增大而线性增加,同时其对AEO9浊点的改变程度则随着阴离子的感胶离子数的增大而线性下降. 相似文献
16.
以聚乙二醇、全氟丁酸为主要原料,采用直接酯化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聚乙二醇系非离子型氟碳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全氟丁酸酯(以单酯为主,且含有少量双酯),且对其红外光谱、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浊点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类氟碳表面活性剂具有很高的表面活性,同时,随PEG链段长度的变化,其表面张力、CMC值、浊点都发生规律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18.
19.
《精细与专用化学品》2009,17(7):31-32
一种驱油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一种驱油用表面活性剂、配方体系及其在三次采油中的应用;一种三次采油用高效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制备方法;一种利用生物表面活性剂的采油方法;一种表面活性剂及在采油工艺中的配方体系. 相似文献
20.
PEP聚醚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与性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聚乙二醇和环氧丙烷为原料 ,用氢氧化钾和少量冠醚为催化剂 ,在常压条件下合成了一系列“PO -EO -PO”嵌段共聚醚 ,并对产物的表面活性性能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