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气候适应性、建筑的热工及热环境特性、夜间通风的实现形式等影响因素出发,分析了目前夜间通风的主要研究方法及成果。通过援引多种效果评价指标对夜间通风的实际应用效果进行直观判定,并拓展性地分析了城市热岛效应对该技术应用的不利影响,以及可能的解决途径,同时肯定了该技术在夏热冬冷地区具有的节能潜力。  相似文献   

2.
建筑夜间通风降温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夜间通风降温技术的原理入手,对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气候潜力、降温影响因素分析、通风换气、对流换热、围护结构蓄热、夜间通风的建筑构造等进行了深入的文献研究,在此基础上归纳出了夜间通风的研究体系.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3.
针对7个室内布局基本相同的房间进行了夜间通风的实验研究,分析了不同天气状况、不同建筑朝向、不同阳台门开启度及不同控制方案条件下,夜间通风对学生公寓的降温效果。实验结果表明:阴天室内夜间温度降幅最大可达0.5℃,晴天降幅最大可达0.6℃;换气次数越大、通风时间越长,夜间通风的降温效果越明显;在夏季多阴雨天气的重庆地区,大力推广夜间通风降温技术,且使空调系统与夜间通风合理地联合运行,有利于实现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4.
大量的应用及研究表明,夏季气温过热是制约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实验设施的夏季降温实验,在分析大连地区的夏季自然降温潜力的基础上,重点讨论夜间通风与室内热质结合、集热模块的遮阳与通风方式等对缓解夏季过热程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集热模块的通风与遮阳能有效降低南墙壁面温度,夜间通风与热质结合时能降低室内温度1~2℃。  相似文献   

5.
在既有的冷热源中心,有限的空间是应用夜间蓄热技术的主要阻碍。本文提出通过对水系统进行局部改造,将热水储存在水管内部,并研究分析了水管管径、保温性能和周围环境参数对夜间蓄热方法的经济性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水管管径越大,越适合作为夜间蓄热空间。夜间蓄热水管的管径较大时,无需增加管道保温性能,但管径较小时,应该加强管道保温,同时应尽量减少管道放置空间的通风换气量,以减小夜间蓄热的热损失。  相似文献   

6.
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夏季降温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量的应用及研究表明,夏季过热现象是制约被动式太阳能采暖技术应用的关键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对建于大连理工大学校园内的太阳能空气集热模块实验设施的夏季降温实验,在分析大连地区的夏季自然降温潜力的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夜间通风与室内热质结合、集热模块的遮阳与通风方式等措施对缓解夏季过热程度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集热模块的通风与遮阳能有效降低南墙壁面温度,夜间通风与热质结合时至少能降低室内温度1~2℃.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夜间通风冷却潜力(CCP)评价方法,对浙江南、北气候分区各自的典型城市(温州、杭州)夜间通风的适用性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北区有一定的夜间通风冷却潜力,而浙江南区相对来说实施难度较大。探索并分析了浙江地区夜间通风的强化措施,介绍了相变蓄热在夏热冬冷地区夜间通风中的发展前景,总结了当前夜间通风运行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浙江地区工程实际夜间通风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夜间通风是一种冷却建筑物的低能耗手段,其冷却效果和建筑蓄热材料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研究夜间通风和建筑蓄热能力之间的关系对指导建筑物的设计意义重大。在以往的研究中,一般将夜间通风和建筑蓄热之间的关系看成是线性变化的,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它们的关系往往是呈非线性变化的。本文独立提出了夜间通风和建筑蓄热的非线性耦合模型并编制了计算程序,最后结合实验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数值解和实验数据能够较好吻合。说明该模型可以有效的预测夜间通风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夜间通风作为一种被动式降温手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了研究夜间通风在中国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节能效果,选取北京、上海、广州分别作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夏热冬暖地区的代表城市,使用建筑能耗模拟软件Energyplus建立一个办公建筑模型,分别在使用和未使用夜间通风的情况下计算出3个城市建筑在供冷季各月的供冷能耗和总能耗,通过对比,分析夜间通风的节能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月份,夜间通风的效果会随着城市纬度的增加而增大,但对于整个供冷季,即便是在低纬度的夏热冬暖地区,夜间通风也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根据合肥地区典型气象年(设计典型)夏季气象参数,得出该地区夏季通风的基本原则:白天在满足卫生要求的前提下,限制通风为主;夜间加强通风,在室外温度空气温度升高时停止通风。然后以该地区某办公建筑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等级热惰性围护结构下最佳通风策略,得出Ⅰ型结构在白天通风策略一定时,夜间通风为9次/h左右较为经济,Ⅱ、Ⅲ、Ⅳ型结构夜间通风为5次/h左右较为经济,并指出该地区较适合夜间通风的围护结构的热惰性类型。  相似文献   

11.
王禹  唐易达  梁爽 《建筑科学》2012,28(4):82-85,95
本文详细介绍了自然通风研究的现状,并以绵阳某公共建筑为研究对象,以绵阳地区夏季和过渡季为气候限定条件,运用DeST能耗模拟软件分析了不同自然通风策略对室内基础室温及空调冷负荷的影响,得出该特征气候区在4~10月宜采用夜间通风.该研究结果可为与绵阳气候相近地区的建筑设计及建筑节能改造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晓真  曲云霞  黄峰 《建筑节能》2010,38(6):13-16,25
针对济南某办公楼采用如下4种不同自然通风方案后的能耗情况进行模拟分析:①采用空气调节结合自然通风;②加大夜间通风换气次数;③改变通风时段;④改变气候条件。模拟结果表明结合自然通风,全年累计可减少冷负荷58.2%;当夜间通风换气次数增大为1.5 n/h时,综合节能效果最好;选择2:00-7:00时作为通风时段进行自然通风,通风效率最高,能耗费用最低;对于昼夜温差比较大的地区采用自然通风的节能方案最可行。  相似文献   

13.
自然通风与节能舒适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志高 《山西建筑》2010,36(18):229-231
介绍了自然通风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形式,从建筑物节能与舒适性两方面探讨了自然通风在建筑物中的应用,指出在自然通风的设计和应用过程中应综合考虑地理气候、建筑物结构和环境调节要求等因素,同时应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对建筑自然通风设计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凤  于蕾  王静静 《山西建筑》2009,35(1):201-202
介绍了自然通风在生态建筑中的应用,并对自然通风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工具做了简单介绍,分析了建筑设计对自然通风的影响,通过对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的例子,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5.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effectiveness of night ventilation technique for residential buildings in hot-humid climate of Malaysia. This paper firstly presents the results of a survey on usage patterns of windows and air-conditioners in typical Malaysian residential areas. Secondly,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natural ventilation strategies on indoor thermal environment for Malaysian terraced houses are evaluated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a full-scale field experi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ajority of occupants tend to apply not night ventilation but daytime ventilation in Malaysian residential areas. It can be seen from the field experiment that night ventilation would provide better thermal comfort for occupants in Malaysian terraced houses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ventilation strategies in terms of operative temperature. However, when the evaporative heat loss of occupants is taken into account by using SET*, the night ventilation would not be the superior technique to the others in providing daytime thermal comfort mainly due to the high humidity conditions. Therefore, the indoor humidity control during the daytime such as by dehumidification would be needed when the night ventilation technique is applied to Malaysian terraced houses. Otherwise, full-day ventilation would be a better option compared with night ventilation.  相似文献   

16.
本文工作包括两个方面:依据当地气象资料对春季4、5月份西安市利用自然通风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为利用自然能源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设计了问卷调查表,采用问卷形式对自然通风状况下人体热感觉进行了调查。该研究对自然通风的设计、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自然通风的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合理利用自然通风对改善室内空气品质及建筑节能有重要意义。介绍了自然通风应用与研究的几个主要方面及其研究现状,并指出了对其进一步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双热源热压自然通风流场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先对具有双热源的民用建筑采用CFD技术,在室内余热量不变的条件下,改变双热源间距对热压自然通风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而后分析了单、双热源所形成的速度场与温度场之间的差别,以及双热源间距对室内流场、温度场及各特征参数的影响,为民用建筑自然通风系统的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李涛  韦佳 《工业建筑》2006,36(Z1):97-100
在能源消耗与日俱增和世界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风力资源的利用,越来越得到人们的关注。依据自然通风的原理,通过分析国内外著名生态建筑中所采用的自然通风技术,比较了其各具特色的通风技术,着重论述了建筑物中设置中庭与风塔对于加强通风效果的作用。然后结合国情,提出了一些对于风能利用方面的、具有可操作性的通风处理方法,目的是针对建筑设计实践中的自然通风问题起到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