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工业废料研制再生陶瓷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材料的充分循环,实现可持续发展,研究人员对回收工业废料用做陶瓷原料的技术进行了探索。本文阐述了再生陶瓷的研发状况,介绍了其粉体制备、坯料、配方、成型和烧成工艺,同时还针对节能环保的要求,研究了降低烧成温度和缩短烧成周期的策略。回收废瓷粉、废玻璃粉、燃烧灰烬、废粘土、废赤泥(氧化铝工业废料)和粉煤灰等工业废渣,配成多种陶瓷坯料,并测试了各种坯料配方的物理特性,确定了每种配方的烧成温度。配方中添加废玻璃可以有效地降低烧成温度。研制出的一种再生陶瓷的可行性坯料配方是:80-20%废瓷粉,20-80%燃烧灰烬,30%废玻璃粉。坯料干压成型,经1100℃烧成后,吸水率为9.9%,体积密度为2.52g/cm3。该坯料配方可采用速烧工艺。  相似文献   

2.
产区要闻     
《陶瓷工程》2010,(2):9-14
德化研究废瓷再生技术 福建德化宁昌陶瓷厂职工苏友谊从2001年研究再生陶瓷技术,把陶瓷废弃物回收制成再生陶瓷工艺品,既解决了陶瓷废弃品危害环境的难题,又增加出口创汇收入。该项产品问世,便受到欧美顾客的青睐,且在欧美市场畅销,目前已创汇近3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3.
产区要闻     
德化研究废瓷再生技术 福建德化宁昌陶瓷厂职工苏友谊从2001年研究再生陶瓷技术,把陶瓷废弃物回收制成再生陶瓷工艺品,既解决了陶瓷废弃品危害环境的难题,又增加出口创汇收入。该项产品问世,便受到欧美顾客的青睐,且在欧美市场畅销,目前已创汇近300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周子彦  周立虹 《陶瓷》1995,(3):36-37,39
一、前言 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1991年第2期发表的湖北省枝城市建筑陶瓷厂刘德明同志撰写的“卫生陶瓷坯料中瓷粉用量可以超过3%”一文(以下简称“文章”)对华南工学院、南京工学院、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合编的《陶瓷工艺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1年7月出版)中“瓷粉使用量一般在3%以下”的观点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文章中说,他们不受《陶瓷工艺学》的限制,分别设计了瓷粉用量5%、10%、15%的配方,并投入生产,把本厂多年存放的废瓷自我消化,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文章还提出应对《陶瓷工艺学》中所说“瓷粉用量一般在3%以下”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一种面向增材制造的废弃陶瓷再生技术,将废瓷再生处理成新的陶瓷制品.首先将粘合剂、增塑剂等均匀混合后分散到去离子水中得到粘结剂体系;废弃陶瓷进行球磨、过筛等处理后获得废瓷粉料,将其加入粘结剂体系中制备高固相含量和较好流动性的陶瓷膏体;通过实验确定合适的3D打印工艺参数并利用浆料挤出成型式打印机(型号:SP-FP450)打印出坯体,经热处理得到再生陶瓷制品.本作品创新性地将废弃陶瓷再生利用与增材制造技术相结合,能够解决废瓷带来的资源浪费和土地资源占用,符合绿色制造和先进制造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经济与工业快速发展,工业固废日益增多,对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本文研究了钢渣与陶瓷工业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对钢渣、陶瓷烧成废砖破碎瓷粉的性能进行了研究,将其加入到釉面砖配方中,资源化利用生产瓷质釉面砖,解决了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处理难题,提升了工业固废的产品附加值,同时也减少了陶瓷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制得的钢渣瓷粉抛釉砖相较于普通抛釉砖产品,耐磨度、抗热震性能更优异。除此之外,钢渣瓷粉抛釉砖固化了钢渣中的重金属离子,实现了钢渣无害化的处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日用陶瓷工业中的白色废瓷经粉碎后应用于釉科中,通过试验发现,釉料中加入部分废瓷粉代替石英等釉用原料,可以提高釉面质量。  相似文献   

8.
通过瓜尔豆胶原位凝固成型技术制备建筑陶瓷,分别以废瓷粉、瓜尔豆胶和聚羧酸为原料,经原位凝固成型工艺制得陶瓷坯体,通过高温烧结制备建筑陶瓷样品。研究了瓜尔豆胶添加量对浆料流变性能的影响,并对瓜尔豆胶添加量对生坯和烧结性能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添加0.35~0.55 wt%瓜尔豆胶可实现全废瓷料原位凝固成型,并可以制备具有高强度、低收缩率的瓷质建筑陶瓷烧结样品。  相似文献   

9.
采用韩国当地原料及废瓷粉制备梅子青裂纹釉。为了改善釉面针孔及解决当地废瓷大量堆放等问题,考察废瓷粉含量对梅子青裂纹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废瓷粉含量的增加,釉面的裂纹逐渐由稠密向稀疏直裂纹转化,釉面梅子青色调变淡。当废瓷粉含量为3%时,釉面呈现交叉网状的细碎裂纹,梅子青色调并具有玉质感。这主要是由于釉中析出石英晶相,并且釉中有许多的小气泡存在,对光造成了漫反射和散射,因此釉面呈现玉质感。该研究结果不仅拓宽了废瓷粉在青瓷釉中的应用,而且利于保护环境,节约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陶瓷工业中的废瓷处理进行了一系列的釉料配方对比试验。通过对比试验发现:在釉料配方中引入一定量的废瓷粉取代长石等釉用原料,可以提高釉面质量及产品良品率。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火电厂大量排放粉煤灰,陶瓷工业产生大量废匣钵、废瓷粉但得不到充分利用的现象,为了使其变废为宝,本实验在长城陶瓷有限公司成熟的注浆泥配方的基础上,利用正交实验设计配方,经调整配方组成,加入了粉煤灰等工业废料,现己研制出清洁生产日用陶瓷的配方。其中粉煤灰、废匣钵、废瓷粉的含量分别是10%,10%,8%,工业废料的含量合计达到了28%。由于粉煤灰、废瓷粉和废匣钵的价格低廉,应用此技术则可以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将废弃瓷砖破碎为再生粗、细骨料及粉料,全组分制备再生混凝土.采用室内模拟酸雨侵蚀试验,研究不同pH值酸雨侵蚀条件下废瓷砖再生骨料、废瓷粉掺合料对混凝土中性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原生碎石混凝土相比,废瓷砖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抗压强度较高,经酸雨侵蚀后的中性化深度最小;掺入废瓷砖粉的再生混凝土抗压强度随废瓷砖粉掺量的增加而降低,中性化深度随废瓷粉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在相同酸雨侵蚀条件下,与原生碎石混凝土相比,废瓷砖再生混凝土的化学结合水含量较低,内部显微结构更致密.  相似文献   

13.
高温强化瓷的釉料配制不同于普通高温长石质瓷,即采用废瓷粉配料;在配方中多用熟料、少用生料;用硅灰石替代方解石;采用优质长石配料;在保证釉料良好高温流动性的前提下,通过减少熔剂总量,增加石英和废瓷粉,适当提高釉料的始熔温度,并添加少量其它原料,可有效地解决高温强化瓷釉面针孔缺陷,得到较满意的釉面质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重点从提高日用瓷光泽度的角度出发,利用废瓷粉等原料对釉面光泽度的影响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成功地试制出较理想的配方,解决了日用高档瓷针孔多,光泽度的差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1 前言 1991年我在全国性建材科技期刊——《陶瓷》第2期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卫生陶瓷坯料中瓷粉使用量可以超过3%”。文章从我厂实践出发针对《陶瓷工艺学》上的“瓷粉使用量一般在3%以下”的论述提出了:“卫生瓷坯料中瓷粉使用量可以超过3%的看法。 《陶瓷工艺学》是当时高等学校陶瓷专业的试用教材,是由华南工学院、南京化工学院、武汉建筑材料工业学院三个著名学院合编的。里面的大多观点都是我国陶瓷界几辈人血汗的总结。其编写人员部是陶瓷界著名的专家、教授,与其观点相左并公开出来确实有班门弄斧之嫌。但为了我国的陶瓷事业,为了不辜负“瓷国”这一称渭,加上《陶瓷工艺学》前言中已讲明:“书中必定存在着不少的问题,敬请读者指出,以便订正”。因此,稿还是发了。原稿笔者估计文章可能会引起争论,希望在陶瓷界能出现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气氛,以促进技术的进步,并冲淡各陶瓷厂当时存在的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局面。文章发表了几年,也未见有人提出异议。在生产实践中,瓷粉加入量则根据需要时多时少常有变化,厂里生产逐年发展,产值、产量、合格率、一级率、利税也年年增加。  相似文献   

16.
马小娥 《河北陶瓷》1997,25(2):21-23
研究了废瓷粉加入量、粘土的种类及用量对釉性能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配方组成。生产出了釉面光亮、热稳定性好的瓷粉釉炻器产品。  相似文献   

17.
《陶瓷》2011,(21):51-51
“6项陶瓷能耗及废瓷回收利用的广东省地方技术标准,使潮州市陶瓷产业节省液化石油气达30%以上;每年产生的15万t废瓷垃圾全部实现回收利用。”广东省潮州市质监局局长庞大春近日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市主导制定的陶瓷能耗和废瓷回收利用系列技术标准,有效地促进了节能降耗和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主要从废料的成分分析、坯体配方的设计及工艺过程等方面介绍了废瓷在卫生洁具生产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介绍废瓷对浆料和坯体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在卫生洁具坯料中大量使用废瓷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技术已建成示范生产线实现产业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陶瓷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主要从废料的成分分析、坯体配方的设计及工艺过程等方面介绍了废瓷在卫生洁具生产中的应用,并通过实验介绍废瓷对浆料和坯体性能的影响,有效地解决了在卫生洁具坯料中大量使用废瓷带来的不利影响。该技术已建成示范生产线实现产业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陶瓷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20.
主要介绍了含废瓷渣泡沫陶瓷轻质隔热制品的生产方法 ,讨论了珍珠岩含量及其颗粒尺寸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