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1 毫秒
1.
iFIX软件在湖南益阳电厂一期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概述 现今,国内火电厂300MW机组以上的主控系统都普遍采用了DCS技术,但外围辅助系统,包括除灰系统、除渣系统、化水系统、输煤系统等多采用独立、分散的常规控制系统,由于各辅助系统工艺特性不同,所以采用的控制系统配置不同、技术水平、监控方式各异,这就势必对每个辅助系统都需配备相当的运行人员,使劳动生产率不能进一步提高。因此,在电厂的辅助系统中采用网络控制技术,用先进、成熟、可靠的技术来实现更新换代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益阳电厂一期工程2×300MW机组的外围辅助系统采用上位机+PLC网络监控方式,自动化水…  相似文献   

2.
牧原  王俊杰 《自动化仪表》2002,23(10):56-59
在对典型地集中供热系统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具体介绍了监控系统的构成,软、硬件及通信的设计。方案采用上、下位机结构组成计算机监控系统自动监控供热系统的运行状况,下位机测量和调节热力站的运行参数,并通过Modem和电话网向上位机传送数据和报警信号;上位机管理和分析数据,并发出控制命令。  相似文献   

3.
杜永春  彭宏 《自动化博览》2002,19(4):12-14,17
介绍国内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辅助车间控制系统的现状,在分析比较标准以太网和工业以太网异同的基础上,提出了嘉兴电厂辅助车间集中监控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总结了实现辅助车间集中监控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4.
PLC网络在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OMRON公司的PLC网络在某自动化立体仓库堆垛机上的应用,该系统具有分散控制、集中监控,下位的各PLC与上位监控机有通信功能。是一种较为典型的上位连接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一种多能源通信电源的集中监控系统的设计思想、系统结构原理及技术特点。给出了以89C55单片机为核心的下位机智能监控模块的软硬件设计过程,讨论了上位机系统监控软件设计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6.
基于LonWorks的安防监控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基于LonWorks技术的安防监控系统在校园安防系统中的应用,给出了安防系统中的核心模块智能控制器的硬件及软件实现原理、与上位机的通信协议,及上位机通信软件的实现方法。本设计对于安防监控系统在校园中的广泛推广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PLC与上位机监控系统的串行通讯实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LC与上位机监控系统的通讯技术是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以超薄快速铸轧板形控制系统为基础,在保证系统通讯安全可靠的前提下,设计了PLC与上位机监控系统最经济,可靠的通讯方案,采用功能强大的开发工具C++Builder编制上位机通讯程序。该方案实现简单, 通讯可靠,可移植性强,适合于同类的工业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8.
李少言 《软件》2010,(5):54-57
通过对辅助车间的集中监控,实现了全厂集中监控,提高了电厂自动化控制水平。  相似文献   

9.
严颖  汪峥 《微机发展》2010,(3):234-238
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方式对基于RFID的单件生产实验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目的是通过对于该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能够对于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控。为此通过多线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模块的并发异步运行与通讯。文中给出了上位机与PLC通信模块,共享内存区服务模块及其访问模块,上位机与机械手控制程序通信模块,生产过程调度模块以及监控结果显示模块等5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系统运行良好,能够完成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证明了采用多线程技术确实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和监控。  相似文献   

10.
采用面向对象的模块化方式对基于RFID的单件生产实验系统的上位机监控系统进行了设计,目的是通过对于该上位机监控系统的设计,能够对于生产过程进行实时控制和监控。为此通过多线程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各模块的并发异步运行与通讯。文中给出了上位机与PLC通信模块,共享内存区服务模块及其访问模块,上位机与机械手控制程序通信模块,生产过程调度模块以及监控结果显示模块等5个模块的具体实现方法。系统运行良好,能够完成对整个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证明了采用多线程技术确实可以很好地解决对于生产过程的实时控制和监控。  相似文献   

11.
某电厂对辅助控制系统的使用模式进行了研究,报告了控制系统使用PLC与DCS的市场现状、投资情况,论证了辅助控制系统使用与主机控制系统一样的DCS是有优势的,电厂从招标期间开始规划水、煤、灰、脱硫等系统使用与主机控制系统一样的DCS,通过以太网不同网段地址设置,将电厂的控制系统分为3个网段:1号机组及公用网、2号机组网、辅网控制,控制系统通过冗余的千兆主干交换机Core实现数据相互传输,实现了控制、数据一体化,同时也论证了集中监控方案的优点,因此决定采用主机集控+辅网集控的监控布局,运行人员对应分为主机运行部、综合运行部,在这2个集控室实现监控,优化了管理模式,阐述了DCS的网络结构与数据交换的方式,最后分享了一体化建设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2.
卢湛 《自动化仪表》2010,31(2):43-46
国内大多数火电厂的辅助控制系统都是按功能独立运行的,这样就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浪费和调度指挥的困难,而采用辅控系统的集成则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利用现代通信技术将基于计算机控制的辅控系统进行互联,从而实现对辅控系统的集中监视和控制,并完成了它与厂级监控信息系统、电厂管理信息系统及分散控制系统之间的数据共享。该系统大大提高了电厂的管理效率,减少了运营成本。辅控系统一体化设计的成功,证明火电厂一体化控制必将成为日后主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改进的基于单片机的无线路灯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城市路灯照明系统存在自动化管理水平还不很高、系统可靠性不高等问题,提出了一个改进的路灯集中监控系统。该系统是集自动控制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通讯技术、监控系统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于一体的无线路灯群式控制系统。该系统针对阴雨天气的情况设计了更加完善的控制方案,保证了路灯处于良陛状态,并且能够将故障信息反馈给上位机,减少了以往人工查洵的负担,提高城市道路照明的现代化控制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4.
针对小环境下温湿度监控问题,设计了一种自动除湿系统的中心控制电路,并开发了相应软件程序。该中心由转轮除湿机、温湿度测控仪和控制中心等3大模块组成,具有数据存储、菜单显示和报表打印功能。基于Modbus协议,中心通过2个串口分别与下位机和上位机通信,实现了设备监控和数据上传功能。实际应用表明:系统操作方便、可靠性高、能较好地满足使用需要。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DCS控制系统在电厂的使用越来越普及,不仅主机采用了DCS控制,现在越来越多电厂的辅助车间也开始采用DCS控制,随着辅助车间也广泛采用DCS控制系统,使得辅助车间控制采用统一集中布置控制变得更加容易实施,本文结合本厂DCS主辅一体化及辅控集中控制模式的实际实施、应用情况,介绍一下这种模式在人员配备管理和设备管理、维护、巡检等方面所产生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以 IP 网络为承载平台的信息系统快速发展,数据业务、流媒体业务大规模增长。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单位的内部网络基本上都没有统一的存储系统用于核心数据的存储,数据信息仍分散存储在各设备和计算机终端上,不利于数据的集中管控,凸显了最为核心的安全问题。基于自主可控技术的国产化平台,我们研制了数据集中存储系统,可提供网络数据的集中存储,解决信息零散分布存储,管理者无法集中管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煤矿自动化水平的提高,监视系统和集中控制技术的日益完善,煤矿大都安装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该文从实际出发研究了工业电视监控系统在煤矿生产中中所起到的作用,分析了系统的特点、功能和组成。  相似文献   

18.
GPS车辆监控系统是一种结合车载GPS终端和GIS等各种软、硬件技术的先进的车辆监控手段。本文讨论设计的基于消息中间件的监控系统框架,是一种以消息服务为核心的低耦合、高内聚的框架,其设计目标是能够支撑一个集中部署的大型系统,为分布于各地的数十万车辆提供稳定、高效的监控服务。经过实践的检验,该框架切实可行,可以胜任超大型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9.
USB HOST&HOST Controller剖析与实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USB接口被广泛地应用在计算机外设接口地设计中 ,尤其是嵌入式系统和穿戴计算机系统 .为了减小系统的体积 ,提高系统的集成度 ,可以利用 System On Chip技术将 USB主机控制器集成在微处理器中 ,构成片上系统 ,这就需要自行设计 U SB主机控制器的核 (Core) .本文系统地剖析了 U SB主机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 ,并针对 OHCI从系统级上给出了一个典型的 U SB主机控制器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20.
The development of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 has gone through a spiral cycle of centralization and decentralization paradigms. The earliest computer systems are centralized mainframe computers. The paradigm moved to decentralized as networked stations became more dependable, extensible and cost-effective. The decentralized systems have their limitations and inconveniences. The virtualization and cloud computing paradigm creates a centralized system that appears to users to be a centralized system, where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resources are not in the client computers but in an integrated infrastructure that is accessible anywhere and anytime. Nevertheless,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centralized infrastructure is equipped with decentralized and redundant resources, which makes the system more dependable as any component failures can be tolerated internally. The Internet of Things extends the cloud computing concept beyond computing and communication to include everything, particularly, the physical devic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architectures, interfaces, and behaviors of intelligent devices connected to the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Robot as a Service is the case study, which has all the key features of Internet of Intelligent Things: autonomous, mobile, sensing, and action taking. The goal is to further extend the centralized cloud computing environment into a decentralized system to complete another cycle of the spiral development. The idea of achieving the goal is through autonomous and intelligent mobile physical services or robots as services to form local pool of intelligent devices and that can make local decisions without communicate with the clou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