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继已开发的东海平湖油气田后,日前钻探成功的“春晓三井”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证实“春晓油气田”是中国新星石油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在东海勘探发现的7个油气田中储量规模最大的一个油气田。“春晓三井”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南部海区,距上海东南约450km。上海海洋石油局“勘探三号”平台从去年10月9日开钻,12月12日完钻,井深3750m。“春晓三井”在施工中已发现数十层油气显示层,从12月19日开始对其中的7层油气层进行了测试,日产天然气14319×104m3、原油88m3。令人振奋的是,“春晓三井”的钻探首次在东海西湖凹陷中央北斜带的平湖…  相似文献   

2.
我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又传捷报。中国新星石油公司上海海洋石油局宣布:在东海西湖凹陷南部海区又成功钻探了一口工业油气流井──“春晚三井”。这是继平湖油气田后,上海海洋石油局在东海勘探发现的最大规模的一个油气田,对进一步优化上海及华东地区的能源结构,扩大和发展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春晓三井”于1999年10月9日开钻,经“勘探3号”平台施工技术人员奋力拼搏,于12月12日完钻,井深达3750多米。据刚刚结束的对其中的7层油气显示层测试结果,该井可日产天然气143.19 万立…  相似文献   

3.
日本海洋科学技术中心投资 5 6 7亿日元 ,建造世界最大大洋钻探船“地球”号 ,最近在日本冈山县玉野市三井造船公司玉野造船厂下水。该船全长 2 10米 ,宽 38米 ,排水量 5 75万吨 ,可搭乘人员 15 0名。船上载有最新技术的升降装置 ,能够从水深 40 0 0米的海底 ,对地壳和地幔进行钻探 ,最深可钻入海底 70 0 0米 ,直接提取沉积物和地球深层的连续岩心 ,用于研究地球结构、历史及其与地震、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等基础科学问题。该船具有世界最高水平的海底钻探能力 ,在调查和研究“可燃冰”等新的海底能源中 ,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大洋钻探船“地…  相似文献   

4.
六、海底管道建设稳步发展 我国从50年代末开始进入海洋石油勘探领域,1960年在莺歌海村水道口附近的浅海中,用驳船安装冲击钻机钻井,拉开了海洋钻探的序幕。当时所钻的两口井——英冲1和英冲2井,都发现了少量油气。1964年~1965年,茂名石油公司地质处用双船作业,在同一浅海区离岸4千米,水深15米处钻3口探井,其中一口井见油。  相似文献   

5.
基盘收放系统是勘察船钻探系统的关键部件,主要用于钻柱定位、基盘收放及井口取样监控等工作.为解决基盘恒张力收放、井口定位和监测控制等问题,开展了基盘绞车、补偿装置、勘察基盘和脐带缆绞车的结构分析,对补偿装置和勘察基盘进行了理论计算与技术方案分析,基于此设计了配套于“海洋地质十号”勘察船的基盘收放系统.对该系统进行了厂内试...  相似文献   

6.
中海石油南方船舶公司目前拥有15艘三用工作船,主要是为近海石油的勘探.开发.生产提供各种水深的平台起抛锚作业、长距离拖航、物资供应.平台重返井口、海底管道铺设等多种作业。作业船舶远离陆地,有时达几百海里:海上作业设施所在的水深有时达几百米:海洋气候恶劣,风浪、涌、潮、不时出现灾害性天气;作业点多、分散,常常是多个海区同时作业,加之通讯.交通等因素,一旦发生事故,海上救援十分困难。属于高风险性单位。 鉴于海洋石油作业这些特点,中海石油南方船舶公司结合国际海事组织(IMO)实施《国际船舶安全营运和防…  相似文献   

7.
1.第一海洋地质调查大队的地球物理勘探船在东海作业。 2.“勘探二号”在平湖一井施工。 3.海洋地质调查局杨启伦总工程师等在平台上观察岩心。 4.鉴定油砂。 5.石油地质人员研究分析井下地质情况。 6.试喷油气流的壮观景象。 7.现场测定油样。  相似文献   

8.
海上深水钻井的新概念——“水中井口”装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永峰 《石油机械》2004,32(7):36-36
在美国德州Dallas市召开的2 0 0 4年SPE钻井技术会议上,美国Total公司发布了关于海上深水钻井的“水中井口”的论文(SPE/IADC 8710 8)。近年来,海洋钻井的作业水深不断增加。传统的深水钻井是建造“水下井口”装置,即贴在海底泥面建造的井口。但这种井口对于水深超过2 0 0 0m的深水钻井来说,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使用水下井口作业要用昂贵第5代钻机,每天的作业费达到2 0万美元。且钻井过程中要克服过多的摩擦阻力,井口的安装和维护要使用专门的深水ROV (水下机器人) ,再有深水钻井时海底泥线附近存在较强烈的热交换,海水温度很低但压力…  相似文献   

9.
20 0 4年3月2日在美国得州Dallas市召开的SPE钻井技术会议上,美国Total公司宣读了一篇关于海上深水钻井的“水中井口”的论文(SPE/IADC 8710 8)。近年来,海洋钻井的作业水深不断增加。传统的深水钻井是建造“水下井口”装置,即贴在海底泥面建造的井口。但这种井口对于超过2 0 0 0m的深水钻井来说,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使用水下井口作业要用昂贵的第5代钻机,每天的作业费达到2 0万美元,且钻井过程中要耗费过多的摩擦阻力,井口的安装和维护要使用专门的深水ROV(水下机器人) ,再有深水钻井时海底泥线附近存在较强烈的热交换,海水温度很低,…  相似文献   

10.
20 0 4 0 3 0 2 ,在美国德州Dallas市召开的SPE钻井技术会议上,美国Total公司发表宣读了一篇关于海上深水钻井的“水中井口”论文(SPE/IADC8710 8)。近年来,海洋钻井作业水深不断增加。传统的深水钻井是建筑“水下井口”装置,即贴在海底泥面建造的井口。但这种井口对于水深超过2 0 0 0m的深水钻井来说,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使用水下井口作业要用昂贵第5代钻机,每天的作业费达到$2 0万美元。且钻井过程中要耗费过多的摩擦阻力,井口安装和维护要使用专门的深水ROV(水下机器人) ,再有深水钻井时海底泥线附近存在较强烈的热交换,海水温度…  相似文献   

11.
日本雄心勃勃地计划建造一艘能钻探地球深部地层的勘探船。此船全长190米,宽32米,总重3.1万吨,能在水深2500米以上的海底进行钻探。总投资570亿日元,计划明年建造,2003年投入使用。建造此船的目的是:准备执行行“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了解海洋地壳的构成,研究2亿年前的地球气候变化、生物活动、地壳变动等状况,并预测今后地球环境变化等问题,特别是对地慢物质的研究,为各国所关注。日本科技厅及其所属单位海洋科技中心,准备通过国际会议场合,提案“21世纪国际深海钻探计划”,争取国际社会合作,并争取费用,建造“地球…  相似文献   

12.
廖光明 《中国石油》2008,(10):79-79
4月28日,由中国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总承包的亚洲海上油气田最大平台导管架——番禺气田深水导管架在3800吨大型起重船“蓝疆”号和亚洲最大、世界第二、载重能力达6万吨的导管架下水驳船——海洋石油229及全体施工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成功下水并扶正,经水下机器人检测,各项指标满足技术规范要求,达到了国际水平,这标志着海油工程在深水领域进行超大型海上导管架下水作业和安装方面又创造了新纪录。图为平台导管架安装作业现场,  相似文献   

13.
“江苏地区”概以鲁东隆起之南,郯庐断裂系之东、江南古隆以北,东至南部黄海海岸范畴之内。工区南部基岩露头发育,工作程度甚高,西部、北部有零星露头分布,余者为几十至300多米厚的第四系覆盖,谓之“苏北坳陷区”。覆盖区内,自五六年特别是五八年以来开展了大规模的综合物探、钻探等石油地质工作,目前已进入石油普查勘探和油气田勘探开发并举的会战局面。   相似文献   

14.
20 0 4年3月2日在美国德州Dallas市召开的SPE钻井技术会议上,美国Total公司宣读了一篇关于海上深水钻井的“水中井口”的论文(SPE/IADC 871 0 8)。近年来,海洋钻井的作业水深不断增加。传统的深水钻井是建造“水下井口”装置,即贴在海底泥面建造的井口。但这种井口对于水深超过2 0 0 0m的深水钻井来说,显得不太合适。比如使用水下井口作业要用昂贵的第5代钻机,每天的作业费达到2 0×1 0 4 美元,且钻井过程中要耗费过多的摩擦阻力,井口的安装和维护要使用专门的深水ROV(水下机器人) ,再有深水钻井时海底泥线附近存在较强烈的热交换,海…  相似文献   

15.
2006年3月28日,来自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的消息称,中国今年将与德国科学家合作,在南海北部陆坡已圈定井位实施钻探工作,以实现可燃冰实物样品“零突破”。为了加强对可燃冰的前瞻性研究,中国与世界上较早实施可燃冰研究的德国进行了战略合作。据国土资源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副总工程师吴能友介绍,中德可燃冰合作项目始于2004年,中德两国科学家通过德国“太阳号”科学考察船,采用多种先进的调查设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取样和海底声像探测等,接连取得了多项重大突破。如中德科学家在中国南海首次发现了面积达430平方公里的冷泉喷溢区——九龙甲烷礁,  相似文献   

16.
江岩  王林 《海洋石油》2020,40(3):77-83
台风是海上钻井平台每年都需面对的具大考验,尤其是对于自升式钻井平台。由于其自身结构设计和钻井工艺的原因,导致平台在台风来时无法收回悬臂梁,其井口相关装置状态只能与正常作业时保持一致,这就要求自升式钻井平台在台风季节的井口安装需充分考虑台风可能对井口相关设备造成的影响。该文通过阐述“勘探七号”自升式钻井平台在东海某井历经三次台风后井口设施的实际状态,结合常用的钻井工艺流程和现场安装操作问题,分析总结出了自升式钻井平台井口安装时的经验和注意事项,且相关方法已在实际作业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今后类似平台的井口安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由上海海洋石油局和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共同承担的国家“863“计划”中的“海洋领域海洋深部地壳结构探测技术”课题(820-01-03)的海上技术试验,最近在“奋斗7号”和“探宝号”船全体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圆满完成了野外资料采集任务。在这次海上试验中,科研人员首次使用了双船折射、广角反射地震探测技术,在东海进行了试验,为研究海洋深部地壳结构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科研人员在海上采用两条船共同完成了扩展排列剖面410千米和合成排列剖面765.3千米的采集。“奋斗7号”和“探宝号”船联手完成的以双船地震测深为主的地球物理…  相似文献   

18.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执行DY95-9航次勘探任务的海洋4号船,自5月19日赴东太平洋国际海底区域中国多金属结核资源开辟区工作以来捷报频传。在首席科学家的领导下,海洋4号船科技工作者精心设计、精心施工,截至7月14日,共完成温盐深测站3个、多波束测深4324.58公里、覆盖面积3.0796万平方公里、磁力测量2382.5公里、浅层剖面706.84公晨、无缆抓斗站位48个、多频探测713公里,并在7月14日利用大型重力活塞取样器成功地采集到11.3米的泥样,创该局大洋勘探活塞取样新纪录。海洋4号船赴东太平洋勘探传捷报…  相似文献   

19.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9,29(4):103-103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日前成功引进一套4000m级深海遥控水下机器人(ROV),这是目前我国引进的最大深度的高技术海底运载作业设备,将大幅提高我国4000m级深海科学勘察能力。据介绍,这套深海遥控水下机器人(ROV)现已命名为“海狮”号,整套系统由甲板控制台、甲板供电单元、  相似文献   

20.
李晓兰 《海洋石油》2009,29(3):36-36
近日获悉,中国“海洋四号”科考船采用新研制的气密性孔隙水原位采样系统首次在南海中央海盆4000多米深水水域海底成功获取孔隙水样品。这标志着中国对可燃冰的深海探测技术又取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